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44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具体的是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脉管炎为发生于中小动脉(同时累及静脉及神经)的慢性进行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损害;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该病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皮肤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及坏疽。病因至今尚不清楚。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目前国内对于治疗脉管炎一类的病,通常采用的是以针剂或口服消炎药物以达到消炎,但疗后均易复发,且毒副作用大,多有并发症和后遗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治疗脉管炎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的药物。本发明的药物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
蒲公英50— 80苦地丁 50— 80 金银花50— 80 当归50 — 80 元参50— 80 鸡血藤50— 80 毛冬青50— 80 党参10 — 30 黄芪15 — 30 白术10 — 20 山药10 — 20 桃仁15 — 20 红花15— 30 川芎20— 40 地龙20— 30 土鳖虫9一 12 蜈蚣3— 5水蛭2— 5牛膝15 — 20 制乳香9一 15
制没药9一 15 罂粟壳15 — 30 延胡索15 — 25焦麦芽9一 15 焦山楂9一 15 焦神曲9一 15 麦冬15 — 20 杜仲炭9一 12 薏苡仁9一 15 茯苓9一 12甘草15 — 20。进一步的,本发明的药物是以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制备获得 蒲公英60苦地丁 65 金银花60 当归70
元参60 鸡血藤65 毛冬青65 党参15 黄芪20 白术15 山药15 桃仁18 红花16 川芎25 地龙25 土鳖虫10 蜈蚣4水蛭4 牛膝18 制乳香10
制没药12罂粟壳16 延胡索20 焦麦芽12 焦山楂12焦神曲12 麦冬18 杜仲炭10 薏苡仁12 茯苓10 甘草18。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I)将乳香炒至表面略呈黄色,取出放凉备用;(2)将没药炒至表面为黄色,取出放凉备用;
(3)将杜仲炒至黑褐色,然后取出,用清水淋洒灭尽火星,晒干备用;
(4)将所述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与其余药物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后加水淹没药物煎煮I一I. 5小时,过滤得到药液,再加入水淹没药物煎煮40—60分钟,过滤得到药液,混合两次药液,浓缩成为55°C相对密度I. 25-1. 30的稠膏,烘干后加工成100目的药粉,制备成药物活性组分。可以将所述药物活性组分以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药物剂型,如片齐U、丸剂、胶囊剂。治疗脉管炎宜先清热凉血,继而化淤、散结、利湿、通络,本发明组方中,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苦地丁清热解毒,散结消肿;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元参清热凉血,养阴清热,泻火解毒;鸡血藤补血,活血,通络;毛冬青清热解毒,活血通脉;党参健脾益肺,养血生津;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 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药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蜈蚣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水蛭破血通经,逐瘀消癥;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制乳香活血定痛,消肿生肌;制没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罂粟壳敛肺,涩肠,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焦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回乳消胀;焦山楂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焦神曲健脾胃助消化;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杜仲炭补肝肾,强筋骨;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茯苓利水渗湿,健脾;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散瘀定痛、补肝肾、补脾益气、活血行气、通络。