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504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药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药物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是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成药。
背景技术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全球发病率已位列肿瘤的2-3位。由于肠癌早期的诊断率较低,大部分一经发现,就已属中晚期,导致其死亡率极高。据NCHS (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2010年的统计报告,肠癌死亡率占所有肿瘤的第2位,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8. 1%。尽管传统的手术、放化疗以及较新的生物靶向治疗有一定疗效,但目前仍有大部分肠癌尤其是肠癌转移得不到有效控制,因此,提高疗效仍是肠癌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肿瘤生长依赖肿瘤微循环,抑制肿瘤微循环从而减少或阻断肿瘤细胞血供是抗肿 瘤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多年来,人们对肿瘤微循环的认识多集中于内皮细胞依赖的肿瘤血管生成上,由此开发了一些包括大肠癌在内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但临床疗效却差强人意。1999年血管拟态(Vascular Mimicry, VM)的发现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与经典的肿瘤血管结构完全不同,VM是高侵袭性肿瘤细胞为了满足自身血供,通过自身表型重塑和重构细胞外基质而形成的一种血管样管道,是以肿瘤细胞为结构细胞的一种全新的微循环模式。诸多研究证实,VM与肿瘤的生长、分化、转移以及不良的临床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VM的存在合理地解释了肿瘤血管靶向药物临床疗效不佳的原因。迄今为止,包括大肠癌在内的大多数肿瘤中都发现了 VM的存在,因此,在未来肠癌治疗中重视VM的治疗将有望获得良好疗效。目前,VM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究仍处于基础阶段。中药是肠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疗效已得到广泛认可,在肿瘤VM尚无有效解决办法的背景下,从中医药中寻找解决肠癌VM的方法是值得探索的一条路径。中医认为,肠癌属于积聚范畴,病机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以脾虚为主,基本上为众医家所公认;而邪实多为血瘀、痰湿、热毒,其中血瘀更为众医家所强调,如清代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中指出“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块,乃五脏血瘀,浊气痰滞而成”。王清任认为“肚腹结块,必有形之血凝聚”。因此,归纳起来,肠癌主要病理机制为脾虚,血瘀兼有痰湿或热毒。但是目前关于中药复方抗肠癌VM形成相关的文献报道较少。中国期刊《安徽中医学院学报》第30卷第I期,2011年2月,刊出的论文《抑癌方对小鼠结肠癌移植瘤微血管及血管拟态形成的影响》,公开了一种由莪术、木馒头、藤梨根、冬瓜子、马齿苋组成的中药复方对肠癌有较好的疗效,对小鼠移植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抑制结肠癌移植瘤中MV (微血管生成,Microvascular)和VM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的形成,可能是抑癌方抗肠癌的作用机制之一。中国期刊《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年第45卷第I期,刊出的论文《抑癌方对小鼠移植性肠癌作用的实验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证实了抑癌方(主要成分为木馒头、藤梨根、冬瓜子、莪术、马齿苋等)有抑制小鼠肠癌移植瘤生长及提高荷瘤鼠生存质量的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抑癌方抗肠癌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但是上述论文并未公开该中药复方的原料药配比。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鼠结肠癌移植瘤血管拟态形成、治疗肠癌效果显著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药物。本发明的再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药物的用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药物,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莪术6-12份、黄芪10-20份、薜荔果15-21份、藤梨根25-35份、冬瓜子10-20份。所述的莪术是8-10份,所述的黄芪是13-17份,所述的薜荔果是16_20份,所述的藤梨根是27-33份,所述的冬瓜子是13-17份。 所述的黄芪是15份,所述的薜荔果18份,所述的藤梨根是30份,所述的冬瓜子是15份。所述的药物的药剂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口服液、合剂或糖浆剂。为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如上任一所述的药物在制备治疗肠癌药物中的应用。如上任一所述药物在制备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中的应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莪术的拉丁名为Rhizoma Curcumae Aeruginosae ;所述的薜荔果俗称木馒头,是桑科榕属植物薜荔Ficus pumila L.的花序托(俗称果实)。本发明药物的优点在于
1、能够抑制肠癌肿瘤的生长,具有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作用;
2、由纯中药制成,具有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
3、药味数少,原材料丰富,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无危害,在治疗肠癌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I是各组小鼠皮下移植瘤大小图。由上至下依次是阴性对照组、药物高剂量组、药物中剂量组、药物低剂量组、化疗组和标尺。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I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一)
莪术6份、黄芪20份、薜荔果15份、藤梨根35份、冬瓜子10份,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2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二)
莪术12份、黄芪10份、薜荔果21份、藤梨根25份、冬瓜子20份,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3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三)
莪术6份、黄芪10份、薜荔果21份、藤梨根35份、冬瓜子10份,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4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四)
莪术12份、黄芪10份、薜荔果15份、藤梨根35份、冬瓜子20份,常规方法煎煮。
实施例5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五)
莪术6份、黄芪20份、薜荔果21份、藤梨根35份、冬瓜子10份,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6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六)
莪术8份、黄芪17份、薜荔果16份、藤梨根33份、冬瓜子13份,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7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七)
