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单极吸引电切电凝笔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有吸引功能较长的单极电凝、电切笔头,主要应用于鼻内窥镜系统下鼻腔手术。
背景技术:
目前鼻内窥镜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耳鼻喉、眼科等各种疾病的手术,它具有创伤小、创口隐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应用鼻内窥镜系统进行手术时术野狭小,经常遇到术中出血很难止血的问题,这给手术带来很大的不便,并且术中反复的止血增加了手术时间。而传统的电刀笔头短小,不能到达鼻腔深处止血,并且一旦术中出血后鼻内窥镜视野变模糊,出血点难以寻找,即使找到出血点,传统电凝会产生烟雾使术野变不清晰。
发明内容·[0003]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在术野清晰的情况下,准确的电凝止血与切割,本实用新型延长了电笔头,能够到达鼻腔深部,并且提供了吸引功能,利用吸引功能清除鼻腔内出血与烟雾,使术野清晰,出血点明确,实现准确的术中电凝止血与切割。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刀笔头长度为15公分,能够到达鼻腔深处;直径为2毫米,具有一定强度,可以在切割止血时加力,并可进行软组织分离。同时笔头直径相对较细,术中操作时不易与鼻内窥镜碰撞,妨碍手术。电刀笔头表面附有绝缘涂层,防止术中产生误损伤。电刀笔前端3毫米为金属裸区构成笔尖部分,笔尖可有扁铲形,扁V型及圆针形的不同选择,主要适用于术中不同情况,扁铲形笔尖可用于鼻粘膜及软组织剥离,扁V型笔尖可适用于术中鼻粘膜切割、烧灼、止血,而圆针形笔尖适用于术中精细组织切割与止血。笔尖与笔头主体成150度,有利于手术中切割止血与组织分离。电刀笔近尾端为硬质绝缘塑料柄,为1.5公分,有利于笔头在刀柄上的拆卸,电刀笔尾端为I. 5公分金属裸区,可适配连接于大多数型号的电刀柄。在电刀笔头外面有吸引塑料套管,塑料管直径为3. 5毫米,管壁厚度为I毫米,在电刀笔尾端硬质塑料柄处穿出,长度为30公分,塑料管尾端连有适配器,可与不同管径的吸引器软管相连接,通过电刀笔头外面的吸引塑料套管可实现术中吸引功能。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电刀笔头的有益效果是,可在鼻内窥镜系统下清理术野保持术野清晰,在术中实现鼻腔深处电凝止血,电切与组织分离,避免反复取出鼻内窥镜,进而大大减少手术时间。另外本新型笔头可与目前医院内应用的大多数原有手术电刀手柄进行适配,无需购买额外电刀系统,更换安装后即可深部组织的吸引电凝电切功能。
图I是实用新型电刀笔头的纵剖面构造图。[0010]图2是实用新型电刀笔头的横截面构造图。图3是实用新型电刀笔头笔尖部分的可选形状。图I中1.笔尖,2.笔头主体,3.硬质绝缘塑料柄,4.金属裸区尾端,5.笔头主体上绝缘涂层,6.吸引套管,7.吸引套管与吸引器软管连接的适配器。图2中1.吸引套管,2.笔头主体上绝缘涂层,3.不锈钢笔头主体图3中A.扁铲形笔尖,B.扁V形笔尖,C. 圆针形笔尖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原有电刀笔手柄前端的笔头拔出,将本新型电刀笔头通过尾端图I中(4)插入手柄中,替代原有笔头。将吸引器软管通过图I中(7)适配器与本笔头上的吸引套管相连接,即完成新型吸引电凝电切笔头的安装。使用时打开吸引器,通过笔头上的吸引套管清理鼻腔深部出血与烟雾,保持术野清晰。同时可通过电刀笔手柄上的电凝、电切按钮控制手术中的电凝电切操作。实用新型电刀笔头的笔尖形状可有不同选择,这主要是根据手术中的具体需要。
权利要求1.单极吸引电切电凝笔头,其特征是电笔头较长,能够到达鼻腔深部组织,其外附带有吸引套管,通过与原有普通电刀笔手柄相连,吸引套管与吸引器相连,即实现在鼻内窥镜等深部手术中集吸引、电凝、电切于一体的功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单极吸引电切电凝笔头,其特征在于笔头的主体与前端成一定角度,前端可为扁铲形、扁V型或圆针形的不同形状的笔头。
专利摘要一种带有吸引功能的单极电凝、电切笔头。它通过延长笔头,能够到达鼻腔深部,并通过附带的吸引套管与吸引器连接,实时清除鼻腔内出血与烟雾,保持术野清晰,术中实现准确电凝止血与切割。它主要适用于鼻内窥镜系统下的鼻腔手术。
文档编号A61B18/12GK202589643SQ20112038160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0日
发明者李光宇 申请人:李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