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419阅读:3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当下对于如何治疗动脉瘤,临床上医生可以使用动脉瘤夹闭塞瘤颈,搭桥和使用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栓塞等方法。由于使用动脉瘤夹闭塞瘤颈和搭桥这两种手术方法,需要直接打开包裹动脉瘤的人体腔体,如开颅和开胸等,这无可避免地给病人在身体上带来不小的损伤,同时病人在该类手术中的伤口恢复周期也较长。因此,在临床上医生往往倾向于使用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栓塞。然而,使用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栓塞往往要求医生有相当娴熟的弹簧圈填塞技巧,且对于较大的动脉瘤,需要填塞弹簧圈的次数也较多。对于宽颈动脉瘤,在使用弹簧圈对动脉瘤进行栓塞的过程中还要求其他器械如支架等的配合使用,否则会带来弹簧圈跌入载瘤血管的风险。·阿图罗等人的专利(CN 102014769 A)阐述了一种编织体的动脉瘤栓塞装置。但是该种装置的顶部结构给薄弱的动脉瘤顶部带来较大的冲击,且其近端突出部分因为落入载瘤血管内而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血流情况。鉴于以上所述的动脉瘤治疗方法在临床使用上的局限,需要发明更为理想的器械,以实现在有效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降低手术中对医生个人栓塞技巧的要求,减少手术的操作时间,减少对动脉瘤顶部的冲击,减少对载瘤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干扰,进一步提高动脉瘤栓塞临床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本发明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包括网状编织体和与编织体连接的输送系统。所述的编织体释放后呈葫芦状双层球体结构,编织体底部扁平,且与输送系统的连接部分置于编织体内部,即该连接部分不突出到编织体外面。本发明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所述编织体内设有连接底部和顶部的抗拉细丝。所述的编织体由钼金丝和镍钛丝交错混织而成,且钼金丝和镍钛丝的比例根据该编织体的显影效果在制造阶段进行调整。所述的编织体由中芯为钼金丝、外层为镍钛材料的双层复合导丝构成,且钼金和镍钛的厚度比例根据该编织体的显影效果在制造阶段进行调整。释放后的编织体可以预先制造成不同规格以配合不同大小、形态、瘤颈宽度的动脉瘤和病变组织。所述输送系统与编织体连接的部位,输送系统的远端与编织体底部之间设有一个高分子材料的圆环,并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胶水粘合在一起。所述的编织体系统用电解脱的方法或机械解脱方法、压力解脱方法将编织体和输送系统分离,从而将编织体植入人体内。所述的编织体和输送系统在解脱前能够将编织体回收进鞘管内,重新调整位置后再释放。所述的编织体系统被压缩在鞘管内,同时,鞘管套住绝大部分的输送系统。所述的编织体系统能顺利的通过最小内径为O. 017英寸的微导管内腔,并通过该微导管输送到动脉瘤病变组织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有效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降低手术中对医生个人栓塞技巧的要求,并减少手术的操作时间,减少对动脉瘤顶部的冲击,减少对载瘤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干扰,进一步提高动脉瘤栓塞临床效果。其葫芦状的双层球体结构,有利于减少对动脉瘤顶端的冲击。


图I为编织体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动脉瘤示意 图3为微导管到达病变部位示意 图4为编织体系统进入动脉瘤示意图(编织体自动膨胀前);
图5为编织体在动脉瘤中释放过程示意图(编织体膨胀过程中);
图6为编织体在动脉瘤中完全膨胀示意图(编织体自动膨胀后);
图7为电解脱后编织体被植入动脉瘤示意 图8为葫芦状双层球体结构的编织体示意 图9为编织体与输送系统连接处示意 图10为编织体内部抗拉细丝示意 图11为鞘管仅进入微导管手柄示意 图12为鞘管仅进入微导管手柄情况下编织体系统进入动脉瘤示 意图(编织体自动膨胀前);
图13为鞘管仅仅进入微导管手柄情况下编织体在动脉瘤中释放 过程示意图(编织体膨胀过程中);
图14为鞘管仅仅进入微导管手柄情况下编织体在动脉瘤中完全 膨胀示意图(编织体自动膨胀后);
