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毒的地蟞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分离方法

文档序号:85015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毒的地蟞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分离的方法,属药品和食品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地螫咸寒、入心、肝、脾经。其功能主治为逐瘀,破积,通络,理伤。治包块、肿块和肿瘤积聚,血滞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在《本经》、《药性论》、《纲目》、《本草再新》、 《本草衍义》、《本草通云》等均有记载。近年来,人们对地螫虫的药用价值又有了新的认识。 它对黑色素瘤、胃癌、原发性肝癌都有一定疗效。实验证明地螫虫有抑制白血病患者的白细胞作用,能抑制胃癌,肝癌细胞的呼吸,也可用来治疗肝脾肿大,早期肝硬化,急慢性肝炎, 肝区闷痛等肝病,地螫虫的药用范围渐趋宽广。地螫虫含有目前世界上认为抗疲劳效果最好的二十八烷醇。具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的Se、谷留醇,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其中油酸含量占油脂中75 86%) 等。具有调节血压,促进新陈代谢,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抗凝血作用,实验显示良好的溶栓作用。有抗缺氧作用,实验表明地螫虫可提高心肌和脑对缺血的耐受力。有抗自由基作用60例冠心病血瘀症患者服用地螫粉4周,血中过氧化脂质明显下降,还原型谷胱甘肽明显上升。另外,地螫虫还有抗突变作用,为抗肿瘤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在临床上用地螫配伍组成的中药有人参螫甲丸、追风丸、除伤消、跌打丸、消肿膏、伤科七厘散、治伤丸、大黄螗虫丸、中华地螫胶囊等。除此之外,地螫主要作为传统中药材。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地螫虫因国内外需求量愈来愈大,在人工饲养技术难题突破以后,人工大棚地窖式饲养地螫虫是一项成本低,收效快,饲料来源广,消耗少,饲养方法简便的家庭副业,一个辅助劳动力年收入在几万元不等。随着科学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户养殖和工厂化利用相结合,开始走向饲养生产、 应用研究、加工、销售一条龙。而国外对地螫的需求量更大,反过来促进了地螫养殖的大发展。地螫的销售市场拉动地螫养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大量地螫卵夹的处理,一个卵夹有十几个左右的卵。一个年产300吨干地螫的普通养殖场,除了正常繁殖利用的地螫卵外,剩余的地螫卵达15 20吨,且年年积累,地螫卵加工已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当地人则将其洗净后捣成泥,加上面粉做成食品,或加上其他药品配成偏方药给家中瘫患、脉管炎和血栓病人食用,对患者确有疗效。这表明地螫卵作为药品和保健食品原料是加工开发的良好途径。地螫卵夹夹重和内部的卵重的比例各自约为50%,外夹黑棕色,内部卵淡黄色, 如将卵夹捣成泥后为黑棕色,自然放置一天后,黑色更深。而且卵夹外皮上有许多沟纹隆起,附着藏匿着许多尘土和微生物,地螫卵夹外皮的分离去除是地螫卵加工的首要步骤,也是提闻广品卫生质量的关键。地螫卵夹在破碎过程中总有一些卵被碎开,放在纸上就知道有很多的油,卵的含油量很高,正因为此,地螫卵夹破碎后皮和卵总粘在一起,难以采用过筛和风选的方法分离。可采用乙酸乙酯(或其类似物)与NaCl (或其他溶于水的中性盐)溶液分离,可使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完全分离。但是,乙酸乙酯是一种有毒、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有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癌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浑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使用乙酸乙酯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时,有可能会有少量的乙酸乙酯进入卵内。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还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生产过程中乙酸乙酯挥发入大气,也污染了环境。使用乙酸乙酯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操作中要有防火防静电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避免接触碱和强氧化剂,工人要带防毒面具,储藏区要备有防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废弃处理和运输均要用特殊的措施和车辆工具。要有防火、防爆、防毒的一系列设备,使投资加大。分离地螫卵夹的外皮和内部的卵采用NaCl溶液,用的时间长了总要排放,虽不太多,但也污染环境。而且乙酸乙酯类微溶于水,NaCl溶液排放时带走的乙酸乙酯顺沟而下仍可污染环境,且有火灾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无毒、无污染的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将经低温冷冻的地螫卵夹进行破碎,然后加入到食用油和水的浮选液中,搅拌至地螫卵夹的碎外皮和内部的卵脱离,静放分离,然后将分离出的卵用乙醇清洗,晾干,得卵产品。