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025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休闲运动用品,具体涉及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更具体地,是关于一种可 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
背景技术
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由于其能够迅速装拆,价格便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化的水力按摩休闲方式已被市场认可和接受。这种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一般是由充气池体、电器控制箱及控制面板组成。电器控制箱可以布置在池体的充气池壁内,也可以布置在池体的充气池壁外;控制面板一般布置在池体的充气池壁的顶部或侧面,可以与池体联接,也可以与电器控制箱联结。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如图I所示,包括充气池壁120和外套110。其中,充气池壁120 —般采用PVC充气结构,其包括池底121、充气腔壁122及气道腔壁123 ;充气腔壁122又由内侧壁1221、外侧壁1222、顶壁1223及拉带1224组成,拉带1224主要用来保证充气后池壁的形状;外套110又包括套体111及池盖112,池盖又由盖体1121及保温层1122组成,套体111与池盖的盖体1121间通常在充气池壁120的上缘处以拉链、卡扣、铜扣等可迅速拆装的方式连接,使用时打开,不用时装上。现有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可能会与上述结构有变化,但它们都有以下2个特点I、充气腔壁内侧壁直接接触池水;2、池底直接与充气腔壁以高频焊接的方式联接,并与充气腔壁内侧壁一起形成水池的储水腔。上述特点使得现有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池体有如下缺点I、充气池壁通常采用PVC充气结构,其内侧壁直接接触池水,使其直接承受池水压力,而PVC膜材料的承力能力是较差的,且受拉后易变形,从而导致整个池体易变形;2、除过充气池壁内侧壁直接承受池水压力外,充气池壁的另外3侧(顶壁、外侧壁及底部)也通过气压传导而间接承力,甚至最外部的包覆层(套体,如有的话)也间接承力,从而导致所有相关结构件所选的材料厚度大大增加,池体总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改进现有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池体所存在的上述缺点,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池体结构,使池体具有更好的承压能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包括充气池壁、充气池壁外的外套以及环形气道腔壁,其中,所述充气池壁的内侧增设有承力层,承力层内侧再设置内衬层,所述环形气道腔壁与内衬层相联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承力层直接包裹在内衬层外,是池体内水压的主要承受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内衬层包括衬体、池底、及顶衬,所述气道腔壁设置于衬体的近池底处,通过其上下两端与衬体联接,池底通过其圆形周端与衬体联接,顶衬通过其下端与衬体联接。[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顶衬通过其上端与外套的套体联接。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套的底部设有套体环,所述套体环内穿设有绳子,用于对充气池壁收紧束形。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充气池壁包括充气腔壁、承力层及内衬层,充气腔壁又包括底壁、内侧壁、外侧壁、顶壁及拉带,其中拉带两端以高频焊接的方式分别联接内侧壁和外侧壁,用于保证充气后池壁的形状。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套包括套体及池盖,所述池盖又由盖体及盖体下部所设的保温层组成。根据另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包括充气池壁、池盖以及环形气道腔壁,其中,所述充气池壁的内侧增设有承力层,承力层内侧再设置内衬层,所述环形气道腔壁与内衬层相联接。同样的,所述承力层直接包裹在内衬层外,是池体内水压的主要承受件。所述内衬层包括衬体、池底及顶衬,所述气道腔壁设置于衬体的近池底处,通过其上下两端与衬体联接,池底通过其圆形周端与衬体联接,顶衬通过其下端与衬体联接。所述池盖由盖体及盖体下部所设的保温层组成,盖体通过其圆形周边与充气池壁的外侧壁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增加承力层及PVC内衬的结构,使得充气池壁的充气腔壁不再承受主要的池内水压,从而解决池体易变形的问题;另外由于充气腔壁不再承受主要的池内水压,使构成PVC充气腔壁及外套的材料均可以采用较薄的厚度,从而较大地降低池体的总成本。

图I为现有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池体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如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的截面示意图。由图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池体结构包括外套210、充气池壁220以及环形气道腔壁230,其中,充气池壁220的内侧增设有承力层222,承力层222的内侧又设有内衬层223,所述环形气道腔壁230设置于所述内衬层223上。所述充气池壁220包括有充气腔壁221和增设的承力层222及内衬层223,充气腔壁221又包括底壁2213、内侧壁2212、外侧壁2211、顶壁2214及拉带2215,其中拉带2215两端以高频焊接的方式分别联接内侧壁2212和外侧壁2211,主要用来保证充气后池壁的形状,底壁2213、内侧壁2212、外侧壁2211及顶壁2214间也以高频焊接方式联结。