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0568阅读:7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治疗器材,特别是涉及一种弹性负压罐,即活罐。
背景技术
拔罐疗法是我国传统治疗方法。其使用的负压罐有多种陶瓷罐、竹罐、铜罐、现在常用的玻璃罐等。这些方法均利用各种方法造成负压,使得罐体吸附在皮肤表面,使得局部组织形态学和血供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变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痛。可能是因为传统的负压罐采用硬质材料的缘故,这些负压罐使用中的不足1、必须用火力或者机械抽气等方法造成负压,不是很安全,或者要用附加结构;2、治疗时容易脱落打碎;3、治疗时病人不能活动,以免脱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一种由同一软质弹性材料制成一体结构的负压罐,挤压便可使罐主体内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罐,包括罐本体、罐底面,所述罐本体以及罐底面为软质弹性材料的一体结构;该罐底面的宽度大于罐壁的厚度,超过的部分向内延伸。该罐的罐底面至少有内延部分和中央部分,可以有外延部分。内延部分有密封作用。该罐的罐底面上有至少1个凹槽。主要目的是提高负压罐的密封性,使负压罐可以牢牢吸附在皮肤表面。该负压罐为半球体、柱体或变异柱体,厂家可根据自身产品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优点是罐体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可以随着肌体的活动而变形,这样可以在吸拔的同时,活动病痛的肌体;因为通过捏压就可以使得负压或增或减,容易吸罐也容易松罐,使用时可以不断改变吸拔的位置,而不固守某一部位,这样不会造成局部大量淤紫。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剖示图。图中,1、罐本体;2、罐底面;21、内延部分;22、中央部分;23、外延部分;24、凹槽;
3、罐腔;4、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剖示图如图1所示,一种负压罐,罐底面2有内延部分21,中央部分22,和外延部分23,整个负压罐为同材料的一体结构,罐底面2上设有两圈凹槽24, 罐底面2的宽度超过罐本体1的壁厚,超过的部分至少向内延伸形成所述内延部分21,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外延部分23,罐本体1为半球体,其上设有数道筋4,便于手持。罐本体为软质弹性材料,通过挤压可以使罐腔3变形。本实施例中的罐本体1还可以为变异柱型(公章形)、立柱体,只要挤压便可使罐本体达到负压状态。采用不同的材料使用起来舒适度有所不同,因此厂家需根据自身情况及市场需要进行选择。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之精神和范围内,自当可作各种变化或润饰,但同样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活罐,其特征在于包括罐本体(1)、罐底面(2),所述罐本体(1)以及罐底面 (2)为软质弹性材料的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底面(2)的宽度大于所述罐本体 (1)的罐壁厚度;所述罐底面(2 )至少有内延部分(21)和中央部分(22 )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底面(2)还包括外延部分(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底面(2)上至少设有一个凹槽 ⑵)。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本体(1)为半球体、 立柱体或者变异柱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活罐,它是一种弹性负压罐,罐形为半球形、立柱型或者变异柱型等,整个负压罐为软质弹性材料的一体结构。罐底面宽度超过罐壁厚度,超过的部分至少向内延伸,也可以向外延伸。罐底面有至少1个凹槽,使得向内延伸部分和中央部分或者向外延伸部分相对分离,不紧密连接,从而捏压后产生的负压不易泄漏。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优点是使用方便,安全舒适,易于生产,不易破损,可供医生用,经过简单培训后,病人也能直接使用。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191521SQ20112030855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符仲华 申请人:符仲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