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575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按摩机,尤其是借助进行膨胀收缩的气袋进行下肢的按摩的下肢用的按摩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使用气袋的下肢用的按摩机,例如如日本公开专利公报2001-161766号所示,配置有在供人体的下肢的小腿部嵌入的槽的两侧壁和槽的底部分别进行膨胀收缩的气袋。在该情况下,仅能够进行仅对小腿部的按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点而产生的,其目在于提供不仅能够对下肢的小腿部进行按摩还能够对脚前部有效地进行按摩的按摩机,并将提供也能够进行大腿部的伸展的按摩机作为其他的课题。本发明是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人体的下肢的小腿部用的按摩部;人体的下肢的脚前部用的按摩部;以及对各按摩部所具有的气袋的基于空气的供给排出的膨胀收缩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具备位于供小腿部嵌入的槽的底部并与小腿部的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脚前部用的按摩部具备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由此,能够对脚前部以及小腿部进行按摩。若小腿部用的按摩部还具备位于供小腿部嵌入的槽的两侧壁并与小腿部两侧面接触的气袋,脚前部用的按摩部还具备与脚掌接触的气袋,则能够分别从侧面和背面的3个方向对脚前部以及小腿部进行按摩,并且能够牢固地夹持脚前部以及小腿部从而将其固定。若控制机构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S卩、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后,使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的动作模式,则能够获得在对脚前部进行固定的状态下推出小腿部而实现的踝部的跟腱的伸展动作、以及大腿筋的伸展动作。控制机构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S卩、在使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位于侧壁的气袋膨胀后,使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在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状态下使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位于侧壁的气袋收缩的动作模式,也能够进行大腿筋的伸展。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和脚前部用的按摩部设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与椅子的座部的前端连结的支承体上从而形成搁脚凳,对该支承体的转动也进行控制的上述控制机构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即、在通过使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位于侧壁的气袋和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从而以这些气袋夹持小腿部后,在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按摩部的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且使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至少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的状态下,使支承体朝向下肢的脚前部下降的方向转动的动作模式,或者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即、在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的状态下,进行使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的动作、以及使支承体朝向下肢的脚前部下降的方向转动的动作的动作模式,则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大腿部的伸展。若按摩机还具备椅子,该椅子具备座部;以及支承体,该支承体对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及上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进行支承,支承体支承在座部的前端,该按摩机以下述方式构成上述控制机构使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膨胀、并且使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这样,能够伸展坐在座部的使用者的大腿部。若控制机构还具备伸展辅助机构,该伸展辅助机构以使支承体在座部的前端的周围转动的方式构成,该控制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使上述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膨胀后,通过上述伸展辅助机构来使上述支承体朝向上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下降的方向旋转,这样,能够伸展坐在座部的使用者的大腿筋。