本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所述的冷冻的卵夹在破碎时的温度为-20 -40°C ;所述的破碎是使地螫卵夹外皮碎成至少4片;所述的浮选液中的食用油水=1:5 20体积份,油、水比高于1:5,搅拌时, 油在水中占的比例多,分离效果较差;所述的食用油是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葡萄籽油等,该食用油应是不含磷脂或其他表面活性剂、无色或淡黄色、无毒、低粘度,生熟均可,而不能使用医药和保健食品加工使用(如滴丸用的二甲基硅油和生产软胶囊用的石蜡油等)的工业油,更不能使用工业用油。油、水以及破碎的地螫卵共搅拌,搅拌至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完全脱离,一般控制搅拌时间为5 10分钟;所述的静放的时间为5 10分钟。采用以上提到的食用油和油水比例,油不挂壁。实验证明,采用其他油和油水比例,油常常挂壁。因为当油掛壁时,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不能完全分开。经静放,地螫卵夹外皮沉在水的底层,淡黄色的地螫卵在食用油层(与水的界面处),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可达到100%分离。所述的乙醇是体积浓度为30-50%的食用乙醇液;所述的清洗时间为O. 5-1分钟。本发明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可达到100%分离,工艺简单、投资少,浮选液采用食用油和水,安全、无毒、无污染。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
将冷冻的地螫卵夹取出后立即破碎,破碎时温度为-20°C,使每个卵夹外皮破至至少 4片;取200体积份的水加入10体积份花生油作浮选液,将经混在一起的破碎好的地螫卵夹的碎外皮和内部的卵加入到浮选液中,搅拌5分钟,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脱离,静放分离10分钟,淡黄色的地螫卵(包括卵的碎块)在上面的油层(与水的交界面处),黑棕色的地螫卵夹外皮在下面的水层底部,将二者分别取出,然后将卵加入到体积浓度为30%的食用乙醇液内清洗I分钟,洗去表面油,捞出晾干,得卵产品。实施例2:
将冷冻的地螫卵夹取出后立即破碎,破碎时温度为-40°C,使每个卵夹外皮破至至少 4片;取50体积份的水加入10体积份花生油作浮选液,将经破碎好的混在一起的地螫卵夹的碎外皮和内部的卵加入到浮选液中,搅拌10分钟,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脱离,静放分离5分钟,淡黄色的地螫卵(包括卵的碎块)在上面的油层(与水的交界面处),黑棕色的地螫卵夹外皮在下面的水层底部,将二者分别取出,然后将卵加入到体积浓度为50%的食用乙醇液内清洗O. 5分钟,洗去表面油,捞出晾干,得卵产品。实施例3:
将冷冻的地螫卵夹取出后立即破碎,破碎时温度为-30°C,使每个卵夹外皮破至至少 4片;取120体积份的水加入10体积份花生油作浮选液,将经破碎好的混在一起的地螫卵夹的碎外皮和内部的卵加入到浮选液中,搅拌7分钟,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脱离,静放分离7分钟,淡黄色的地螫卵(包括卵的碎块)在上面的油层(与水的交界面处),黑棕色的地螫卵夹外皮在下面的水层底部,将二者分别取出,然后将卵加入到体积浓度为40 %的食用乙醇液内清洗O. 7分钟,洗去表面油,捞出晾干,得卵产品。实施例4:
用豆油替换花生油,其他分别同实施例I 2。实施例5:
用菜籽油替换花生油,其他分别同实施例I 2。实施例6
用葵花籽油替换花生油,其他分别同实施例I 2。实施例7:
用橄榄油替换花生油,其他分别同实施例I 2。实施例8
用葡萄籽油替换花生油,其他分别同实施例I 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其中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即凡根据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低温冷冻的地螫卵夹破碎后加入到食用油和水的浮选液中,搅拌至地螫卵夹的碎外皮和内部的卵脱离,静放分离, 然后将分离出的卵用乙醇清洗,晾干,得卵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液氮冷冻的地鳖卵取出破碎时的冷冻温度为-20 -40°C。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破碎是使地螫卵夹外皮碎成至少4片。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选液中的食用油水=1:5 20体积份。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用油是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橄榄油、葡萄籽油。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的时间为5 1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静放的时间为5 10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乙醇是体积浓度为30 50%的食用乙醇液。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分离地螫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清洗时间为O. 5 I分钟。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毒的地蟞卵夹外皮和内部的卵的分离方法,将经低温冷冻的地蟞卵夹破碎后加入到食用油和水的浮选液中,搅拌至地蟞卵夹的碎外皮和内部的卵脱离,静放分离,然后将分离出的卵用乙醇清洗,晾干,得卵产品。具有工艺简单、安全、无毒、无污染、投资少和分离效果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9/00GK102579502SQ20121002378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3日
发明者刘代成 申请人:山东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