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肌肉内效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710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肌肉内效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和医学用的肌肉内效贴。
背景技术
肌肉内效贴由弹力棉布构成,将肌肉内效贴直接贴附于人体皮肤表面即可使用,可以缓解由于过度使用某些特定肌肉或者运动损伤而导致的肌肉疼痛,以及加速肌肉恢复;而且还能对皮肤提供提升作用,具有牵引、倒流、止痛、纠形、支撑等效果。但是现有的肌肉内效贴也存在许多缺点,尤其是为了对不同的肌肉群或者身体不同的部位提供合适的支持力,往往需要通过特定的方式贴附,通常需要使用多条特殊尺寸和形状的贴布。然而,常见的肌肉内效贴均为常规的条形,使用者需要进一步剪裁成需要的尺寸和形状,这都需要使用者有比较专业的知识或者接受过专业培训,因为如果剪裁不当,往往会造成浪费,或者在贴布的边缘留下尖锐的棱角。由于肌肉内效贴都是贴附于关节附近,这些棱角可能刺痛使用者,造成二次伤害,而且贴布的边缘因剪裁不当而被磨损,可能导致贴布在使用者进行某些体力活动时变松而脱落。综上所述,有待进一步改进现有技术,提供出能够适用于多种人体部位且不需要使用者剪切和修剪的肌肉内效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前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适用于人体不同部位且不需要使用者剪切和修剪的肌肉内效贴。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有三种,第一种方案的贴布包括固定部和至少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所述每个条状牵引部通过其一侧端面与固定部连为一体,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在第一种方案下,本实用新型提供出一种通用型的肌肉内效贴,所述条状牵引部为四个,分为两对相对设置在位于中部的矩形的固定部的纵向两端;所述每对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寸之和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相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专用于手掌的肌肉内效贴,所述条状牵引部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所述固定部为近似矩形,四个角为圆角。所述固定部的横向尺寸等于固定部与条状牵引部的纵向尺寸之和。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专用于颈部的肌肉内效贴,包括第一贴布和第二贴布;所述第一贴布的条状牵引部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固定部与条状牵引部相对的一端为圆角;所述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两侧,固定部突出于条状牵引部的部分外边缘为圆弧;所述第一贴布的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
5[00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专用于腰部的肌肉内效贴,所述条状牵引部为四个,分为两对间隔空位设置在的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所述两对条状牵引部及间隔的空位的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与条状牵引部的连接侧边的横向尺寸;所述固定部与条状牵引部连接的侧边横向尺寸大于与其相对的侧边的横向尺寸,且相对的侧边为内凹弧形,余下的两个侧边为圆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方案是贴布包括固定部、至少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贴合部;所述每个条状牵引部以及每个贴合部分别通过其一侧端面与固定部连为一体;所述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在第二种方案下,可以设计出专用于肩部、肋部、手背、手腕、小腿、膝盖和肘部的肌肉内效贴。其中肩部的肌肉内效贴所述固定部为近似矩形;所述条状牵引部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为四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为近似矩形,二者与条状牵引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的另一侧,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每个角均为圆角;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横向的两侧,二者与条状牵引部的连接处为圆弧,外边缘为圆弧。专用于肋部的肌肉内效贴所述条状牵引部为五个,贴合部为一个;所述五个条状牵引部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固定部和贴合部,五个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寸之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以及贴合部的横向尺寸相同;所述固定部和贴合部均为矩形,外露的两个角为圆专用于手背的肌肉内效贴所述固定部为矩形;所述条状牵引部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为三个,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以及第三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的另一侧,三者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专用于手腕的肌肉内效贴所述固定部为矩形;所述条状牵引部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为三个;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的另一侧,为矩形,外露的两个角为圆角,横向尺寸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相同;第二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横向的两侧边,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二者纵向尺寸与固定部的纵向尺寸相等。