图15为利用编织体栓塞侧壁动脉瘤示意图。图中编织体I、输送系统2、圆环3、胶水4、鞘管5、微导管6、动脉瘤病变处7、解脱仪器8。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利用编织体系统栓塞动脉非侧壁动脉瘤。如图I至图9所示,一种新型的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包括网状编织体1,与编织体连接的输送系统2,放置于编织体与输送导丝之间的高分子材料的圆环3,用于粘结的胶水4,还有将编织体压缩在内的鞘管5。微导管6进入动脉瘤病变处7,随后整个编织体系统在微导管6内腔前进,直至其远端到达动脉瘤瘤口。保持鞘管5不动,往前推动输送系统2,使得编织体I逐渐往动脉瘤内移动。在此过程中,编织体会不断的自动膨胀。随着整个编织体I被推出鞘管5外,编织体I将会完全被释放在动脉瘤7内。然后启动连接在输送系统近端的解脱仪器8,使得输送系统2与编织体I的连接点熔断,于是输送系统2和编织体I分离。将输送系统2和鞘管5撤至病人体外,留下编织体I在动脉瘤7内以作栓塞。该编织体I为葫芦状的双层球体结构,有利于减少对动脉瘤顶端的冲击。编织体底部扁平,且与输送系统的连接部分被收裹在编织体内部,即该连接部分不突出到编织体外面。该结构有利于编织体底部与载瘤血管高度吻合,且与输送系统的连接部分不落入载瘤血管内干扰血流的流向。在启动解脱仪器8之前,输送系统2和编织体I是不会分离的。如果释放编织体I到动脉瘤7的过程中发现需要调整位置或更换其他规格的编织体系统,可直接后撤输送系统2,从而将编织体I重新收回到鞘管5内,重新调整器械的位置或更换合适规格的编织体系统后重新按以上步骤操作即可。其中图8显示了编织体的葫芦状双层结构,图9显示了编织体与输送系统连接处的细节结构;图10显示了编织体内部的抗拉细丝(编织体仅仅显示了轮廓),该细丝能有效防止编织体在压缩状态时被过度拉伸。
实施例二 如图11所示,对于鞘管的使用,也可以仅仅将其用作使压缩状态中的编织体进入到微导管的过渡工具。如图12至14所示,在这种情况下,鞘管只需要进入微导管的手柄部分即可,压缩状态中的编织体将在微导管的内腔中直接前进。后续释放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释放过程一样,此处不再赘述。实施例三利用编织体系统栓塞动脉侧壁动脉瘤。如图15所示,利用编织体系统栓塞动脉侧壁动脉瘤与栓塞非侧壁动脉瘤过程基本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包括网状编织体和与编织体连接的输送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织体释放后呈葫芦状双层球体结构,编织体底部扁平,且与输送系统的连接部分置于编织体内部,即该连接部分不突出到编织体外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编织体内设有连接底部和顶部的抗拉细丝。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织体由钼金丝和镍钛丝交错混织而成,且钼金丝和镍钛丝的比例根据该编织体的显影效果在制造阶段进行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织体由中芯为钼金丝、外层为镍钛材料的双层复合导丝构成,且钼金和镍钛的厚度比例根据该编织体的显影效果在制造阶段进行调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释放后的编织体可以预先制造成不同规格以配合不同大小、形态、瘤颈宽度的动脉瘤和病变组织。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输送系统与编织体连接的部位,输送系统的远端与编织体底部之间设有一个高分子材料的圆环,并用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胶水粘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织体系统用电解脱的方法或机械解脱方法、压力解脱方法将编织体和输送系统分离,从而将编织体植入人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织体和输送系统在解脱前能够将编织体回收进鞘管内,重新调整位置后再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织体系统被压缩在鞘管内,同时,鞘管套住绝大部分的输送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编织体系统能顺利的通过最小内径为O. 017英寸的微导管内腔,并通过该微导管输送到动脉瘤病变组织处。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新型的用于栓塞动脉瘤的编织体系统,包括网状编织体和与编织体连接的输送系统。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微导管和鞘管将编织体输送至动脉瘤处,将原本被压缩的编织体逐步推出并释放到动脉瘤内,通过电解脱或其他解脱方式,编织体与输送系统分离,输送系统和鞘管被撤至病人体外,而编织体被留在动脉瘤内以作栓塞。本发明能在有效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降低手术中对医生个人栓塞技巧的要求,减少手术的操作时间,减少对动脉瘤顶部的冲击,减少对载瘤血管内血液流动的干扰,进一步提高动脉瘤栓塞临床效果。
文档编号A61B17/12GK102871700SQ2012103789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9日
发明者叶萍, 莫述衡 申请人:加奇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