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50526阅读:29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学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膏药是古代五大制剂药物一丸、散、膏、丹、汤之一,是中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医学言曰:“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我国有关膏药疗法记载最早的医学文献先后出现在战国、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历史医学著作中,切记录有详细的膏药制备方法和临床应用情况。以膏药为代表的经皮给药外治疗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药物,施于患者机体表面,借助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黏膜吸收三方面发挥药物的通经走络,去瘀行滞,开窍透骨,驱风散邪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中医骨折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在以前西医手术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我们祖辈医生都是通过手法对骨折复位后外敷骨伤膏药来治疗骨折的;临床经验表明:骨折后(包括骨折术后)外敷接骨膏药有一下几个特点:
1、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即患者贴敷后自己可以看到这些症状有明显的变化;
2、接骨生筋:通过X片对比结果显示,骨折后外敷接骨膏药比不用接骨膏药可明显看到骨痂生长的较快,也就是说外敷接骨膏药后可明显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并可坚固骨折端;
3、临床使用结果表明:外敷接骨 膏药还可以预防骨折后遗症(如骨折后遇冷天患处酸困痛的症状)的发生。现有治疗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存在恢复慢,疼痛大,对患者肌肉有损伤,功能恢复时间长.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内固定断裂,软组织感染或骨感染,影响骨折正常愈合等。另外因为麻醉及手术并发症等意外情况的发生,给患者生理及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及影响,患者更愿意接受传统治疗,更希望有种药能使骨折快速早期愈合。目前医疗科学技术都有突破性发展,虽然我国西医接骨正骨也达到先进水平。虽然,我国传统中医中药熬治的“狗皮膏药”也流传民间数千载。但是没有突破性发展,甚至有失传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原料中的药材组成和重量配比为:杨树芽100_200g、榆树皮150-250g、煅牛角50-150g、鹿茸50_100g、牛夕100g、川乌100g、草乌100g、威灵仙150g、三七 100-150g、防己 100g、元胡 150g。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以上药材粉碎成细粉,用80目萝筛过筛后混匀,然后置入锅内,加入80度开水2000ml搅匀、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同时加入食用陈醋500ml,煎熬60分钟,熬制成黑色的、呈胶冻糊状软膏,熬制完成后待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
1、本发明与西医手术治疗相比,对肌肉无创伤,骨折愈合期短,患者疼痛小,治疗费用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临床治疗中未发现对患者有任何的不良反应。另外对颈椎病、骨质增生、腰腿痛、椎间盘突出症、急慢性痛风等疑难杂症亦有显著疗效。2、本发明诸药合熬成膏,外敷于患处。有效成份白头翁素、乌头碱、牛膝留酮等通过皮肤渗透,增强局部血液循环,起到抗炎、镇痛、抗过敏及抗应激反应,疏筋活血的作用,在多年临床使用中,皮肤无过敏,无毒负作用。3、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伤者大有好处,缩短疗期,治愈率高,替代西医手术、开刀、用钢钉、铁钜子的疗法。不留后遗症,不用截肢,防止感染。4、本发明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通过上万例患者的诊治和观察,其对于骨折总有效率达99.76%,治愈率93%,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治愈率81 %。本发明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
君药杨树芽:味苦、咸、无毒。填精益髓,活血消肿止痛,促进骨痂形成。臣药榆树皮:味甘、平、无毒。利水消肿,疏经通络,收敛生肌,止血止痛,长於排毒。臣药煅牛角:味苦、咸、寒。凉血止血,清热解毒,强骨益肾,促进骨骼生长。牛角中含有胆留醇、肽类,有抗炎镇静解热作用。佐药鹿茸:甘、咸、温。壮肾阳,补精髓。强筋健骨,调冲任,托伤毒。鹿茸中含有雌二醇、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抗应激作用。佐药牛膝:苦、酸、性平。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络,引火(血)下行,
利尿消肿。佐药川乌:辛、苦、热,祛风除湿,温经止痛,川乌、草乌含有乌头碱,均有抗菌抗炎镇痛和局部麻醉作用。佐药草乌:性热,味辛、苦。祛风除湿,温经止痛,草乌还有消肿和解热作用。佐药威灵仙:味辛、苦,性平。和血消肿,除燥解毒。威灵仙中含有白头翁素,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佐药三七:味甘微苦,性温,止血、散瘀、消肿、止痛。三七中含有皂苷、黄酮苷等,有明显的扩血管抗炎镇痛作用。佐药防己:性味苦、辛、寒。利水消肿,祛风止痛。防己中含有粉防己碱,有抗炎镇痛及广泛的抗过敏作用。佐药元胡:味辛、苦,性温。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元胡中含有延胡索甲素等,有明显的镇痛及肌肉松弛作用。使药陈醋:味酸、苦,性温。有收敛,散瘀、止血、解毒作用。本发明处方用药经过筛选,粉碎,研细,过筛,称量配制,浸泡,加水搅拌均匀,力口热、熬制等工艺制成膏剂。辅料水来源于自来水公司的饮用水。饮用水的质量标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的标准。本发明成品 膏剂是暗黑色的半固体状,味微酸、微咸,无其它明显异味。本发明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接骨续筋等功效,其药膏全部选用中药配置,无毒性,在临床使用中,治愈病人数万例,未发现不良反应。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将膏药均匀摊涂于棉布上,厚度0.5毫米,外敷于骨折部位,10-15天换药一次,三次为一个疗程,Γ3个疗程可达到治疗效果。本发明对骨折患者的治疗
一、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共3370例,其中:男2460例、女910例;年龄5至80岁,平均年龄41岁;新鲜骨折病人2910例,陈旧性骨折病人460例。治疗组:使用本发明药膏外敷,间隔15天换药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1:使用消锭膏(甘肃省中医院院内制剂)外敷,15天换药一次。对照组2:使用跌打丸调膏外敷,15天换药一次。表I 三组疗效对比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成分为杨树芽100-200g、榆树皮150-250g、煅牛角50-150g、鹿茸50-100g、牛夕100g、川乌100g、草乌100g、灵仙150g、三七100-150g、防己 100g、元胡 150g。
2.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如下 将以上药材粉碎成细粉,用80目萝筛过筛后混匀,然后置入锅内,加入80 °C开水2000ml搅匀、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同时加入食用陈醋500ml,煎熬60分钟,熬制成黑色的、呈胶冻糊状软膏,熬制完成后待用。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骨伤的外敷膏药,原料中的药材组成和重量配比为杨树芽100-200g、榆树皮150-250g、煅牛角50-150g、鹿茸50-100g、牛夕100g、川乌100g、草乌100g、威灵仙150g、三七100-150g、防己100g、元胡150g。将以上药材粉碎成细粉,用80目箩筛过筛后混匀,然后置入锅内,加入80℃开水2000ml搅匀、浸泡30分钟,用文火煎熬同时加入食用陈醋500ml,煎熬60分钟,熬制成黑色的、呈胶冻糊状软膏,熬制完成后待用。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骨伤者大有好处,缩短治疗期,治愈率高,替代西医手术、开刀、用钢钉、铁钜子的疗法。不留后遗症,不用截肢,防止感染。本发明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通过上万例患者的诊治和观察,其对于骨折总有效率达97.76%,治愈率93%,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总有效率达93%,治愈率81%。
文档编号A61P19/06GK103251724SQ20121003408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金海龙 申请人:金海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