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艾灸药饼成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973阅读:36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艾灸药饼成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用于针灸治疗的艾灸药饼成形器。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使用引燃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用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艾灸还具有独特的养生保健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目前,艾灸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采用传统的艾条熏烤,但是要随时用手拿着,一不小心还会烫着身体,费力又不方便,尤其是患者自己在家里做艾灸的时候,非常受累,很难坚持到最后,也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隔药灸是灸疗的一种,即将不同配伍的药饼置于穴位或患处上,在药饼上放置艾绒,艾灸时将艾绒点燃,靠艾灸的热量将药力透达,药、灸并用,可以显著提高疗效。但是问题存在于,目前制作艾饼还没有专门的用具,自行制作很难控制药饼的厚度,也就很难控制热灸量,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艾灸药饼成形器,是专门用于制作艾灸药饼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的热灸量确定药饼的厚度,成形快,使用方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艾灸药饼成形器,包含有底座、固定设置于底座上的直杆和筒状器皿,所述直杆的顶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的底面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刚好可以放置于所述筒状器皿内且可自由移动。还包含有环形垫圈,所述环形垫圈紧贴所述筒状器皿内壁设置于其底部并可沿内壁自由移动,所述环形垫圈的高度可调。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孔,所述孔设置于所述筒状器皿底面圆周上。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制作艾灸药饼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药饼的厚度,使药饼厚度得到控制,更容易控制热灸量,同时采用药饼做隔药灸不容易烫伤皮肤,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热灸量透达,有利于药饼的药力渗透,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0013]如图I所不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包含有底座I、固定设置于底座I上的直杆2和筒状器皿4,所述直杆2的顶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杆4,所述压杆3的底面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板5,所述压板5刚好可以放置于所述筒状器皿4内且可自由移动。还设计有环形垫圈6,所述环形垫圈6紧贴所述筒状器皿4内壁设置于其底部并可沿内壁自由移动。环形垫圈6可以根据不同的高度制作多个模具以供使用,比如说分别制作出厚度为3mm、5mm、7mm的环形垫圈;也可以在环形垫圈6上作出可伸缩的结构,只是用一个环形垫圈6,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 节,调节出上述厚度尺寸的环形垫圈模具,以供使用。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孔7,所述孔7设置于所述筒状器皿4底面圆周上,没有压紧的药泥从孔7内掉出,收集起来重新用来制作药饼,既保证药饼压实,又不会浪费药泥。具体操作时,首先根据需要药饼的高度选好环形垫圈6,将环形垫圈6放入筒状器皿2的底部,将适量药泥至于所述环形垫圈6内,向下按动压杆3,压板4向下挤压药饼使之成形,没有挤压的药泥从孔7出漏出,翻转筒状器皿2,取出环形垫圈6及药饼,将药饼放置于穴位,放上艾绒,引燃即可做隔药灸。漏出来的药泥可以收集起来再重新利用。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艾灸药饼成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底座(I)、固定设置于底座(I)上的直杆(2)和筒状器皿(4),所述直杆(2)的顶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杆(3),所述压杆(3)的底面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板(5),所述压板(5)刚好可以放置于所述筒状器皿(4)内且可自由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艾灸药饼成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环形垫圈(6),所述环形垫圈(6)紧贴所述筒状器皿(4)内壁设置于其底部并可沿内壁自由移动,所述环形垫圈出)的高度可调。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艾灸药饼成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孔(7),所述孔(7)设置于所述筒状器皿(4)底面圆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艾灸药饼成形器,包含有底座(1)、固定设置于底座(1)上的直杆(2)和筒状器皿(4),所述直杆(2)的顶端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杆(3),所述压杆(3)的底面通过销轴连接有压板(5),所述压板(5)刚好可以放置于所述筒状器皿(4)内且可自由移动。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专门用于制作艾灸药饼的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设定药饼的厚度,使药饼厚度得到控制,更容易控制热灸量,同时采用药饼做隔药灸不容易烫伤皮肤,减少了病人的痛苦,热灸量透达,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2409509SQ20112057866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史海峰, 解洪刚 申请人:解洪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