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38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传统地,通过固定带将位于穿戴者前侧的部分与位于后侧的部分绕着穿戴者的腰身固定从而将一次性尿布穿上的敞开式(带式)一次性尿布被用作接收来自穿戴者的排泄物用的一次性尿布中的一种。例如,在日本特开平No. 10-28703 (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其中,将位于后侧部的左、右侧部分的连接于后片的一对固定带固定到位于前侧部的设置于后片的着陆带(landing tape)上。在各固定带的带主体上沿着左右方向配置有机械固定件形式的多个凸形件,并且这些凸形件可释放地固定到着陆带上,该着陆带为机械固定件形式的凹形件。在日本特开No. 2004-344514 (文献2)中公开的一次性尿布中,在设置于后腰区域的左、右侧的一对后翼上设置有钩状件,并且钩状件可释放地固定到设置于前腰区域的外表面上的环状件上。在该一次性尿布中,钩状件由彼此分开的多个钩状组件构成。在日本特开No. 2008-67831 (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吸收性产品,其中,两个带状固定件分别位于该吸收性产品主体中的后腰部的左、右侧部分以沿上下方向彼此隔开。在各带状固定件的内表面上设置有与设在前腰部的外表面上的环状固定件的环状件接合的一个钩状件,并且能够与该钩状件接合的环状件设置在带状固定件的外表面上。在文献3中,提出在左、右侧部分中的每一个中,使上带状固定件的钩状件与前腰部上的环状固定件的环状件接合,使下带状固定件的钩状件与设置于上带状固定件的外表面上的环状件接合,从而给穿戴者穿上该吸收性产品以适合穿戴者的体型。还提出使设置在左、右侧部分中的一个侧部分上的带状固定件的钩状件与环状固定件的环状件接合,使设置在另一侧部分上的带状固定件的钩状件与设置在所述一个侧部分上的带状固定件的外表面上的环状件接合,从而给穿戴者穿上该吸收性产品以适合穿戴者的体型。在文献I的一次性尿布中,没有考虑到在给苗条的穿戴者等人穿上该一次性尿布时如何使固定带固定在前侧部上(文献2同样也是如此)。在文献3中,提出根据穿戴者的体型将一个带状固定件固定在另一带状固定件上。然而,由于需要在各带状固定件的外表面上设置环状件并且需要在内表面上设置与环状件接合的钩状件,所以使得吸收性产品的制造复杂,并且增加了用于吸收性产品的钩状件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一次性尿布。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的同时将固定固定带时待放置在另一固定带上的固定带容易地固定在前部上。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其包括片状主体部,该片状主体部具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前部、胯部和后部;和一对连接部,该对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后部的两个侧边部分,所述一对连接部待固定于所述前部的外表面,以便将所述两个侧边部分与所述前部的两个侧边部分连接;其中所述一对连接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固定带,所述两个固定带沿所述纵向布置,并且所述两个固定带中的每一个均包括条带状的带基部;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带基部的内表面上,以在所述纵向上横跨所述带基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能够将其自身固定于所述前部的所述外表面;和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带基部的所述内表面上,以在所述纵向上横跨所述带基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并且能够将其自身固定于所述前部的所述外表面;并且在一个固定带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比另一边缘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顶端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比另一边缘更靠近所述主体部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在另一固定带中所述带基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处的宽度。在本发明中,能够在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的同时将固定固定带时待放置在另一固定带之上的固定带容易地固定在前部上。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个固定带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另一固定带中的所述带基部在所述位置处的所述宽度的25%。因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将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当一个固定带放置在另一固定带之上从而固定于前部时不太可能用于对所述一个固定带进 行固定的部分上。更优选地,所述一个固定带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所述区域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另一固定带中的所述带基部在所述位置处的所述宽度。因此,当以一个固定带放置在另一固定带之上的方式固定固定带时,在一个固定带中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更容易地固定在前部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各个固定带的宽度朝向所述带基部的顶端逐渐减小。