若伸展辅助机构具备转动轴,该转动轴将支承体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在座部 的前端;以及促动器,该促动器为能够伸缩的棒状,一端与支承体连结,另一端与椅子连结,则通过使促动器伸缩,能够以转动轴为中心使支承体转动,能够伸展坐在座部的使用者的大腿筋。优选脚前部用的按摩部具有用于将人体的脚前部纳入的槽,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配置在脚前部用的按摩部的槽的两侧壁。另外,优选与脚掌接触的气袋配置在脚前部用的按摩部的槽的底部。优选脚前部用的气袋至少包括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本发明涉及不仅能够通过气袋对小腿部加压,还能够通过气袋对脚前部加压来进行按摩的按摩机,从而能够对小腿部和脚前部进行按摩。另外,若具备与小腿部的小腿肚接触的气袋、与小腿部两侧面接触的气袋、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以及与脚掌接触的气袋,则能够分别对小腿部和脚前部进行有效的按摩,并且还能够可靠地进行小腿部的固定以及脚前部的固定。


图1A、图IB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图IA是侧视图,图IB是主视图。图2是表示同上的整体结构概略图。图3A、图3B是表示同上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4是同上的动作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图5是表示同上的动作的其他的例子的侧视图。图6是同上的动作的其他的例子的时序图。图7是同上的动作的另一其他的例子的时序图。图8是同上的动作的又一其他的例子的时序图。图9是同上的动作的又一其他的例子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若根据实施的方式的一个例子对本发明进行详述,则如图2所示,按摩机I具备支承架10,其通过转动轴41而自由转动地与椅子4的座部40的前端连结;基部(支承部件)12,其通过轴11而与该支承架10连结;以及两个按摩部2、3 (第一按摩部2、第二按摩部3),该两个按摩部2、3设在一面具备平的腿部放置面13的基部12的另一面侧。基部12经由支承架10而支承在座部40的前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支承架10和基部12构成支承体。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体包括支承架10和基部(支承部件)12。按摩部2和按摩部3设在基部12 (支承体)上,形成搁脚凳。按摩机I还具备能够伸缩的棒状的促动器A。促动器A的一端(第一端部)与支承架10连结,促动器A的另一端(第二端部)与椅子4的椅子腿连结。上述支承架10因伸缩促动器A而以转动轴41为中心上下转动。即、若伸长促动器A,则支承体(支承架10以及基部12)以转动轴41为中心向上(图2的顺时针旋转)旋转。相反地,若收缩促动器A,则支承体以转动轴41为中心向下(图2的逆时计旋转)旋转。此外,促动器A的上述另一端也可以不必与椅子4的椅子腿连结。促动器A的上述另一端例如也可以与椅子4的扶手(未图示)等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由转动轴41和促动器A构成伸展(stretch)辅助机构。即、 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展辅助机构包括转动轴41和促动器A。另外,使基部12以轴11为中心180°旋转,从而能够从图示的按摩部2、3位于表面的状态切换至平的腿部放置面13位于表面的状态。上述两按摩部2、3中的靠近座部40的按摩部2 (第一按摩部2),是用于下肢的小腿部的按摩、即、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另一方面,另一个按摩部3 (第二按摩部3)是用于脚前部的按摩、即、脚前部用的按摩部,如图IA所示,按摩部3具备通过轴35而与上述基部12连结、在规定范围内自由转动的转动基部(第二基台)14,因基于弹簧36的施力而向图IA中的箭头方向被施力。如图IB所示,按摩部2具有大致平行地排列的左右一对的槽20、20,对于供小腿部嵌入的这两个槽20、20而言,在分别成为槽20的底部的位置配置有气袋21 (第一气袋),在左右的侧壁部分分别配置有气袋22、22 (第二气袋)。即,按摩部2具备第一基台部15、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21 (第一气袋)、以及位于按摩部2的侧壁的气袋22 (第二气袋)。在第一基台部15设有上述左右一对的槽20、20。在各槽20的底部设有气袋21,在各槽20的左右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气袋22。第一基台部15安装在基部12上。对于用于脚前部按摩的按摩部3而言,转动基部14也同样具备供脚嵌入的左右一对的槽30、30,在槽30的底部配置有气袋31 (第三气袋),而在两侧壁部分分别配置有气袋32,32 (第四气袋)。即,如图IB所示,按摩部3具备转动基部(第二基台部)14、与脚掌接触的气袋31 (第三气袋)、以及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32 (第四气袋)。在转动基部14上设有上述左右一对的槽30、30。在各槽30的底部设有气袋31,在各槽30的左右的两侧壁分别设有气袋32。如上所述,转动基部14经由轴35而安装在基部12上,能够以轴35为中心在规定范围内转动。现在,若坐在座部40上并将小腿部嵌入按摩机I的按摩部2的槽20、20,并且将脚嵌入按摩部3的槽30、30,则小腿部的小腿肚与各槽20的底部接触,脚掌部分与各槽30的底部接触。此外,当对按摩机I的动作进行说明时,在上述的状态下,即、在使用者坐在座部40上并将小腿部纳入槽20内、将脚前部纳入槽30内的状态下,使按摩机I工作。