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902阅读:755来源:国知局
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应用在口腔固定修复领域,特别是要求各基牙间具有共同就位道的固定义齿修复中。口内就位道观测仪,主要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观测尺、横梁及手柄组成。一个观测尺在横梁的一端,并且可以旋转;另一个观测尺在横梁的另一端,且可在横梁上的滑槽内滑行。手柄呈扁平状,以利于握持。其特征在于:观测时将观测尺尖端置于基牙的肩台处,再将另一端观测尺的尖端置于另一基牙的肩台处,便可直观地观察基牙的共同就位道。一个观测尺相对固定,另一个观测尺可根据两基牙间的不同距离在横梁上滑行来调节。两个观测尺都可以旋转,以适应基牙的各个轴面。
【专利说明】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专利应用在口腔固定修复领域,特别是要求各基牙间具有共同就位道的固定义齿修复中。
【背景技术】
[0002]在当前固定义齿修复过程中,牙体预备后共同就位道的确定主要依靠操作者的经验,但这有很大的不准确性,尤其是对初学者很难把握,轴向聚合度过大,一方面使磨除的牙体组织过多,另一方面则影响固定义齿的固位;如果牙体磨除量不足,存在牙体倒凹,则固定义齿无法就位,如通过填倒凹的方法,则影响到义齿的精密性。对于不易确定共同就位道的,有的操作者采取取牙模,然后灌注石膏模型,再到模型观测仪上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再到患者口腔中进行牙体预备,这样既增加了工作量,又增加了患者的就诊时间。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通过这种观测仪在口腔中对固定义齿的共同就位道进行定性,以确定是否有共同就位道。
[0004]本发明专利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主要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观测尺、横梁及手柄组成。一个观测尺在横梁的一端,并且可以旋转;另一个观测尺在横梁的另一端,且可在横梁的滑槽上滑行。手柄呈扁平状,以利于握持。其特征在于:观测时将观测尺尖端置于基牙的肩台处,再将另一端观测尺的尖端置于另一基牙的肩台处,便可直观地观察基牙的共同就位道。一个观测尺固定,另一个观测尺可根据两基牙间的不同距离在横梁上滑行来调节;两个观测尺都可以旋转,以适应基牙的各个轴面。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的示意图。
[0006]图中,1-观测尺,2-观测尺,3-横梁,4-手柄,5-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07]下面参照附图1,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依据本发明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的示意图,参照图1,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包括:观测尺1、观测尺2、横梁3、手柄4和滑槽5组成。观测尺长度为15mm,宽度为10mm,厚度为0.3_,近观测尺尖端部分逐渐变薄。观测尺上端是圆形的,可插入到横梁的圆孔中。两观测尺工作面是相互平行的,观测尺I位于横梁3的一端,每转动一下可旋转90°,以便于观察基牙各个轴面。观测尺2位于横梁的另一端,其旋转方式和观测尺I相同。横梁3上有滑槽5,观测尺2可在其上滑行。手柄4是用来握持的。
[0008]观测时将观测尺I置于远中基牙的远中面肩台上,同时滑动观测尺2使其位于近中基牙的近中面肩台上,这时借助口镜便可观察基牙上有无倒凹,以确定有无共同就位道。将两个观测尺分别同向旋转90°,再分别置于基牙的颊侧面或舌侧面,便可观察基牙颊、舌侧面有无共同就位道。基牙间的 不同距离可通过观测尺2的滑行来实现。
【权利要求】
1.一种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观测尺,观测尺(I)在横梁的一端,旋转一次可达90°,以适应基牙的四个轴面;观测尺(2)位于横梁另一侧,可在横梁上滑行,同观测尺(I)相同,也可旋转;横梁(3),连接观测尺和手柄,横梁上有滑槽(5),观测尺(2)可在滑槽内滑行;手柄(4),在观测尺(2)的一侧,呈扁状,以便于握持。
2.如权利I要求所述的口腔内就位道观测仪,其特征在于,可始终保持两个观测尺平行,且可根据基牙 的不同位置调节观测尺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A61C19/04GK103784209SQ201210432857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3日
【发明者】崔荣新 申请人:崔荣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