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45387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麻醉蒸发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麻醉蒸发器,包括蒸发室,其特征在于,该麻醉蒸发器具有三工位,分别为:浓度位,用于调节麻醉蒸发器输出的麻醉蒸汽的浓度;零位,用于在麻醉蒸发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使蒸发室与外部环境导通;运输位,用于使蒸发室形成密闭空间;该麻醉蒸发器还包括三工位切换装置,用于使麻醉蒸发器由运输位至浓度位经过零位的切换。本发明通过浓度调节阀的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实现了三工位的切换,在不增加零部件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蒸发器不具有运输位和零位时不能有效排出蒸发室内蒸发压力的问题。
【专利说明】麻醉蒸发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麻醉蒸发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运输位的麻醉蒸发器。
【背景技术】
[0002]麻醉蒸发器是麻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不但标志着麻醉机的水平,也关系到吸入麻醉的成败,直接涉及病人的安危。液态挥发性麻药,如氨氟醚、异氟醚等不准直接进入呼吸道,也不准以饱和蒸气的形式进入呼吸道,因为多数人在非常低的脑分压下即可达到麻醉状态,大多数麻药有较高饱和蒸气压,比如氟烷的在20°C为32.4kPa,但产生麻醉作用的脑分压只要不到2.27kPa。麻醉蒸发器是一种能将液态的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转变成蒸气并按一定量输入麻醉回路的装置,它的功能是有效地蒸发挥发性吸入麻药,精确地控制其输出浓度。如图1所示,麻醉蒸发器的工作原理:在麻醉蒸发器的入口通入一定量氧气、空气或与氧化亚氮的混合气体,该气体称为新鲜气体,该气体进入蒸发器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气体进入蒸发室,该路气体也称为载气,载气进入蒸发室后携带一定量的麻醉剂,再通过浓度调节阀进行调节;另一路气体通过温控阀进行调节,该路气体称为稀释气体;经过浓度调节阀调节后并携带有麻醉剂的载气与经过温控阀调节后的稀释气体相互混合,由蒸发器的出口输出,然后进入麻醉回路。
[0003]现有的麻醉蒸发器至少存在如下缺陷:1、大部分麻醉蒸发器不具有运输位,运输时需要事先将蒸发器内的麻醉剂倒出,以防止麻醉剂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其中,运输位指蒸发器在特定位置上,运输不会导致麻醉剂泄漏;还一部分麻醉蒸发器具有运输位,其运输位是采用额外独立设置的滑动阀与蒸发器气控阀配合使用,但是存在结构较为复杂,零件多、成本高的缺陷;
[0004]2、在麻醉蒸发器处于零位状态时,即麻醉蒸发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不能够将蒸发室内蒸发压力排出,使得蒸发室内始终存在一定的蒸发压力,当蒸发器紧急启用时,会影响开启时麻醉蒸汽的浓度,从而可能导致危险;
[0005]3、麻醉剂温度变化后新鲜气体的流量控制不稳定,长时间使用后温度补偿单元或者温控阀气阻发生改变,进而导致蒸发器输出的混合麻醉蒸汽浓度发生改变,给使用带来安全隐患;同时,温度补偿单元或者温控阀中感应温度的装置距离蒸发器的蒸发室底部较远,温度不能及时的传递给温度补偿单元或者温控阀。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蒸发器,在不额外增加零部件的情况下使其具有运输位,在运输时不会发生麻醉剂泄漏问题。
[0007]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蒸发器,该麻醉蒸发器处于零位时,即在非工作状态时,蒸发腔室内蒸发压力可有效释放,从而保证蒸发器的使用安全。
[0008]本发明的再一个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麻醉蒸发器,其在温度变化后对流量的控制更加稳定可靠,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影响其温控阀的气阻,即温度的变化能准确的变为气体流量的变化。
[0009]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0]一种麻醉蒸发器,包括蒸发室,该麻醉蒸发器具有三工位,分别为:浓度位,用于调节麻醉蒸发器输出的麻醉蒸汽的浓度;
[0011]零位,用于在麻醉蒸发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使蒸发室与外部环境导通;
[0012]运输位,用于使蒸发室形成密闭空间;
[0013]该麻醉蒸发器还包括三工位切换装置,用于使麻醉蒸发器由运输位至浓度位经过零位的切换。
[0014]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蒸发室具有新鲜气体进口、麻醉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室内设置与新鲜气体进口相连的第一气路和与所述麻醉蒸汽出口相连的第二气路,所述第一气路在所述蒸发室内分支为第一支气路和第二支气路,在所述蒸发室内还设置第三支气路和第四支气路,且两支气路汇集形成所述第二气路,所述三工位切换装置包括浓度调节阀,所述浓度调节阀具有调节阀进气口和调节阀出气口,所述调节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支气路相连通,所述调节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支气路相连通,所述蒸发室内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具有温控阀进气口和温控阀出气口,所述温控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支气路相连通,所述温控阀出气口与所述第四支气路相连通。
[0015]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浓度调节阀包括阀座和与其接触设置的阀片,所述阀片可相对于所述阀座转动,所述调节阀进气口和所述调节阀出气口均开设于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上至少设置与蒸发室相连通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对应的在所述阀片上设置第一切换部和第二切换部,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所述第一切换部使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调节阀进气口之间导通或断开导通,所述第二切换部使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调节阀出气口之间导通或断开导通。
[0016]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座上还设置与蒸发室相连通的第三气孔,对应的在所述阀片上设置大气连通部,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所述大气连通部与所述第三气孔之间选择性连通。
