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248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近视的发病率居高不下,2000年第四次全国学生体质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为小学生20. 23%,初中生48. 18%,高中生71. %,大学生73. 01%。香港的一项调查显示,小学生近视率十分普遍,小学六年级学生近视率高达60%,这比纽约高出一倍;估计中学生近视率高达75%以上。台湾学生近视率也很高,小学生一年级12%,六年级 55%,中学生三年级为76%,高中三年级为85%。国外情况也不容乐观,例如日本高中三年级学生视力不良率为57%,而新加坡华人高中毕业生近视率为78%,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为三分之一,欧洲地区则少一些,但仍有大量近视人群。调查显示出令人担忧的三点,即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近视度数越来越深,患近视者年纪越来越小,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青少年近视弱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据最新统计,我国近视眼患者已有3. 5亿人;美国一般人口近视率约为三分之一。换言之全世界有近20亿近视患者,并且仍在滚动形成,数量不断攀升。我国少年儿童目前弱视发病率接近百分之五,少儿弱视患者已超过2000万。进入人类的大脑信息的90%以上都来自视觉,5%来自耳朵,其余来自人体的其它器官。海量信息即时通过眼球进入大脑储入潜意识,危险时可作为逃生的下意识动作或决断使人脱离险境;平时可作为灵感或即兴发挥使人充满智慧。视力不好则信息模糊,通路受阻,提升视力是给孩子上保险、添灵感、增智慧。然而,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近视眼与遗传具有高度相关性,近视眼是药物所难以逆转的;药物、器械只能对假性近视有一定疗效或矫正作用,并且治疗后反弹率高,真性近视是很难通过药物、器械治愈的。配戴眼镜和手术治疗是可供选择的两种基本方法,除此之夕卜,没有长期改变真性近视眼屈光状态的疗法。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发现现有的“近视不可治论”源于传统理论,并具有如下几方面缺憾。1、调节理论有缺憾学生每天看书、看黑板远、近调节5、6个小时,近视仍然高发,可见调节理论一定是出了大问题(薄弱点在于眼供血不足,易产生视疲劳、睫状肌痉挛,使一切调节均告失效)。其中,睫状肌痉挛,犹如傻瓜照相机的机械调节部分被锈死,无论其它部分如何运作、 系统如何下达指令均照不出好照片。因此,只凭调节理论设计的近视治疗仪器注定无效。2、不重视视角使视力退化除视力表以外,在近视等眼病的防治链条中几乎从未提及视角,这是现代医学的最大疏忽。众所周知,任何有视力的人都能看到无限远的天空、太阳、月亮,看见几十米以外的大楼,却有部分视力不好的能够看见无限远的天空、太阳、月亮和几十米以外的大楼的人却看不到近在咫尺的手中缝衣针的针孔。可见现代医学所重视的距离在这里并不重要,集合也可以弱化,视角是能否看清楚的不可或缺的主要矛盾。然而,现有技术想用次要矛盾 (集合)解决主要矛盾(视角)的事情,以至于“近视不可治”。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几乎所有的市售近光近视等眼病治疗仪器发光视点的视角均大于150分角(以5米为标准距离,能看清5米视力表上1. 0视标的开口所用视角为1 分角;能看清5米视力表上最大的0. 1视标的开口所用视角为10分角),视角越大所遮盖的视网膜面积越大,在能看清的大前提下出于节约能量的本能,并不是所有被遮盖范围的视细胞都参与工作,只选与轮廓有关的少部分视细胞参与工作就能满足视觉需要。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比日常用眼更多的视细胞被激活,而是为了节能更多视细胞受到抑制。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没有视角的概念,几乎所有的近视患者已经养成只看大视角不看小视角的习惯。对面来人,只看轮廓不看是谁;对面来车,只看轮廓不看车牌。由于自认为看不清而主动放弃小视角视力的使用,由于用进废退,由于没有更多的视细胞被激活,由于更多视细胞受到抑制,以至于视力退化。同理,人们在看电影、看电视时,在屏幕距离没有变、集合没变的情况下,在音响效果的衬托下,在屏幕上的物象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时,人们可非常明确的看到、感觉到物象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的变化,同时也能感觉到调节的变化。可见对大脑判别远近而言,距离不重要,集合不重要,只有视角变化最重要。因此说,在近视等眼病的防治链条中几乎从未提及视角,这是现代医学的最大疏
