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抹药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738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抹药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皮肤病患者背部敷药的抹药挠。
背景技术
皮肤病患者在用外敷药膏或药水涂抹患处时往往先把药膏或者药水挤在手指上,然后用手指进行涂抹;但是对于背部、腰部等无法直接用手触及的身体部位施药就比较困难,如果让别人帮助来敷药,又有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发明内容实用新型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起来卫生方便的抹药挠。可用于患者自己对背部进行敷药。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抹药挠,包括有手柄、注射器和耙子,手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为套筒,所述套筒侧壁上开有操作,孔套筒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档住注射器外套卷边的端帽,端帽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与之配合的螺帽,注射器的活塞推杆一端套入套筒内,螺帽旋接在接连处上压紧注射器的外套卷边;耙子内部设置有导流孔,耙子包括有与注射器的注射端口连接配合的连接端,所述耙子上与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翅,所述连接端和每个翅内部设有导流孔。作为优选,上述耙子有4个翅。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皮肤病患者自己可用该抹药挠对身体背部、腰部进行敷药。可以避免手接触药物,既为卫生又避免了污染药物,并且在用于大面积敷药时能有效的节省药膏,并且不会对其他易感人群造成传染。

图I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右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图中,I、手柄,2、套筒,3、操作孔,4、端帽,5、注射器,6、注射端口,7、螺帽,8、耙子,9、连接端,10、翅,11、导流孔,12、外套卷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并结合附图,对本方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阐述。如图I、图2和图3所示,一种抹药挠,包括有手柄I、注射器5和耙子8,所述手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为套筒2,所述套筒侧壁上开有操作孔3;套筒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档住注射器5外套卷边12的端帽3,端帽4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与之配合的螺帽7,注射器的活塞推杆一端套入套筒内,螺帽旋接在端帽上压紧注射器的外套卷边。耙子8内部设置有导流孔11,耙子包括有与注射器5的注射端口 6连接配合的连接端9,所述耙子8上与连接端9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翅10,所述连接端和每个翅内部设有导流孔11。使用时,用注射器5抽取药膏或者药水,然后取出耙子8,把耙子的连接端9插在注射器的注射端口 6上并压紧,将注射器5的活塞推杆一端套入套筒2内,将螺帽7套在注射器5上,将螺帽7旋接在端帽4上,使螺帽和端帽配合压紧注射器的外套卷边12。这时注射器推杆在套筒的内腔中,患者可以用手指通过操作孔挤压推杆,使药物通过耙子挤出。然后患者手持手柄对患处进行敷药。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 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抹药挠,其特征是,包括有手柄、注射器和耙子,所述手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为套筒,所述套筒侧壁上开有操作孔,套筒一端固定连接有端帽,端帽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与之配合的螺帽,所述注射器的活塞推杆一端套入套筒内,螺帽旋接在接连处上压紧注射器的外套卷边;所述耙子内部设置有导流孔,所述耙子包括有与注射器的注射端口连接配合的连接端,所述耙子上与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翅,所述连接端和每个翅内部设有导流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抹药挠,其特征是,所述耙子有4个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抹药挠,包括有手柄、注射器和手形的耙子,手柄一端为手持端,另一端为套筒,套筒一端固定连接有端帽,端帽上通过螺纹连接有与之配合的螺帽,注射器的活塞推杆一端套入套筒内,螺帽旋接在接连处上压紧注射器的外套卷边,套筒侧壁上开有孔;所述耙子内部设置有导流孔,所述耙子包括有与注射器的注射端口连接配合的连接端,所述耙子上与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若干个翅,所述连接端和每个翅内部设有导流孔。有益效果皮肤病患者自己可用该抹药挠对身体背部、腰部进行敷药。可以避免手接触药物,既为卫生又避免了污染药物,并且在用于大面积敷药时能有效的节省药膏,并且不会对其他易感人群造成传染。
文档编号A61M35/00GK202505968SQ20112055654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李圆圆 申请人:山东省立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