专用于小腿的肌肉内效贴所述条状牵引部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为四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横向设置在固定部的两侧;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为近似直角三角形,斜边为圆弧,分别设置在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与固定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的纵向尺寸之和与第二贴合部与第四贴合部的纵向尺寸之和,且与固定部的纵向尺寸相等;所述固定部余下的一侧为内凹弧形。专用于膝盖的肌肉内效贴所述固定部为矩形,中部设有腰圆形孔;所述条状牵引部为四个,分为两对相对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两端,每对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同一侧的两个条状牵引部中间间隔有空位,其外边缘与固定部的外边缘齐平,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为三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横向的两侧,纵向尺寸小于固定部的纵向尺寸,外露的角均为圆角;第三贴合部设置在其中一对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同一侧的两个条状牵引部中间的空位处,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专用于肘部的肌肉内效贴所述固定部为矩形,分为纵向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中部设有腰圆形孔;所述条状牵引部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为三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在第二固定部横向的两侧,纵向尺寸小于第二固定部的纵向尺寸,外露的侧边均为圆弧;第三贴合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的纵向的另一端,横向突出于固定部的部分为圆弧。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方案的肌肉内效贴专用于脚底贴布包括矩形的固定部、四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三个贴合部以及四个加强部;所述四个条状牵引部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同一侧,四个条状牵引部与固定部连接的一端紧密排列,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的横向尺寸,分离的一端相互之间间隔空位;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的纵向的另一侧;第二贴合部和第三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的横向的两侧;所述四个加强部分别连接在四个条状牵引部的另一端;所述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肌肉内效贴便于用户使用,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开裁线设置在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处;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用于贴于疼痛处,条状牵引部用于给予疼痛处的肌肉牵引拉伸力,贴合部和加强部则可起到导流、拉伸和防止翻边的作用,用于更好地将本实用新型牢固地贴附于人体上。本实用新型针对人体的不同部位,提供了各种专用的形状结构,使用方便,效果好。(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多个牵引部,贴合部同时也会起到一定的牵引固定作用,因此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贴于绷紧的皮肤上,在皮肤回复至非拉伸状态后,本实用新型由于其弹性而对皮肤提供一个向外的拉伸力或者提升力,通过帮助扩张淋巴系统和皮下层中的微细管,从而增强贴处的血液循环,拉伸力还可对肌肉紧张提供反向平衡,治疗效果很好,能对肌肉提供支持力,适用于人们减轻患处的肌肉疼痛,以帮助损伤愈合以及防止肌肉劳损。(3)本实用新型胶面设有S型空位,这样拉起皮肤能形成皱褶,能提升表层皮肤,皮肤在S型空位处能够很好的透气。(4)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纸能保护胶面在还未使用前干胶,同时在隔离纸上还设有由小孔组成的开裁线,一方面便于定位各分部位的位置,另一方面在使用中可以以此位置直接拉破隔离纸,方便隔离纸与胶面的分离。(5)本实用新型各个外露的部分均为圆弧或者圆角,不仅能降低贴合后的翻边可能性,分散贴合后的内应力而且能有效的保护使用者。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为固定部1、条状牵引部2、贴合部3、加强部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见图1,本实施例是一种通用型的肌肉内效贴贴布包括固定部1和四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2 ;条状牵引部2分为两对相对设置在位于中部的矩形的固定部1的纵向两端,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每对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之和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相同;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如图中虚线所示);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的连接处;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本实施例的通用型的肌肉内效贴用于单个痛点的周围支撑,也可与其他贴类的组合使用,使用时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大小的贴,为了取得不同的效果,还可以修剪长短边。