ο3、视觉三联动出现了漏洞现有治疗近视的双眼合像仪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动出现了漏洞,视觉系统应该是五联动。三联动只有集合变化没有视角变化、在与经验数据比对判断时因没有视角变化使大脑产生困惑或有“上当”的感觉,因而不支持联动不支持调节(如同傻瓜照相机在缺乏重要检测信息时无法完成调节一样。应改为五联动,才能顺利完成视觉系统联动的全过程)。4、弱视治疗没有总体观念弱视的病因在于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高度屈光参差,高度玻璃体浑浊。 现代医学治疗弱视并没有从治疗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高度屈光参差,高度玻璃体浑浊等病因入手;视细胞活力不足只是各种病因形成弱视所造成的结果。现代医学弱视治疗过程中只注重视细胞的激活,在被激活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如何持续工作不再抑制不再废用方面没作考虑,(薄弱点在于被激活的视细胞由于没有充足的血液供应,不得不再度进入抑制状态)。此外,在视细胞的激活过程中犯了大视角的错误(市售近视、弱视治疗仪使用时的视角至少在150分角以上),以至于不得不用“扎针孔”、“串珠子”等家庭精细目力训练及“光栅疗法” “后像疗法”进行补救(缺少小视角的超级精细目力训练)。以至于疗程长达2 3年,甚至7 8年,且疗效不佳。5、只知形觉剥夺未作相应干预现代科学虽已发现“视网膜功能失平衡现代文明的发展,使广大青少年的视野多限于书本、电视机、电脑、电视游戏等正前方的狭窄视野。Wallman指出长时间近距离阅读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形觉剥夺。因近距离阅读时只有视网膜中心凹部能获得充足的视觉刺激,而视网膜的其它大部分位则缺乏足够的刺激,大部分视网膜细胞活性下降。‘用进废退’ 及血液供应和代谢水平呈正相关,是人体内在规律。通过研究已发现,近视眼的早期眼底改变中,周边视网膜呈贫血状态,色黄白,即‘非压迫白’现象”(李美红,钱金岳,邵大宝,近视眼发生发展的解剖学基础,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0,18(1),59)。但现代医学对“形觉剥夺”所造成的“视网膜功能失平衡”并没有做出相应干预,再加之眼镜光学中心对视野的限制。从而使近视等眼病进入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单行道。同时也使一些眼底疾病在赤道附近应运而生。6、现有眼镜及其使用方法是真性近视不能治愈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人眼原本像傻瓜照相机一样,在视近物或远物时,都可自动将图像调节到视网膜上,所以正常眼看远看近都很清楚。近视最初阶段(假性阶段)都是由于视疲劳、睫状肌对晶状体调节不灵活所引起,到了后期即近视的真性阶段,睫状肌已完全失去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在长期看近睫状肌调节不灵活的前提下,视远物时图像就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近视镜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远物的离焦像平面回到视网膜上成像。但是当人们戴着眼镜看近处物体时,近物的成像焦平面却落在了视网膜后面而产生了新的离焦,即视网膜上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学生以看近为主,每天要近距离的读写十几个小时。 为了看清近物,为了弥补眼球在调节方面的不足,大脑、视网膜通过心理和生理上一系列复杂的反映链,启动了人眼视觉系统正视化程序对眼球进行调整(生物本能,适应需要改变自己),眼球则被逐渐向后调长,直到近物的焦平面落到视网膜上,即能看清近物为止。众所周知,眼球每向后调长一毫米,就可抵消眼镜300度的调节。眼球被调长后,随之而来的是在视远物时,图像再次落在视网膜的前面,再次不清晰,需要再次配镜,再次配镜后,近物的焦平面又落在了视网膜后面,为了看清近物,眼轴又被大脑再次象调傻瓜照相机一样调长。 如此往复,不仅加速了眼镜度数的提高、加速了眼球轴向被拉长、加速了眼睛视力的下降, 同时还会使戴镜者增加患上其它如视网膜脱落、青光眼和视网膜病等眼疾的危险。因此,英国科学家呼吁近视镜不是矫正近视的正确方法。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组组长徐广第说“戴眼镜是目前矫正视力的一种主要方法。近视眼镜戴着是为了 ‘看远’的, ‘看近’不合理。”在理清上述机理过程中,本发明的研究者非常惊讶地发现了目前包括中医、西医、 器械等任何方法治疗真性近视疗效均不显著的根本原因。找到了锁定真性近视病情使之不能回转、不能后退的根本原凶。破译了国内外真性近视不可治的不解之谜。那就是,现有眼镜及其使用方法。众所周知,任何针对真性近视视力康复的治疗方法,其目的都是在于使眼球的轴向长度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使眼球的调节功能恢复以往的弹性。其中,在治疗的过程中, 在使眼球的轴向长度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的过程中,由于眼镜的作用。由于眼镜对近物成像焦平面的限定、及维持原眼轴长度、阻止眼球恢复的负面作用,使任何治疗方法对使眼球的轴向长度恢复到正视眼的状态的努力都成为徒劳。