因此,当固定固定带时,比另一固定带晚固定的一个固定带的第一固定部能够在避开另一固定带的状态下容易地固定在前部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所述一对连接部中的每一个中所述两个固定带的两个带基部都是一个片材的部分,并且所述两个带基部通过所述一个片材的位于靠近所述主体部处的连接部分而彼此连续,并且在所述一个片材中,所述两个固定带的第二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两个固定带的根部部分的硬度过大,并且能够使两个固定带在根部部分处容易地变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由于在所述两个固定带中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带基部的外表面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是可识别的,所以能够防止比另一固定带后固定在前部上的一个固定带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另一固定带过度地重叠。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


图I是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的平面图。图2是一次性尿布的截面图。
图3是一次性尿布的立 体图。图4是示出了连接部的附近区域的放大图。图5是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了连接部的附近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I的平面图,并且图I示出了一次性尿布I展开时的状态。一次性尿布I是在穿戴时通过左、右两个连接部4绕着穿戴者的腰身将位于穿戴者前侧的部分与位于后侧的部分固定住的敞开式(带式)一次性尿布,并且一次性尿布I接收来自穿戴者的排泄物。图I示出了一次性尿布I的在一次性尿布I被穿上时与穿戴者接触的表面(即,面向穿戴者的表面)。图2是沿图I中的线II-II截取的一次性尿布I的截面图,其中,用与该一次性尿布I的纵向(即,图I中的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对一次性尿布I进行截切。如图I和图2所示,一次性尿布I具有接近片状的主体部2和一对侧片3,该对侧片3位于主体部2的两个侧边部分上(即,所述侧边部分定位在主体部2的正交于纵向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并且在纵向上横跨主体部2的几乎整个长度延伸。图I中的主体部2的上部201待定位在穿戴者的前侧(腹部侧)(的皮肤)上,并且图I中的下部203待定位在穿戴者的后侧上。在下面的描述中,上部201和下部203分别称作“前部201”和“后部203”,并且在前部201和后部203之间的位置处的面对穿戴者的胯部区域的部分202称作“胯部202”。胯部202与前部201和后部203连续。在一次性尿布I中,主体部2具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前部201、胯部202和后部203,并且前部201和后部203的宽度比胯部202的宽度大。一次性尿布I进一步具有连接在后部203的两个侧边部分上的一对连接部4。在给穿戴者穿上一次性尿布I时,如图3所示,在使得主体部2的前部201和后部203分别与穿戴者的前侧和后侧接触的状态下,将所述一对连接部4固定(连接)在设置于前部201的外表面(即,该外表面不同于与穿戴者接触的表面)上的接合部26 (待被该对连接部4固定的部位)上。因此,后部203的两个侧边部分与前部201的两个侧边部分连接。如图I和图2所示,主体部2具有透液性的顶片21、防水性或非透液性的背片23和位于顶片21与背片23之间的吸收性芯体22。在图2中,为了方便说明,用在厚度方向上彼此稍微区别的方式绘制了一次性尿布I的各个组成部分。为了容易地理解该图,图I中用粗虚线绘制了吸收性芯体22的轮廓。如图I所示,吸收性芯体22在前部201和后部203中的每一个处的宽度大于在胯部202处的宽度。换言之,吸收性芯体22以所谓沙漏的形式形成。图3中不出的接合部26粘合(bond)在背片23的外表面(即,该外表面不同于面对吸收性芯体22的表面)上,从而在平面图中与吸收性芯体22重叠(见图I和图2)。接合部26是用热熔胶等粘合到背片23上的钩环固定件(表面固定件)中的环状件,并且接合部26具有由树脂等形成的基片和设置于基片的与粘合在背片23上的表面不同的表面上的细环结构。细环结构意味着一组多个细环件。如图2所示,顶片21在吸收性芯体22的周围区域用热熔胶粘合在背片23上。各侧片3的左右方向上的外部部分用热熔胶粘合在背片23的未被顶片21覆盖的部分上并且在其左右方向上的侧边缘附近粘合在顶片21的一部分上,并且该外部部分在纵向上横跨侧片3的整个长度。侧片3具有在纵向上延伸的侧片主体31和弹性件32a,并且弹性件32a用热熔胶粘合在侧片主体31的作为左右方向上的内边缘部的自由边缘上。在图I中示出的主体部2的纵向上的两个端部中,各侧片3的左右方向上的内部部分(即,该内部部分是相对于左右方向比其他部分更靠近主体部2的中心轴线的部分)用热熔胶粘合在顶片21的穿戴者侧的表面上。在主体部2的胯部202中,均在纵向上延伸的两个弹性件32b用热熔胶粘合在侧片3的左右方向上的外边缘附近的部分处,并且两个弹性件32b位于侧片3和背片23之间。上述热熔胶采用聚烯烃热熔胶、橡胶热熔胶、醋酸乙烯热熔胶等。可以通过热粘合(热熔粘合)、超声波粘合等来执行顶片21和背片23的粘合以及侧片3和顶片21的粘合。在图I和图2所示的各侧片3中,侧片主体31的定位在纵向上的两个端部之间的里侧部分313 (即,该里侧部分313是纵向上的中间部分)不粘合至顶片21 (以及其他组成 部分)。通过弹性件32a的收缩,如图2所示,里侧部分313朝向穿戴者立起从而变成与穿戴者的腹股沟附近接触的侧壁部(所谓的立起收紧)。通过使弹性件32b收缩,侧片3和背片23向内并朝向穿戴者立起从而形成腿部收紧,并且在穿上一次性尿布I时侧片3和背片23与穿戴者的腹股沟附近紧密接触。如图I所示,在主体部2的纵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中设置有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三个弹性件25,并且三个弹性件25位于顶片21和背片23之间。