具体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拉破固定部1周围的隔离纸;2)、去除固定部1的隔离纸,并将固定部1稍拉开,中心点贴于痛点;3)、去除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顺应痛点周围的肌肉或经脉走向,斜向贴合。其作用机理为固定部1作为痛点固定,稍拉贴合后,形同单点向下按压;条状牵引部2向四周牵弓丨,形同将周围肌肉或经脉导向痛点,对痛点形成集中的挤压;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其他肌贴,形成提升、牵引的作用。(实施例2)见图2,本实施例是针对手掌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手掌边缘经常性压迫形成的疼痛;大拇指内侧的酸与痛;过度弯曲或突然受力弯曲对手掌与手腕交接处形成的损伤痛。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固定部1为近似矩形,四个角为圆角;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等于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的纵向尺寸之和。由于人的手掌形状接近于方形,因此本实施例采用接近于正方形的尺寸。本实施例的手掌肌肉内效贴共有三种使用方法第一种正贴1)、将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分离;2)、剥离固定部1的隔离纸,并将固定部1的下半部先拉开贴于手腕与手掌交接线的手臂边;3)、拉伸固定部1的上半部,包裹手掌下部边缘,形成向手臂方向的拉力;4)剥离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并将条状牵引部2从手掌中间向两边斜向牵引贴合,形成V形。正贴时,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整体形成向手腕内侧向下的拉力,减轻手腕压力;同时条状牵引部2形成向手掌与手腕交接处的牵引力,可以放松手掌肌肉,尤其是对拇短展肌、小指短屈肌、小指展肌放松、对于手掌承受向下压力过大引起的疼痛有缓解。第二种反贴1)、将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分离;2)、剥离固定部1的隔离纸,将固定部1拉开并将图中1的下沿,贴于手掌正中线(倒贴);先贴手心位,这样形成向上拉力;3)、剥离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并将条状牵引部2在手腕下分别向左右拉伸,八字型贴在手腕上。反贴时,固定部1形成手掌向手心方向的握力,使小指短屈肌与拇短展肌向手指方向屈拢,处于放松状态;条状牵引部2将手掌肌群与手腕形成联接,一方面促进手掌的血液循环,另一方面也使手腕手掌相互支撑。第三种侧贴1)、将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分离;2)、固定部1的弹力方向与手臂方向垂直放置,去除隔离纸,取固定部1的中心点贴于手掌与手腕正中心;3)、固定部1向两侧拉伸(环状缠绕手腕方向)贴合,对手掌形成向中心的收力;4)、条状牵引部2的一条沿大拇指外侧向手背方向拉伸贴合,另一条沿手腕环状贴合。侧贴时,固定部1使小指肌群与拇指肌群形成相对合拢状态,对于掌心或腕腱受损,可使肌肉达到充份的放松,如同按摩,同时,对手掌表面皮肤向上提升,促进了皮下组织液的流通。条状牵引部2 —根绕过拇指对拇短展肌形成有力的保护,另一根则加强了手掌肌肉与伸肌支持带的连接。(实施例3)见图3和图4,本实施例是针对颈部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颈椎疼痛、背肌与颈肌联动疼痛、肩与颈的疼痛。包括第一贴布和第二贴布;如图3所示,第一贴布的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相对的一端为圆角。如图4所示,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两侧,固定部1突出于条状牵引部2的部分外边缘为圆弧;所述第一贴布的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拉破第一贴布的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之间的隔离纸;2)、将固定部1稍拉开贴于颈椎骨上(一般是第三或第四节,或颈椎疼痛点上);3)、将条状牵引部2的两条沿脊椎两侧向下,通过菱形肌、背阔肌、弧形向外撇再向内收拉开对称贴合;4)、拉破第二贴布的固定部1的两侧隔离纸,并去除固定部1上的隔离纸;5)、将固定部1贴于颈椎上,与A的固定部1重合并稍向上露出一点;6)、去除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并将条状牵引部2拉伸贴于肩胛提肌,要顺身体弧度,并尽量拉开,但不要拉到翻边。贴好后,第一贴布的固定部1贴于疼痛点或颈椎点,相当于定位及支撑按摩;第一贴布的条状牵引部2的向下拉伸贴合,将皮肤向上提升,从而使背部肌群对颈部形成支撑,提升肌群同时,也打开了皮肤下的组织液空间,使颈部的血液更畅通;第二贴布的固定部1,稳定两边的力量均勻,同时将第一贴布与第二贴布连结在一起;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2向两边贴合形成向颈椎或痛点的合力,同时用肩部肌肉支撑颈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对的,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2也相当于对固定部1形成反向拉伸,这样,就将第一贴布的固定部1向皮肤表面提升,从而颈椎表皮下获得了更多的空间,为炎症的消失获得更多的流通空间,从而疼痛感会降低;整体组合后,整个颈椎周围的肌群均得到了固定,不再有松散感。