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4050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
背景技术
皲裂性湿疹属慢性湿疹,是秋冬季皮肤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遗传过敏体质有关,常因日常生活中接触清洁剂、肥皂、染料、油漆及日光等刺激物而诱发或加重,出现皲裂、疼痛,从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疾病过程中,精神创伤、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均可加重病情。多发生于指背及指端掌面以及手掌部,可蔓延至 手背和手腕部,皮损呈亚急性或慢性湿疹表现。急性发病时皮损形态多样,边界不清,表现为潮红、糜烂、渗液、结痂;至慢性时,皮肤肥厚粗糙,角质层亦增厚,重则出现皲裂,病程较长,顽固难愈。除一些继发的皲裂以外,有些患者找不出准确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该病是长期受外界刺激引起,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与免疫关系密切。用抗过敏及外用类固醇激素治疗皲裂性湿疹,用药后病情可迅速好转,但是容易反复发作,长期使用有较多的副作用。临床多数研究表明,类固醇软膏固醇类激素只可用于临时和短期的治疗。中医药治疗皲裂性湿疹效果良好,目前普遍是中药水煎,用温热的药汁浸泡或外洗局部皮损。但是由于本病患者掌跖部患处皮肤粗糙,角质肥厚,药物吸收能力差,浸泡时间需要超过I小时方能起效,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包括茶油30飞0份,黄芩8 15份,黄连8 15份,黄柏6 10份,瑞连草6 10份,五除叶8 15份,滑石6 10份,槐胶8 15份,冰片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茶油40份,黄岑10份,黄连10份,黄柏8份,瑞连草8份,五除叶10份,滑石8份,槐胶10份,冰片5份。所述的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芩、黄连、黄柏、瑞连草、五除叶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18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
(2)将滑石和冰片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分别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
(3)将茶油加热到60°C,放入槐胶,搅拌均匀后降至室温,加入步骤I所得浸膏粉和步骤2所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搅拌均匀。其中所述的茶油,为山茶科植物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或小叶油茶Camellia meiocarpa Hu. ms.的成熟种子用压榨法得到的脂肪油。甘,凉。归大肠经。清热化湿,杀虫解毒。黄岑,为唇形科植物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性味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 Coptis 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梁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性味苦,寒。归肾、膀胱经。功可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瑞连草,为菊科瑞连草Aster subulatus Michx.,以全草入药。味苦;酸;性凉。功
可清热解毒。
五除叶,为芸香科植物山吴萸Tetradium trichotoma Lour.的叶。性味辛;苦;
温。归肺;胃经。功可祛风除湿;散寒止痛。滑石,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的矿石。性味甘、淡,寒。归胃、膀胱经。功可清热利水通淋,清解暑热。槐胶,为豆科植物槐Sphora japonica L.的树脂。味苦;性寒。归肝经。功可平肝;息风;化痰。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或为樟脑、松节油等用化学方法合成的加工制成品。性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功可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组方原理皲裂性湿疹为一种特殊型湿疹,属于中医学“鹅掌风” “皮痹”之范畴,属皮肤病顽症之一。《医宗金鉴 外科心法要诀 鹅掌风》曰“此证生于掌心……初期紫白斑点,叠起白皮,坚硬且厚,干枯燥裂,延及遍手。”明代《外科正宗》记载“由足阳明胃经火热血燥,外受寒凉所凝,致皮枯槁。”其病因为禀赋不足,卫表不固,风湿热侵袭,火邪深伏所致。针对以上病机,宜施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之法。本发明方取茶油清热化湿解毒,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瑞连草清热解毒;五除叶祛风除湿;滑石清热;槐胶息风;冰片清热止痛。除以上药理作用外,部分原料还有药剂学作用茶油除清热化湿解毒外,还兼做油性基质;滑石除清热外,还作为摩擦剂;槐胶除息风外,还作为粘附剂;冰片除清热止痛外,还作为促透皮吸收剂。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清热燥湿解毒相配合,药物选择合理;
2、制剂工艺独特,药理作用和药剂作用相结合,节省原材料。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I,原料药重量配比茶油30g,黄岑8g,黄连8g,黄柏6g,瑞连草6g,五除叶8g,滑石6g,槐胶8g,冰片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茶油50g,黄芩15g,黄连15g,黄柏10g,瑞连草10g,五除叶15g,滑石10g,槐胶15g,冰片6g。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茶油40g,黄岑IOg,黄连IOg,黄柏8g,瑞连草8g,五除叶10g,滑石8g,槐胶IOg,冰片5g。实施例f 3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黄芩、黄连、黄柏、瑞连草、五除叶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I.5小时,第二次I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18 (75°C)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
(2)将滑石和冰片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分别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
(3)将茶油加热到60°C,放入槐胶,搅拌均匀后降至室温,加入步骤I所得浸膏粉和步骤2所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搅拌均匀。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皲裂性湿疹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I. I对象2011年3月 2012年6月60例皲裂性湿疹患者60例。入选病例标准 参照《临床皮肤病学》第三版诊断标准。凡有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近I个月内接受过本病治疗的患者不在入选范围。I. 2 方法。I. 2. I分组将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3 70岁,平均(42. 5±10. I)岁;病程2个月 15年,平均5. 5±6. 6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26 66岁,平均35. 8± 11. 6岁;病程6个月 14年,平均14.6±5.3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 05)。I. 2. 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外用尤卓尔软膏,每日3次。治疗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制得的药物涂于患处。两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I. 2. 3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皮损部位恢复正常,皮肤光滑,皮疹消退,角化及肥厚消退,停药I月无复发;显效皮损消退大于80%,仅受磨擦部位小于0. 5cm的轻度肥厚,停药I个月后有的皮损部位复发,但相对治疗前减轻;有效皮损减轻,变软、变薄50%,损害减轻,基本恢复正常,停药I个月,有20%的患者因食用刺激性食物复发,但相对治疗前症状减轻;无效皮损消退小于30%,或停药后I个月,复发损害同治疗前。I. 2. 5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0进行统计分析,P〈 0.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两组病例的疗效比较见下表,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半年后随访,疗效满意,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包括茶油30 50份,黄芩8 15份,黄连8 15份,黄柏6 10份,瑞连草6 10份,五除叶8 15份,滑石6 10份,槐胶8 15份,冰片3 6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茶油40份,黄芩10份,黄连10份,黄柏8份,瑞连草8份,五除叶10份,滑石8份,槐胶10份,冰片5份。
3.一种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黄芩、黄连、黄柏、瑞连草、五除叶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I. 18的清膏,喷雾干燥制成浸膏粉; (2)将滑石和冰片分别粉碎,过200目筛,分别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 (3)将茶油加热到60°C,放入槐胶,搅拌均匀后降至室温,加入步骤I所得浸膏粉和步骤2所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搅拌均匀。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皲裂性湿疹的药物,以解决皲裂性湿疹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茶油30~50份,黄芩8~15份,黄连8~15份,黄柏6~10份,瑞连草6~10份,五除叶8~15份,滑石6~10份,槐胶8~15份,冰片3~6份。其制备方法包括(1)将黄芩、黄连、黄柏、瑞连草、五除叶水提浓缩干燥制成浸膏粉;(2)将滑石和冰片粉碎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3)将茶油加热到60℃,放入槐胶,搅拌均匀后降至室温,加入步骤(1)所得浸膏粉和步骤(2)所得滑石细粉和冰片细粉,搅拌均匀。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皲裂性湿疹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P17/16GK102755449SQ20121027102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日
发明者苏州 申请人:苏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