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333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的疲劳以及精神上的负担,使一部分人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即气血衰弱、易疲劳,从而也易患皮肤方面的炎症,或者皮肤易衰老、失去弹性。由于导致皮肤出现炎症的原因多种多样,炎症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据现代医学研究,大致有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和脂溢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难治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部位遍及脸、颈、手肘、膝窝、四肢背侧等,患部会出现红疹、皮肤变厚、粗糙情形。特应性皮炎会反复发作且患者常因为难耐瘙痒而抓得身上伤痕累累,不但影响外观,甚至情绪和睡眠都会受到影响,大大影响个人及家庭的生活品质。特应性皮炎病因不明,影响因素众多,涉及人群、地区、种族等诸多因素,目前特应性皮炎以外用类固醇软膏及抗组织胺口服药为主,长期使用可能产生皮肤萎缩、微细管扩张、肾上腺抑制、新陈代谢异常、继发性感染及免疫力下降等后遗症,涂抹在眼睛周围甚至可能导致青光眼。接触性皮炎是指人体接触某种物质后,在皮肤或粘膜上因过敏或强烈刺激而发生的一种皮肤炎症。中医学根据接触物的不同而分别命名,如“马桶癣”、“漆疮”、“膏药风”、“粉花疮”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多表现为红斑、水疱、大疱甚至坏死等。因为刺激物的不确定,从而使其治疗不易且疗效不确定。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苔藓,一般认为是皮质抑制和兴奋功能紊乱所致,情绪局部刺激和辛辣酒类可加重和诱发本病,常年不愈,愈后易复发,临床多表现为剧烈瘙痒或皮肤苔藓样病变。日光性皮炎是由日光诱发的一种迟发性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人认为主要由中波紫外线引起,也有人认为主要由长波紫外线引起。临床表现为多形性皮疹,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苔藓样变,常以某种皮疹为主。脂溢性皮炎,中医称之为“白屑风”,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腺分布较多的地方,如头皮、面部、胸部及皱褶部。脂溢性皮炎一般认为与体质有关,属慢性发病,易反复发作,常伴有毛囊炎、睑缘炎,面部常与痤疮、酒渣鼻螨虫皮炎并发。目前市场上有售的用于皮肤炎症的口服药物或外用药膏,一般为类固醇或抗组织胺药物,对病因各类的不同皮肤炎症缺乏治疗针对性,尤其是多种皮炎与神经系统刺激、患者体质有关,疗效更是不能让人满意。此外,即使施药对症,也往往仅仅是抑制了炎症的发生,对发病导致的皮肤损伤,缺乏修补护理功能。因此,市场需要兼具治疗皮肤炎症与皮肤护理双重功能的皮肤炎症用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具有疏风养血,除湿止痒,凉血解毒之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0 30份川槿皮20 30份防风15 25份海桐皮15 25份马齿笕15 25份紫荆皮12 22份法半夏8 15份轻粉8 12份鸡血藤8 12份百部7 12份班蝥6 12份刺五加8 12份苍术6 12份细辛6 10份水蛭3 8份冰片4 8份·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2 28份川槿皮22 28份防风18 22份海桐皮20 23份马齿笕18 22份紫荆皮14 18份法半夏10 12份轻粉8 12份鸡血藤8 12份百部8 10份班蝥8 10份刺五加9 12份苍术8 11份细辛7 10份水蛭4 6份冰片5 6份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4份川槿皮25份防风20份海桐皮21份马齿笕20份紫荆皮16份法半夏11份轻粉10份鸡血藤10份百部9份班蝥9份刺五加11份苍术10份细辛9份水蛭5份冰片5份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I)将百部放入容器中,加入4倍量的乙醇,浸泡2 3小时后取药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I. 20 I. 22的稠膏。(2)将马齿笕烧灰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3)将丹皮、川槿皮、防风、海桐皮、紫荆皮、法半夏、轻粉、鸡血藤、班蝥、刺五加、苍术、细辛、水蛭和冰片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4)将步骤(I)中制得稠膏与步骤(2)、步骤(3)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山楂油和凡士林,搅拌成软膏。