(实施例4)见图5,本实施例是针对腰部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腰肌支撑;腰椎受损;腰部肌肉扭伤;腰酸。条状牵引部2为四个,分为两对间隔空位设置在的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对条状牵引部2及间隔的空位的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的连接侧边的横向尺寸;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连接的侧边横向尺寸大于与其相对的侧边的横向尺寸,且相对的侧边为内凹弧形,余下的两个侧边为圆弧。固定部1的形状两侧圆边及下侧凹进,是考虑腰部的形状,贴上后不容形成多余折皱,宽度与长度,必须对整个腰线形成最大面积的固定;人体后背至腰,是整个形同倒梯形,所以条状牵引部2采用四条,可以达到向上散开贴法方法,最终与腰的形态一致。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将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的相连隔离纸全部拉破;2)、用力将固定部1横向拉平,中心点贴于腰椎骨上,先贴与条状牵引部2相连边,再向下稍拉伸贴合;达到向下拉,向上提的体感;3)、去除中间两片对应的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4)、沿脊椎对称向上向肋的方向拉伸贴,贴于胸腰筋膜与背阔肌上(与背阔肌走向一致),终点与肩胛肌的下角方向对应;形成第一个V形;5)、边侧两条条状牵引部2去除隔离纸,沿背阔肌边沿向上拉伸贴合,收于肋处,形成第二个V形;6)、全部贴完后,形成一个大的W形。[0088]固定部1对疼痛点形成包裹,同时对腰部形成有力的横向支撑;位于中间的两个条状牵引部2,对腰下筋膜形成牵引,由于是固定部1已经固定,条状牵引部2是向上的,所以筋膜的导流已经形成,打开了皮下空间,促进组织液的流通;外侧的两个条状牵引部2,是顺着背阔肌的方向牵引,让背阔肌的力量支撑腰部,减轻腰部本身肌肉的压力。(实施例5)见图6,本实施例是针对肩部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肩周炎,肩部疼痛。贴布包括矩形的固定部1、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2和三个贴合部3 ;每个条状牵引部2以及每个贴合部3分别通过其一侧端面与固定部1连为一体;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固定部1与贴合部3以及条状牵引部2与贴合部3的连接处;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条状牵引部2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为近似矩形,二者与条状牵引部2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另一侧,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每个角均为圆角;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横向的两侧,二者与条状牵引部2的连接处为圆弧,外边缘为圆弧。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沿隔离纸上背纸开裁线拉破图片上固定部1周围隔离纸,使固定部1独立;2)、剥去固定部1上的隔离纸(单片);3)、沿纵向弹力方向,将固定部1长度方向拉伸,拉至将贴合者肩部可以包裹的尺寸(三角肌);4)、将拉伸后的固定部1贴合在将贴合者的肩部,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的方向为颈部方向;5)、去除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上的隔离纸,向颈部方向的两个斜向分别贴于锁骨和背阔肌(也可以斜方肌);6)、去除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纵向拉伸到所需的长度;7)、将条状牵引部2的两条分别沿三角肌两侧向下贴合;8)、去除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的隔离纸,并顺位向两侧贴合。固定部1经向拉伸并对肩形成包裹,形成上下向中心的力量,对三角肌形成中心牵引并形成肌肉固定感;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向上、向两个侧向贴合,直接对固定部1形成向上的提升,使整个肩部肌肉向上形成联动;从而使背部或颈部肌肉群对肩部提供支持;条状牵引部4向下拉伸并沿三角肌两侧向下贴合。由于固定点在肩部,从而形成向上的牵引力,同时使手臂处皮肤向上垂直方向提升,疏通皮下组织液的空间,从而导流并降低疼痛感。固定部1的尺寸为一般正好是包裹肩部的尺寸,如果肩部尺寸有大小之差,可以通过弹力变化达到最大程度的兼容;如果每人厚度不一致,可以选择中心点向身体前后贴合,均可以达到包裹效果;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具有固定固定部1防止固定部1翻边的作用;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的作用是向下贴合并形成固定,使固定部1的形状可以获
得稳定。
11[0102](实施例6)见图7,本实施例是针对肋部疼痛专用的,用于肋部酸痛后的导流,肌肉受伤后的稳定与恢复。条状牵引部2为五个,贴合部3为一个;五个条状牵引部2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固定部1和贴合部3,五个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之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以及贴合部3的横向尺寸相同;固定部1和贴合部3均为矩形,外露的两个角为圆角。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1)、拉开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之间的隔离纸;2)、去除固定部1的隔离纸,并斜贴于前胸乳房左(右)下侧;3)、拉开贴合部3与条状牵引部2之间的隔离纸;4)、拉住贴合部3的这一头,拉紧,并小心地剥离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使条状牵引部2均勻伸直且互相不粘结;5)、条状牵引部2从外侧向内顺序贴,整体斜向向下,拉伸开,绕过肋部,如灯笼形贴于腰部。