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喷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48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药喷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药喷药器。
背景技术
鼻炎Rhinitis)指的是鼻腔粘膜和粘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目前,由感冒引起的鼻炎容易使人头昏、头痛、倦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表现,一般的治疗方法像吃药,药物在体内吸收后首先要经过肝脏的解毒,才能到达鼻腔处,药物大部分已失效,况且发炎处血液充涨,本来循环性就差,所以疗效不明显,因此,中医通常是向鼻腔中吹入中药粉,使其直达病灶,药物效果显著,疗效明显,不足是还没有一种可将药物直接吹入鼻腔的器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药效显著、疗效明显的中药喷药器。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药喷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管体、吹气气囊、定位套和旋转套,管体前端设有出药孔,后端设有吹气气囊,管体表面轴向设有进药通道,旋转套上设有进药口,管体上套设有定位套和旋转套,定位套固定在管体后端,旋转套与管体螺纹连接固定后与定位套相抵触,且进药口与进药通道相错开,以保证管体内的药粉不能流出,有利于吹气气囊将管体内的药粉吹入鼻孔中。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药效显著、疗效明显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入药物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管体1、吹气气囊2、定位套3、旋转套4、出药孔5、进药通道6、进药口 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中药喷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管体1、吹气气囊2、定位套3和旋转套4,管体1前端设有出药孔5,后端设有吹气气囊2,管体1表面轴向设有进药通道6,旋转套4上设有进药口 7,管体1上套设有定位套3和旋转套4,定位套3固定在管体1后端, 旋转套4与管体1螺纹连接固定后与定位套3相抵触,且进药口 7与进药通道6相错开,以保证管体1内的药粉不能流出,有利于吹气气囊2将管体1内的药粉吹入鼻孔中。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旋松管体1上的旋转套4,使进药口 7与管体1上的进药通道6相对应,然后将药粉注入管体1内,旋紧旋转套4,使旋转套4于定位套3相抵触,达到密封管体的作用,手捏吹气气囊,管体1内的药粉在吹气气囊2的作用下,直接吹进患者的鼻孔中。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药效显著、疗效明显等优点。
权利要求1. 一种中药喷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管体、吹气气囊、定位套和旋转套,管体前端设有出药孔,后端设有吹气气囊,管体表面轴向设有进药通道,旋转套上设有进药口,管体上套设有定位套和旋转套,定位套固定在管体后端,旋转套与管体螺纹连接固定后与定位套相抵触,且进药口与进药通道相错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中药喷药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管体、吹气气囊、定位套和旋转套,管体前端设有出药孔,后端设有吹气气囊,管体表面轴向设有进药通道,旋转套上设有进药口,管体上套设有定位套和旋转套,定位套固定在管体后端,旋转套与管体螺纹连接固定后与定位套相抵触,且进药口与进药通道相错开,以保证管体内的药粉不能流出,有利于吹气气囊将管体内的药粉吹入鼻孔中,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安全、药效显著、疗效明显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13/00GK202289118SQ20112042221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刘硕君, 王岩红 申请人: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