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112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肝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病程至少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如感染肝炎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服用肝毒性药物等。临床上可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临床上经常见到隐匿性肝硬化患者,在出现肝硬化之前,没有感觉到明显不适,也没有进行常规的体检,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偶有患者出现恶心,腹胀、黄疸,尿色深,但依据症状不能判断出慢性肝炎的严重程度,慢性肝炎重度及慢性重型肝炎当患者尿色进行性加深,皮肤 巩膜黄染进行性加深,乏力食欲下降越来越明显时,提示病情恶化,尤其需要警惕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慢性重型肝炎是肝衰竭的表现,可表现为高度乏力,高度腹胀,高度黄疸以及高度食欲不振,可出现低蛋白血症,腹水胸水,腹腔感染,凝血功能下降,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临床上死亡率较高,需要积极救治。西药治疗慢性肝炎疾病用药存在弊病是副作用大,对患者有很大的伤害,而中医中草药己被世界公认是不可缺人类医药珍贵的宝库,采用中医中药的手段来治疗慢性肝炎疾病,是一极待开发的渠道,中医药具有药性平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作为慢性肝炎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持久,并无毒无副作用,标本兼治,成本低的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茵陈100-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50-100份、黄芪50-100份、郁金100-200份、枳实100-200份、炙甘草30-50份。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茵陈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100份、黄芪100份、郁金200份、枳实200份、炙甘草50份。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取茵陈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100份、黄芪100份、郁金200份、枳实200份、炙甘草5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力口入蔗糖20 %、炼蜜12 %、防腐剂1-3 %,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3个月为一个疗程。本发明的中药原料中,茵陈苦、甘、温,归脾、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白术苦、甘,温,入脾经、胃经,燥湿健脾、补脾益不足、固表利水安胎;土茯苓甘、淡、 平,归肝、胃、脾经,解毒、除湿、利关节;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郁金辛、苦、凉,归心、肝、胆经,芳香透达、可升可降、具有行气活血、疏肝解郁、清心开窍、清热凉血的功效,枳实苦、辛、微寒,归脾、胃、大肠经,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甘草甘、平,归心、脾、肺、胃经,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缓解止痛、缓和药性; 六腑以通为顺,诸药共奏通腑泄下退黄之功。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健脾益气,通腑泄下退黄, 标本兼治、扶正不滞邪、祛邪不伤正的作用,成本低,疗效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中药原料茵陈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100份、黄芪100份、郁金200份、枳实 200份、炙甘草50份。
制法取茵陈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100份、黄芪100份、郁金200份、枳实200 份、炙甘草5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力口入蔗糖20 %、炼蜜12 %、防腐剂1-3 %,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实施例2:中药原料茵陈18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75份、黄芪75份、郁金150份、枳实 150份、炙甘草40份。制法取茵陈18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75份、黄芪75份、郁金150份、枳实150 份、炙甘草4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 %,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 %的浸膏,加入蔗糖20 %、炼蜜12 %、防腐剂1-3 %,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实施例3:中药原料茵陈10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50份、黄芪50份、郁金100份、枳实 100份、炙甘草30份。制法取茵陈10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50份、黄芪50份、郁金100份、枳实100 份、炙甘草3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 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 %,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力口入蔗糖20 %、炼蜜12 %、防腐剂1-3 %,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实施例4 I)临床资料慢性肝炎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20-45岁。本发明以中医慢性肝炎为例,经25例临床观察。选择中医诊断慢性肝炎为标准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容易出汗、舌淡苔薄、脉缓;脸色黝黑、有肝面容;肝区隐痛;肝纤维化严重;肝功能转氨酶持续不正常,其它指标如血浆白蛋白、血总胆红素等不合格。如上症状,即可确诊。在确诊观察对象中,男10例,女16例,无其它严重疾病,年龄20-45岁。2)疗效判定显效乏力缓解,身上有劲;纳差、腹胀、肝区隐痛缓解,肝区舒适;肝面容有所改观,脸色变得白皙;肝纤维化检查缓解明显。有效乏力解决,身上有劲,腹胀、纳差、肝面容有所缓解。无效病症无变化。3)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实施例I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3个月为
一个疗程。4)治疗结果患者服用本发明实施例I中药口服液,I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临床实验的26人,其中显效15人,有效10人,无效I人,总有效率 96. 1%。实施例5 典型病例关某,35岁,男,患慢性肝炎I年烦躁、口渴、便秘、尿赤,服用该发明I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三个疗程后检查肝功能正常,自觉症状消失。实施例6 典型病例高某,47岁,女,患慢性肝炎2年,烦躁、口渴、便秘、尿赤,服用该发明I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三个疗程后检查肝功能正常,自觉症状消失。
权利要求
1.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茵陈100-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50-100份、黄芪50-100份、郁金100-200份、枳实100-200份、炙甘草30-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茵陈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100份、黄芪100份、郁金200份、枳实200份、炙甘草 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取茵陈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100份、黄芪100份、郁金200份、枳实200份、炙甘草50份,用水煎煮二次,每次用水量为药材重量的8-10倍量,煎煮二次,每次1-2小时,滤过,滤液浓缩成在60-65°C测相对密度为I. 10-1. 25的清膏,加乙醇至使含乙醇量为60%, 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取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含固体重量65-67%的浸膏,加入蔗糖 20%、炼蜜12%、防腐剂1_3%,原液灌封,辐照灭菌,包装成品,制成口服液,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肝炎茵陈中药口服液,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茵陈100-260份、白术100份、土茯苓50-100份、黄芪50-100份、郁金100-200份、枳实100-200份、炙甘草30-50份,六腑以通为顺,诸药共奏通腑泄下退黄之功。本发明中药口服液健脾益气,通腑泄下退黄,标本兼治、扶正不滞邪、祛邪不伤正的作用,成本低,疗效持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K36/9066GK102698194SQ20121018755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7日
发明者黄芸 申请人:黄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