本实施例的肋部专用的肌肉内效贴还可以用与上述粘贴顺序相反的方式从腰部向胸前贴。这两种贴法,五条条状牵引部2从上向下或者从下向上,均是顺着肋部肌肉群的走向,从一端面向另一端,对各条肌群形成牵弓I ;同时束状的形式可以对腰部可以形成支撑,束状及弧形绕过肋部,可保持腰部肌肉形状。本实施例还有第三种贴法,剪掉贴合部3,从胸部向下将条状牵引部2以扇形在肋部分散,这样可以起到导流作用,让皮下组织液,顺应散状支叉行进,因为牵引时,皮肤已经被提高;(实施例7)见图8,本实施例是针对手背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手背手腕处扭伤的支撑减痛;手背手腕处的疲劳伤。固定部1为矩形;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2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贴合部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以及第三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2相对依次设置在固定部1的另一侧,三者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将固定部1的两端隔离纸拉破;2)、将固定部1稍开一点贴于手背腕关节正面(或疼痛点);3)、去除第二贴合部的隔离纸,并拉伸贴于手背正中,至指关节处;4)、去除第一贴合部和第三贴合部的隔离纸,并稍斜贴于第二贴合部的两侧,与第二贴合部形成V形,至指关节处;5)、去除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拉伸贴于小手臂的两个侧斜面(指伸肌两侧)。贴好后,固定部1固定腕肌(伸肌支持带),这是一般的容易损伤部位;三个贴合部是通过手背肌肉群对伸肌支持带形成支撑,同时导向经脉流向;条状牵引部2通过小臂的肌肉力量对腕部形成力量支持,同时将手腕向上形成牵引翻起的力量;整个肌肉内效贴将手背,腕与手臂形成一整体,同时1、2与条状牵引部2对固定部1形成拉伸、提起作用,促进腕部的体液流通。[0121](实施例8)见图9,本实施例是针对手腕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手腕扭伤;经常弯曲而形成的手腕疲劳酸痛,手腕处的肌腱损伤。固定部1为矩形;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贴合部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2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另一侧,为矩形,外露的两个角为圆角,横向尺寸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相同;第二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横向的两侧边,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二者纵向尺寸与固定部1的纵向尺寸相等。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将固定部1周围的隔离纸拉破;2)、将固定部1稍拉开一点贴于手腕正面(手心面);3)、去除第一贴合部的隔离纸,并稍拉伸贴于手掌下半部;4)、去除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并拉伸,向手臂方向,沿尺侧腕肌边沿直线贴合,与手腕处形成对称V型分叉;5)、将第二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的隔离纸去除,拉紧,环绕贴于腕腱上。固定部1固定疼痛点,并稍拉伸,先预形成上下向中间拉伸力;手腕受伤,一般向外翻时会有疼痛感,手掌边缘与手腕用肌贴连在一起,可形成向内的弯曲力;条状牵引部2借用手臂肌肉与力量支撑手腕;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2的力量中心点在固定部1处,即在疼痛处,同时有向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2的方向的扩张力,固定部1被提升,从而形成皮下空位;第二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固定固定部1的横向,防止起翘翻边,同时对手腕环状保护腕腱,起到支撑作用。(实施例9)见图10,本实施例是针对小腿疼痛专用的,用于减轻小腿肚两侧的酸痛。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贴合部3为四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横向设置在固定部1的两侧;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为近似直角三角形,斜边为圆弧,分别设置在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与固定部1的连接处;第一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的纵向尺寸之和与第二贴合部与第四贴合部的纵向尺寸之和,且与固定部1的纵向尺寸相等;固定部1余下的一侧为内凹弧形。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拉破与固定部1相连的隔离纸;2)、去除固定部1的隔离纸,固定部1的凹型朝向脚跟,稍拉开一点,先固定于足跟后;3)、去除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边拉伸边向上沿腓肠肌两侧贴合;4)、将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的隔离纸去除,沿脚踝向前贴合;5)、将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顺方向抹平,贴于足跟两侧。固定部1为固定点,同时也是所有牵引力的方向点;条状牵引部2向上贴合,就是向下牵引,顺着腓肠肌两侧,直接形成导流;防止足部一直运动,使肌贴翻边,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可以环状加力固定;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是增加足跟下部粘贴面积,防止面积过小或运动弯曲过大引起的向上脱离;贴合部3对于稳定尺寸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对于长时间粘贴,就容易翻边或达不到想要的稳定位置。