临床上使用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制得的胶囊剂对治疗脉管炎进行了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I、患者情况
选89例患者,年龄30— 65岁,平均年龄38. 5岁,病程3个月一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对照组42例,男25例,女17例。2、诊断标准
根据《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诊断标准制定
(1)多发于下肢一侧或两侧,可有受冷冻,潮湿、长期多量吸烟、外伤等病史;
(2)起初趾冷痛,小腿酸麻肿痛,多走时加重,歇时减轻,行走时间歇性跛行,跌阳脉减轻,小腿可有游走性浅表性静脉,继之疼痛呈持续性,肢端皮肤发凉,下垂时则皮肤暗红、膏紫、皮肤干燥,毫毛脱落,趾甲变形增厚,肌肉萎缩,跌阳脉消失,进而发生干性坏疽,疼痛剧烈,彻夜不眠,抱膝而坐,溃烂染毒时,出现湿性坏死,肢端红肿热痛,全身发热;
(3)患者多发于20—40岁男性;
(4)超声多普勒、血液图、甲皱微循环、动脉造影、X线胸部摄片、血脂、血糖等检查。3、排除病例标准
(1)年龄在20岁以下,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对药物过敏或产生较大副作用者;
(2)合并有肝、肾、心脏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3)局部继发感染肿痛及重症皮肤病感染者;
(4)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未按规定用药者,无法判断。4、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口服本发明药物活性组分制得的胶囊剂,一日两次,每次3粒,疗程为一个月,对照组注射普通肝素钠注射液6250— 1250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5、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创面完全愈合,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式血流图 明显改善,步行速度100— 120m/min并能持续步行约1500m以上无不适者;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创面愈合或接近愈合,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式血流图均有改善,步行速度100— 120m/min并能持续步行约500m以上者;
有效临床症状减轻,肢体创面接近愈合或缩小,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及阻抗式血流图略有改善,步行速度100— 120m/min并能持续步行约300m以上者;
无效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无进步或病情继续加重者。6、治疗效果
治疗组47例患者中,治愈28例,治愈率59. 6%,显效8例,显效率17%,有效4例,总有效率91. 5%,无效4例,无效率8. 5%,治疗组42例患者中,治愈17例,治愈率36. 2%,显效6例,显效率14. 3%,有效5例,总有效率66. 7%,无效14例,无效率33. 3%。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
取蒲公英0. 5kg、苦地丁 0.8 kg、金银花0.6 kg、当归0.7 kg、元参0.5 kg、鸡血藤0.7kg、毛冬青0.7 kg、党参0.2 kg、黄苗0.3 kg、白术0.1 kg、山药0.15 kg、桃仁0. 2 kg、红花0. 2 kg、川弯0.3 kg、地龙0.3 kg、土鳘虫0.1 kg、蜈虫公0.03 kg、水蛭0.05 kg、牛膝0.15kg、制乳香0. lkg、制没药0.15 kg、罂粟壳0.2 kg、延胡索0.25 kg、焦麦芽0. I kg、焦山楂0.1 kg、焦神曲0.1 kg、麦冬0.2 kg、杜仲炭0.09 kg、薏该仁0. I kg、获考12 kg、甘草0. 2 kg ;
将所述药物加入25 kg水煎煮I一 I. 5小时,过滤得到药液,再加入20 kg水煎煮40—60分钟,过滤得到药液,混合两次药液,浓缩成为55°C相对密度I. 25-1. 30的稠膏,烘干后加工成100目的药粉,制备成药物活性组分,加入淀粉装入胶囊壳制成胶囊剂。实施例2
