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4464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由以下原材料组成:板蓝根30~40份、生地20~30份、紫草20~35份、元参30~40份、公英20~30份、白鲜皮10~15份、黄芪20~30份、地肤子15~25份、大青叶20~30份、木贼15~20份、赤芍20~30份、金银花30~45份、苦参15~20g份、黄柏9~15份、泽泻20~30份、薏苡仁20~30份。其制备方法:a、按照所需重量份称取原料;b、将称取的原料放入药罐中加水浸泡;c、急火煎沸后慢火煎30-45分钟滤出药液;d、再加水急火煎沸后慢火煎20-30分钟,滤药液并与第一次药液混匀。本方为纯中药制剂,服用安全,湿疹愈后不留疤痕,适用于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的患者。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中药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治疗湿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湿疹的主要特点是剧烈的瘙痒,以小丘疹为主的多种形态的皮损,有渗出倾向,反复发作,容易慢性化。湿疹的病人可有多种过敏因素,如对鱼、奸、牛羊肉、烈酒等过敏,吸入花粉、尘螨、羊毛和羽毛等也会发生过敏。患有慢性胆囊炎、齿龈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等,寒冷、湿热以及搔抓刺激等均可成为诱发因素。男女老幼皆可发病,而以先天禀赋敏感者为多,无明显季节性,但冬季常常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形象,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目前治疗湿疹的药物很多,这些药物虽能达到近期疗效,但普遍存在易复发的情况。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西医治疗湿疹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中药治疗湿疹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4]中医中药治疗湿疹以清热解毒、凉血祛瘀为主,配以益气扶正、祛湿散结。使邪毒消除,湿疹病愈。
[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其特殊之处在于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30~40份、生地20~30份、紫草20~35份、元参30~40份、公英20~30份、白鲜皮10~15份、黄芪20~30份、地肤子15~25份、大青叶20~30份、木贼15~20份、赤芍20~30份、金银花30~45份、苦参15~20g份、黄柏9~15份、泽泻20~30份、意该仁20~30份。
[0006]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所需重量份称取各种原料;
b、将称取的各种原料放入药罐中,按重量份加水600-800份,浸泡30-45分钟;
C、急火煎沸,再改慢火煎30-40分钟,滤出药液;
d、再向药罐中加水300-500份,急火煎沸后慢火煎20-30分钟,滤取药液并与第一次滤取药液混匀。
[0007]本发明药物服用方法: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50-200毫升,二周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0008]本方为纯中药制剂,无酸碱药物腐蚀性,亦无内服药物所引起肝、肾损害,更无激素类药物伤害,愈后不留疤痕。本发明适用于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的患者。
[0009]本发明治疗湿疹的药物中各种原材料的主要作用: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常用治温病、斑疫、丹毒、痄腿及痈肿疮毒等火毒热证。
[0010]生地: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
[0011]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麻疹或其他热病,由于热毒炽盛,而斑疹透发不畅或斑疹紫暗之证。有凉血解毒作用,还可用于疮痈疖肿、湿疹、外阴炎、烫伤等。
[0012]元参:凉血滋阴,泻火解毒,软坚散结。
[0013]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本品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作用与地丁相似,常用于疔毒与乳痈,单用有效,鲜品尤佳,尚兼利湿作用。
[0014]白鲜皮:祛风,燥湿,清热,解毒。治风热疮毒,疥癣,皮肤痒疹,风湿痹痛,黄疸。
[0015]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为重要的补气药,善于升举阳气,兼有补气和利水之功。
[0016]地肤子:性寒味苦,入膀胱经,功能清热利水、止痒。
[0017]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温病热毒发斑,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效。
[0018]木贼:疏风热,退目翳。有疏散风热和明目退翳的作用。
[0019]赤芍:清热凉血, 祛瘀止痛。本品清热凉血作用较佳,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所致的身热舌绛、斑疹、及血热妄行之吐血、鈕血等证。
[0020]金银花:清热解毒。具有轻宣疏散的作用,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及疮痈疖肿等热毒壅盛之证。也用于热毒血痢。
[0021]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用于湿热黄疸、泻痢白带等证,能清热燥湿,用于皮肤瘙痒、脓疱疮、疥癣、麻风诸证,能祛风止痒,杀虫。
[0022]黄柏:清燥湿,泄火毒,退虚热。清热燥湿与解毒的作用与黄连类似,主要用于湿热泻痢、黄疸、白带、足膝肿痛及热淋等证。又用治疮痈肿毒湿疹等证亦颇有效,用治阴虚发热、骨蒸盗汗及遗精等证,有退虚热、制相火之能。
[0023]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0024]薏苡仁: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用于水肿,脚气胫肿、小便不利等,也可用于湿滞肌表经络、风湿痹痛或四肢拘挛等症。
[0025]本方配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祛瘀,益气扶正、祛湿散结之功,使热毒除,瘀血祛,正气复,湿邪散,经络通畅而病愈。配方中各种药物之间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对湿疹、尖锐湿疣等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各种湿疹具有非常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毒性疾病的药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
本实施例治疗湿疹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30份、生地20份、紫草20份、元参30份、公英20份、白鲜皮10份、黄芪20份、地肤子15份、大青叶20份、木贼15份、赤芍20份、金银花30份、苦参15份、黄柏9份、泽湾20份、薏该仁20份。
[0028]实施例2
本实施例治疗湿疹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35份、生地25份、紫草30份、元参35份、公英25份、白鲜皮12份、黄芪25份、地肤子20份、大青叶25份、木贼18份、赤芍25份、金银花35份、苦参18份、黄柏12份、泽泻25份、薏苡仁25份。
[0029]实施例3
本实施例治疗湿疹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40份、生地30份、紫草35份、元参40份、公英30份、白鲜皮15份、黄芪30份、地肤子25份、大青叶30份、木贼20份、赤芍30份、金银花45份、苦参20g份、黄柏15份、泽泻30份、薏苡仁30份。
[0030]以上各实施例中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所需重量份称取各种原料;
b、将称取的各种原料放入药罐中,按重量份加水600-800份,浸泡30-45分钟;
C、急火煎沸,再改慢火煎30-40分钟,滤出药液;
d、再向药罐中加水300-500份,急火煎沸后慢火煎20-30分钟,滤取药液并与第一次滤取药液混匀。`
[0031]以上实施例中药物服用方法: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50-200毫升,二周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0032]本发明药物为纯中药制剂,无酸碱药物腐蚀性,亦无内服药物所引起肝、肾损害,更无激素类药物伤害,愈后不留疤痕。本发明适用于病程日久,且反复发作的患者。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材料组成: 板蓝根30~40份、生地20~30份、紫草20~35份、元参30~40份、公英20~30份、白鲜皮10~15份、黄芪20~30份、地肤子15~25份、大青叶20~30份、木贼15~20份、赤芍20~30份、金银花30~45份、苦参15~20g份、黄柏9~15份、泽泻20~30份、意该仁20~30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湿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所需重量份称取各种原料; b、将称取的各种原料放入药罐中,按重量份加水600-800份,浸泡30-45分钟; C、急火煎沸,再改慢火煎30-40分钟,滤出药液; d、再向药罐中加水300-500份,急火煎沸后慢火煎20-30分钟,滤取药液并与第一次滤取药液混匀。`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3860951SQ20121054266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5日
【发明者】崔金红 申请人:崔金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