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用于治疗耳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耳部湿疹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湿疹是一种炎症性变态反应,由内原性及外原性所至,无论性别、年龄均可发生,可发生在皮肤任何部位,搔痒且易反复发作。由于部位不同,而有种种名称,发生于外耳部叫耳部湿疹(中医叫旋耳疮)。中医认为,一般由于风湿热、燥、风火客于肌肤所致,引起皮肤上掀红作痒,很快出现小水泡,搔破之后,变成糜烂,滋水淋漓,以后渐滋水减少,结痂脱屑而愈,症状表现不一,病程也可延续数月至数年,或更久。耳部湿疹(旋耳疮):好发于耳后,容易糜烂,滋水甚多,耳后折缝如刀割状,本病以少年儿童多发,西医以抗过敏治疗为主,外用激素药物,易复发,本发明以中医理论清热去湿、祛风治疗本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治疗耳部外耳后拆缝湿疹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以清热、去湿、祛风为组方,治愈率高,无复发,治疗方法简单,无副作用。一种用于外耳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苦参5-15克、蛇床子5-15克、黄柏1-10克、藿香1-10克、紫草1-10克、枯矾10-20克、青黛5_10克、松香5-10克、麻油100-1000毫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优选用量为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黄柏5克、藿香3克、紫草5克、枯矾15克、青黛6克、松香6克、麻油500毫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苦参、蛇床子、黄柏、藿香、紫草储药加入麻油入锅,用文火熬制中药焦枯停火,捞出药渣,然后用纱而过滤得药液。将枯矾、青代、松香三种药物混合研细粉状,加入熬制好的药液适量调成稀糊状油膏,置入消毒容器内备用。实施例一种用于治疗外用湿疹的中药制剂,其由上述的中药组合物制成,制剂为油膏制剂。该中药组合物的主要功效是驱风、祛湿、润燥、收敛、泻热抗过敏等功效。该中药组合物治愈率高,无复发,没有毒副作用,外用简单方便。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用于治疗耳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黄柏5克、紫草5克、枯矾15克、青黛6克、松香6克、麻油500毫升。制作方法为将苦参、蛇床子、黄柏、藿香、紫草加入麻油入锅,用文火熬制中药焦枯黄色,捞出药渣,用纱布过滤得药液,装入消毒容器密闭待用。取枯矾、青黛、松香三种药物研细粉状,加入熬制好的药液适量调成稀糊状油膏,置入消毒容器内备用。
其油膏可分成20克一小瓶,敷用时先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反复清洗患处,然后薄薄涂上一层油膏,每日更换一次,5次为一疗程,少数因合并化脓感染可用抗菌素,一般单用该油膏在涂药次日局部渗出明显减少,用药时间一般3-7天后结痂治愈。用药其间,禁食辣椒、海鲜等刺激易过敏食物。该中药制剂为油膏外用药,配制后分装灭菌可保存一年。本发明实施例的油膏制剂治疗外耳湿疹的临床观察。临床观察I、诊断标准(I)发病年龄为儿童少年,冬季发病者少,一般无全身症状,如发热、不适等,血常规正常。(2)外用后局部症状为糜烂、渗出滋水粘液,耳后折缝呈刀割状,搔痒不适。少数伴细菌感染。观察指标治疗前患者感觉外耳后不适搔痒,初起有丘疹,丘疹抓破后,有渗出粘液。治疗后用药后1-2天,患者渗液明显减少,结痂脱屑,搔痒症状消失等。2、治疗方法取配制好分装好的油膏20克,用3%双氧水反复冲洗患处局部,然后薄薄涂一层油膏,每日更换一次,5次为一疗程,合并化脓感染可用抗菌素,用于治疗外耳湿疹的时间一般为3-7天。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局部渗出用药1-2天后明显减少,搔痒症状减轻,继而结痂脱屑,愈后随访无复发。有效用药3-5天后,渗出明显减少,局部仍有搔痒脱屑。无效用药后,症状无变化。疾病总体治疗结果用于54人,痊愈51人,有效2人,无效I人。其中有5人伴细菌感,口服抗菌素治愈。具体病例例I :刘欣,男,8岁,学生。于2009年8月5日就诊,主诉耳后搔痒3天。检查双侧外耳后折缝处及周围皮肤有皮疹同米粒大小,部分抓破溃烂流出粘液,诊断外耳部湿疹,给予已配制油膏50克,嘱外用患处涂抹,一天一次,连用5天,5天后复诊,已结痂,脱落痊愈。例2:耿清苗,女,9岁,学生。于2009年6月27日就诊,主诉双外耳后腐烂渗液发痒3天。询问5天前耳后有小疹子发痒,出粘液,检查年后皮肤发红糜烂,无脓液。全身无其他不适,诊断外耳后湿疹,给予已配制油膏20克,嘱外用患处,一天一次,连用3天后结痂脱落,痊愈。例3 :罗宏,男,15岁,学生。于2010年7月11日就诊,主诉双外耳后起水泡I、天。检查外耳后水泡疹已破,部分有渗出较多,给予已配制油膏20克,嘱选用3%双氧水冲洗后待干,然后涂油膏,I日用I次,连4天结痂脱落,复查痊愈,留色素暗红沉着。例4 :程丽丽,女,13岁,学生。于2010年5月19日就诊,主诉2天前耳后发疹搔痒。检查左耳后折缝处由上至下呈条状糜烂渗出粘液,化脓感染,整个外耳及面部有疼痛,诊断左耳湿疹伴细菌感染,嘱外用双氧水反复冲洗,清创浓液后涂油膏,一天两次。ロ服抗菌素,4天后来复诊,浓液渐少,皮肤有结痂,再继用2天后结痂痊愈。 例5 :刘勤,男,11岁,学生。于2010年6月11日就诊,主诉3天前双耳后搔痒,出粘水。检查双耳后皮疹已破,渗出液多,外耳患处周围皮 肤发红痒疼并存,诊断外耳湿疹,给予油膏10克外用,一日一次,5天后复诊,滲出明显减少,仍未结痂,有效。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耳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苦参5-15克、蛇床子5-15克、黄柏1-10克、藿香1-10克、紫草1-10克、枯矾10-20克、青黛5-10克、松香5-10克、麻油100-1000毫升。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苦参10克、蛇床子10克、黄柏5克、藿香3克、紫草5克、枯矾15克、青黛6克、松香6克、麻油500毫升。
3.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制备方法苦参、蛇床子、黄柏、藿香、紫草诸药去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加入麻油入锅,用文火熬制中药焦枯停火,捞出药渣,用纱布过滤药液待用,取枯矾、青黛、松香混合研细,加入熬制好的药油液适量调成稀糊状油膏,装入消毒容器内待用。
4.一种用于治疗耳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制剂为油膏制剂。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治疗耳部湿疹的中药组合物,由包括下列重量的原料药制成苦参5-15克、蛇床子5-15克、黄柏1-10克、藿香1-10克、紫草1-10克、枯矾10-20克、青黛5-10克、松香5-10克、麻油100-1000毫升。该中药组合物主要功效是清热去湿、祛风收敛、抗过敏。该中药组合物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外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对耳部湿疹有较好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K9/06GK102697925SQ2012101460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日
发明者王建中 申请人:王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