蒲公英0. 8 kg、苦地丁 1.2 kg、金银花I. I kg、当归0.8 kg、元参I. 2 kg、鸡血藤I. Ikg、毛冬青0.8 kg、党参0.45 kg、黄苗0.32 kg、白术0.2 kg、山药0.3 kg、桃仁0. 25 kg、红花 0. 45 kg、川弯 0.35 kg、地龙 0.38 kg、土鳘虫 0. 15 kg、蜈虫公 0. 05 kg、水蛭 0.03 kg、牛膝0.3 kg、制乳香0.15 kg、制没药0.2 kg、罂粟壳0.35 kg、延胡索0.08 kg、焦麦芽0. 15kg、焦山楂0.15 kg、焦神曲0.15 kg、麦冬0.3 kg、杜仲炭0. 16 kg、薏该仁0.15 kg、获茶0. 2 kg、甘草 0. 3 kg ;
将所述药物加入37 kg水煎煮I一 I. 5小时,过滤得到药液,再加入30 kg水煎煮40—60分钟,过滤得到药液,混合两次药液,浓缩成为55°C相对密度I. 25-1. 30的稠膏,烘干后加工成100目的药粉,制备成药物活性组分,加入淀粉、糊精、糖粉和硫酸钙二水物,压制成片。 实施例3
蒲公英I kg、苦地丁 1.4 kg、金银花I. 6 kg、当归I kg、元参I. 4 kg、鸡血藤I. 6 kg、毛冬青I. 5 kg、党参0.2 kg、黄苗0.5 kg、白术0.4 kg、山药0.3 kg、桃仁0. 35 kg、红花0.3kg、川弯0.8 kg、地龙0.4 kg、土鳘虫0.2 kg、蜈虫公0. I kg、水蛭0. 06 kg、牛膝0. 3 kg、制乳香0.2 kg、制没药0.3 kg、罂粟壳0.5 kg、延胡索0.5 kg、焦麦芽0.2 kg、焦山楂0.2 kg、焦神曲0.2 kg、麦冬0.2 kg、杜仲炭0. 18 kg、薏该仁0.3 kg、获茶0. 2 kg、甘草0.4 kg;
将所述药物加入50 kg水煎煮I一 I. 5小时,过滤得到药液,再加入45 kg水煎煮40—60分钟,过滤得到药液,混合两次药液,浓缩成为55°C相对密度I. 25-1. 30的稠膏,烘干后加工成100目的药粉,制备成药物活性组分,加入能够使活性组分混合为丸的蜂蜜制成丸 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 蒲公英50— 80苦地丁 50— 80 金银花50— 80 当归50 — 80 元参50— 80 鸡血藤50— 80 毛冬青50— 80 党参10 — 30 黄芪15 — 30 白术10 — 20 山药10 — 20 桃仁15 — 20 红花15— 30 川芎20— 40 地龙20— 30 土鳖虫9一 12 蜈蚣3— 5水蛭2— 5牛膝15 — 20 制乳香9一 15 制没药9一 15 罂粟壳15 — 30 延胡索15 — 25焦麦芽9一 15 焦山楂9一 15 焦神曲9一 15 麦冬15 — 20 杜仲炭9一 12 薏苡仁9一 15 茯苓9一 12甘草15 — 20。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 蒲公英60苦地丁 65 金银花60 当归70 元参60 鸡血藤65 毛冬青65 党参15 黄芪20 白术15 山药15 桃仁18 红花16 川芎25 地龙25 土鳖虫10 蜈蚣4水蛭4 牛膝18 制乳香10 制没药12罂粟壳16 延胡索20 焦麦芽12 焦山楂12焦神曲12 麦冬18 杜仲炭10 薏苡仁12 茯苓10 甘草18。
3.权利要求I或2所述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其制备方法如下 (1)将乳香炒至表面略呈黄色,取出放凉备用; (2)将没药炒至表面为黄色,取出放凉备用; (3)将杜仲炒至黑褐色,然后取出,用清水淋洒灭尽火星,晒干备用; (4)将所述制乳香、制没药和杜仲炭与其余药物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后加水淹没药物煎煮I一I. 5小时,过滤得到药液,再加入水淹没药物煎煮40—60分钟,混合两次药液,浓缩成为55°C相对密度I. 25-1. 30的稠膏,烘干后加工成100目的药粉,制备成药物活性组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脉管炎的药物,其组分为蒲公英、苦地丁、金银花、当归、元参、鸡血藤、毛冬青、党参、黄芪、白术、山药、桃仁、红花、川芎、地龙、土鳖虫、蜈蚣、水蛭、牛膝、制乳香、制没药、罂粟壳、延胡索、焦麦芽、焦山楂、焦神曲、麦冬、杜仲炭、薏苡仁、茯苓、甘草,将所述药物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后加水淹没药物煎煮两次,混合两次药液,浓缩烘干后加工成100目的药粉,制备成药物活性组分可以将所述药物活性组分以常规方法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药物剂型,如片剂、丸剂、胶囊剂,本发明药物散瘀定痛、补肝肾、补脾益气、活血行气、通络,治疗脉管炎的总有效率达91.5%。
文档编号A61K36/8998GK102784332SQ20121031812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日
发明者张德昌 申请人:张德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