这是因为,如果人们选定的治疗方法是有效的,眼轴长度就会向正常眼方向恢复而缩短,视网膜的位子就会前移而偏离透过眼镜看近物所成像焦平面,而形成一种模糊的图像。为了看清近物,大脑就会通过心理和生理上一系列复杂的反映链对眼球进行调整,直至能看清近物为止。一旦眼球在大脑的调整下看清了近物,说明眼轴长度又返回到了治疗前的状态,则宣告治疗的失败。结论是“近视不可治论”与眼球无关,完全是由于上述理论的缺憾、疏忽、未发现、 未干预或眼镜对眼轴长度的限定,导致的近视的不可治。本发明的理论克服了上述理论中的缺陷,并解决了对近视等眼病的疗效问题。现有专利技术,200580024632. 0 ;200810137450. X从通过六种仿生训练提升视觉系统七种力量储备的角度,给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综合方案,其主要实施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发光视点距眼球的垂直距离在IOcm以内;另一种是发光视点距眼球的距离在50cm以内;发光视点距眼球的距离在5 50cm以内很少涉足。下述专利刚好涉足5 50cm区域,然而他们之涉足眼外肌的上下斜肌与眼内肌, 对另外四条眼外肌及视觉系统其它五种力量均没有涉足200620041711. 4 ;200710039892. 6“该训练仪通过眼睛凝视往复运动的视标,使眼
睛内晶体的厚度反复变化,从而带动眼内外肌、虹膜肌、睫状体肌协调运动,以达到改善和恢复视力的目的”。200920195416.8 “本实用新型阐述的近视复健仪,通过遥控控制,自动调节场景与人眼观察点的距离,并且可循环移动场景,去除假性近视,并可增强眼球对近视的抵御能力”。201120038072. 7 “提供一种视标移动视觉功能训练器,它的视标能稳定的移动,治
疗效果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该综合训练装置通过试镜架上视标的全方位运动导引和/或通过眼睛凝视往复运动,及视标的大小变化,更深层次的通过六种仿生训练,全面提升视觉系统的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正视眼的三个必要条件,再现视觉系统功能的代偿能力。同时,还通过运动引导系统的综合仿生训练还能改变以往不合理的用眼习惯,以达到不反弹的有效改善和恢复视力的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包括一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 该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包括载体;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标记点;位于载体上的发声元件;和/或位于载体上的外挂双手操作键盘和手柄;其中,在使用时,由所述的标记点限定可视的运行轨迹,构成六种仿生训练,由所述的发声元件限定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并通过所述的外挂双手操作键盘和手柄提高视觉系统兴奋性;从而全面提升视觉系统的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正视眼的三个必要条件,再现视觉系统功能的代偿能力沿可视的运行轨迹和/或不可视的运行轨迹进行;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和/或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标记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位于载体上的发声元件和/或外挂双手操作键盘和手柄联合使用。当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放置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人眼之间确定一定的距离时,所述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至少部分所述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中心附近,或者,部分所述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中心附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周边附近;或者,所述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所述可视的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反光视点所述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当标记点为发光视点时,由发光二极管、液晶屏、有机发光二极管屏至少一种构成;所述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可视的标记点,当标记点为发光视点时,由白炽灯、 发光二极管至少一种构成。