在一次性尿布I中,在伸展开的状态下被粘合至顶片21和背片23的弹性件25 (即,粘合至顶片21和背片23的伸展开的弹性件25)收缩从而形成腰部收紧,并且因此在穿上一次性尿布I时主体部2与穿戴者的腰部紧密接触。在一次性尿布I中,主体部2通过弹性件32a、32b和弹性件25与穿戴者紧密接触,因此能够防止尿等通过穿戴者的腿部和腰部周围的缝隙漏出。顶片21是透液性片材,并且顶片21直接接住来自穿戴者的排泄物中的水分并且使水分移入吸收性部分22中。例如,顶片21是由其表面用表面活性剂进行了亲水性处理的疏水性纤维(例如聚丙烯、聚乙烯、聚酯、聚酰胺或尼龙)制成的透液性无纺织物,并且该无纺织物例如采用点粘合无纺织物、透气性无纺织物、水刺无纺织物或纺粘无纺织物。由诸如纤维素、人造丝或棉等亲水性纤维制成的无纺织物可以用作顶片21。通过在棉纸、透液性无纺织物等中包裹诸如碎浆纤维或纤维素纤维等亲水性纤维与诸如颗粒状超吸收性聚合物(例如,SAP(SuperAbsorbent Polymer,超吸收性聚合物))或超吸收性纤维等超吸收性材料的混合物来形成吸收性芯体22,并且吸收性芯体22迅速地吸收且保持已经通过了顶片21的水分。用于包裹亲水性纤维的棉纸、透液性无纺织物等用热熔胶与亲水性纤维和吸收性材料粘合,以防止亲水性纤维变形并且防止吸收性材料脱落(尤其是防止在吸收水分之后脱落)。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收性芯体22包括浆状纤维和SAP。作为背片23,使用由疏水性纤维、防水性或非透液性塑料膜、或者无纺织物与塑料膜的层叠片制成的防水性或非透液性无纺织物(例如,纺粘无纺织物、熔喷无纺织物或SMS(spunbond-meltblown-spunbond,纺粘-熔喷-纺粘)无纺织物)。背片23可防止排泄物等的已经来到背片23的水分泄漏到主体部2的外侧。在使用塑料膜作为背片23的情况中,从防止吸收性产品I中汗湿并且使穿戴者感觉舒适的角度,优选使用具有通透性(透气性)的塑料膜。作为侧片主体31,使用由疏水性纤维制成的防水性或非透液性无纺织物(例如,纺粘无纺织物、熔喷无纺织物或SMS无纺织物)。例如,聚氨酯纱线、条状聚氨酯膜、纱线状或条状天然橡胶或类似物可用作弹性件32a、32b、25。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弹性件采用了聚氨酯纱线。图4是示出了所述一对连接部4中的一个连接部4附近区域的放大图。另一连接部4的结构和图4中示出的结构相同。该对连接部4中的每一个均具有两个固定带41和近似矩形的共用基部42,其中,每个固定带41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均沿主体部2的纵向(即,该纵向是图I和图4中的上下方向,并且下文中称作“主体纵向”)布置,共用基部42定位在两个固定带41的左右方向上的里侧(即,该共用基部42处于靠近主体部2的位置)。两个固定带41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形状,并且各固定带4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比共用基部42的没有被主体部2覆盖的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长。在各连接部4中,两个固定带41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条带状 (带状)带基部413以及设置于带基部413的一个主表面414 (即,该一个表面414是图4中显示的表面)上以在主体纵向上横跨带基部413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在图4中,为了容易地理解该图,在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处均绘制了剖面线。在给穿戴者穿上一次性尿布I时,带基部413的主表面414面对着主体部2的前部201 (见图3)。下文中主表面414称作“内表面414”。在带基部413的内表面414中,第二固定部412朝向主体部2远离第一固定部411,并且中间区域415处于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之间。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均为钩环固定件中的钩状件,该钩状件能够将其自身固定到设置于主体部2中的前部201的外表面上的接合部26 (见图3)上,并且该钩状件用热熔胶等粘合于带基部413的内表面414上。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均具有由树脂等形成的基片和设置于基片的一个表面上的细钩结构,该基片的另一表面粘合在带基部413上。设置在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上的细钩结构是一组多个细钩件,并且该细钩结构和接合部26的细环结构将彼此接合(即,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均能够将其自身固定在接合部26上)。在各连接部4中,两个固定带41的两个带基部413与共用基部42都是由树脂等形成的一个连接片40的部分,并且两个带基部413中的每一个均从共用基部42沿左右方向向外(朝向远离主体部2的方向)突出。共用基部42的内端部分(也是连接片40的内端部分)位于侧片3与主体部2的该共用基部42待粘合于其上的背片23之间,并且共用基部42的除了该内端部分之外的部分从主体部2沿左右方向向外突出。换言之,两个带基部413是一个连接片40的部分并且通过该一个连接片40的位于靠近主体部2处的连接部分而彼此连续,并且连接片40中作为两个带基部413的连接部分的共用基部42从主体部2的侧边缘向外伸出(共用基部42远离该侧边缘延伸)。如果顶片21的外边缘(见图2)定位成相对地靠近背片23的外边缘,则共用基部42的内端部分可以粘合在顶片21和背片23之间。 在各连接部4中,两个固定带41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即,该宽度是带基部413在图4中为上下方向的主体纵向上的长度)均朝向作为带基部413的顶端的左右方向上的外端部逐渐减小。在各固定带41中,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均设置在带基部413上以横跨带基部413的在宽度方向(该宽度方向等同于主体纵向,并且下文中称作“带宽方向”)上的整个宽度。