[0028]所述外套210又包括套体212及池盖211,池盖211又由盖体2111及保温层2112组成,盖体2111及保温层2112以车针、魔术贴粘结或铜扣扣接等方式联结,套体212与池盖的盖体2111间通常在套体212的上缘以拉链、卡扣、铜扣等可迅速拆装的方式连接,使用水池时打开,不用时装上。所述承力层222优选采用抗拉强度较高同时价格较适中的布类材料制作,它直接包裹在内衬层223的衬体2232外,是池体内水压的主要承受件。所述内衬层223优选采用PVC材质,其包括衬体2232、池底2231及顶衬2233,气道腔壁230设置于衬体2232的近池底2231处,通过其上下两端与衬体2232联接,池底2231通过其圆形周端与衬体2232联结,顶衬2233通过其下端与衬体2232联接,联接方式优选均为高频焊接;顶衬2233通过其上端与套体212联接,可采用高频焊接、车针、胶水粘接或铜扣扣接等方式;PVC内衬的池底2231与衬体2232联结后,形成了水池的储水腔。如图2所示,电器控制箱240布置在充气腔壁221内部的专门分隔出的非充气空间内;有3个管路穿过内侧壁2212、承力层222及衬体2232,其中2个(分别为进、出水道)通入池水中,I个通入由气道腔壁230及衬体2232形成的气道腔231中。控制面板250布置在池体外,它可以固定在池体上,也可以固定在电器控制箱上(穿过充气腔壁的外侧壁2211及套体212),并有控制线与电器控制箱连接;当然,电器控制箱240也可以布置在池体外部(图中未表示),但3个管路要穿过套体212及充气腔壁的内外侧壁2212、2211及承力层222和衬体2232后,才可通入池水或气道腔231中。作为一种变化,上述图示中的套体212也可以被取消,与套体212连接的盖体2111及顶衬2233,均可改为与充气池壁的外侧壁2211连接。作为一种变化,如果外套210对充气池壁220的包裹使整个池体的形状有松弛现象,可采用在外套210的底部增加一个装在底部套体环内的绳子(图中未显示),将充气池壁收紧束形。使用时,操作控制面板250上的按键,电器控制箱240中的水泵、电热管或气泵工作,使水池内的水加热、过滤或发生气泡(通过气道腔壁230上的很多数量的气孔),用户即可使用热水浸泡或气泡按摩。本实施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池体新结构,由于采用增加承力层及内衬层的结构,使得充气池壁的充气腔壁不再承受主要的池内水压,从而解决了充气池体受池内水压后产生变形的问题;另外由于充气腔壁不再承受主要的池内水压,使构成充气腔壁及 外套的材料均可以采用较薄的厚度,从而较大地降低池体的总成本。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后,应可了解其亦可设计成其它类似的实施方式,如将充气池壁的内侧壁2212与承力层222及衬体2232三者合一为PVC夹网材料,或将承力层222及衬体2232 二者合一为PVC贴布材料,或将充气池壁的外侧壁2211由PVC材料改为PVC贴布材料等,此类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包括充气池壁、充气池壁外的外套以及环形气道腔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池壁的内侧增设有承力层,承力层内侧再设置内衬层,所述环形气道腔壁与内衬层相联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层直接包裹在内衬层外,是池体内水压的主要承受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包括衬体、池底、及顶衬,所述气道腔壁设置于衬体的近池底处,通过其上下两端与衬体联接,池底通过其圆形周端与衬体联接,顶衬通过其下端与衬体联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衬通过其上端与套体联接。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的底部设有套体环,所述套体环内穿设有绳子,用于对充气池壁收紧束形。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池壁包括充气腔壁和增设的承力层及内衬层,充气腔壁又包括底壁、内侧壁、外侧壁、顶壁及拉带,其中拉带两端以高频焊接的方式分别联接内侧壁和外侧壁,用于保证充气后池壁的形状。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包括套体及池盖,所述池盖又由盖体及盖体下部所设的保温层组成。
8.一种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包括充气池壁、池盖以及环形气道腔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池壁的内侧增设有承力层,承力层内侧再设置内衬层,所述环形气道腔壁与内衬层相联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力层直接包裹在内衬层外,是池体内水压的主要承受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层包括衬体、池底、及顶衬,所述气道腔壁设置于衬体的近池底处,通过其上下两端与衬体联接,池底通过其圆形周端与衬体联接,顶衬通过其下端与衬体联接。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池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池盖由盖体及盖体下部所设的保温层组成,所述盖体通过其圆形周边与充气池壁的外侧壁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的池体结构,包括充气池壁、充气池壁外的外套以及环形气道腔壁,其中,所述充气池壁的内侧增设有承力层,承力层内侧再设置内衬层,所述环形气道腔壁与内衬层相联接。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式泡泡按摩充气浴池池体结构,由于采用增加承力层及PVC内衬的结构,使得充气腔壁不再承受主要的池内水压,从而解决池体易变形的问题;另外由于充气腔壁不再承受主要的池内水压,使构成PVC充气腔壁及外套的材料均可以采用较薄的厚度,从而较大地降低池体的总成本。
文档编号A61H9/00GK202355304SQ201120491059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日
发明者任望远 申请人:上海睿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