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脊髓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480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管脊髓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膜外穿刺针的改进,具体地说是一种椎管脊髓穿刺针,适用于骨髓内细胞移植的穿刺和脊髓内病变取活检样。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没有专门应用于脊髓内细胞移植的穿刺针,现在用的是借助于硬膜外穿刺针和腰麻穿刺针的配合应用,此方法虽能在临床上应用,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一是硬膜外穿刺针,创伤大,在于腰麻穿刺针结合应用时,因不配套,易产生细胞遗漏,造成细胞资源的浪费,影响临床上的治疗效果;二是腰麻穿刺针上没刻度,看不到进针深度,操作误差大,盲目性大,影响细胞移植部位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创伤小,设刻度,配套合理,避免细胞遗漏,节约细胞资源,操作进针深度准确,提高治疗效果的椎管脊髓穿刺针。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椎管脊髓穿刺针,由外管针、内管针构成,内管针插入外管针内,其特征在于外管针和内管针的配合为动配合,其配合间隙既动而不泄露,外管针前端设勺形针头,后端设空心外管手柄,空心外管手柄下端设外管乳头孔,外管针上设刻度,内管针的前端设针头,下端设内管乳头,空心内管手柄上端与内管乳头连接,下端设内管乳头孔,出细胞孔设在内管针针头下端。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所述的内管针,为解决盲目进针深度,提高进针深度的准确性,在其外壁上设进针刻度。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确定患者脊髓相应的穿刺部位,在CT或“C”臂透视引导下定位,在穿刺部位消毒局麻后,用外管针穿针进入椎管内,再用内管针进入硬膜下,进针深度参照针壁上的刻度,并具有脑脊液流出后,向内再进针,有轻微阻挡感后停针,而后将注射器内的植细胞悬液沿内管针孔注入脊髓。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使用的穿刺针相比,具有创伤小,设刻度,配套合理,避免细胞遗漏,节约细胞资源,操作进针深度准确,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视局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制作本实用新型。该椎管脊髓穿刺针,由外管针1、内管针2构成,内管针2插入外管针1内,其特征在于外管针1和内管针2的配合为动配合,外管针1前端设勺形针头la,后端设空心外管手柄lb,空心外管手柄Ib下端设外管乳头孔lc,外管针1上设刻度ld,内管针2的前端设针头2a,下端设内管乳头2b,空心内管手柄2c上端与内管乳头 2b连接,下端设内管乳头孔2d,出细胞孔2e设在内管针2针头加下端。所述的内管针2,在其外壁上设进针刻度2f。
权利要求1.一种椎管脊髓穿刺针,由外管针(1)、内管针( 构成,内管针( 插入外管针(1) 内,其特征在于外管针(1)和内管针O)的配合为动配合,外管针(1)前端设勺形针头 (Ia),后端设空心外管手柄(Ib),空心外管手柄(Ib)下端设外管乳头孔(Ic),外管针(1) 上设刻度(ld),内管针O)的前端设针头( ),下端设内管乳头(2b),空心内管手柄Qc) 上端与内管乳头Ob)连接,下端设内管乳头孔(2d),出细胞孔Qe)设在内管针( 针头 (2a)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管脊髓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针O),在其外壁上设进针刻度Of)。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椎管脊髓穿刺针,由外管针(1)、内管针(2)构成,内管针(2)插入外管针(1)内,其特征在于外管针(1)和内管针(2)的配合为动配合,外管针(1)前端设勺形针头(1a),后端设空心外管手柄(1b),空心外管手柄(1b)下端设外管乳头孔(1c),外管针(1)上设刻度(1d),内管针(2)的前端设针头(2a),下端设内管乳头(2b),空心内管手柄(2c)上端与内管乳头(2b)连接,下端设内管乳头孔(2d),出细胞孔(2e)设在内管针(2)针头(2a)下端。该椎管脊髓穿刺针,具有创伤小,设刻度,配套合理,避免细胞遗漏,节约细胞资源,操作进针深度准确,提高治疗效果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B17/34GK202235600SQ20112040333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郑遵成, 陶宗玉, 魏开斌 申请人:陶宗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