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5288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特别涉及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全身大小动脉,特别是下肢动脉血管硬化引起周围小动脉出现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和闭塞,导致患者足部供血不足,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而引起的足部感觉缺乏和损伤的ー种严重并发症。其病变主要损伤经络、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使患者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性疼痛,严重者皮肤破溃、干枯、变黑,甚至出现足部坏疽而导致截肢致残。
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主要发生于糖尿病明显感染者,表现肢体红肿热疼、皮色紫红光亮,创面浓液脏臭,下肢剧烈疼痛,食欲減退,大便秘結,舌质红,舌苔黄腻,胸痛舌暗、肢体麻木。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活血化瘀为主。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对血糖控制不良等原因,导致微血管及大、中、小血管狭窄、闭塞、血流障碍,从而导致足部神经细胞缺血,这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植物神经损伤,临床表现为足部发凉、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或/和在有感染等。其病理过程的实质跟糖尿病的其他并发症一祥,还是动脉的粥样硬化,供应神经的血管闭塞,神经细胞缺血,最后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糖化血红蛋白高,红细胞携氧能力差,血液粘稠度増加,导致血管硬化、变脆、增厚,红细胞变形的能力下降,血液供给不足;另ー方面,血液粘稠度増加还导致血管炎症,以上诸多原因,会导致血管形成血栓,造成血管产生闭塞现象,导致血液供给严重缺失,足的局部组织营养不良,由干“足”离心脏最远,血管闭塞现象最严重,很容易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足部坏死。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本病的病理分期第一期早期病变期患者常有下肢发凉,麻木,腿部”抽筋”,易被误认为”老寒腿”或老年人缺钙,导致延误病情。第二期局部缺血期“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被迫停止运动,休息一会后可缓解,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疼痛即再次出现。随着病情的进展,病人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此外还有足部感觉异常,动脉搏动弱,功能性 > 器质性。第三期营养障碍期静息痛,即患者在不行走休息时出现的下肢疼痛,呈剧烈烧灼样疼痛,以夜间为甚.肢体营养障碍,动脉搏动消失,器质性〉功能性。第四期坏疽期持续剧烈疼痛,干性溃疡和湿性溃疡,组织缺血坏死,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截肢,严重时还可危及生命。中医强调“未病先治,防重于治”,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远比治疗糖尿病足更为迫切和重要。研究表明烫伤和穿着不合适鞋袜以及修剪趾甲不当等是引起糖尿病足的物理因素。患者应禁止足部放置热水袋或热垫,避免烫伤足部;应穿合脚质软、宽松透气的鞋子,避免光脚穿鞋,鞋子不可凹凸不平、有裂纹,尽量隔天更换鞋款,以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受压。不可穿过紧的鞋子和袜子,以免影响足部的血液循环修剪趾甲时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泡足后,应用吸水性强的毛巾轻柔且彻底的擦干,尤其脚趾缝间应保持干燥。不可过度用力摩擦,以免发生皮肤损伤。故加强足病的教育宣传,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足部保健意识和能力尤为重要。西医对于此症不能根本解决病患痛苦,糖尿病足病(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患者中有15% 25的不同程度的足溃疡,其中约1%患者因溃疡的发展最終被截肢。DF的病因是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下肢远端血管病变的综合病理改变,其下肢皮肤及组织损伤往往是在代谢紊乱和血管、神经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由于病变的复杂变化,导致单一治疗不能奏效,通常采用综合治疗的办法。DF按中医学的观念应是消渴病的ー个变症,多为消渴日久,气血生化不足,最終演变为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所致。泡脚方剂主要也是围绕该病因病机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发现对于3、4级的DF患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并不理想,Jeandrot等经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和促降钙素浓度的比较,发现在DF患者主要是炎性细胞因子被激活,血沉和白细胞计数都不高,这也说明对于这类患者使用抗生素是否需要还存在质疑。总之,中医药综合治疗糖尿病足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初步显示出了显著优势。但既往的研究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严格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少,所以得到的结论科学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内服与外敷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増加局部组织的灌注量,促进炎症吸收和肉芽组织及上皮的再生,达到溃疡面创ロ愈合的目的。采用中药内外兼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这种症候大多见于糖尿病明显感染者,表现肢体红肿热疼、皮色紫红光亮,创面脓液脏臭,下肢剧烈疼痛,食欲減退,大便秘結,舌质红,舌苔黄腻,胸痛舌暗、肢体麻木;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20份,赤芍10 20份,当归10 20份,龙胆草10 20份,丹參10 20份,败酱草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地丁 10 20份,莪术10 20份,忍冬藤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弯10 20份,知母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地龙10 20份,大黄10 20份,黄芪10 20份;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血竭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金银花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苦參10 30份,黄柏10 30份,紫草10 3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煅石膏10 30份,白芨10 30份,车前子10 30份。所述治疗湿热下注瘀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桃仁10 15份,赤芍10 15份,当归10 15份,龙胆草10 15