而且,若对各气袋供给空气,则位于各槽20的左右侧壁的气袋22、22从左右对小腿部进行压迫、并且覆盖小腿部的前面侧,因此还发挥将小腿部推入槽20的里侧(槽20的底部的一侧)的力。配置在槽20的底部的气袋21,因其膨胀而对小腿部的小腿肚向前方进行按压,但是由于基于气袋22的上述力抵抗该力,所以小腿部不会从槽20被推出,从而基于气袋21的对小腿肚的压力有效地进行作用。若因对按摩部3的气袋31、32 供给空气而气袋31、32膨胀,则气袋31将脚掌推起。另一方面,由于气袋32、32从左右对脚前部进行夹持、并且覆盖在脚背的部分上,所以气袋32,32防止因基于气袋31的推起引起的脚前部浮起。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32构成脚前部用的气袋。S卩、在本实施方式中,脚前部用的气袋包括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32。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从而能够将人体的脚前部固定在按摩部3。此外,脚前部用的气袋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与脚掌接触的气袋31。脚前部用的气袋包括气袋31和气袋32两者的方式能够对人体的脚前部进行牢固地固定因而优选。其中,对于有效地进行上述小腿肚的按压而言,重要的是保证小腿部不从槽20脱出。为此,对于按摩部2而言,为了能够使位于槽20的底部的气袋21和位于左右的两侧壁的气袋22个别地膨胀收缩,经由不同的阀V而与空气供给用的泵体P连接。此外,各气袋的收缩以通过阀V的排气来进行。另外,对于按摩部3而言,为了能够使位于槽30的底部的气袋31和位于左右的两侧壁的气袋32个别地膨胀收缩,也可以经由不同阀V而与空气供给用的泵体P连接。在图2中仅表示有一个泵体P,但是也可以使用多个泵体。图2中的C是对各气袋的膨胀收缩以及上述促动器A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6是操作器。S卩、控制电路C通过对上述阀V的开闭以及基于泵体P的空气的供给进行控制,来对各气袋的膨胀/收缩分别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机构包括控制电路C、阀V以及泵体P。另夕卜,控制电路C通过对促动器A的伸缩进行控制,来对支承架10的旋转位置进行控制。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机构还包括伸展辅助机构。另外,使用者能够通过对操作器6进行操作,来对按摩机I的动作进行控制。而且,进行小腿部的按摩时,使侧壁部的气袋22膨胀后,使底面的气袋21膨胀,另外使气袋21收缩后,使气袋22收缩。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为了小腿部不从槽20脱出而以气袋22进行限制的状态下,进行基于气袋21的对小腿肚的按压。利用伸缩促动器A使支承架10向上方转动,当按摩部2的槽20朝向上方时,换句话说在嵌入槽20的下肢成为接近水平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下肢的自重起作用,所以也可以在使侧壁部的气袋22的膨胀开始后,使底面的气袋21膨胀,另外使气袋21的收缩开始后,使气袋22收缩。换句话说,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侧壁部的气袋22膨胀的途中使底面的气袋21的膨胀开始,在底面的气袋21收缩的途中使侧壁部的气袋22的收缩开始。另外,在该按摩机I中,通过以控制电路C对气袋的膨胀收缩时机和支承架10的转动的时机进行控制,还能够进行踝部和大腿部的伸展动作。例如,若一边以按摩部3的气袋31、32对脚前部进行固定、一边使按摩部2的气袋21膨胀,则使用者的小腿部被气袋21向前方推出。此时,控制机构一边使气袋31、32中的至少气袋32膨胀,一边使气袋21膨胀。由此,使用者的下肢的膝关节的位置被气袋21推动而向前方移动,坐在座部40的使用者的大腿部伸展。另外,如图3A所示,若通过使按摩部3的气袋31、32膨胀来对脚进行固定,并且使按摩部2的气袋21、22膨胀,之后使对小腿部的侧面进行按压的气袋22收缩,则如图3B所示,小腿部被保持膨胀不变的气袋21向前方推出。此时,人体的下肢的膝关节的位置也向前方移动(x2>xl),坐在座部40的人体的大腿部伸展。图4是此时的气袋21、22、31、32的动作的时序图,对图3 (以及图5)中的标注了阴影线的气袋膨胀中的情况进行表示。此外,在图4、图6、中,气袋21、22、31、32的坐标图的纵轴分别表示气袋21、22、31、32内的压力。坐标图的值越大,表示气袋21、22、31、32内的压力越高。在该动作模式中,控制机构使气袋21、气袋22、气袋31以及气袋32中的至少气袋32膨胀后,使气袋22收缩。S卩、在该动作模式中,控制电路C首先通过控制泵体P以及阀V来使气袋21、气袋22、气袋31、32中的至少气袋32膨胀。此时,纳入槽20内的使用者的小腿部被气袋22向槽20的底部推入。另外,纳入槽30内的使用者的脚前部被气袋32向槽30的底部推入。因此,小腿部被气袋22固定在按摩部2,脚前部被气袋32 (以及气袋31)固定在按摩部3 (参照图3A)。此后,控制电路C通过对泵体P以及阀V进行控制来使气袋22收缩。从而使用 者的小腿部因来自气袋21的压力而被向前方推出(朝向图3B的左侧)。由此,坐在座部40上的使用者的下肢的膝关节的位置向前方移动,使用者的大腿部伸展。因此根据本动作模式,只需通过使各气袋膨胀/收缩便能够伸展大腿部。此外,控制电路C例如也可以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使气袋21收缩。或者控制电路C也可以当从操作器6接受到指令时(即、使用者对操作器6进行操作时),使气袋21收缩。气袋21收缩,由此下肢的膝关节的位置向后方返回,大腿部回到未伸展的状态。或者,控制电路C也可以使气袋32 (以及气袋31)收缩。由此,气袋对脚前部的固定解除,大腿部能够回到未伸展的状态。此外,当使气袋21、22、(31、)32膨胀时,不限定使各气袋膨胀的顺序。但是,优选为使气袋22膨胀后,使气袋21膨胀。若以该顺序使气袋21、22膨胀,则即使使气袋21膨胀,小腿部也因来自气袋22的压力而难以移动。