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11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院放射科用辅助装置,尤其涉及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医院放射科在给病人进行透视时,病员要根据透视医生的指令进行调整,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作出符合要求的透视是必要的,但在实际的操作中,病员往往不能进行适当的配合,或者病员所做的动作不符合透视医生的要求,有时甚至会因此造成医患之间的一些不愉快或者一定程度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可以由透视医生直接操作进行调整,无需病患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即可实现病员人体全方向的调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包括有防滑上表层、平台、液压升降机、旋转轴、从动伞齿轮、机壳、主动伞齿轮、电动机、万向地轮和万向轮驱动电机组成。机壳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支撑件,整体呈方壳型结构,在机壳的下面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地轮,在万向地轮的上端部,设置有万向轮驱动电机。在机壳内居中的位置,设置有垂直形式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下端支撑在机壳的底板上,旋转轴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平台,平台的上平面上设置有防滑上表层。在机壳的上顶层与平台之间,设置有液压升降机。 在机壳内的旋转轴上,设置有从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相啮合,是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连接到电动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由透视医生直接操作进行调整,无需病患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即可实现病员人体全方向的调整。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1-防滑上表层 2-平台 3-液压升降机 4-旋转轴 5-从动伞齿轮 6-机壳 7-主动伞齿轮 8-电动机9-万向地轮 10-万向轮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附图1,结合实施例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包括有防滑上表层1、平台2、液压升降机3、旋转轴4、从动伞齿轮5、机壳6、主动伞齿轮7、电动机8、万向地轮9和万向轮驱动电机10组成。机壳6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支撑件,整体呈方壳型结构,在机壳6的下面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地轮9,在万向地轮9的上端部,设置有万向轮驱动电机10。在机壳6内居中的位置,设置有垂直形式的旋转轴4,旋转轴4的下端支撑在机壳6的底板上,旋转轴4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平台2,平台2 的上平面上设置有防滑上表层1。在机壳6的上顶层与平台2之间,设置有液压升降机3。 在机壳6内的旋转轴4上,设置有从动伞齿轮5,与从动伞齿轮5相啮合,是主动伞齿轮7, 主动伞齿轮7连接到电动机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以由透视医生直接操作进行调整,无需病患之间的交流和配合,即可实现病员人体全方向的调整。
权利要求1.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机壳(6)的下面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地轮(9),在万向地轮(9)的上端部,设置有万向轮驱动电机(10);在机壳 (6)内居中的位置,设置有垂直形式的旋转轴G),旋转轴的下端支撑在机壳(6)的底板上,旋转轴(4)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平台O),平台( 的上平面上设置有防滑上表层(1); 在机壳(6)的上顶层与平台(2)之间,设置有液压升降机(3);在机壳(6)内的旋转轴⑷ 上,设置有从动伞齿轮(5),与从动伞齿轮( 相啮合,是主动伞齿轮(7),主动伞齿轮(7) 连接到电动机(8)。
专利摘要放射科用病员人体调整装置,包括有防滑上表层、平台、液压升降机、旋转轴、从动伞齿轮、机壳、主动伞齿轮、电动机、万向地轮和万向轮驱动电机组成。机壳是主体支撑件,整体呈方壳型结构,在机壳的下面四个角的位置,设置有接地用的万向地轮,在万向地轮的上端部,设置有万向轮驱动电机。在机壳内居中的位置,设置有垂直形式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下端支撑在机壳的底板上,旋转轴的上端连接设置有平台,平台的上平面上设置有防滑上表层。在机壳的上顶层与平台之间,设置有液压升降机。在机壳内的旋转轴上,设置有从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相啮合,是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连接到电动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文档编号A61B6/04GK202263002SQ201120342498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李福常, 郑文婧 申请人:李福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