份,丹參10 15份,败醫草10 15份,白术10 15份,获茶10 15份,地丁 10 20份,莪术10 20份,忍冬藤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弯10 20份,知母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地龙10 20份,大黄10 20份,黄芪10 20份;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血竭10 15份,威灵仙10 15份,金银花10 15份,乳香10 15份,没药10 15份,苦參10 15份,黄柏10 15份,紫草10 3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煅石膏10 30份,白芨10 30份,车前子10 30份。所述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桃仁10 20份,赤芍10 20份,当归10 20份,龙胆草10 20份,丹參10 20份,败酱草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地丁 10 15份,莪术10 15份,忍冬藤10 15份,红花10 15份,川芎10 15份,知母10 15份,鸡血藤10 15份,地龙10 15份,大黄10 15份,黄芪10 15份;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还可以为血竭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金银花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苦參10 30份,黄柏10 30份,紫草10 15份,毛冬青10 15份,炒地榆10 15份,红花10 15份,煅石膏10 15份,白芨10 15份,车前子10 15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a、先将所述原料药粉碎过筛,得到过筛细粉备用山、将不能过筛的粗粉放入こ醇内提取;浓缩药液干燥成细粉;c、将两次的得到的细粉混合,紫外线灭菌后装入胶囊。所述步骤a中,可以将原料药材按所述重量份数比混合用粉碎机粉碎,然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备用;所述步骤b中,可以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こ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こ醇提取1-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的剂型为纱布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原料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粗粉加こ醇提取一次,浓缩成粉末,两种粉末混合加70%凡士林调均涂于无菌干纱条,置容器内,经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备用;创面换药经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彻底清除溃疡创面的坏死组织后将本发明I 2层纱条敷于创ロ表面,勿接触正常皮肤,外用无菌纱布块覆盖。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再提供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剂型为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所述份数比将威灵仙和车前子用こ醇提取静置备用;将其余所述组份除煅石膏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こ醇共同浸溃10 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然后与前述浓缩液混和;将所述混和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掺入煅石膏制成膏剂。当车前子和威灵仙提取时,可以先用75%的こ醇浸泡,后60 80°C加热提取2次, 毎次I小时;所用こ醇与威灵仙和车前子两种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加热浓缩こ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20°c时I. 05的浓缩液。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剂型,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可以为片剂、针粉、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齐 、硬胶囊剂、软胶囊剂、ロ服液、ロ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外用剂型可以为泡脚剂、散剤、粉剂、膏剂、喷雾剂、医药纱布、贴剂或酊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外用剂型为散粉剂的其使用方法为可以先把疮面先用3%双氧水进行清洗,剪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洗浄,周边皮肤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将本发明散粉剂,均匀地散在疮面上,以覆盖并超过全部疮面至周围正常皮肤,再盖上2 3层无菌纱布,用透气胶布固定,换药I天I次,治疗20天为I个疗程。本发明根据患者症候,选用相应方剂,大多数为活血化瘀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扩张下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但应注意(I)对该病用药量应适当加大;(2)避免损伤正气,配以补气养血药物;(3)用药中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本发明为中药组合物,可达到减轻患者病痛,促进创面愈合,減少截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的;本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ー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内服与外敷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増加局部组织的灌注量,促进炎症吸收和肉芽组织及上皮的再生,达到溃疡面创ロ愈合的目的。采用中药内外兼治方法治疗糖尿病足缩短溃疡愈合的时间,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发明制作エ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并且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主要发生于糖尿病明显感染者,表现肢体红肿热疼、皮色紫红光亮,创面浓液脏臭,下肢剧烈疼痛,食欲減退,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胸痛舌暗、肢体麻木。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活血化瘀为主。在调整血糖、控制感染等西医基础治疗的前提下,中医多采用分期辨证内治,同时结合各种创面局部处理,从而有效降低截肢率和复发率。对于糖尿病足而言,内治法固然重要,外治法也不容忽视。如湿性坏疽早期感染严重,发展迅速,创面坏死范围较大,宜早期切开引流,清除坏死肌腱及其他坏死组织,而干性坏疽可在创面分界清楚、侧支循环建立良好后,择机行蚕食术祛除坏死组织。