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丹皮性寒,味苦;凉;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发斑;吐衄;痈肿疮毒。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提取物具有抑菌抗凝,提高血液通透性,促进单核巨噬细胞发挥作用,抵制肾上腺素所致的脂细胞的分解,促进脂细胞中葡萄糖生成脂肪,增加胰岛素所致的葡萄糖生成脂肪的多种作用,对治疗急性湿疹有显著效用。川槿皮性甘苦、气平;温,无毒。入心、肺、脾、胃四经。清热、利湿、解毒、止痒,补肺渗湿,去热,安心神,通利关节,活血理气,祛风活络止痛。防风性微温,辛,气和,无毒。入膀胱、肺、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防风榨出液对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抗菌作用。海桐皮性苦辛,平,入肝、脾经。祛风湿,通经络,杀虫,治疥癣。《纲目》载“能行经络,达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风杀虫”及《岭南采药录》载“生肌,止痛,凉皮肤,消肿,散瘀,敷跌打”。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海桐皮水浸剂对蓝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马齿笕性酸,寒,味辛,无毒。入大肠、肝、脾经。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散血消肿,主治疮疡痈疖、瘰疬、温癣。《唐本草》载“主诸肿瘘疣目”。马齿笕常用方为烧灰研末,尤其适用于炎症皮肤,能有效增加皮肤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轻炎症。紫荆皮性苦,平,温,有微毒。入肝、脾二经。活血通经,消肿解毒,治风寒湿痹,血气疼痛,喉痹,淋疾,痈肿,癣疥,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分类草药性》载“治一切痈疽、发痛、流注、诸肿毒冷热不明者”。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紫荆皮对京科PR-I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孤儿病毒能延缓其病变。法半夏性辛、温,微寒,熟温。入脾、胃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哎,消痞散结,外消痈肿。《别录》载“消痈肿,疗萎黄,悦泽面目”。轻粉性辛,寒,辛冷而燥,有毒。入肝、肾经。杀虫,攻毒,利水,通便。《纲目》及 《本草正》载“治水肿膨胀,毒疮;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轻粉能有效杀灭真菌,对堇色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鸡血藤苦、甘,性温。入心、脾二经。活血舒筋,养血调经,通络散气。《饮片新参》载“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鸡血藤可促进肾脏及子宫的总磷代谢,对水及氯化物的排泄。百部性甘、苦,微温。入肺经。润肺下气止咳,可有效杀灭头虱、体虱,功能主治蛲虫病、阴部瘙痒。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百部水浸液对某些皮肤致病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班蝥性辛,寒。入大肠、小肠、肝、肾经。《本经》载“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攻毒蚀疮,逐瘀散结,主痈疽;瘰疬;顽癣;症瘕;用于积年顽癣,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刺五加性温,味辛、微苦。舒筋活血、祛风湿,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提取物能有效抗菌消炎,有极好的抗衰老效果。苍术性辛苦,温。入脾、胃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用于脚气痿甓,风湿痹痛。主湿困脾胃,湿肿;表证平湿,与细辛、防风同用。《玉楸药解》载“燥土利水,泄饮消痰,行瘀,开郁,去漏,化癣,除癥,理吞酸去腐,辟山川瘴病,回筋骨之痿软,清溲溺之混浊”。细辛味辛,性温,热。入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通窍。《别录》载“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除喉痹,齄鼻,风痫癫疾,下乳结。治汗不出,血不行,安五脏,益肝胆,通精气”。水蛭味咸、苦,性平,微寒。入肝、膀胱二经。主症破血,逐瘀,通经。治蓄血,癥瘕,积聚,《神农本草经》载“逐恶血瘀血、破血瘕积聚,生池泽。”冰片味辛苦,凉,微寒。入心、肺经。《纲目》载“冰片通诸鸾,散郁火。治时疾发豌豆疮及赤疮子,治酒鈹鼻”。