第二固定部412定位在共用基部42的外边缘421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外侧,并且第二固定部412远离共用基部42。在下文中,带基部413的位于第二固定部412的比另一边缘更靠近主体部2的内边缘4122与共用基部42的外边缘421之间的部分称作“里侧区域416”。带基部413的位于第一固定部411的外边缘4111 (B卩,外边缘4111是比另一边缘更靠近带基部413的顶端的边缘)外侧的部分称作“外侧区域417”。上述钩状件不设置在中间区域415、里侧区域416和外侧区域417上。在各固定带41中,第一固定部411的外边缘4111与第二固定部412的内边缘4122之间的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LI大于带基部413在作为第一固定部411与第二固定部412之间区域的中间区域415处的带宽方向上的宽度Wl (在本实施方式中,带基部413的宽度是中间区域415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处的宽度)。优选地,中间区域415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2 (B卩,长度L2是第一固定部411的内边缘4112与第二固定部412的外边缘4121之间的 在左右方向上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多于)带基部413在中间区域415处的宽度Wl的25%,并且更优选地中间区域415的长度L2等于或大于W1。如上所述,由于在各连接部4中两个固定带41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形状,所以一个固定带41中的LI大于另一固定带41中的W1,并且优选地一个固定带41中的L2等于或大于另一固定带41中的Wl的25% (更优选地,等于或大于W1)。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个固定带41中的L2等于W1。各固定带41中的LI均为L2的大约160%,并且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宽度)均为L2的大约30%。在各连接部4中,连接片40由白色树脂材料形成,并且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由除了白色之外的带颜色的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两个固定带41中的每一个中,在带基部413的内表面414 一侧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视觉识别变得容易,并且在带基部413的外表面侧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位置可通过带基部413在视觉上可识别(可见)。在一次性尿布I中,由于各固定带41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彼此远离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固定在接合部26(见图3)上,所以固定带41能够根据穿戴者的运动而容易地变形(跟随运动)。因此,防止了固定带41由于穿戴者的运动等而从接合部26脱离。在与穿戴者的体型等相比一次性尿布I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在给与普通穿戴者相比较苗条(瘦)的穿戴者穿上一次性尿布I时),在各连接部4中的沿主体纵向配置的两个固定带41中,一个固定带41固定在接合部26上,然后另一固定带41以放置在所述一个固定带41上方的方式固定在接合部26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各连接部4中的定位在图5中上侧的固定带(下文中称作“第一固定带41a”)以其顶端倾斜向下的方式固定在接合部26上,然后定位在图5中下侧的固定带(下文中称作“第二固定带41b”)在该第二固定带41b位于第一固定带41a之上的状态下以其顶端倾斜向上的方式固定在接合部26上。因此,在主体部2的纵向上的两个端部中,前部201和后部203与穿戴者的腰部匹配,并且主体部的两个侧端与穿戴者的腹股沟附近匹配。
图6示出了所述一对连接部4中的一个连接部4的附近区域的放大图。如图6所示,第一固定带41a和与第一固定带41a叠置的第二固定带41b在接合部26上彼此几乎垂直地交叉。也就是说,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彼此交叉,以使得第一固定带41a的中心线419a与第二固定带41b的中心线419b (在固定带没有被固定的状态下,中心线419a、419b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之间形成的角度TH变成近似90度。第一固定带41a的中间区域415与第二固定带41b的中间区域415重叠,并且第二固定带41b中的位于中间区域415两侧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在第一固定带41a的带宽方向上的两侧处固定在接合部26上(B卩,以跨越在第一固定带41a上方的方式)。在图6中,为了容易理解该图,在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处分别绘制了剖面线。为了使得在给穿戴者穿上一次性尿布I时容易地控制一次性尿布1,或者为了使得一次性尿布I容易制造,在一次性尿布I中将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中的每一个的长度均限制到一确定值(即,使得该长度等于或小于该值)。因而,在各固定带中,上限设定为第一固定部411的外边缘4111与第二固定部412的内边缘4122之间的距离LI(见图4)。在连接部4中,由于在固定固定带时将被放置在第一固定带41a之上(重叠)的第二固定带41b中在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之间设置了其上没有粘合钩状件的 中间区域415,所以能够减小固定部(S卩,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总面积。因此,能够降低一次性尿布I的制造成本。