总之,中医内治法治疗糖尿病足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没有确定统一、客观的疗效指标,缺乏循证医学资料支持等有关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核心病因是气虚阳衰寒凝,气虚不能帅血,阳衰不能温煦,寒凝则血液瘀滞不行,久之则肢端坏死而成脱疽。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消渴病”、“痹”、“脱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机主要是消渴日久,气阴两虚,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加之湿热下注,热毒血瘀,而成脉痹、脱疽,具体如下瘀血阻滞,脉络痹阻消渴日久,因于阴虚燥热,阴液亏虚,燥热偏盛,热灼津血,而致血液浓缩,血液粘滞,血行涩滞瘀 缓,或由于燥热伤阴耗气,使气阴两虚,无以运血,血行无力,或由于阴液亏虚,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脉失于温煦,均可使血行不畅,形成血瘀。血瘀一旦形成,因血脉痹阻,血行不畅导致肢体局部尤其是肢端失养而形成脉痹、脱疽。临床与实验已表明,糖尿病坏疽患者普遍存在瘀血阻滞,脉络痹阻的病理改变。表现为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血液流变学异常,全血黏度增高,血小板凝集能力增高,凝血机制异常,纤维蛋白增高,纤维蛋白活力降低,微循环障碍,袢顶出现结节,管袢模糊不清,血流异常,断线呈现团块状,血细胞聚集,静脉袢和乳头下静脉丛扩张,袢周出现出血斑等,微循环导致异常改变体现了中医消渴病脱疽的本质。内服药物中黄芪补气健脾;当归养血补肝;黄芪益气助阳,可收阳生阴长之效 ’方中黄芪为疡科要药,重用以扶正益气,使气旺而促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当归养血活血,祛瘀生新;大黄、地丁滋阴清热以润燥;赤芍药活血化瘀;地龙化瘀通络;红花温经通络;川芎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络又可祛瘀止痛,且能引药下达足部患处;全方益气养血以治其本,温经通络以治其标,使气血得复,瘀血得除,气血流通,筋脉得以濡养,故诸症自除。龙胆草清肝火,护阴以配阳;大黄去火清热,茯苓宁心安神、生肌长肉;桃仁、鸡血藤、丹參通脉养心、破宿血、生新血、地龙通经络,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诸药配合,共使气血充盛,促其腐祛肌生,疮ロ收敛。外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祛腐生新、拔脓长肉、润肤生肌的功效。适用于一切化脓性伤ロ,腐肉不脱或已脱,新肉不生者。方中白芨具有祛腐生新、促愈之功,且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功能;煅石膏收湿敛疮、生肌长肉;血竭、没药,乳香活血散瘀止痛,止血生肌敛疮,金银花消炎去火毒,白芨收敛生肌。诸药与凡士林制成油纱条形成油膜保护层保护溃疡面湿润,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白木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湾,痰饮眩t季,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黒。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t季,脾虚食少,便溏泄湾,心神不安,惊悸失眠。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本经》载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ロ焦舌干,利小便。〃《别录》〃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浙,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药性论》〃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主肺痿痰壅。治小儿惊痫,心腹胀满,妇人热淋。〃川芎辛,温。入肝、胆经。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本经》载其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创,妇人血闭无子。《别录》载其〃除脑中冷动,面上游风去来,目泪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诸寒冷气,心腹坚痛,中恶,卒急肿痛,胁风痛,温中内寒。〃是行气化瘀的良药。红花性温,味辛。功能主治应用于活血通径、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症瘕痞块、跌打损伤。《本草汇言》:红花,破血、行血、和血、调血之药也。主胎产百病因血为患,或血烦血晕,神昏不语;或恶露抢心,脐腹绞痛;或浙浆难生,;或胞衣不落,子死腹中,是皆临产诸证,非红花不能治。若产后血晕、ロ噤指搦;或邪入血室,谵语发狂;或血闷内胀, 僵仆如死,是皆产后诸证,非红花不能定。凡如经闭不通而寒热交作,或过期腹痛而紫黑淋漓,或跌扑损伤而气血瘀积,或疮疡痛痒而肿溃不安,是皆气血不和之证,非红花不能调,红花活血通经、消肿止痛,有抑制血栓形成、抗炎、止痛作用,具有消除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收缩血管作用,有“通利经脉”作用。鸡血藤性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活血舒筋;养血调经,《本草纲目拾遺》载其能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是活血良药。丹參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纲目》载丹參,按《妇人明理论》云,四物汤治妇人病,不问产前产后,经水多少,皆可通用,惟一味丹參散,主治与之相同。盖丹參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经脉。丹參主要成分丹參酮有扩张血管、改善循环、解除血管内凝血等作用,具有活血化痕之功效,井能促进肝脏血液循环,利于肝细胞再生。地龙《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地龙性寒味威。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洛。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宣。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桃仁苦,甘,平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药品化义》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結核咳血,溃疡病出血。I.止血作用白及能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动物实验表明,白及水浸出物对实质性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颇好。2.保护胃粘膜1%白及煎剂灌胃,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对麻醉犬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具有治疗作用。3.抗菌、抗真菌作用白及こ醇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人 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白及所含有的3个联苯类和2个双氢菲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白色念珠菌ATCC 1057及发癣菌QM248有抑制作用。大黄又名黄良,火參,肤如吴普。