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冰片中含有多种萜类成分,除龙脑外,尚含潷草烯、榄香烯、石竹烯等倍半萜,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酮、龙脑香二醇酮、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有抑菌抗炎之功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各个原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诸药相合使气达血行脉通,有标本兼顾,治病求本的优势。本发明采用中药,经临床使用证明,本发明具有疏风养血,除湿止痒,凉血解毒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皮肤炎症治疗范围广,治愈率较高。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实施例I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2g川槿皮22g防风18g海桐皮16g马齿笕20g紫荆皮16g法半夏9g轻粉8g
鸡血藤IOg百部8g班蝥7g刺五加8g苍术8g细辛9g水蛭4g冰片4g本发明药物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I)将百部放入容器中,加入4倍量的乙醇,浸泡2 3小时后取药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I. 20 I. 22的稠膏。(2)将马齿笕烧灰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3)将丹皮、川槿皮、防风、海桐皮、紫荆皮、法半夏、轻粉、鸡血藤、班蝥、刺五加、苍术、细辛、水蛭和冰片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4)将步骤(I)中制得稠膏与步骤(2)、步骤(3)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山楂油和凡士林,搅拌成软膏。用法用量用清水或医用酒精清洁患处皮肤后,用棉签挑取适量软膏均匀涂抹于皮肤患处,厚度以I I. 5mm为宜,自然晾干。每日涂抹2次,每9天为一个疗程,通常I 2个疗程有效,顽症需3 4个疗程。实施例2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5g川槿皮24g防风17g海桐皮21g马齿笕23g紫荆皮18g法半夏IOg轻粉9g鸡血藤IOg百部IOg班蝥9g刺五加9g苍术8g细辛9g水蛭4g冰片5g本实施例的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3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5g川槿皮26g防风16g海桐皮20g马齿笕22g紫荆皮20g法半夏9g轻粉IOg鸡血藤IOg百部9g班蝥8g刺五加8g苍术8g细辛7g水蛭4g冰片5g本实施例的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实施例4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8g川槿皮28g防风20g海桐皮22g
马齿笕24g紫荆皮20g法半夏12g轻粉12g鸡血藤IOg百部Ilg班蝥IOg刺五加IOg苍术Ilg细辛9g水蛭6g冰片6g本实施例的药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I相同。临床资料I、病例选择选择我院中医门诊确诊的皮肤炎症患者15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三组,治 疗组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18 55岁,平均年龄31. 6岁,病程最短者6个月,最长者9年,平均4. 5年。对照甲组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4 59岁,平均年龄32. 4岁,病程7个月 12年,平均5. 9年。对照乙组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16 63岁,平均年龄38. 2岁,病程4个月 17年,平均7. 3年。三组资历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患者外用本发明药物,成人每日2次,涂抹于皮肤患处,9天为一个疗程,通常I 2个疗程有效,顽症需3 4个疗程。对照甲组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每日3次,涂抹于皮肤患处,9天为一个疗程。对照乙组外用常见的多种皮肤炎症外用软膏,每日随机确定涂抹2 5次,9天为一个疗程。3、疗效判定(I)痊愈皮肤瘙痒症状消失,肉眼可见的屑状、藓状表皮脱落,疱疹、红肿现象消失,皮肤色泽正常、有弹性。(2)好转皮肤瘙痒症状明显减轻,肉眼可见的屑状、藓状表皮减少,疱疹、红肿现象明显减轻,皮肤颜色明显好转。(3)无效症状与治疗前诊断症状无明显可见的好转。