因此,使气袋22收缩时的膝关节的移动量(x2-xI)变大,能够有效地伸展大腿部。若从图3A所示的状态使对小腿部的侧面进行按压的气袋22收缩,进而使促动器A收缩,由此如图5所示,下肢的脚前部降至下方,则膝关节的位置进一步向前方移动(X3>X2>X1),所以能够更强有力地进行大腿部的伸展。图6中表示该动作的时序图。此外,此处在气袋22的排气收缩之后,进行基于促动器A的下方转动,但是不限定于该顺序,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进行下方转动之后使气袋22收缩,或同时进行下方转动和气袋22的收缩。此外,在图6 图9中,促动器A的坐标图的纵轴表示因促动器A而运动的支承架10的相对位置。坐标图中的“上”表示伸长促动器A从而支承架10相对地位于上方的状态(例如图3A的状态),坐标图中的“下”表示收缩促动器A从而支承架10相对地位于下方的状态(例如图5的状态)。在该动作模式中,控制机构使气袋21、气袋22、气袋31以及气袋32中的至少气袋32膨胀后,对气袋32和气袋21以及气袋22中的至少气袋21的膨胀进行维持,使支承架10 (支承体)朝向按摩部3下降的方向移动。即、在该动作模式中,控制电路C首先控制促动器A使其成为伸长状态。另外,控制电路C对泵体P以及阀V进行控制,从而使气袋21、气袋22、气袋31、32中的至少气袋32膨胀。由此,使用者的小腿部被气袋22固定在按摩部2上。另外,使用者的脚前部被气袋32 (以及气袋31)固定在按摩部3上(图3A参照)。此后,控制电路C对泵体P以及阀V进行控制从而进行使气袋22收缩的动作和收缩促动器A而使支承架10向下方旋转的动作。如上所述,该两个动作可以先进行任何一个,也可以同时进行。根据本动作模式,使用者的小腿部因来自气袋21的压力而被向前方(朝向图3B的左侧)推出。另外,使用者的大腿部因支承架10的旋转而伸展。因此,在本动作模式中,能够大幅度地伸展大腿部。此外,在本动作模式中,控制电路C例如也可以在经由操作器6而接受到来自使用者的指令时或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使气袋21收缩。另外此时,也可以使促动器A回到伸长的状态。由此,下肢的膝关节的位置回到后方,大腿部回到未伸展的状态。或者,控制电路C也可以使气袋32 (以及气袋31)收缩。由此,气袋对脚前部的固定解除,大腿部能够回到未伸展的状态。此外,同样在该动作模式中,不限定使各气袋膨胀的顺序。但是,优选在使气袋22膨胀后使气袋21膨胀。
对于伸展而言,除此之外,也可以如图8所示,在使支承架10 (支承体)向上方转动的状态(将脚抬起的状态)下以气袋31、32的膨胀对脚进行固定,接着不使气袋22膨胀,而通过使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21膨胀来将小腿部推起,在该状态下使支承架10向下方转动,也可以如图9所示,在使支承架10向上方转动的状态(将脚抬起的状态)下以气袋31、32的膨胀对脚进行固定,接着使支承架10向下方转动后使与小腿肚接触的气袋21膨胀。当然,也可以同时进行向下方的转动和气袋21的膨胀。在该动作模式中,控制机构使气袋31以及气袋32中的至少气袋32膨胀后,使气袋21膨胀且使支承架10 (支承体)朝向按摩部3下降的方向移动。即、在该动作模式中,控制电路C首先控制促动器A使其成为伸长的状态。另外,控 制电路C通过对泵体P以及阀V进行控制,来使气袋31、32中的至少气袋32膨胀。由此,使用者的脚前部固定在按摩部3上。此后,控制电路C进行对泵体P以及阀V进行控制从而使气袋21膨胀的动作和收缩促动器A而使支承架10向下方旋转的动作。如上所述,该两个动作可以先进行任何一个,也可以同时进行。根据本动作模式,使用者的小腿部因来自气袋21的压力而被向前方(朝向图3B的左侧)推出。另外,使用者的大腿部因支承架10的旋转而伸展。因此在本动作模式中,能够大幅度地伸展大腿部。此外,在本动作模式中,控制电路C例如也可以当经由操作器6而接受到来自使用者的指令时或在经过预先设定的时间后,使气袋21收缩。另外此时,也可以使促动器A回到伸长的状态。由此,下肢的膝关节的位置向后方返回,大腿部回到未伸展的状态。或者,控制电路C也可以使气袋32 (以及气袋31)收缩。由此,气袋对脚前部的固定解除,大腿部能够回到未伸展的状态。无论怎样,都能够通过利用小腿部用的按摩部2和脚前部用的按摩部3来进行拉伸大腿部的大腿筋的伸展。对于在座部40的前端侧具有具备了按摩部2、3的按摩机I的椅子4而言,优选为在其靠背部设有用于按摩人体背面的按摩机构的按摩椅子。
权利要求
1.一种按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人体的下肢的小腿部用的按摩部;人体的下肢的脚前部用的按摩部;以及对所述各按摩部所具有的气袋的基于空气的供给排出的膨胀收缩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具备位于供小腿部嵌入的槽的底部并与小腿部的小腿肚接触的气袋,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具备与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还具备位于供所述小腿部嵌入的槽的两侧壁并与小腿部两侧面接触的气袋, 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还具备与脚掌接触的气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即、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后,使与所述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的动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即、在使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位于所述侧壁的气袋膨胀后,使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与所述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在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状态下使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位于所述侧壁的气袋收缩的动作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 