健康教育流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92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健康教育流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院病区中使用的小推车。
背景技术
通常医院使用的小推车,底盘下设有多个可改变方向的车轮,底盘上的框架后侧设有把手,框架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向下凹的格子,以放置药品或医疗器械。在医院工作中, 护理人员是健康教育的主力军。通过教给病人相关的医学保健知识,可提高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护理人员向病房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健康教育书刊、手册资料,并展示图表,进行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医学保健知识的教育效果。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书刊、资料的品种、数量很多,由护理人员将书刊、资料抱到各个病房,非常不方便;而用放置药品或医疗器械的医用小车运送会污染该小车。另外,护理人员在宣讲卫生知识时又常常会使用一些图表,小的图表需要讲解者用手举着,大的图表需要另外的人员两手拉着,长时间展示时很是辛苦。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向病房病人提供有关健康教育书刊、资料,并便于展示图表,进行详细讲解的健康教育流动车。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健康教育流动车,底盘下设有多个可改变方向的车轮, 底盘上的框架后侧设有把手;该框架的左、右两侧敞开并分层,每一层的底面设有水平挡板且该水平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竖立的侧挡板,位于上层的水平挡板上表面中部设有竖立的隔板;该框架的上端面沿左右对称的轴线设有向上延伸的展板,该展板的展示面长度方向与该框架的前后方向一致,并蒙有白色喷塑铁板。在推荐的实施结构中日字形所述底盘四角的下面各设一个可改变方向的车轮; 所述底盘的四角各焊接一根向上延伸的立柱,底盘前端两根立柱的上端焊接了前横档组成前立框,底盘后端的两根立柱的上端焊接了后横档组成后立框;在前立框左、右两侧的立柱中部与后立框左、右两侧对应的立柱中部之间各焊接一根中纵梁,连接起所述的框架;在后立框两根立柱的上端焊接向后侧倾斜伸出的把手;从所述底盘前、后两端横档的中点分别向上经过对应立框上部对应横档的中点焊接一根立柱,这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焊接了一根纵梁,这两根立柱之间在从前立框上部前横档的中点到后立框上部后横档的中点焊接一根上纵梁,上述两根立柱与上纵梁及顶部的纵梁组成了展板框;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铺设水平挡板;在前、后立框的内表面分别铺设侧挡板;在框架中部的两根中纵梁上铺设水平挡板,该水平挡板将流动车框架划分成上、下两层;在位于上层的水平挡板上表面安装隔板; 展板框的左、右侧面分别蒙有白色喷塑铁板,形成所述的展板。这种结构简单牢固,各个使用面平整美观,易于加工生产。本实用新型健康教育流动车,框架的左、右两侧敞开并分层,下层的水平挡板与该水平挡板的前、后两端竖立的侧挡板之间的空间像书架中的一档,适合放置期刊和资料,也便于取放;上层的水平挡板与该水平挡板的前、后两端竖立的侧挡板以及隔板之间各个开放的空间适合放置书籍和样品,并特别便于取放。展板的左、右两个展示面都可以轻易地使用磁性压块张贴图表,护理人员也可以在白色喷塑铁板上用彩色笔书写相关的宣教内容。 即使使用中受到场地的限制,患者只能看到展板一个展示面上的图表和宣教内容。,调转车身之后患者就可看到展板另一个展示面上的图表和宣教内容。所以本流动车在使用中可以非常方便地出入病房,非常方便患者观看图表的内容,也非常方便患者取得他(她)们所需要的书刊、资料,最重要的是本流动车可以提高医学保健知识的教育效果并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流动车的各个使用面平整美观,便于清洗、消毒,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图1为本实用新型健康教育流动车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健康教育流动车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水平间隔设置的两根长不锈钢管构成的下纵梁11、14之间焊接三根沿左右方向延伸且水平间隔设置的三根短不锈钢管构成的横档12、13、15,构成水平设置的日字形底盘1。 底盘1四角的下面各设有一个可改变方向的车轮2。底盘1的四角各焊接一根向上延伸的短不锈钢管构成的立柱33、34、43、44。底盘1前端的两根立柱33、34的上端和中部分别焊接了两根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上下间隔设置的短不锈钢管构成的前横档31、32,两个立柱33、 34与两根前横档31、32组成前立框3。底盘1后端的两根立柱43、43的上端和中部分别焊接了两根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上下间隔设置的短不锈钢管构成的后横档41、42,两根后横档 41、42与两根立柱43、44组成后立框4。