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还包括一标记点控制单元,用于以机械运动的形式控制所述标记点在一定区间内远近往复运动,和/或当标记点为发光视点时,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顺序限定出所述可视的运行轨迹,和/或,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大、小之间,及大小视角之间进行切换、渐变,所述的标记点及标记点控制单元限定出所述可视的运行轨迹。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可发出声音的发声元件,和一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声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进入训练的提示音或诱导语,用于提示凝视往复运动的视标,提示跟随发光视点上下左右全方位运动眼球,用于提示通过运动中大小变化的视标,集合与外斗训练的视标,及周边视野刺激的视标,恢复睫状肌及晶状体以往的弹性,平衡眼底周边视野,改善眼底血液循环双向调节眼轴长度,用于提示手眼脑游戏进程及耳手眼脑配合提升使用者参与训练的兴趣提高视觉系统的兴奋性,用于播放音乐或趣闻使孩子训练时不再枯燥提高训练的依从性,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件发出的提示音限定出所述不可视的运行轨迹。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外挂双手操作的键盘或手柄,与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中的视标做游戏型互动,并通过智能训练考评系统通过所看视标的准确率和时间两个指标对使用者进行打分,并有原始资料存储功能,以使训练次数, 训练效果一目了然。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发光视点控制单元,不仅可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带动眼球全方位运动,还可以在发光视点远近往复运动的同时,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视点大和小变化之间,双眼集合、平行与外斗之间进行切换、渐变;当视标逐步拉远时,视标逐步变小,并依据视力考评数据,通过距离的加大和视标的变小,将视角调至使用者可视极限附近;对于对视力有特种要求的专业人员如狙击手、射击运动员,即可逐步调至视标与眼球结点处所形成的视角为0. 33分角,或0. 25分角;当视标逐步拉近时,视标逐步变大,就实体视标而言可逐步变大至发光视点与眼球结点处所形成的视角为300分角,对于虚体视标而言如圆圈组合及细线图案等可逐步变大至发光视点与眼球结点处所形成的视角为120度角;
视标逐步拉远时,以接近平行光看出,进行放松训练;视标逐步拉近时,进行集合训练或外斗训练。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发光视点控制单元,发光视点远近往复运动的速度在只有视标的距离变化没有视标的大小变化时,每一个循环所设定时间应大于2 秒钟,在视标的距离与视标的大小同时变化时,每一个循环所设定时间应大于10秒钟。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上的试镜架其构成方式包括简易插片试镜架, 或综合验光仪的肺头;更优选的是,视窗周边带有发光视点的简易插片试镜架,或是视窗周边带有发光视点的综合验光仪的肺头。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试镜架视窗周边上带有的发光视点具有发光视点次级亚结构,每一个发光视点由至少几百个、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组成;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远近往复运动的发光视点分为实体视点和虚体视点,当发光视点为虚体视点时,发光视点具有次级亚结构,每一个发光视点由至少几百个、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组成;或是由小视角线条组成;以便通过微小发光视点的小视角延长成像的焦深,以至于在视网膜上不形成弥散斑,不形成拉长眼轴的力量,解决了近看会加深近视度数的难题。


