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87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
背景技术
: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或者“妊娠斑”。主要发生在面部,以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为主。为边界不清楚的褐色或黑色的斑片,多为对称性。发病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慢性肝肾疾病,妊娠,口服过量避孕药,日晒,月经不调等。目前,中西医都有很好治疗黄褐斑的方法,但是效果都不佳。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它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明显。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青柿叶干粉48-52、白芷10-14、黄连8-12、白芨4-8、枯矾28-32、无名异6-10、川芎2-6、山茶花1-5、草果6-10、兔耳草4-8、鱼腥草5-7、木槿花1-5、凡士林48-52、白胶香8_12。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青柿叶干粉50、白芷12、黄连10、白芨6、枯矾30、无名异8、川芎4、山茶花3、草果8、兔耳草6、鱼腥草6、木槿花3、凡士林50、白胶香10。
`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配方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对于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
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g)为:青柿叶干粉50、白芷12、黄连10、白芨6、枯矾30、无名异8、川芎4、山茶花3、草果8、兔耳草6、鱼腥草6、木槿花3、凡士林50、白胶香10。称取上述配方,中药碎粉成末,加上凡士林与枯矾,将其调成膏药。具体用法为:每晚将膏药浮在脸上,第二天清晨洗去,一般,一个月左右黄褐斑会明显消退。为证明本发明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举典型病例如下:
1、孙乃文女34岁,双颊部见大小不等的片状淡褐色斑,表面光滑无鳞屑,病程3年余,诊断为面部黄褐斑,常规药物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每晚给予上述药膏敷脸,次日早晨洗去,连用一月后,面部色斑明显好转,颜色变淡。2、张培女25岁,双颊部、额头见多处片状淡褐色斑,病程I年余,经皮肤科诊断为面部黄褐斑。每晚给予上述药膏敷脸,次日早晨洗去,连用一月后,面部色斑明显好转,颜色变淡,坚持用药二个月,额头及面部色斑基本消失。3、宋静静女22岁,面颊部见数片形状不规则黄褐色斑,经检查无肝病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为面部黄褐斑。每晚给予上述药膏敷脸,次日早晨洗去,连用一月后,面部色斑明显减退。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青柿叶干粉48-52、白芷10-14、黄连8-12、白芨4-8、枯矾28-32、无名异6-10、川芎2-6、山茶花1-5、草果6-10、兔耳草4-8、鱼腥草5-7、木槿花1-5、凡士林48-52、白胶香8_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其特征在于: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青柿叶干粉50、白芷12、黄连10、白芨6、枯矾30、无名异8、川芎4、山茶花3、草果8、兔耳草6、鱼腥草 6、木槿花3、凡士林50、白胶香1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面部黄褐斑的膏剂,其各原料组分的重量配比为青柿叶干粉48-52、白芷10-14、黄连8-12、白芨4-8、枯矾28-32、无名异6-10、川芎2-6、山茶花1-5、草果6-10、兔耳草4-8、鱼腥草5-7、木槿花1-5、凡士林48-52、白胶香8-12。本发明配方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功效,对于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7/00GK103110873SQ20121053106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1日
发明者余金标 申请人:余金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