[0139](实施例10)见图11,本实施例是针对膝盖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膝盖顶部的疼痛;靠近大腿正面的肌肉酸痛;膝盖正面的疼痛;膝盖侧面的韧带受伤。固定部1为矩形,中部设有腰圆形孔;条状牵引部2为四个,分为两对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两端,每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同一侧的两个条状牵引部2中间间隔有空位,其外边缘与固定部1的外边缘齐平,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贴合部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横向的两侧,纵向尺寸小于固定部1的纵向尺寸,外露的角均为圆角;第三贴合部设置在其中一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同一侧的两个条状牵引部2中间的空位处,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与固定部1相邻的隔离纸拉破,并剥开固定部1的隔离纸;2)、用手拉住固定部1的上下两端,拉开,贴在膝盖上,中间孔位露出膝盖正面,形成整体向中间的力量;3)、剥开图中下部的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竖直向大腿上方拉,直接贴在大腿正4)、剥开图中上部的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在小腿正面向两侧拉开,与中间还没有贴的第三贴合部形成W型,并贴上;5)、将去除隔离纸的第三贴合部正向下拉,直接贴在膝盖正面;6)、剥开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的隔离纸,拉紧,向膝盖两侧贴上。膝盖受伤,很多是肌肉或腱带受损,所以主要目的是导流与按摩;固定部1纵向被拉开再覆盖于膝盖,就会形成四周向膝盖中间牵拉的感觉,皮肤及下层组织被移位;下部的条状牵引部2向大腿后牵引,就相当于把固定部1从向内的力再向后拉,这样,被粘贴的固定部1的皮肤就会垂直于皮肤向上位移,但由于固定部1是相对固定的,所以下部的条状牵引部2就会向膝盖方向牵引,表面皮肤会起皱,形成导流空间;上部的条状牵引部2向下并向两侧,一方面达到牵引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将膝盖与小腿肌肉连成一起,减轻膝盖所受的力,降低疼痛感;在前面三种方向力的作用下,与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交接处容易起翘并向内收,此时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可以向下压,从而稳定已经贴好的尺寸,还能保持边的稳定性。由于膝盖尺寸因人而不同,固定部1中的孔的孔径尽量是可以拉得很大,适应身体粗壮者,但同时在用力拉得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适应比较瘦弱者。(实施例11)见图12,本实施例是针对肘部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肘部受外力冲击形成的疼痛;经常打球形成的肘部肌肉疲劳酸痛;扭伤及用力过大形成的疼痛。固定部1为矩形,分为纵向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中部设有腰圆形孔;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贴合部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在第二固定部横向的两侧,纵向尺寸小于第二固定部的纵向尺寸,外露的侧边均为圆弧;第三贴合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的纵向的另一端,横向突出于固定部1的部分为圆弧。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固定部1与贴合部3以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处;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拉破与第一固定部相接的隔离纸并剥离第一固定部背面的隔离纸;2)、将第一固定部纵向适当拉开,肘关节露于中间孔位,顺手臂方向贴合,形成向关节点方向的聚合力;3)、将第三贴合部去纸,并拉伸贴于上臂;4)、拉破与第二固定部交接的隔离纸,并去除第二固定部的隔离纸;5)、将第二固定部拉伸,沿第一固定部的方向继续向手腕方向贴;6)、将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去隔离纸后稍拉紧环状贴于手臂上;7)、去除条状牵引部2的隔离纸,并顺手臂外侧贴在指伸肌与前臂后群肌。第一固定部对肘部形成环状包裹,并稳定周围皮肤和肌肉;第三贴合部的尺寸做大于第一固定部的宽度,是为了获得更大的稳定力与粘贴面积,对第一固定部形成稳定位置的作用;第二固定部是第一固定部的延伸,对第一固定部形成牵引,形成向手腕方向的导流;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的作用是横向稳定,防止拉伸时第二固定部的变形与起边;利用手臂肌肉支持肘部,同时顺肘部两条肌群打开皮下通道。(实施例12)见图13,本实施例是针对脚底疼痛专用的,用于治疗脚掌疼痛,后跟酸疼。贴布包括矩形的固定部1、四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2、三个贴合部3以及四个加强部4;四个条状牵引部2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四个条状牵引部2与固定部1连接的一端紧密排列,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分离的一端相互之间间隔空位;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2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另一侧;第二贴合部和第三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横向的两侧;四个加强部4分别连接在四个条状牵引部1的另一端;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固定部1与贴合部3以及条状牵引部2和加强部4的连接处;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及步骤为1)、沿固定部1周围的背纸开裁线拉破固定部1周围的隔离纸;2)、将固定部1拉开平贴于脚后跟;3)、拉破条状牵引部2与加强部4交接处的隔离纸;4)、将条状牵弓I部2从脚跟向脚趾方向,拉开均勻分散贴于足底(沿足底弧度),贴至脚趾跟部(预留加强部4的位置);5)、去除加强部4上的隔离纸,并分别固定于足趾跟部,加强部4拉平即可;6)、去除第一贴合部的隔离纸,稍拉平,顺沿弹力的方向贴于后跟;7)、去除第二贴合部和第三贴合部的隔离纸,向两边贴于脚的两侧。