图1为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工作原理示意图;图2、图3为本发明的简易插片眼镜型试镜架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综合验光仪的肺头型试镜架示意图;图5、图6为本发明的适用简易插片眼镜型试镜架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立体图;图7、图8为本发明的适用综合验光仪的肺头型试镜架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立体图;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该综合训练装置通过试镜架上视标的全方位运动导引和/或通过眼睛凝视往复运动的视标的大小变化,更深层次的再现本发明人在先申请专利2005800M632. 0 ; 200810137450. X的全方位眼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训练、视锐度训练、超级精细目力训练、左右眼分别闪烁训练等六种仿生训练,可全面提升视觉系统的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正视眼的三个必要条件,再现视觉系统功能的代偿能力。同时,通过运动引导系统的综合仿生训练还能改变以往不合理的用眼习惯,以达到不反弹的有效改善和恢复视力的目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给出以下详细说明和几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说明和实施例的限制。本发明的发明人通过在近视等眼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提出七项新理论的方式,分别给出各自实施例。其中1、提出视力不好源于视觉系统的七种力量不足理论a在屈光间质透明方面①来源于眼球血液循环动力不足,屈光间质不透明来源于眼血液循环动力不足、 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带走,如白内障、玻璃体浑浊、飞蚊症。b在眼轴长短与屈光力相符方面②来源于眼内肌调节力不足,眼内肌的力量不足,调节不到位,不能迅速、及时、持久的将物像送到视网膜层面上。如近视、远视、老花眼。③来源于巩膜抗拉张力不足,眼球底部巩膜的抗拉能力不足,使眼球在物像落到视网膜后面的情况下,不是及时调动睫状肌的调节能力,而是迫使巩膜向后让位轴向拉长眼轴,形成高度近视。④来源于巩膜发育活力不足,眼球底部巩膜没有发育到位,形成远视。由于眼轴没有发育到位看远时使物像落到视网膜后面,看近时需要更多的调动睫状肌的调节力。因此, 越是看近越容易出现视疲劳。c在视路正常方面⑤来源于眼外肌的力量不足,眼外肌的力量不足,迅速搜寻、捕捉视标的能力不足及注视时定位能力不足,目光呆滞,不能迅速及时的将物像折射的光线指向视网膜中心凹, 或者双眼视觉的舒适、持久性不足。如散光、斜视、弱视、老视,及带有隐斜的近视。⑥来源于视细胞的活力不足,视细胞的活力不足,部分,或大部分视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如弱视,轻度、中度、高度近视。⑦来源于眼脑沟通活力不足,眼脑沟通的活力不足,不能将视网膜所感受的信息及时地转化成大脑所现的清晰的图像。如两眼融合不足、立体视觉差。在近视等眼病发病的过程中,可能以某一种力量不足为主,其他伴随发生相互制约。若能全面的系统的提高视觉系统的力量,则近视等眼病可迅速回转。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通过试镜架上视标的全方位运动导引和/或通过眼睛凝视往复运动及视标的大小变化,更深层次的再现六种仿生训练,可同时毫无遗漏的提升视觉系统七种力量储备。2、提出周边视野刺激对“形觉剥夺”进行干预的理论提出周边视野刺激对“形觉剥夺”所造成的“视网膜功能失平衡”做出有效地医学干预理论。从而使近视等眼病走出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单行道。对于近视而言众所周知,在一个圆上任何弦都小于直径。周边视野刺激通过瞳孔在视网膜的赤道附近部位所形成的像是虚像,焦平面落到了视网膜外侧。为了看清图像眼球将自动形成一种使赤道附近的直径变大的力量。此力量在使眼球赤道附近直径变大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使眼轴的前后长度缩短的力量。同时,由于周边视野的刺激,周边视网膜上视细胞的启用所形成的活力的上升,可同时改善相应部位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的血液循环,增强巩膜抗拉张力。此两种力量,可有效地改善周边视野血液循环、可有效地使近视眼轴长度缩短、有效地增加远视眼轴长度、有效地使各种眼底疾病从根本上回转。对于远视而言,由于周边视野的刺激,周边视网膜上视细胞的启用所形成的活力的上升,可同时改善相应部位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的血液循环,进而增强巩膜的发育活力,使眼轴长度逐步向正视眼靠近。对于散光、斜视而言,由于周边视野均衡的刺激,可有效地使眼底周边视野被拉长的局部与其它部位恢复到一个平面上来,平衡眼底周边视野,消除散光、斜视存在于眼底的病因。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中往复运动视标与试镜架周边视标所形成的立体周边视野刺激,可有效的解决近视眼轴缩短的难题,远视眼轴变长的难题,散光及斜视眼底周边视野平衡的问题。3、提出近视、正视也需小视角精细目力训练理论众所周知,弱视需要精细目力训练“弱视的精细目力训练弱视儿童进行精细目力训练时就是有意识地强迫弱视眼专注某一细小目标,使其弱视眼中被抑制的感光细胞受到刺激,解除抑制,从而提高视力”。在现有医学文献中查不到近视眼、正视眼也需精细目力训练的字样。然而,徐广第《眼科屈光学》第73页中给出下述表格