一根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水平间隔设置的长不锈钢管构成的中纵梁61焊接在前立框3左侧的立柱33中部与后立框4左侧的立柱43中部之间,一根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水平间隔设置的长不锈钢管构成的中纵梁62焊接在前立框3中间的前横档32中部与后立框4中间的后横档42中部之间,一根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水平间隔设置的长不锈钢管构成的中纵梁63焊接在前立框3右侧的立柱34中部与后立框4右侧的立柱44中部之间,连接起本流动车的框架。在后立框4两根立柱43、44的上端焊接了向后侧倾斜伸出的把手5。从底盘1前端横档13的中点向上经过前立框3中部前横档32的中点、上部前横档31的中点焊接了一根竖直设置的长不锈钢管构成的立柱71 ;从底盘1后端横档13的中点向上经过后立框4中部后横档42的中点、后立框4上部后横档41的中点焊接了一根竖直设置的长不锈钢管构成的立柱72。这两根立柱71、72的上端之间焊接了一根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水平设置的长不锈钢管构成的纵梁73;这两根立柱71、72之间在从前立框3上部前横档31的中点到后立框4上部后横档41的中点焊接一根沿前后方向延伸且水平设置的长不锈钢管构成的上纵梁74。上述两根立柱71、72在上纵梁74到顶部的纵梁 74组成了在流动车框架的上端面沿左右对称的轴线向上延伸的矩形展板框7。请参看图2 在底盘1的上表面铺设水平挡板81。在水平挡板81前端沿前立框3 的内表面铺设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竖立的侧挡板83。在水平挡板81后端沿后立框4的内表面铺设沿左右方向延伸且竖立的侧挡板84。在框架中部左侧中纵梁61到框架中部右侧中纵梁63铺设从前立框3内侧的侧挡板83延伸到后立框4内侧的侧挡板84的水平挡板85。 该水平挡板85将流动车框架划分成上、下两层。在下层底面的水平挡板81沿左右对称的轴线向上到上层的展板框7下部的上纵梁74分上、下两层铺设从前立框3内侧的侧挡板83 延伸到后立框4内侧的侧挡板84的沿前后方向竖立的纵隔板82。在位于上层的水平挡板 85上表面中部左、右两侧分别间隔地安装两个竖立的隔板86。从而使流动车框架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敞开的两层书架,下层适合放期刊、资料;上层有隔板86作分隔,适合放书籍或样品。展板框7的左、右侧面分别蒙有白色喷塑铁板,形成展板9。该展板9的左、右侧面均为展示面,都可以轻易地使用磁性压块张贴各种规格的图片和图表。另外,护理人员也可以在白色喷塑铁板上用彩色笔书写相关的宣教内容。该展板9的左、右两个展示面的长度方向与框架的前后方向一致,使用中只要调转车身的方向,就可以使观察者看到另一个展示面上的图片、图表和宣教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例如将框架设计成三层,或者框架上端面的左、右两侧边各加设一根水平设置长不锈钢管,使框架成为矩形结构等等,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1.健康教育流动车,底盘下设有多个可改变方向的车轮,底盘上的框架后侧设有把手; 其特征在于该框架的左、右两侧敞开并分层,每一层的底面设有水平挡板且该水平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竖立的侧挡板,位于上层的水平挡板上表面中部设有竖立的隔板;该框架的上端面沿左右对称的轴线设有向上延伸的展板,该展板的展示面长度方向与该框架的前后方向一致,并蒙有白色喷塑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康教育流动车,其特征在于日字形所述底盘四角的下面各设一个可改变方向的车轮;所述底盘的四角各焊接一根向上延伸的立柱,底盘前端两根立柱的上端焊接了前横档组成前立框,底盘后端的两根立柱的上端焊接了后横档组成后立框;在前立框左、右两侧的立柱中部与后立框左、右两侧对应的立柱中部之间各焊接一根中纵梁,连接起所述的框架;在后立框两根立柱的上端焊接向后侧倾斜伸出的把手;从所述底盘前、后两端横档的中点分别向上经过对应立框上部对应横档的中点焊接一根立柱,这两根立柱的上端之间焊接了一根纵梁,这两根立柱之间在从前立框上部前横档的中点到后立框上部后横档的中点焊接一根上纵梁,上述两根立柱与上纵梁及顶部的纵梁组成了展板框;在所述底盘的上表面铺设水平挡板;在前、后立框的内表面分别铺设侧挡板;在框架中部的两根中纵梁上铺设水平挡板,该水平挡板将流动车框架划分成上、下两层;在位于上层的水平挡板上表面安装隔板;展板框的左、右侧面分别蒙有白色喷塑铁板,形成所述的展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健康教育流动车,涉及一种医院病区中使用的小推车。它的底盘下设有多个可改变方向的车轮,底盘上的框架后侧设有把手;该框架的左、右两侧敞开并分层,每一层的底面设有水平挡板且该水平挡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竖立的侧挡板,位于上层的水平挡板上表面中部设有竖立的隔板;该框架的上端面沿左右对称的轴线设有向上延伸的展板,该展板的展示面长度方向与该框架的前后方向一致,并蒙有白色喷塑铁板。本实用新型可向病房病人及家属提供有关健康教育书刊、手册资料,并便于展示图表,进行详细讲解,从而提高医学保健知识的教育效果并降低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文档编号A61G12/00GK202191435SQ20112029629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5日
发明者马桂芳 申请人:马桂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