4、结果涂抹本发明药膏的治疗组中,治愈4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率84%,总有效率 96%。对照甲组中治愈11例,好转14例,无效25例,治愈率22 %,总有效率50 %。对照乙组中治愈16例,好转5例,无效29例,治愈率32 %,总有效率42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甲组和对照乙组。典型病例举例I、何XX,女,17岁,中学生。该患者于2011年7月初诊。经询问发病史,是在穿上新买的针织内衣之后,皮肤开始瘙痒,怎么挠都挠不透。患者自行判断可能是化纤质的内衣引起的过敏性皮炎,遂于药店购买了类固醇药膏外用涂抹,数天之后症状略有减轻但仍感相当不适。经外用本发明药膏后不到I疗程,瘙痒症状全部消退,已愈。2、顾XX,女,26岁,白领。该患者自述自2009年开始,面部及颈部皮肤开始出现红肿现象,带有瘙痒感觉,用手挠过之后容易出现细小的痘状水疱。内服消炎西药及外用类固醇药膏后,症状缓解,瘙痒感消失,但原本白嫩的患处皮肤留下了难看的暗红色色斑。经诊断,初步判定为接触性皮炎,外用本发明药膏I个疗程后,患处皮肤颜色减淡,继续涂抹2个疗程后,患处皮肤已恢复原状且有弹性。3、李XX,男,32岁,工程师。该患者自述因工作关系,皮肤对日光直射容易过敏。症状初起时自行购置涂抹类固醇药膏,刚开始感觉有效,但后来不但无效,反而越使用药膏症状越重。就诊时,患者面部及双臂裸露部分有大面积皮肤,表面有苔藓样病变,且有细小而多的水疱,水疱溃破处有糜烂及结痂现象。初步诊断为日光性皮炎,遂施用本发明药膏涂抹患处。第一疗程,每日轻薄涂抹3次,并用单层医用纱布遮盖,第一疗程结束时,所有水疱已全部结痂。第二疗程稍微加重药膏用量,每日涂抹3次,撤除医用纱布,第二疗程结束时,苔藓样病变消失,只剩余轻微的丘疹状红斑。第三和第四疗程每日轻薄涂抹2次,治疗结束时皮肤颜色已基本恢复正常,暴露于日光下亦未再复发。4、沈XX,男,40岁,农民。该患者有异位性皮肤炎病史4年,长期服用西药治疗,症状在39岁时有过改善,但一年前又复发,全身剧烈瘙痒,而以四肢、头面部及胸背部最为 严重,患处皮肤红肿发热,红色丘疹密布,增厚脱屑。经皮肤科诊断为异位性皮肤炎或湿疹,但服用多种西药及外擦类固醇软膏皆效果不显著,瘙痒情形严重,整日搔抓无法控制,天气炎热时更为严重。外用本发明药膏2个疗程后,患处皮肤红肿开始消退,皮屑量减少,瘙痒程度减轻,继续涂抹I个疗程后,皮肤颜色已趋于正常,皮屑消失,瘙痒症状消失。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丹皮20 30份川槿皮20 30份防风15 25份海桐皮15 25份 马齿笕15 25份紫荆皮12 22份法半夏8 15份轻粉8 12份 鸡血藤8 12份百部7 12份班蝥6 12份刺五加8 12份 苍术6 12份细辛6 10份水蛭3 8份冰片4 8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丹皮22 28份川槿皮22 28份防风18 22份海桐皮20 23份 马齿笕18 22份紫荆皮14 18份法半夏10 12份轻粉8 12份 鸡血藤8 12份百部8 10份班蝥8 10份刺五加9 12份 苍术8 11份细辛7 10份水蛭4 6份冰片5 6份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丹皮24份川槿皮25份防风20份海桐皮21份 马齿笕20份紫荆皮16份法半夏11份轻粉10份 鸡血藤10份百部9份班蝥9份刺五加11份 苍术10份细辛9份水蛭5份冰片5份
4.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百部放入容器中,加入4倍量的乙醇,浸泡2 3小时后取药液,浓缩成60°C下相对密度I. 20 I. 22的稠膏。
(2)将马齿笕烧灰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3)将丹皮、川槿皮、防风、海桐皮、紫荆皮、法半夏、轻粉、鸡血藤、班蝥、刺五加、苍术、细辛、水蛭和冰片粉碎研末,过120目细粉,备用。
(4)将步骤(I)中制得稠膏与步骤(2)、步骤(3)所得细粉混合均匀,加入适量山楂油和凡士林,搅拌成软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皮肤护理和治疗皮炎的药膏,属中药领域。本发明药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丹皮20~30份、川槿皮20~30份、防风15~25份、海桐皮15~25份、马齿笕15~25份、紫荆皮12~22份、法半夏8~15份、轻粉8~12份、鸡血藤8~12份、百部7~12份、班蝥6~12份、刺五加8~12份、苍术6~12份、细辛6~10份、水蛭3~8份、冰片4~8份。本发明采用中药,经临床使用证明,本发明具有疏风养血,除湿止痒,凉血解毒之功效;吸收效果好,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皮肤炎症的治疗范围广,治愈率较高。
文档编号A61K33/28GK102949643SQ20121045018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
发明者单彩云 申请人:单彩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