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2510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医疗护理床。
背景技术
严重瘫痪、外伤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长时间卧床,很容易生褥疮,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防止褥疮最好的办法是经常给患者翻身、按摩、擦洗患者身体,使皮肤保持清洁,而经常给患者翻身对护理人员来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费时费力,且给患者带来痛苦。如翻动不当将影响患者治疗,甚至造成二次损伤,所以,卧床重患者的护理、治疗、检测等逐环节的翻身工作是即频繁又困难的,操作要求极高,又十分繁重。所以,研制一种可简单、轻便操作的翻身床是非常必要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为CN201157474的卧病患者翻身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由于结构不合理,造成操作不便,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医疗护理床。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是由床架、翻板机和床板构成,所述的床架与翻板机的机架组合连接为一体,床板中缝的折转轴与翻板机的折转轴串为同轴,床板中缝的折转轴下的销扣与床架和机架的中柱顶端相连接,床板边缘上的扣帽扣于床架的外柱的顶端。 所述的翻板机是在机架上设有螺杆,在螺杆上有螺套相套装螺扣配合。螺套上设有向左右伸展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分别与床板翻转架两侧中间的槽道相配合,并且螺杆的端头上固定了旋转手柄,床板翻转架的中缝有折转轴固定于机架的中柱上、其边缘下方有扣帽扣于机架的外柱的上端,床板翻转架下面的槽道上设有与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帽、第二支撑帽。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设计合理,利用机械传动的原理设计的翻身床,可轻便地给病人翻身,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和劳动量,防止患者褥疮的发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也使患者在测试、检查等变换体位变得极其简单容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翻板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翻板机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是由床架、翻板机和床板构成,所述的床架1与翻板机的机架3组合连接为一体,床板2中缝的折转轴4与翻板机的折转轴5串为同轴,床板2中缝的折转轴4下的销扣6与床架1和机架3的中柱7顶端相连接,床板2边缘上的扣帽8扣于床架1的外柱9的顶端。所述的翻板机是在机架3上设有螺杆11,在螺杆11上有螺套 12相套装螺扣配合;螺套12上设有向左右伸展的第一支杆17、第二支杆18分别与床板翻转架14两侧中间的槽道相配合,并且螺杆11的端头上固定了旋转手柄13,床板翻转架14 的中缝有折转轴5固定于机架3的中柱15上、其边缘下方有扣帽16扣于机架3的外柱10 的上端,床板翻转架14下面的槽道上设有与第一支杆17、第二支杆18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帽19、第二支撑帽20。使用时,操作旋转手柄,使螺套在螺杆上运行,带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动作,使翻转架工作。
权利要求1.医疗护理床,是由床架、翻板机和床板构成,所述的床架(1)与翻板机的机架(3)组合连接为一体,床板(2)中缝的折转轴(4)与翻板机的折转轴(5)串为同轴,床板(2)中缝的折转轴(4)下的销扣(6)与床架(1)和机架(3)的中柱(7)顶端相连接,床板(2)边缘上的扣帽(8)扣于床架(1)的外柱(9)的顶端,其特征在于翻板机是在机架(3)上设有螺杆 (11),在螺杆(11)上有螺套(12)相套装螺扣配合;螺套(12)上设有向左右伸展的第一支杆 (17)、第二支杆(18)分别与床板翻转架(14)两侧中间的槽道相配合,并且螺杆(11)的端头上固定了旋转手柄(13),床板翻转架(14)的中缝有折转轴(5)固定于机架(3)的中柱(15) 上、其边缘下方有扣帽(16)扣于机架(3)的外柱(10)的上端,床板翻转架(14)下面的槽道上设有与第一支杆(17)、第二支杆(18)相配合的第一支撑帽(19)、第二支撑帽(2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属于医疗器械,是由床架、翻板机和床板构成,所述的床架与翻板机的机架组合连接为一体,床板中缝的折转轴与翻板机的折转轴串为同轴,床板中缝的折转轴下的销扣与床架和机架的中柱顶端相连接,床板边缘上的扣帽扣于床架的外柱的顶端。所述的翻板机是在机架上设有螺杆,在螺杆上有螺套相套装螺扣配合。螺套上设有向左右伸展的第一支杆、第二支杆分别与床板翻转架两侧中间的槽道相配合,并且螺杆的端头上固定了旋转手柄,床板翻转架的中缝有折转轴固定于机架的中柱上、其边缘下方有扣帽扣于机架的外柱的上端,床板翻转架下面的槽道上设有与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相对应的第一支撑帽、第二支撑帽。本实用新型的医疗护理床设计合理,利用机械传动的原理设计的翻身床,可轻便地给病人翻身,节省了护理人员的时间和劳动量,防止患者褥疮的发生,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G7/008GK202207253SQ20112034848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7日
发明者梁波, 范丽君, 马欣 申请人: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