古人用其“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大黄用于治疗烧伤、烫伤在我国历史久远。《本草蒙鉴》记载“大黄味苦,气大寒,阴中之阴,若研末鸡清调稠,可敷上火疮取效。”;《药鉴》记载“大黄熟用则治诸火毒疮,久不收ロ。盖以诸毒火疮,皆属火毒,大黄熟用,则能泄火毒,且消肿止痛。”《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七卷大黄主治项下记载“大黄治诸火疮。”;中医理论认为烧烫伤是火毒为患,局部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血肉腐败而成,大黄具有攻下泻火,清热戒毒,凉血行瘀,是治疗烧伤、烫伤的要药。现代医学也证明大黄具有活血、止血、抑菌、消除内毒素、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体温、镇痛等作用。大黄含有蒽醌、蒽醌类衍生物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抗菌作用较强;大黄中所含的鞣质对创面具有良好的收敛作用,能促进创伤面愈合。赤芍味苦,性微寒。归肝经。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能。生赤芍以清热凉血カ胜,本发明就是使用生赤芍。多用于温病热入血分的身热出血,目赤肿痛,痈肿疮毒。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赤芍能清血分实热,散瘀血留滞。本品功能与丹皮相近,故常与丹皮相须为用。但丹皮清热凉血的作用较佳,既能清血分实热,又能治阴虚发热;而赤芍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龙胆草拉丁学名为Gentiana scabra Bunge,具有清热、湾肝、定惊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性味苦,涩,大寒,无毒。主治骨间寒热、惊病邪气,继绝伤,定五脏,杀虫毒。”.《药品化义》胆草专泻肝胆之火,主治目痛颈痛,两胁疼痛,惊痫邪气,小儿疳积,凡属肝经热邪为患,用之神妙。其气味厚重而沉下,善清下焦湿热,若囊痈、便毒、下疳,及小便涩滞,男子阳挺肿胀,或光亮出脓,或茎中痒痛,女人阴癃作痛,或发痒生疮,以此入龙胆泻肝汤治之,皆苦寒胜热之力也。亦能除胃热,平蛔虫,盖蛔得苦即安耳。败酱草能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排脓。主治阑尾炎,肠炎、痢疾,疮疖痛肿等症。《名医别录》疗肠擗,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地丁主治清热解毒;消痈肿。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传染性肝炎;肠炎;痢疾;肾炎;腮腺炎;結膜炎;急性阑尾炎;疔疮痈肿;瘰疬。滇南本草》破血,解痈疽疥癞,九种痔疮,诸疮毒症。《纲目》主治一切痈疽发背,疔肿瘰疬,无名肿毒,恶疮。《本草求原》凉血,消肿毒。治血热筋痿,敷疮妙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可治疗血滞经闭腹痛、腹部包块、积聚。本品能行气消积止痛,用于饮食积滞、胸腹满闷作痛。破血祛瘀,妇女闭经,或痰湿淤血凝结而成的症瘕癖块。行气止痛适于饮食失调,脘腹涨满疼痛之证。适当配伍,虚症、实症均可。莪术油除能直接杀瘤作用外,还能增强瘤细胞免疫原性,从而诱发或促进机体对肿瘤的免疫排斥反应,忍冬藤具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疗效。可用于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纲目》“治一切风湿气及诸肿痛,痈疽疥藓,杨梅恶疮,散热解毒。”恶疮不愈左 缠藤一把。捣烂,入雄黄五分,水ニ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重,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对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亦治轻粉毒痈。(《余居士选奇方》)知母属清热下火药,主治温热病、高热烦渴、咳嗽气喘、燥咳、便秘、骨蒸潮热、虚烦不眠、消渴淋浊。石膏、知母均能清热泻火,可用治温热病气分热盛及肺热咳嗽等证。但石膏泻火之中长于清热,重在清泻肺胃实火,肺热喘咳、胃火头痛牙痛多用石膏;知母泻火之中长于清润,肺热燥咳、内热骨蒸、消渴多选知母。地榆药性苦酸;寒;无毒,归肝;肺;肾;大肠经,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止血药。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尿血,便血,痔血,血痢,崩漏,赤白带下,疮痈肿痛,湿疫,阴痒,水火烫伤,蛇虫咬伤。《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炒地榆将地榆焙干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使成糊状,盛于消毒缸内备用。用时将药糊直接涂于创面,可以很快形成I层厚厚的药痂,能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一般适用于一、二度烧伤、烫伤病人。地榆含有大量鞣质,有较强的收敛性和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血管的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同时还有明显的杀菌作用,能对抗绿脓杆菌感染。亦可采用地榆酒精液(地榆洗净晒干,研粗末用70 75%酒精渗漉提取清液,煮至液面出现薄膜,冷却备用)涂布烧伤创面,毎日2 3次,不包扎。涂布次数以创面形成干痂而不出现龟裂为度。对已污染的创面应先行清创处理。通过一、二度烧伤患者40例的观察,证明此法对浅度烧伤,特别对中小面积、污染较轻的烧伤效果较好,一般经12 24小时创面上可形成I层棕色保护膜,这对防止细菌污染、減少创面渗出,均有良好影响。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辟,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黄柏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骨蒸。《中国药典》载黄柏清热燥湿之力,与黄芩、黄连相似,但以除下焦之湿热为佳。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苦,辛,平。①《药性论》味苦辛。”②《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③《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入肝、脾、心、肾经。①《本草经疏》“入足厥阴经。”②《本草新編》:“入脾、肾ニ经。”③《本草求真》:“入心、肝。”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气舒筋;配穿山甲,活血散瘀、消肿止痛。配血竭,活血散瘀、止痛。配雄黄,消肿生肌、燥湿解毒。乳香辛苦,温。调气活血,定痛,追毒。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风瘾疹痒毒。《本草拾遺》疗耳聋,中风ロ噤,妇人血气,能发酒,理风冷,止大肠泄擗,疗诸疮令内消。治跌扑折伤。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主治痛风顽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腰膝冷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脚气,疟疾,症瘕积聚,破伤风,扁桃体炎,诸骨鲠咽。传统认为威灵仙有祛风湿、通经络、消骨哽三大功效,因其性走窜,药理学证实其还有解除食管、支气管、输尿管、胃及胆道等处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并有较强的消炎止痛作用,降血糖作用威灵仙浸剂对正常大鼠有显著增强葡萄糖同化的作用(即给予大鼠以大量葡萄糖后,尿糖试验仍为阴性),因此可能有降血糖作用.在试管内,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奥杜盎小孢子菌也有抑制作用;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煎剂腹腔注射能轻度提高小鼠痛阈,提示其有镇痛作用.煎剂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醇提取液对小鼠中期妊娠有引产作用。