4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和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设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与椅子的座部的前端连结的支承体上从而形成搁脚凳,对该支承体的转动也进行控制的所述控制机构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即、在通过使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位于所述侧壁的气袋和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与所述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从而以这些气袋夹持小腿部后,在通过使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的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且使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的至少与所述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的状态下,使所述支承体朝向下肢的脚前部下降的方向转动的动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飞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和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设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与椅子的座部的前端连结的支承体上从而形成搁脚凳,对该支承体的转动也进行控制的所述控制机构具备以下的动作模式,即、在通过使脚前部用的气袋膨胀来对脚前部进行固定的状态下,进行使与所述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的动作、以及使所述支承体朝向下肢的脚前部下降的方向转动的动作的动作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摩机还具备椅子,该椅子具备座部;以及支承体,该支承体对所述小腿部用的按摩部及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进行支承, 所述支承体支承在所述座部的前端, 该按摩机以下述方式构成所述控制机构使与所述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膨胀、并且使与所述小腿肚接触的气袋膨胀,由此伸展使用者的大腿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还具备伸展辅助机构,该伸展辅助机构以使所述支承体在所述座部的前端的周围转动的方式构成, 该控制机构以下述方式构成使与所述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膨胀后,通过所述伸展辅助机构来使所述支承体朝向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下降的方向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伸展辅助机构具备转动轴,该转动轴将所述支承体以自由转动的方式连结在所述座部的前端;以及促动器,该促动器为能够伸缩的棒状,一端与所述支承体连结,另一端与所述椅子连结。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具有用于将人体的脚前部纳入的槽,与所述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配置在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的所述槽的两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具有用于将人体的脚前部纳入的槽,与所述脚掌接触的气袋配置在所述脚前部用的按摩部的所述槽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3飞中任一项所述的按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前部用的气袋至少包括与所述脚前两侧面接触的气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摩机,不仅能够对下肢的小腿部进行按摩而且还能够对脚前部有效地进行按摩。该按摩机具备人体的下肢的小腿部用的按摩部(2)、人体的下肢的脚前部用的按摩部(3)、以及对各按摩部所具有的气袋的基于空气的供给排出的膨胀收缩进行控制的控制机构(C)。小腿部用的按摩部(2)具备气袋(21),该气袋(21)位于供小腿部嵌入的槽(20)的底部并与小腿部的小腿肚接触,脚前部用的按摩部(3)具备气袋(32),该气袋(32)与脚前两侧面接触。
文档编号A61H15/00GK102753133SQ20118000933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日
发明者井上宏之, 泉中健志, 西口登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