使得第二固定带41b中的第一固定部411的外边缘41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内边缘4122之间的距离LI大于第一固定带41a中的带基部413在中间区域415处的宽度Wl(见图4)。因此,在第二固定带41b处于第一固定带41a之上的状态下将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固定时,第二固定带41b中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以不与第一固定带41a重叠的状态容易地固定在前部201的接合部26上。因此,能够使得一次性尿布I与穿戴者匹配。在一次性尿布I中,由于以与第二固定带41b相似的方式在第一固定带41a中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之间设置了其上没有粘合钩状件的中间区域415,所以能够减小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总面积。在给穿戴者穿上一次性尿布I时将第二固定带41b固定在接合部26上然后将第一固定带41a放置在第二固定带41b之上以便固定到接合部26上的情况下,第一固定带41a中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以不与第二固定带41b重叠的状态容易地固定到接合部26上。在一次性尿布I中,优选地,第一固定部411的外边缘4111的上端部与第二固定部412的内边缘4122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各固定带41中的中间区域415处的宽度W1。因此,在固定固定带41时将被放置(重叠)在另一固定带41上的那个固定带41中,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更容易地固定在前部201的接合部26上。在连接部4中,使得第二固定带41b的中间区域415的长度L2 (见图4)等于或大于第一固定带41a的中间区域415的宽度W1。因此,能够防止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当第二固定带41b放置在第一固定带41a之上以固定在接合部26上时不太可能用于对第二固定带41b进行固定的部分(即,待放置在第一固定带41a上的部分)上,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另外,使得第一固定带41a的中间区域415的长度L2等于或大于第二固定带41b的中间区域415的宽度W1。因此,能够防止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当第一固定带41a放置在第二固定带41b之上以固定到接合部26上时不太可能用于(即,该部分被使用的机会很小)对第一固定带41a进行固定的部分(B卩,待放置在第二固定带41b上的部分)上,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在一次性尿布I中,各固定带41中的第一固定部411的内边缘4112的上端部与第二固定部412的外边缘4121的下端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地等于或大于中间区域415的宽度W1。因此,能够防止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当固定固定带41时(即,当以重叠的方式固定固定带41时)不太可能用于对待放置在另一固定带之上的一个固定带41进行固定的部分上,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当在连接部4中以重叠的方式固定固定带时,第一固定带41a的中心线419a与第二固定带41b的中心线41%之间形成的角度TH不必限制为近似90度,并且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可以彼此重叠,以使得角度TH (B卩,中心线419a与中心线419b的分别从中心线419a与中心线419b的交叉点到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的顶端的部分之间形成的角度)变成例如为等于或大于30度并且等于或小于90度。 在连接部4中,如果使得第二固定带41b的中间区域415的长度L2等于或大于第一固定带41a的中间区域415的宽度Wl的25%,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当角度TH在通常固定操作范围内的条件下第二固定带41b放置在第一固定带41a上以固定在接合部26上时不太可能用于对第二固定带41b进行固定的部分上。此外还能够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在使得第一固定带41a的中间区域415的长度L2等于或大于第二固定带41b的中间区域415的宽度Wl的25%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防止固定部(的一部分)设置在当角度TH在通常固定操作范围内的条件下第一固定带41a放置在第二固定带41b之上以固定在接合部26上时不太可能用于对第一固定带41a进行固定的部分上。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在连接部4中,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中的每一个的宽度均朝向带基部413的顶端逐渐减小(即,位置的宽度随着该位置向带基部413的顶端移近而变得更窄)。因此,当对固定带进行固定时,比另一固定带晚固定的一个固定带(即,该一个固定带放置在另一固定带之上以固定在接合部26上)的第一固定部411能够容易地在避开另一固定带(该另一固定带比所述一个固定带早固定)的状态下固定在接合部26上。因此,能够将准备晚固定在接合部26上的所述一个固定带的顶端部分牢固地固定到接合部26上。在连接部4中,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的两个带基部413都是一个连接片40的部分并通过连接片40的位于靠近主体部2处的共用基部42而彼此连续,并且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的第二固定部412处于连接片40的共用基部42的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外侧。