毛冬青拉丁学名IlexpubescensHook. etArn。主治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咽痛;乳蛾;牙龈肿痛;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烧烫伤;痈疽冲心性视网膜炎。清热解毒,活血通脉。治风热感冒,肺热喘咳,喉头水肿,扁桃体炎,痢疾,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偏瘫,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丹毒,烫伤,中心性视网膜炎,葡萄膜炎,以及皮肤急性化脓性炎症。用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塞、血柱闭塞性脉管炎;外用治烧、烫伤,冻疮。车前子性味甘寒,入肾、膀胱、肝、肺经,功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血竭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敛疮。治跌打肿痛,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瘰疬,臁疮溃久不合。《唐本草》主五脏邪气,带下,止痛,破积血,金创生肉。金银花《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中医认为,金银花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治疗热毒肿疡、痈疽疔疮等症。且兼有宣散作用。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强,在外科中为常用之品,一般用于有红肿热痛的疮痈肿毒,紫草性寒,味甘、威。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苦參性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霉菌性阴道炎,常与黄柏结合使用,煅石膏性甘味辛涩,寒。归肺、胃经。功能主治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外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石膏煅后研末外用,治疗以上诸外科病,有清热、收敛、生肌的作用,常合升丹、黄柏、青黛等同用本发明丸剂的制作过程为取桃仁lOOOg,赤芍1200g,当归lOOOg,龙胆草lOOOg,丹參I2OOg,败酱草llOOg,白术I5OOg,茯苓lOOOg,地丁 lOOOg,莪术I3OOg,忍冬藤llOOg,红花lOOOg,川芎1500g,知母1200g,鸡血藤lOOOg,地龙1100g,大黄1200g,黄芪1500g;先将原料药材用75%こ醇浸泡12-24小时,热提取三次,滤过,滤液合并并回收こ醇,浓缩成稠膏,70°C以下减压干燥,粉碎成细粉;こ醇提炼过药渣,加水煎煮I次,时间为30分钟-I小时,水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干燥,粉碎成细粉;将两次的得到的细粉混合,搓成药丸。本发明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把原料药材桃仁1500g,赤芍1200g,当归1900g,龙胆草I2OOg,丹參I2OOg,败酱草I7OOg,白术I6OOg,茯苓lOOOg,地丁 I2OOg,莪术I3OOg,忍冬藤llOOg,红花1600g,川芎1500g,知母1200g,鸡血藤lOOOg,地龙1100g,大黄lOOOg,黄芪1700g ;将原料药材按所述重量份数比混合用粉碎机粉碎,然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备用;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こ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 倍量こ醇提取1-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将两次的得到的细粉混合,紫外线灭菌后装入胶囊。本发明片剂制备方法取桃仁1200g,赤芍1300g,当归1800g,龙胆草1000g,丹參I2OOg,败酱草I3OOg,白术I6OOg,茯苓lOOOg,地丁 I2OOg,莪术I3OOg,忍冬藤llOOg,红花1800g,川芎1500g,知母1200g,鸡血藤lOOOg,地龙1100g,大黄lOOOg,黄芪1600g先将药材放入10倍量こ醇中,加热回流提取2次,毎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再将药渣加1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毎次I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合并上述两种提取液,减压回收こ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 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I. 08 (200C );上述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こ醇洗脱,收集こ醇洗脱液,去除溶剤,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本发明外用纱布剂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原料药血竭2000g,威灵仙1800g,金银花1500g,乳香1900,没药1700g,苦參1500g,黄柏1900g,紫草2000g,毛冬青1600g,炒地榆1700g,红花1800g,煅石膏1600g,白芨1900g,车前子1800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粗粉加こ醇提取一次,浓缩成粉末,两种粉末混合加70%凡士林调均涂于无菌干纱条,置容器内,经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备用;创面换药经用外科手术方法进行彻底清除溃疡创面的坏死组织后将本发明I 2层纱条敷于创ロ表面,勿接触正常皮肤,外用无菌纱布块覆盖。使用方法为先把疮面先用3%双氧水进行清洗,剪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洗净,周边皮肤用75%酒精消毒,然后将本发明混合打成细粉,均匀地散在疮面上,以覆盖并超过全部疮面至周围正常皮肤,再盖上2 3层无菌纱布,用透气胶布固定,换药I天I次,治疗20天为I个疗程。或用庆大霉素湿敷,方法庆大霉素24万u稀释于50ml生理盐水中,将无菌纱布浸湿后敷于溃疡面,外盖2 3层无菌纱布,用透气胶布固定,换药I天I次;治疗20天为I个疗程。本发明外用剂型为膏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按照所述份数比将威灵仙1900g和车前子1800g用こ醇浸泡,后60 85°C热提取3次,毎次I小时;所用こ醇与威灵仙和透骨草两种药材的总重量的10倍量;加热浓缩こ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6的浓缩液,静置备用;将其余所述组份血竭2200g,金银花2500g,乳香1900,没药1800g,苦參1900g,黄柏2100g,紫草2200g,毛冬青1900g,炒地榆1800g,红花2100g,白芨2200g,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こ醇共同浸溃10 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然后与前述浓缩液混和;将所述混和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掺入煅石膏2400g制成膏剂。