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425阅读:17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胃肠营养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胃肠营养管。
背景技术
肠内营养在普外科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比较广泛。但是,传统的胃肠减压管很难达到理想的进入深度,如申请号为20092002^86.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胃肠减压营养管,在营养管一侧设有连有一体的减压管。虽然其避免了两次放置,但却存在进入深度不理想的缺点。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胃肠营养管,其在胃的蠕动作用下顺应性的进入空场段,达到医嘱要求的深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胃肠营养管,包括胃肠营养管主体和弹性导线,所述弹性导线以贯穿的方式插入胃肠营养管主体中。进一步,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的直径为0. 15-0. 2cm ;进一步,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进入体内深度的刻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胃肠营养管,其在胃的蠕动作用下顺应性的进入空肠段,达到医嘱要求的深度。胃肠营养管主体上标识的刻度可在留置后用于记录初始留置长度,另外,还可在巡视过程中观察管子的下降情况,防止管子进入深度过深。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图2为胃肠营养管主体抽离金属导线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图2为胃肠营养管主体抽离金属导线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胃肠营养管,包括胃肠营养管主体1和弹性导线2,所述弹性导线2以贯穿的方式插入胃肠营养管主体1中。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1的直径为0. 15-0. 2cm。使用本胃肠营养管时,患者取斜坡卧位,将弹性导线2插入胃肠营养管主体1内,将胃肠营养管主体从患者鼻孔内插入,直至留置端进入空肠部,之后,拔出弹性导管,胃肠营养管主体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呈螺旋状盘放,已达到补充营养的目的。当然,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弹性导线在强度满足对胃肠营养管主体1的支撑和导向的同时其弹性还需满足穿插进管时的弯折要求,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1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进入体内深度的刻度。设置刻度线方便操作者判断管子的下降情况,防止管子进入深度过深。[0013]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肠营养管主体(1)和弹性导线O),所述弹性导线O)以贯穿的方式插入胃肠营养管主体(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1)的直径为0. 15-0. 2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胃肠营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1)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进入体内深度的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胃肠营养管,包括胃肠营养管主体和弹性导线,所述弹性导线以贯穿的方式插入胃肠营养管主体中;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的直径为0.15-0.2cm;所述胃肠营养管主体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进入体内深度的刻度;本实用新型的胃肠营养管,其在胃的蠕动作用下顺应性的进入空肠段,达到医嘱要求的深度。胃肠营养管主体上标识的刻度可在留置后用于记录初始留置长度,另外,还可在巡视过程中观察管子的下降情况,防止管子进入深度过深。
文档编号A61J15/00GK202314471SQ20112047442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5日
发明者张军 申请人:重庆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