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的根部部分(B卩,该根部部分在第二固定部412和共用基部42之间)的硬度过度地大(过大),并且能够使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在根部部分处容易变形。因而,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能够容易地以叠置的方式固定。另外,由于共用基部42从主体部2的侧边缘向外(横向)伸出,所以通过使共用基部42变形能够容易地使得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彼此靠近。因此,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的以叠置方式进行的固定。此外,在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中的每一个中的带基部413的外表面侦牝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位置是可识别的。因此,当第一固定带41a和第二固定带41b以叠置的方式固定时,能够容易地增加两个固定带的中间区域415的重叠区域。换言之,能够防止比另一固定带晚固定于接合部26的固定带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与所述另一固定带过度地重叠。因此,能够将晚固定于接合部26的固定带牢固地固定在接合部26上。在上述一次性尿布I中,各固定带中第一固定部411固定到接合部26的每单位面积的固定强度等于第二固定部412固定到接合部26的每单位面积的固定强度,并且第一固定部411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等于第二固定部412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因此,能够用一个长的钩状件形成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并且能够使连接部4的制造简化。在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的另一示例中,第一固定部411固定到接合部26的固定强度大于(高于)第二固定部412固定到接合部26的固定强度。在一次性尿布中,当在固 定带的带基部413附着到穿戴者的衣服等上的情况下沿着使固定带脱离的方向施加力时,通常对更靠近带基部413顶端的第一固定部411施加比第二固定部412更大的力。因此,如上所述使得第一固定部411固定到接合部26的固定强度比第二固定部412固定到接合部26的固定强度大,因此能够抑制固定带的无意识脱离。第一固定部411固定到接合部26的固定强度与第二固定部412固定到接合部26的固定强度之间的差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例如,使第一固定部411的面积大于第二固定部412的面积;或者通过使用钩状件作为第一固定部411,该钩状件固定到接合部26的单位面积固定强度比第二固定部412固定到接合部26的单位面积固定强度强。尽管上面已经讨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面讨论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是允许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可以是如下情况各固定带41中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均是钩环固定件中的环状件,并且设置在主体部2的前部201上的接合部26是钩环固定件中的钩状件。在各固定带41中,细钩结构或细环结构可以直接形成在带基部413的内表面414上以成为第一固定部411或第二固定部412。在主体部2中,细钩结构或细环结构可以直接形成在前部201的外表面上以成为接合部26。换言之,彼此接合的细钩结构和细环结构中的一个形成在主体部2的前部201上,并且另一个形成在一次性尿布I中的各固定带41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中的每一个上。因此,能够将固定带41牢固地固定在接合部26上。另外,细钩结构形成在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上,细环结构形成在接合部26上,因此,当制造和穿戴一次性尿布I时,能够防止具有较大面积的接合部26附着到一次性尿布I的其他部分等上,从而使得一次性尿布I容易制造和穿戴。在一次性尿布I中,在各固定带41的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上不是必须形成细钩结构或细环结构。例如,可以是如下情况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是在无纺织物制成的带基部413上由粘附(adhesive)材料形成的粘附层,并且接合部26是粘附层能够粘附于其上的塑料膜。在各固定带41中,可以通过例如在带基部413的外表面上印刷能够指示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位置的标识,使得可以在带基部413的外表面侧识别第一固定部411和第二固定部412的位置。在各连接部4中不是必须设置共用基部42,在两个固定带41中的每一个中带基部413的端部可以直接粘合于主体部2。各固定带41的宽度可以例如跨越带基部413的在左右方向上的几乎整个长度是恒定的。尽管已经示出并且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前面的描述在所有方面都是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因此,应该理解,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设计出多种修改和变型。[附图标记列表]
1一次性尿布
2主体部 4 连接部
ZO 汝 pi WP
40连接片
41_定带 41a第.-固定带 41b第.定带 201前部
202胯部203 部
411笫刺定部
412第·! Hzii 部413带椹部