近视度与矫正后的远视力近视度(D)平均矫正视力
2.0 1.0 2.0-4.00.9
4.0-6.00.8
6.0-10.0 0.6
10.0-12.00.5
12.0-18.00.3
18.0 以上0.2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通过眼镜已经将所看物体的焦平面调到了视网膜上, 矫正视力仍然恢复不到正视眼的水平,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以往,由于治疗上和生活上没重视视角问题、犯了大视角的错误,近视患者的眼底和弱视一样已经有大量的视细胞视神经细胞由于营养不足而受到抑制,处于被废弃状态或休眠状态。因此,本发明的研究者认为近视也需小视角精细目力训练。此外,徐广第在《眼科屈光学》第149页中称“根据polyak的测定结果,人眼中心凹的中央部每个锥体细胞的直径为1. 0 1. 5 μ m。如果将群体细胞密集排列,则锥体细胞间距约为1. 0 μ m。这样大小的范围在结点处所夹之角约为12"以此计算其最佳势力应在3. 0 左右。1980年我国22个省市的学生视力调查,很对省市学生视力达到小数计法的2. 0(占 24%),3.0以上者亦非少见。国外报道甚至可高达6.0,只相当于9. 45〃视角”。即按理论计算及视力普查得知人眼的最佳视力不是1. 0也不是1. 5,应该是3. 0,人眼1. 0是环境驯化的结果。因此,对于有高视力要求的人群,完全可以通过精细目力训练,将视力提升到3.0 或接近3.0。
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中试镜架周边发光视点里面的亚结构微小发光视点和往复运动视标可形成0. 3分角的小视标有望使某些特殊人群的视力稳步提升到 3. 0.4、提出视觉五联运动理论;如上所述,视力不好来源于视觉系统的六种力量不足。然而,现有技术在治疗近视时,几乎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眼内肌的调节力量不足上,这已经使近视治疗的希望变得渺茫。更不幸的是在设计双眼合像治疗仪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视觉三联运动”又出了问题视觉不应该是“三联运动”,而应该是视觉“五联运动”即同一物体远近变化移动时将引起集合变化、视角变化、大脑与经验数据比对判断、睫状肌晶状体调节、瞳孔大小变化等五联运动。“三联运动”忽略掉了人眼看近和看远时的“五联运动”的第二条视角变化、第三条大脑的比对判断。因此,现有技术在设计双眼合像治疗仪时,将所有的发光视点设计在同一块电路板上并且大小相同(人眼在看所有视点时没有视角变化),以至于在治疗过程中模拟人眼看近和看远的集合变化照常进行,不合常理的是模拟看近看远时的视角没有变化, 此时与经验数据相比对大脑将会产生困惑和“上当”的感觉,因此,拒绝调节或由于困惑调节力度不足,疗效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依“五联运动”的自然规律设计产品,顺应视觉自然过程,可使睫状肌晶状体的调解与放松有效进行,可使疗效大幅度提高。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往复运动的集合训练,外斗训练及视标的大小变化训练,可快速恢复睫状肌和晶状体以往的弹性与调节能力,以及眼外肌的定位能力。5、提出眼镜在近视等眼病防治方面的新用途理论在理清传统眼镜及其使用方法是真性近视不能治愈的根本原因的前提下,提出看远看近分镜的理念。即眼镜店正常配的近视镜是为了看远所配,只用于看黑板或开车时使用。看书,看电视,及用电脑等近处用眼时一定要换上一个低100度的眼镜,以便卸掉100 度拉长眼轴的力量,给视力提升留有机会。随着本发明仪器的训练使用者的视力会逐步提升,当戴着低100度的眼镜看5米远视标能够看到0. 8或1. 0时,原高度数眼镜看远时也可以不用了,用够看到0. 8或1. 0的低100度的眼镜看远。如此循环,再配一个低100度的眼镜用于看近,用于提升视力。6、提出真性近视可回转的理论现代医学在描述真性近视时的关键词是a调节能力已经丧失;b眼轴已经拉长;c 器质性病变已经形成;重点在于d不可逆。眼轴长度随时可变、没有年龄限制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王瑞卿等在《人眼和动物眼视觉系统发育的正视化过程研究进展》中为“没有年龄限制,眼轴长度随时可变” 提供了依据,文中称“在脊椎动物的眼球生长发育期,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其中环境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当睁开眼后,外界的视觉刺激对眼球的生长发育开始发挥精确的调控作用,眼球壁会向着物像焦点的方向生长,直至屈光状态和眼轴长度达到合适的匹配,此过程被称为“正视化”。正视化作为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将伴随动物一生”(该综述的参考文献共30篇,其中外文27篇,中文3篇)。换言之,哪怕是八十岁的老翁眼轴长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长度变化的速度逐步变缓,本发明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应用技术手段加速眼轴长度正视化的进程,无论是60岁,还是近视1500度 (15. 