足跟部一般是垂直向下用力,因为经常受力才形起变形疼痛,固定部1贴合的作用是形成向心拉伸力,相当于归位与矫形和牵引支撑;固定部1为固定点,贴条状牵引部2后形成向后跟的四条牵引力,同时,足底肌群走向也是如此,从而形成导流作用;四条单向拉力,将足弓形成适当弧度,会让足底与前掌更舒适(如同推拿);足部为经常走路摩擦部位,如果贴的边全在底部,在运动中,很快,肌贴就会起翘并脱落,失去效用,所以贴合部的
15作用是将边向上延伸,从而不至于因为走路而翻边;足掌与足趾交接处很不平整,如果单纯以一小条的方式拉伸贴合,同时又有向后的拉力,条状牵引部2很容易会向后翻卷并脱落, 加强部4的作用是增加贴合面积,从而增加贴合牢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贴布包括固定部(1)和至少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O);所述每个条状牵引部( 通过其一侧端面与固定部(1)连为一体,与固定部 (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牵引部( 为四个, 分为两对相对设置在位于中部的矩形的固定部(1)的纵向两端;所述每对条状牵引部(2) 的横向尺寸之和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 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O)的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1) 的横向尺寸;所述固定部(1)为近似矩形,四个角为圆角;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等于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O)的纵向尺寸之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贴布和第二贴布;所述第一贴布的条状牵引部( 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 ⑵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⑴的横向尺寸,固定部⑴与条状牵引部⑵相对的一端为圆角;所述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 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两侧,固定部(1)突出于条状牵引部O)的部分外边缘为圆弧;所述第一贴布的条状牵引部O)的横向尺寸小于第二贴布的条状牵引部O)的横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牵引部( 为四个, 分为两对间隔空位设置在的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所述两对条状牵引部( 及间隔的空位的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⑴与条状牵引部⑵的连接侧边的横向尺寸;所述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2)连接的侧边横向尺寸大于与其相对的侧边的横向尺寸,且相对的侧边为内凹弧形,余下的两个侧边为圆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所述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O)的连接处; 所述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
7.—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贴布包括固定部(1)、至少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⑵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贴合部(3);所述每个条状牵引部(2)以及每个贴合部(3) 分别通过其一侧端面与固定部(1)连为一体;所述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为近似矩形; 所述条状牵引部( 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 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3) 为四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为近似矩形,二者与条状牵引部( 相对设置在固定部 (1)的另一侧,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每个角均为圆角;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横向的两侧,二者与条状牵引部( 的连接处为圆弧,外边缘为圆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牵引部( 为五个, 贴合部(3)为一个;所述五个条状牵引部O)的纵向两端分别连接固定部(1)和贴合部 (3),五个条状牵引部⑵的横向尺寸之与固定部⑴的横向尺寸以及贴合部(3)的横向尺寸相同;所述固定部(1)和贴合部(3)均为矩形,外露的两个角为圆角。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为矩形;所述条状牵引部( 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两个条状牵引部( 的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以及第三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 依次相对设置在固定部 ⑴的另一侧,三者横向尺寸之和等于固定部⑴的横向尺寸,与固定部⑴分离的一端为圆弧。