414内表面4111外边缘
4122内边缘
LIB* 离
L2长度
Wl宽 It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尿布(I),该一次性尿布包括 片状主体部(2),该片状主体部具有沿纵向依次布置的前部(201)、胯部(202)和后部(203);和 一对连接部(4 ),该对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后部的两个侧边部分,所述一对连接部待固定于所述前部的外表面,以便将所述两个侧边部分与所述前部的两个侧边部分连接;其中 所述一对连接部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均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固定带(41,41a, 41b),所述两个固定带沿所述纵向布置,并且所述两个固定带中的每一个均包括 条带状的带基部(413); 第一固定部(411),该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带基部的内表面(414)上,以在所述纵向上横跨所述带基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能够将其自身固定于所述前部的所述外表面;和 第二固定部(412),该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带基部的所述内表面上,以在所述纵向上横跨所述带基部,所述第二固定部朝向所述主体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并且能够将其自身固定于所述前部的所述外表面;并且 在一个固定带中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比另一边缘更靠近所述带基部的顶端的边缘(4111)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比另一边缘更靠近所述主体部的边缘(4122)之间的距离(LI)大于在另一固定带中所述带基部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位置处的宽度(W1)。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一个固定带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区域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长度(L2)等于或大于所述另一固定带中的所述带基部在所述位置处的所述宽度的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一个固定带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所述区域在所述左右方向上的所述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另一固定带中的所述带基部在所述位置处的所述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各个固定带的宽度朝向所述带基部的顶端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前部的固定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前部的固定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所述一对连接部中的每一个中所述两个固定带的两个带基部都是一个片材(40)的部分,并且所述两个带基部通过所述一个片材的位于靠近所述主体部处的连接部分而彼此连续,并且 在所述一个片材中,所述两个固定带的第二固定部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位于所述连接部分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所述一对连接部中的每一个中所述两个固定带的两个带基部都是一个片材(40)的部分,并且所述两个带基部通过所述一个片材的位于靠近所述主体部处的连接部分而彼此连续,并且所述一个片材中的所述连接部分从所述主体部的侧边缘向外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彼此接合的细钩结构和细环结构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前部上,并且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中的每一个上。
9.根据权利要求I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中, 在所述两个固定带中的每一个中的所述带基部的外表面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是可识别的。
全文摘要
在一次性尿布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的第一固定带和第二固定带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彼此远离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在给苗条的穿戴者穿上一次性尿布时,第二固定带以放置在第一固定带上方的方式固定在主体部的接合部上。在第二固定带中,由于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设置了中间区域,所以能够减小固定部的总面积。由于使得第一固定带中第一固定部的外边缘与第二固定部的内边缘之间的距离大于带基部在中间区域处的宽度,所以能够容易地固定第二固定带。
文档编号A61F13/56GK102811688SQ20118000578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5日
发明者西田素子, 长谷部勇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卫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