0D)。可见,以往到一定年龄眼轴长度就固定了或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的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现代医学描述的不可逆的真性近视,只是尚没有找到有效治疗方法条件下的临时性假说。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通过集合的变化、视角的变化,通过大脑与经验数据进行比对判断,带动眼内肌调节的变化和瞳孔大小的变化。快速恢复睫状肌和晶状体以往的弹性与功能,增加眼球的集合能力储备、调节能力储备,快速回复眼球调节灵敏度, 减轻眼轴长短与屈光力不相符的压力,消除由睫状肌僵化和眼轴被拉长所形成的双重视疲劳,使物象向视网膜靠拢,为近视的快速恢复奠定基础。通过往复运动的视标和试镜架视窗周边视标所形成的周边视野刺激,可从光学角度扩大眼球赤道直径缩短眼轴长度,从力学角度增加巩膜的抗拉张力缩短眼轴长度,解决眼轴长度不能缩短的难题。7、提出弱视可迅速治愈,治愈后不返弹理论市售红光闪烁仪仅差毫厘没能攻克弱视快速治疗的这一世界难题。专家普遍认为红光闪烁仪激活视细胞视神经细胞是治疗弱视的最佳选择。然而其疗程一般在2 3 年,长者可多达7 8年,并且其疗效也不尽如人意。其深层原因在于弱视的病因在于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高度屈光参差,高度玻璃体浑浊。 现代医学治疗弱视并没有从治疗高度远视,高度近视,高度散光,高度屈光参差,高度玻璃体浑浊等病因入手;视细胞活力不足只是各种病因形成弱视所造成的结果。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通过往复运动的视标和试镜架视窗周边视标所形成的周边视野刺激,可有效的解决近视眼轴缩短的难题,远视眼轴变长的难题,散光及斜视眼底周边视野平衡的难题,玻璃体混浊眼球代谢垃圾有效安全的排出难题。由于消除了弱视形成的病因,进而也同时消除了弱视反弹的诱因。同时,通过对试镜架周边及往复运动视标中每一个发光视点内几百个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的注视,发光视点每闪烁一次可同时激活上千个视细胞视神经细胞,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可数以百倍千倍的提高视细胞视神经细胞被激活的工作效率,迅速增加视网膜视力的储备,使视网膜视力稳步提升;同时为消除视细胞视神经细胞功能抑制消除弱视奠定了基础。本发明的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可免光栅,免后像,免串珠子,免扎针孔,免遮盖。 同时,可大大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提高治愈率。注释由于通过视标往复运动治疗近视等眼病的方案,已经成为现有技术。因此,本发明的研究者没有停留在机械传动层面,而是融合仿生的元素使其与众不同。
权利要求
1.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所述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包括一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包括载体;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标记点;位于载体上的发声元件;和/或位于载体上的外挂双手操作键盘和手柄;其中,在使用时,由所述的标记点限定可视的运行轨迹,构成六种仿生训练,由所述的发声元件限定不可视的运行轨迹,并通过所述的发声元件和外挂双手操作键盘和手柄提高视觉系统兴奋性;从而全面提升视觉系统的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正视眼的三个必要条件,再现视觉系统功能的代偿能力沿可视的运行轨迹和/或不可视的运行轨迹进行;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和/或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标记点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位于载体上的发声元件和/或外挂双手操作键盘和手柄联合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放置于人所处的空间并与人眼之间确定一定的距离时,所述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至少部分所述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中心附近,或者,部分所述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中心附近,部分所述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的周边附近;或者,所述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