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1734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以患者自觉心中跳动,心慌不安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因惊恐而引起的心悸称之惊悸;心悸较严重,呈经常性发作者称为怔忡。西医的各种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贫血、甲亢、神经官能症等出现心悸为主证时,可参照本证辨证论治。临床主要症状为心悸,以自觉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甚则不能自主为特征。常兼见胸部不适、失眠、眩晕、短气乏力和神疲懒言等症。脉象一般有异常变化,常见有迟脉、数脉、疾脉、促脉、结脉、代脉、涩脉、细脉等。一般常有受惊恐病史,或者外邪侵袭以及各种脏腑病变史,如痹证、喘证、虚证等。除惊悸外,多有一个慢性的发展过程。发作时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自觉心胸不适,翳闷或心跳觉短暂停顿感,中医药具有药性平和,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在作为心悸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效理想持久,治愈高,并无毒无副作用,成本低的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及制备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62-270份、白术88-200份、酸枣仁140-220份、柏子仁88-200份、菟丝子88-200 份、党参 140-220 份。所述的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216份、白术144份、酸枣仁180份、柏子仁144份、菟丝子144份、党参180份。所述的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将黄芪216份、白术144份、酸枣仁180份、柏子仁144份、菟丝子144份、党参180份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用法与用量口服,本发明药物每次150ml-20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一周为I
个疗程。本发明的中药原料中,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白术温、苦、甘,入脾经、胃经,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酸枣仁甘、平,入心,肝经,养心安神、敛汗;柏子仁甘、平,归心、肾、大肠经,养心安神、润肠通便;菟丝子甘、温,归肝、肾、脾经,滋补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党参甘、平,归脾、肺经,补中益气、生津养血;诸药共奏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之功,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对心血不足型心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缓解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有显著疗效,本药物突出的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中药原料黄芪216份、白术144份、酸枣仁180份、柏子仁144份、菟丝子144份、党参180份。制法将黄芪216份、白术144份、酸枣仁180份、柏子仁144份、菟丝子144份、党参180份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实施例2:中药原料黄芪270份、白术200份、酸枣仁220份、柏子仁200份、菟丝子200份、党参220份。制法将黄芪270份、白术200份、酸枣仁220份、柏子仁200份、菟丝子200份、党参220份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实施例3:中药原料黄芪162份、白术88份、酸枣仁140份、柏子仁88份、菟丝子88份、党参140份。制法将黄芪162份、白术88份、酸枣仁140份、柏子仁88份、菟丝子88份、党参140份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力口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实施例4 I、临床实验采用本发明中药汤剂共治疗38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20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8. 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8年,病症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淡红,脉细弱。2、治疗方法口服本发明实施例I中药汤剂,每次150ml_200ml,每日2次,饭后半小时,一周为I个疗程。
3、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服药I个疗程,心悸气短、胸闷隐痛、头晕目眩症状消失,余症有明显改善,脉来均匀,精神转佳,面色红润。有效服药2个疗程,心悸气短、胸闷不舒、头晕等症状减轻。
无效服药2个疗程,心悸气短、胸闷痛等症状改善不明显,脉迟缓无力。4、治疗结果患38例病例经2个疗程治疗,其中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 7%。实施例5:典型病例夏某,男,48岁,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淡红,脉细弱,口服本发明实施I中药汤剂,用药2疗程,痊愈,随访无复发。实施例6 典型病例魏某,女,23岁,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淡红,脉细弱,口服本发明实施I中药汤剂,用药2疗程,痊愈,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162-270份、白术88-200份、酸枣仁140-220份、柏子仁88-200份、菟丝子88-200份、党参140-2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黄芪216份、白术144份、酸枣仁180份、柏子仁144份、菟丝子144份、党参18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将黄芪216份、白术144份、酸枣仁180份、柏子仁144份、菟丝子144份、党参180份中药干药原料净选、清洗、灭菌、按重量份数比称取,烘干,分别粉碎成细粉,混合,加水至药物总量的5倍,浸泡45分钟,加热回流100分钟,滤液,再加水至药物总量的2倍,回流80分钟,后弃渣,制成中药汤剂,按150ml或200ml容器包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心悸的黄芪中药汤剂,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62-270份、白术88-200份、酸枣仁140-220份、柏子仁88-200份、菟丝子88-200份、党参140-220份,诸药共奏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之功,本发明的中药汤剂对心血不足型心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缓解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有显著疗效,本药物突出的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从根本上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文档编号A61P9/06GK102697891SQ20121020000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李良 申请人:李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