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为矩形;所述条状牵引部(2)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C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 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另一侧,为矩形,外露的两个角为圆角,横向尺寸与固定部⑴的横向尺寸相同;第二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横向的两侧边,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二者纵向尺寸与固定部(1)的纵向尺寸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牵引部( 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3) 为四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横向设置在固定部(1)的两侧;第三贴合部和第四贴合部为近似直角三角形,斜边为圆弧,分别设置在第一贴合部、第二贴合部与固定部(1) 的连接处;所述第一贴合部与第三贴合部的纵向尺寸之和与第二贴合部与第四贴合部的纵向尺寸之和,且与固定部(1)的纵向尺寸相等;所述固定部(1)余下的一侧为内凹弧形。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为矩形,中部设有腰圆形孔;所述条状牵引部( 为四个,分为两对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两端,每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同一侧的两个条状牵引部( 中间间隔有空位,其外边缘与固定部(1)的外边缘齐平,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横向的两侧,纵向尺寸小于固定部(1)的纵向尺寸,外露的角均为圆角;第三贴合部设置在其中一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同一侧的两个条状牵引部O)中间的空位处,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
14.根据权利要求7至13之一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所述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O)、固定部 ⑴与贴合部⑶以及条状牵引部⑵与贴合部⑶的连接处;所述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1)为矩形,分为纵向连接为一体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中部设有腰圆形孔;所述条状牵引部O)为两个,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与固定部(1)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合部(3)为三个,第一贴合部和第二贴合部相对设置在第二固定部横向的两侧, 纵向尺寸小于第二固定部的纵向尺寸,外露的侧边均为圆弧;第三贴合部设置在第一固定部的纵向的另一端,横向突出于固定部(1)的部分为圆弧。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所述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O)、固定部(1)与贴合部(3)以及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的连接处;所述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
17.—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贴布包括矩形的固定部(1)、四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O)、三个贴合部(3)以及四个加强部⑷;所述四个条状牵引部⑵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同一侧,四个条状牵引部( 与固定部(1)连接的一端紧密排列,横向尺寸之和小于固定部(1)的横向尺寸,分离的一端相互之间间隔空位;第一贴合部与条状牵引部( 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纵向的另一侧;第二贴合部和第三贴合部相对设置在固定部(1)的横向的两侧;所述四个加强部(4)分别连接在四个条状牵引部(1)的另一端;所述贴布的弹力比为1 1.4 1 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肌肉内效贴,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纸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组成的开裁线;所述开裁线设置在固定部(1)与条状牵引部O)、固定部(1)与贴合部(3)以及条状牵引部( 和加强部的连接处;所述胶面上设置有多个S形的连续空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肌肉内效贴,贴布包括固定部和至少两个形状尺寸相同的条状牵引部;所述每个条状牵引部通过其一侧端面与固定部连为一体,与固定部分离的一端为圆弧;所述贴布的弹力比为1∶1.4~1∶1.8,二者背面设置有胶面,胶面的背面设置有隔离纸。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用于贴于疼痛处,条状牵引部用于给予疼痛处的肌肉牵引拉伸力,贴合部和加强部则可起到导流、拉伸和防止翻边的作用,用于更好地将本实用新型牢固地贴附于人体上。本实用新型针对人体的不同部位,提供了各种专用的形状结构,使用方便,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F5/01GK202313839SQ20112044464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韩士兵 申请人:常州迪力卫生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