可视的标记点,位于人眼可视范围周边的极限附近;所述可视的标记点为发光视点、反光视点所述位于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多个标记点,当标记点为发光视点时,由发光二极管、液晶屏、有机发光二极管屏至少一种构成;所述位于载体试镜架上的多个可视的标记点,当标记点为发光视点时,由白炽灯、发光二极管至少一种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还包括一标记点控制单元,用于以机械运动的形式控制所述标记点在一定区间内远近往复运动,和/或当标记点为发光视点时,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发光和不发光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所述发光控制单元通过控制多个发光视点的发光顺序限定出所述可视的运行轨迹,和/或,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大、小之间,及大小视角之间进行切换、渐变;所述的标记点及标记点控制单元限定出所述可视的运行轨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上的一个或多个可发出声音的发声元件,和一声音引导单元,用于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声元件发出提示患者如何进入训练的提示音或诱导语;所述声音引导单元通过发声元件发出的提示音限定出所述不可视的运行轨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载体上的外挂双手操作的键盘或手柄,与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中的视标做游戏型互动,并由智能训练考评系统通过所看视标的准确率和时间两个指标对使用者进行打分,并作原始资料存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发光视点控制单元,在发光视点远近往复运动的同时,以一定顺序控制所述发光视点在视点大和小变化之间,双眼集合、平行与外斗之间进行切换、渐变;当视标逐步拉远时,视标逐步变小,并依据视力考评数据,通过距离的加大和视标的变小,将视角调至使用者可视极限附近;对于对视力有特种要求的专业人员如狙击手、射击运动员,即可逐步调至视标与眼球结点处所形成的视角为0. 33分角,或0. 25分角;当视标逐步拉近时,视标逐步变大,就实体视标而言可逐步变大至发光视点与眼球结点处所形成的视角为300分角,对于虚体视标而言如圆圈组合及细线图案等可逐步变大至发光视点与眼球结点处所形成的视角为120度角;视标逐步拉远时,以接近平行光看出,进行放松训练;视标逐步拉近时,进行集合训练或外斗训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上的远近往复运动的发光视点控制单元,发光视点远近往复运动的速度在只有视标的距离变化没有视标的大小变化时,每一个循环所设定时间应大于2秒钟,在视标的距离与视标的大小同时变化时,每一个循环所设定时间应大于10秒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上的试镜架其构成方式包括简易插片试镜架,或综合验光仪的肺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上的试镜架其构成方式更优选的是,视窗周边带有发光视点的简易插片试镜架,或是视窗周边带有发光视点的综合验光仪的肺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试镜架视窗周边上带有的发光视点具有发光视点次级亚结构,每一个发光视点由至少几百个、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组成;所述视觉系统运动引导装置载体远近往复运动的发光视点分为实体视点和虚体视点, 当发光视点为虚体视点时,发光视点具有次级亚结构,每一个发光视点由至少几百个、上千个微小发光视点组成;或是由小视角线条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近视等眼病综合仿生训练系统。该综合训练装置通过试镜架上视标的全方位运动导引和/或通过眼睛凝视往复运动的视标的大小变化,更深层次的再现本发明人在先申请专利200580024632.0;200810137450.X的全方位眼瑜伽运动、视觉系统五联动双眼合像、周边视野刺激训练、视锐度训练、超级精细目力训练、左右眼分别闪烁训练等六种仿生训练,可全面提升视觉系统的七种力量储备,恢复维持正视眼的三个必要条件,再现视觉系统功能的代偿能力。同时,通过运动引导系统的综合仿生训练还能改变以往不合理的用眼习惯,以达到不反弹的有效改善和恢复视力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H5/00GK102552000SQ201210086029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8日
发明者丛林, 丛繁滋 申请人:丛繁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