药理药效学实验外用药物急性毒性实验资料I、实验方法将豚鼠背部脊柱两侧将脱毛剂均匀涂上,使去毛范围约20平方厘 米。洗浄脱毛剂归笼观察24小时,每组豚鼠分别涂本发明外用散剂4、8和12g,分别含生药92mg、184mg和368mg,另ー组涂溶媒O. 8ml每日二次,连续一周,实验结束后,将豚鼠处死,心,肝,肾及脱毛皮肤做病理检验。2、结果上述三组用药豚鼠躯干脱毛区,未见局部皮肤有水肿、充血、红斑、出血点及溃疡。用药组豚鼠毛发色泽、摄食、四肢活动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给药组心、肝、肾及脱毛皮与对照字比较也无明显差异。结果提示,本发明中药外用制剂无局部刺激作用,也未见全身毒性表现。表明本发明中药外用制剂使用安全。长期毒性实验资料I、实验方法将豚鼠随机份成4组,每组15只。在豚鼠背部脊柱两侧将脱毛剂均匀涂上,使其脱毛范围约20平方厘米。洗浄脱毛剤,观察24小时后每组豚鼠分别涂本发明内服中药制剂胶囊剂O. 2、0. 4和O. 8ml,分别含生药92、184和368mg),另ー组涂溶媒O. 8ml每日二次,连续30天,观察豚鼠的一般情況,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进行血液学、血液生化及病理学检查。2、结果上述三组用药豚鼠躯干去毛区,未见局部皮肤有水肿、充血、红斑、出血点及溃疡。用药组与对照组动物毛发色泽、摄食、四肢活动等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血液生化检查,用药组与对照组均在正常范围。病理组织学检查,实验各组心、肝、肾及局部皮肤均未见明显病变。提示,本发明中药制剂长期用药对局部皮肤及全身重要脏器均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实验安全。累计毒性实验本发明中药制剂内服胶囊剂对小鼠按7. 69、19. 18和43. 21g生药/kg连续用药15周(I. 0ml/100g体重,姆天2次)及停药3周后,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对大鼠的毛发、行为、大小便、体重、脏器重量、血象、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脏器肉眼没有发现异样变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表明,用药15周及停药3周后,大鼠各脏器均无明显改变。说明本发明中药制剂内服胶囊剂对大鼠长期用药后毒性小,停药后也没有异样反应,应用安全。药理学实验
药效学实验本实验观察其对大鼠难愈性创面愈合的影响。I材料与方法I. I动物清洁级SD大鼠40只,雄性,体质量180-230g,平均(203. 32± 10. 10)g(由东南大学生物系育种中心提供)。I. 2药物凡士林、去腐生肌膏、本发明纱布剂。I. 3试剂与仪器盐酸氯胺酮注射液(每支011g/2mL,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KH051001);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每支50mg/2mL,天津市生物化学制药厂生产,批号:20010419, 20060104);注射用青霉素钠(80万U/支,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Y0511222)。心电图纸(规格50mmX30m,上海三五纸厂有限公司生产)。
I. 4造模方法全层皮肤缺损法制成动物体表溃疡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一般创面组、模型对照组、凡士林组、去腐生肌膏组、本发明纱布组,每组8只。大鼠腹腔注射盐酸氯胺酮(100mg/kg体重)麻酔后,造模区(腰椎正中偏上)剃毛,用直径2cm塑料瓶盖在造模区标记造模面积,新洁而灭酊棉球皮肤消毒,沿标记线剪去皮下组织至肌筋膜,止血,消毒纱布敷料覆盖伤ロ,形成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开放性创面模型(一般创面)。除一般创面组外,余4组于造模后即刻肌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8mg/100g体重),制成难愈性创面模型,连续注射5天。手术当日起,每组均肌注青霉素钠盐(4000U/只),连续3天,以防感染。I. 5给药方法各组于造模次日开始换药,每天I次,换药前均以1/5000呋喃西林清洁伤ロ,一般创面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其余各组分别用凡士林、白玉膏或长皮膏纱布敷于创面,外用灭菌纱布覆盖,医用胶布固定,换药直至所有创面均愈合。I. 6观察指标1.6. I创面愈合率在造模后第5、7、10天,用透明膜覆盖创面,记号笔画膜,再将透明膜覆盖在心电图纸上计算创面面积。按下列公式计算创面愈合率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未愈合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X 100%。1.6. 2创面愈合时间记录从创面用药起到创面完全上皮化所需时间。I. 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1. 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用均数土标准差表示,进行多个样本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2 结果2. I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第5天、第7天、第10天模型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均低于一般创面组(P〈0. 05),表明造模成功。第5天,各干预组创面愈合率和模型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 05);第7天,凡士林组、去腐生肌膏组愈合率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第10天,本发明纱布剂组愈合率明显高于凡士林组、去腐生肌膏组(P〈0. 01)。见表I。表I各组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率比较(%,-X±s)组别丨= nI 第5天 [ 第7天 Γ 第10天 I
—般创 Γ 8J 38.21 ± [ 64.78 ± I 72.98 ± J
1.C2110276^67I 模型对^I20.86± ^38.88 ±54.25 ±
照组4.78· 6.65 6.24*J
凡士林824.29± 53.36 ±66.76 土
组12.76 15.28 Δ14,32
去腐生828.15± 46.53 土63.14 土 |
ILfiE___ 10.67 __ !1.73__10.68_
本发明833.29土 52.58 土70.42 土 I
纱布削组[[12.76 Ij 4.95 Δ|_14.54ΔΔI与一般创面组比较,* Ρ<0. 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ΛΡ〈0. 05,ΛΛΡ〈0. 01。2. 2对创面愈合时间的影响模型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较正常创面组明显延长(Ρ〈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纱布剂组愈合时间缩短(ρ〈0. 01)。见表2。表2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d,-X±s)
组别η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愈合时间 I
一般创面组815-2018.28 ± 1.67]
模型对照组818-2522.27 +2.18 I
* *I
凡士林组组 I17-2219.37 +2.05 I
去腐生肌膏818-2421.89 土 2.32^|
组I
本发明纱布816-2217.23 ± 2.561
