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943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医疗器械,具体涉及医院消化道疾病、肛肠科用于辅助护理的用具。
背景技术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遇到因胃肠道疾病或脑瘫、濒死患者出现大便失禁。此类患者排便不受排便反射中枢控制,极易现大便失禁,污染床单环境,而大便污染对皮肤刺激性大.常造成肛周污染,皮肤破损、红肿、溃烂,进而引起压疮的发生,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 也増加了护理难度和強度。根据人体直肠及肛管结构,设计出该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用于临床大便失禁患者,有效收集大便,可通过注射药物通路进行药物灌肠的相关治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其包括大气囊、小气囊以及肛管,肛管在成型时内腔形成ー个注射通道和ー个引流通道,注射通道和引流通管腔分隔连为一体,肛管与大气囊贯通密封连接,小气囊位于引流通道前端的内腔,注射通道内设置有单向活瓣;大气囊和小气囊分别通过气体通道连接有充气装置。上述小气囊和大气囊分别设置的气体通道贴于肛管的内壁,在下端穿出肛管管壁井分别连接有充气装置。本新型提供的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实际使用吋,大气囊起到固定作用,有效防止脱管。灌肠前,将小气囊充满,当药物从注药通道流入直肠时,小气囊和单向活瓣能有效防止药物流出肛管。不灌肠或不需要引流粪便时,小气囊松气,使粪便能顺利从肛管的引流通道中流出。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外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理解本实用新型,參见图1,图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其包括大气囊I、小气囊4以及肛管2,肛管2在成型时内腔形成ー个注射通道3和ー个引流通道7,注射通道3和引流通道7管腔分隔连为一体。小气囊位于引流通道 7前端的内腔,小气囊和大气囊分别设置有气体通道5、6,气体通道5、6贴于肛管2的内壁井分别在肛管下端穿出肛管管壁并连接有充气装置,使用时可以使用注射器充气。大气囊的气体通道也可以沿肛管外壁设置。注射通道4和引流通道7管腔分隔,连为一体,与大气囊I贯通密封连接,小气囊3位于引流通道7前端的内腔,肛管下方连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或引流袋,注射通道内设置有单向活瓣。使用时的状态參考图2。人体的直肠上端大小似结肠,其下端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 最下端变细接肛管。直肠壶腹部粘膜有上、中、下三个皱襞,内含环肌纤维,称直肠瓣。中瓣常与腹膜反折平面相对,也是最恒定的ー个,位于直肠的右侧壁,距肛门约10.5厘米。 根据此结构特征,考虑将大气囊定位在直肠壶腹的中瓣,可以起到固定,防止肛管脱出的作用。壶腹内环形皱襞消失,粘膜光滑,其内径成人平均7.7厘米。壶腹的功能是承受粪便和回收少量水分等,故考虑大气囊注气后内径约7-8厘米。图I为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的外形图。肛管2、注药通道4、肛管2的下方接一次性负压引流瓶或引流袋,引流稀便。中间瓣位于直肠的右侧壁,距肛门约10.5厘米, 故考虑肛管总长约11-12厘米,直径约1-2厘米。注射通道4用于需要药物灌肠的情況,内有单向活瓣,防止药物逆流。灌肠前,将小气囊充满,当药物从注药导管流入直肠时,小气囊和单向活瓣能有效防止药物流出肛管。 不灌肠吋,小气囊松气,使粪便能顺利从肛管中流出。防止大便经肛门流出,避免刺激皮肤, 避免会阴部皮肤潮湿及代谢产物的侵蚀。
权利要求1.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大气囊、小气囊以及肛管,肛管在成型时内腔形成ー个注射通道和ー个引流通道,注射通道和引流通道管腔分隔连为一体,肛管与大气囊贯通密封连接,小气囊位于引流通道前端的内腔,注射通道内设置有单向活瓣; 大气囊和小气囊分别通过气体通道连接有充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气囊和大气囊分别设置的气体通道贴于肛管的内壁,在下端穿出肛管管壁井分别连接有充气装置。
专利摘要一次性双腔气囊联合肛管,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包括大气囊、小气囊以及肛管,肛管在成型时内腔形成管腔分隔连为一体的注射通道和引流通道,肛管与大气囊贯通密封连接,小气囊位于引流通道前端的内腔,注射通道内设置有单向活瓣。实际使用时大气囊起到固定作用有效防止脱管,小气囊在灌肠治疗时或不需要引流粪便时能堵住引流通道,注射通道内的单向活瓣保证药液单向流入直肠并在内有效保留。灌肠前将小气囊充满,药物从注药通道流入直肠时,小气囊和单向活瓣能有效防止药物流出肛管。不灌肠或需要引流粪便时小气囊松气使粪便从肛管的引流通道中流出。避免刺激皮肤、会阴部皮肤潮湿及代谢产物的侵蚀,有效解决便失禁病人的护理问题。
文档编号A61F2/958GK202342544SQ20112041208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6日
发明者丁瑜 申请人:丁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