莪术10份、黄芪13份、薜荔果20份、藤梨根27份、冬瓜子17份,常规方法煎煮。实施例8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的制备(八)
莪术9份、黄芪15份、薜荔果18份、藤梨根30份、冬瓜子15份,常规方法煎煮。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1-8所述的常规方法煎煮是中药汤剂常规的制作方法,SP将所述的原料药加水煎煮成汤剂。 实施例9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片剂/胶囊的制备
取实施例1-8任一所述的药物,加9-11倍量水,煎煮2-3. 5小时,滤出药汁。再加9倍量水,煎煮2. 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3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入制药辅料,真空干燥,粉碎制粒,压制成片剂或填充装胶囊。实施例10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颗粒的制备
取实施例1-8任一所述的药物,加8-10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出药汁。再加10倍量水,煎煮2. 5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2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粒,干燥,整粒,得20g颗粒,分装IOg/袋。实施例11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合剂/ 口服液/糖浆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8任一所述的药物,加8-11倍量水,煎煮3小时,滤出药汁。再加8倍量水,
煎煮3小时,滤出药汁,合并二次煎液,静置,滤取上清液,浓缩,放冷,加浓缩液3. 5倍量酒精,搅拌沉淀过夜。取上清液,浓缩至稠浸膏;加适当制药辅料,制成合剂、口服液或糖浆剂。实施例12本发明药物治疗肠癌的动物实验 I材料
I.I动物与瘤株
SPF级裸鼠,雄性,体重20±2g,购于上海市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沪)2003-2003 ;HCT116细胞(人结直肠癌细胞),由中科院上海分院细胞库所提供。I. 2药品与试剂
实施例8制备的中药组合物,煎煮至4g (生药含量)/ml的溶液,密封,4°C保存,临用前稀释(药物中剂量组按5倍生理盐水稀释,高剂量组按3倍稀释,低剂量按8倍稀释。5-Fu,250mg/10ml,购于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KD34兔抗多克隆抗体,克隆号ZDP01,购于美国R&D公司;PAS溶液。2 方法
2.1裸鼠鼠皮下移植瘤造模及分组处理
①造模取对数生长期的CT26细胞,用胰酶消化后制备单细胞悬液,浓度lX106/ml,按O. 2ml/只接种于裸鼠右腋部皮下。②分组及处理待全部出瘤后,按瘤体大小随机分为五组,每组12只。阴性对照(NS)组每只灌胃O. 5mL生理盐水;本发明药物高(YAH)、中(YAM)、低剂量(YAL)组分别按 5mg/d、10mg/d、15mg/d 给药,每只 O. 5mL ;化疗组采用 5_Fu (25mg/kg 只)0. 2ml 腹腔注射,2次/周,共12天。2. 2观察和检测
①观察项目每日观察裸鼠饮食、排便、活动状态、体重、移植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束后脱臼处死全部动物,称重;剥离瘤体,观察移植瘤大小,称瘤重。②抑瘤率按抑瘤率=[(阴性对照组平均瘤重一实验组平均瘤重)/阴性对照组平均瘤重]X 100%计算。
2. 3⑶34及PAS双重染色及VMD (血管生成拟态密度)测定
方法可参见文献张诗武,郭华,张丹芳,赵秀兰,谷彦军,孙保存.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观察.中国肿瘤临床,2005,32(23) :1329-1332.本发明的方法在文献提供的方法上略有改动,具体如下按Envision法进行⑶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AB显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待血管内皮细胞染成棕黄色后,用水冲洗终止显色,用O. 5%高碘酸溶液还原切片10 min,水流冲洗2 min后置于Schiff液中,避光处理10 min,随后用自来水冲洗,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出现樱桃红色(或粉红色)时,即用苏木精浅染细胞核,盐酸乙醇分化,氨水返蓝,乙醇梯度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固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特异标记CD34阴性,细胞外基质PAS染色阳性者为有VM形成。每张病理切片任意选取5个视野计数VM数目,求其平均值即为肿瘤内VM密度。2.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 O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
X 土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两两比较,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结果
3.1各组裸鼠皮下移植瘤大小比较
用药12天后,处死全部动物,称重,剥离瘤体,观察移植瘤大小,具体见图I。由图I可知,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移植瘤大小明显小于阴性对照组;药物高剂量组移植瘤大小与化疗组相当,说明本发明药物具备抑制肠癌肿瘤生长的作用。3. 2各组肿瘤组织VM的比较
各组肿瘤组织VM形成情况见表I。各组HCTl 16细胞裸鼠移植瘤VMD的比较见表2。由表I和表2可知,化疗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药物高、中、低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药物高、中、低剂量组与化疗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药物高剂量组有更好地抑制肠癌VM形成的趋势。表I各组肿瘤组织VM形成情况的比较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莪术6-12份、黄芪10-20份、薜荔果15-21份、藤梨根25-35份、冬瓜子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莪术是8-10份,所述的黄芪是13-17份,所述的薜荔果16-20份,所述的藤梨根是27-33份,所述的冬瓜子是13-17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莪术是9份,所述的黄芪是15份,所述的薜荔果18份,所述的藤梨根是30份,所述的冬瓜子是15份。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的药剂是片剂、胶囊齐U、颗粒、口服液、合剂或糖浆剂。
5.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药物在制备治疗肠癌药物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药物在制备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药物,所述的药物是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莪术6-12份、黄芪10-20份、薜荔果15-21份、藤梨根25-35份、冬瓜子10-20份。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药物在制备治疗肠癌和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药物的优点在于能够抑制肠癌的生长,具有抑制肠癌血管拟态形成的作用;由纯中药制成,具有无毒副作用、价格低等优点,易于被患者接受;药味数少,原材料丰富,制备工艺简单,对环境无危害,在治疗肠癌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文档编号A61P35/00GK102824606SQ2012103346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侯风刚 申请人:上海市中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