刑组Δ ΔI与一般创面组比较,* * Ρ<0. 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ΛΛΡ〈0·01。临床药效学I临床资料I. I 一般资料30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并已明确糖尿病诊断,症见湿热下注淤血型,主要发生于糖尿病明显感染者,表现肢体红肿热疼、皮色紫红光亮,创面浓液脏臭,下肢剧烈疼痛,食欲減退,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胸痛舌暗、肢体麻木。男17例,女13例,年龄(51. 23±15. 21)岁,糖尿病史3 — 21年,I型5例,2型25例,酮症酸中毒3例,糖尿病肾病11例,末梢神经病变3例,并发高血压者5例,并发冠心病6例,并发中风6例,并发视力障碍2例,血糖最低值6. 8mmol / L,最高值23. 9mmol / L,局部分泌物培养金葡萄球菌8例,绿脓杆菌5例,霉菌11例,阴性6例。
I. 2诊断标准消渴(糖尿病)诊断标准參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创面感染參照2001年全国首届糖尿病足会议制定标准(草案)分类法,I级6例,II级18例,III级4例,IV级2例。2 治疗2. I基础治疗糖尿病饮食忌食辛辣油腻高脂食物,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降糖药者,继续应用,无酮症酸中毒者,予蕲蛇抗栓酶150,654— 220mg,加人生理盐水250mL日I次静点(需试敏,如阳性则在静点中加入地塞米松IOrng),15—30滴/ min,7 IOd为I疗程。有并发症,给予西药对症处理,硫酸锌200mg,2 3次/ dロ服。抗感染治疗。2. 2辨证论治湿热下注,脉络瘀阻证,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内服方用桃仁IOg,赤苟15g,当归l5g,龙胆草IOg,丹參IOg,败酱草l5g,白术IOg,获茶IOg,地丁 IOg,莪
术15g,忍冬藤15g,红花10g,川芎15g,知母10g,鸡血藤15g,地龙10g,大黄15g,黄芪15g ;每天I剂,水煎2次,取药液混合后分2次ロ服。2. 3外治法采用本发明粉剂治疗,方见血竭25g,威灵仙20g,金银花25g,乳香20g,没药25g,苦參2Og,黄柏25g,紫草25g,毛冬青2Og,炒地榆2Og,红花25g,煅石膏2Og,白友25g,车前子20g,治疗前常规消毒后用I :5000呋喃西林液清洁创面,消毒棉签蘸取粉剂涂于创面,4 5次/ d,根据创面分级换药,>0. 5cm水泡要抽吸,III级以上分级者白天擦药后暴露,抬高患肢,夜间包扎。3 结果3. I疗效标准显效症状消失,空腹血糖< 6. 6mmol / L,尿糖转阴,或病情、血糖、尿糖均较治疗前下降值彡50% ;有效症状减轻明显,空腹血糖< 7. 7mmol / L,或血糖、尿糖较治疗前下降> 30%, <50% ;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3. 2治疗结果30例中,显效25例(83. 33%),有效4例(13. 33%),无效I例(3. 33%),总有效率96. 67%。I级6例、全部治愈,创面愈合,形成痂皮或疤痕;II级18例,痊愈17例,好转I例,III级好转3例,痊愈I例,分泌物明显減少,肉芽生长,创面缩小;IV级无效I例。大多创面经本发明粉剂涂后后,I 2d分泌物減少,疼痛减轻,3 6d收敛干燥,开始新生组织生长,最終治愈。讨论湿热下注淤血型,主要发生于糖尿病明显感染者,表现肢体红肿热疼、皮色紫红光亮,创面浓液脏臭,下肢剧烈疼痛,食欲減退,大便秘結,舌质红,舌苔黄腻,胸痛舌暗、肢体麻木。中医辨证属寒凝血瘀,脉络阻滞证,湿热下注,瘀血内阻证,气阴两虚,精伤血瘀证。根据患者症候,选用相应方剂,大多数为活血化瘀药物,这些药物可以扩张下肢血管,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黏度,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糖尿病有明显的疗效。但应注意
(I)对该病用药量应适当加大;(2)避免损伤正气,配以补气养血药物;(3)用药中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变化。中医认为其发病机理为脾失健运,气血两虚,脉络瘀阻,热毒蕴结,酿成坏疽。病之根在肝肾阴虚,营卫不足;病之标为瘀血、热毒、痰湿。糖尿病足溃疡之所以难以愈合的原因主要在于“虚瘀并存、互为标本”,“虚瘀并存”则“腐肉难脱,新肉难生”。根据这一理论,治疗关键在于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ロ服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本发明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的中药;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中药内服与外敷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増加局部组织的灌注量,促进炎症吸收和肉芽组织及上皮的再生,达到溃疡面创ロ愈合的目的。具体实施例李某,男,63岁。2006年初诊。既往糖尿病病史15年,入院时ロ渴多饮,多尿,夜尿频多,面色晦黯,自觉乏力、肢端冷凉疼痛。查体患者体胖,左足背黯红肿胀,左足第2趾色黑,趾端溃烂,左下肢及左足部皮肤干燥、粗糙,皮温低,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舌质胖大,色黯红,苔白腻,中间色黄,脉滑,沉取无力,尺脉尤甚。实验室检查FPG 13. 6mmol / L,红细胞计数(RBC) 4. 6X10 / L,自细胞计数(WBC) 89.0X10L,中性粒细胞O. 91,尿糖(+++);足部X线片提示无足趾骨骨质破坏。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足,临床急性发作期;中医诊断为消渴合并坏疽,辨证为湿热下注,血瘀阻络。治宜,清火去烦,益气养血,温经通络。鉴于患者足部有溃破,且舌苔中间色黄,脉滑,故酌加清热 解毒排脓之品。处方;内服方用桃仁15g,赤苟IOg,当归15g,龙胆草IOg,丹參IOg,败酱草1 ,白术IOg,获茶IOg,地丁 IOg,莪术1 ,忍冬藤1 ,红花l5g,川弯l5g,知母IOg,鸡血藤15g,地龙10g,大黄10g,黄芪15g ;每天I剂,水煎2次,取药液混合后分2次ロ服;夕卜治法采用本发明粉剂治疗,方见血竭25g,威灵仙20g,金银花20g,乳香25g,没药20g,苦參20g,黄柏25g,紫草25g,毛冬青20g,炒地榆20g,红花20g,煅石膏20g,白芨25g,车前子20g,局部清创后,患处均匀外敷湿润烧伤膏,毎日I次。同时常规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进ロ注册证号H20070155)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依患者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控制FBG在6. Ommol / L左右,2hPG在8mmol / L左右;葛根素注射液(华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290)0. 4g,加入O. 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毎日I次静脉滴注以改善微循环;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以上方案治疗7d,左足肿胀消退,黯红减退,足趾处皮肤干燥结痂,无异常分泌物滲出。患者舌质淡黯,苔白略腻,脉沉。复查FPG 6. 2mmol / L,早餐后2hPG 7. 5mmol / L,尿糖(一),血常规W BC 56. 0X10’ / L,中性粒细胞O. 79。服药14d后左足背肿胀完全消失,并有脱皮,足趾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明显,FPG在5. Ommol / L,餐后2h FPG7. Ommol / L,血常规正常,停用抗生素静脉滴注,继续应用改善微循环药物葛根素注射液静脉滴注,仍予以胰岛素控制血糖,局部依情况实施局部清创并外敷本发明纱布。用药2个月左足趾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完全分清,部分肉芽和上皮开始生长,停用静脉滴注药物,继续服用中药汤齐U,坚持胰岛素控制血糖,出院予门诊治疗。定期复查血糖,禁用热水泡脚,谨防足部破溃,2个月后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热下注瘀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内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组成, 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20份,赤芍10 20份,当归10 20份,龙胆草10 20份,丹參10 20份,败酱草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地丁 10 20份,莪术10 20份,忍冬藤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芎10 20份,知母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地龙10 20份,大黄10 20份,黄芪10 20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血竭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金银花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苦參10 30份,黄柏10 30份,紫草10 3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煅石膏10 30份,白芨10 30份,车前子10 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湿热下注瘀血型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15份,赤芍10 15份,当归10 15份,龙胆草10 15份,丹參10 15份,败酱草10 15份,白术10 15份,获苓10 15份,地丁 10 20份,莪术10 20份,忍冬藤10 20份,红花10 20份,川芎10 20份,知母10 20份,鸡血藤10 20份,地龙10 20份,大黄10 20份,黄芪10 20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血竭10 15份,威灵仙10 15份,金银花10 15份,乳香10 15份,没药10 15份,苦參10 15份,黄柏10 15份,紫草10 30份,毛冬青10 30份,炒地榆10 30份,红花10 30份,煅石膏10 30份,白芨10 30份,车前子10 30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服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桃仁10 20份,赤芍10 20份,当归10 20份,龙胆草10 20份,丹參10 20份,败酱草10 20份,白术10 20份,茯苓10 20份,地丁 10 15份,莪术10 15份,忍冬藤10 15份,红花10 15份,川芎10 15份,知母10 15份,鸡血藤10 15份,地龙10 15份,大黄10 15份,黄芪10 15份; 所述外用药物中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血竭10 30份,威灵仙10 30份,金银花10 30份,乳香10 30份,没药10 30份,苦參10 30份,黄柏10 30份,紫草10 15份,毛冬青10 15份,炒地榆10 15份,红花10 15份,煅石膏10 15份,白芨10 15份,车前子10 15份。
4.一种如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a、先将所述原料药粉碎过筛,得到过筛细粉备用; b、将不能过筛的粗粉放入こ醇内提取;浓缩药液干燥成细粉; C、将两次的得到的细粉混合,紫外线灭菌后装入胶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所述步骤a中,将原料药材按所述重量份数比混合用粉碎机粉碎,然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在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重量份こ醇提取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重量份こ醇提取1-2小时,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
7.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药物的剂型为纱布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原料药共研细末,过120目筛,粗粉加こ醇提取一次,浓缩成粉末,两种粉末混合加70%凡士林调均涂于无菌干纱条,置容器内,经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外用剂型为膏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按照所述份数比将威灵仙和车前子用こ醇提取静置备用;将其余所述组份除煅石膏外按配比混合,投入粉碎机粉碎成细粉,细粉过筛后放入耐酸碱浸溃锅内,在常温常压下,与こ醇共同浸溃10 15天,将浸溃好的液体及药渣进行压榨过滤,分离后取滤液,然后与前述浓缩液混和;将所述混和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掺入煅石膏制成膏剂。
9.根据权利要求I 3中任一项所述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v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内服剂型为片剂、针粉、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ロ服液、ロ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或溶液剂;外用剂型为泡脚剂、散剂、粉剂、膏剂、喷雾剂、医药纱布、贴剂或酊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治疗湿热下注淤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所述制备方法中,车前子和威灵仙提取时,先用75%的こ醇浸泡,后60 80°C加热提取2次,毎次I小时;所用こ醇为威灵仙和车前子两种原料药的总重量的10倍量;加热浓缩こ醇提取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20°C时I. 05的浓缩液。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湿热下注瘀血型糖尿病足的中药组合物,其症表现肢体红肿热疼、皮色紫红光亮,创面脓液脏臭,下肢剧烈疼痛,食欲减退,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胸痛舌暗、肢体麻木;内服药物为桃仁,赤芍,当归,龙胆草,丹参,败酱草,白术,茯苓,地丁,莪术,忍冬藤,红花,川芎,知母,鸡血藤,地龙,大黄,黄芪;外用药物为血竭,威灵仙,金银花,乳香,没药,苦参,黄柏,紫草,毛冬青,炒地榆,红花,煅石膏,白芨,车前子。本发明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一方面改善下肢局部微血管障碍,促进血液循环,使坏死组织尽快脱落,达到组织修复;另一方面内服药物有效地控制血糖、调节血粘度、降低血压;同时要预防足部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中药内服与外敷能够有效地改善溃疡面微循环,达到溃疡面创口愈合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P9/14GK102861287SQ2012103103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孙向红 申请人:杨高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