[0017]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阀座上还开设第四气孔和第五气孔,所述第四气孔与所述调节阀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五气孔与所述调节阀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部和所述第二切换部采用在所述阀片上开设的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所述第二气槽适于采用螺旋形槽型,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所述第一气槽择一的使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四气孔之间连通或断开连通,所述第二气槽择一的使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五气孔之间连通或断开连通。
[0018]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控阀安装于所述蒸发室的底部,所述温控阀包括罐体和盖板,所述罐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容纳气体的并可供气体通过的温控阀气体通道,所述温控阀气体通道内设置能感应温度变化而调节所述气体通道开合度的温度控制组件,以调节通过该温控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量。
[0019]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温控阀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开设于所述罐体的内壁,所述罐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气室,所述温控阀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气室,所述温控阀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气室,且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二气室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连接处设置所述温度控制组件。
[0020]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罐体包括封口的罐体第一端和开口的罐体第二端,所述罐体第一端具有靠近所述罐体第二端的第一壁面和远离所述罐体第二端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向所述第二壁面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气室,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活动板和热感应片,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室内,并通过能调节的温控阀螺钉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上,所述活动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温控阀螺钉之间设置温控阀弹簧,所述第一壁面与第一侧面之间具有能调节的缝隙,所述热感应片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第一侧面。
[0021]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活动板第二端的一侧层叠设置两个热感应垫片,两个所述热感应垫片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罐体的第一壁面上,所述热感应片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的第一侧面上,另一端延伸至两个热感应垫片之间,被两个所述热感应垫片夹持。
[0022]作为所述麻醉蒸发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三工位切换装置还包括刻度盘,所述刻度盘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阀片连接部,所述转动盘通过所述阀片连接部与所述阀片连接,以实现阀片与转动盘能同轴转动。
[00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4] 1、本发明的麻醉蒸发器具有运输位、零位和浓度位三个工位,并设置三工位切换装置对三工位进行切换工作,三工位切换装置具体包括浓度调节阀,在运输位时,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将与蒸发室相连的气孔均封堵,使得蒸发室形成密闭空间,在运输过程中避免了麻醉剂泄漏;在零位时,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使蒸发室与大气相通,从而有效的将蒸发室内的蒸发压力排出,保证蒸发器使用时输出麻醉蒸汽浓度稳定一致;在浓度位时,麻醉蒸汽出口与蒸发室之间的连通气路采用了螺旋形槽型,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可以达到调节输出的麻醉蒸汽的浓度目的。本发明通过浓度调节阀的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实现了三工位的切换,在不增加零部件节约成本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蒸发器不具有运输位和零位时不能有效排出蒸发室蒸发压力的问题。
[0025]2、通过在温控阀内设置温度控制组件,使温控阀的气体通道内的开合度能实时的根据麻醉剂的温度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达到麻醉剂温度高时,蒸发室内的麻醉蒸汽浓度高,气体通道内的开合度大,输出新鲜气体多,麻醉剂温度低时,蒸发室内的麻醉蒸汽浓度低,气体通道内的开合度小,输出新鲜气体少的目的,最终实现不论麻醉剂的温度如何变化,最终由蒸发室输出的混合麻醉蒸汽的浓度保持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的目的;通过将温控阀密封安装在蒸发室的底部,在任何时候温控阀均与麻醉剂直接接触,使得麻醉剂的温度变化能更加准确和迅速的传递给温控阀,温控阀也因此能准确的调整通过其的气体流量大小,进而使蒸发室输出的混合麻醉蒸汽的浓度保持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现有技术的麻醉蒸发器工作原理图;
[0027]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麻醉蒸发器的工作系统图;
[0028]图3为图2中所示的浓度调节阀的阀座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所示的阀座的A向视图;[0030]图5为图2中所示的浓度调节阀的阀片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6为图5中所示的阀片的B向视图;
[0032]图7为实施例所述的浓度调节阀在蒸发器处于运输位的使用状态图;
[0033]图8为实施例所述的浓度调节阀在蒸发器处于零位的使用状态图;
[0034]图9为实施例所述的浓度调节阀在蒸发器处于浓度位的使用状态图;
[0035]图10为图2中所示的温控阀安装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10中C向视图(去除盖板后的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10中所示的罐体的剖视示意图;
[0038]图13为图10中所示的温度控制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39]图14为图2中所示的刻度盘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0041]1、蒸发室;2、温控阀;3、刻度盘;4、运输位;5、零位;6、浓度位;7、新鲜气体进口 ;
8、麻醉蒸汽出口 ;9、第一气路;10、第二气路;11、第一支气路;12、第二支气路;13、第三支气路;14、第四支气路;15、浓度调节阀;16、第一切换部;17、第二切换部;18、大气连通部;19、阀片连接部;
[0042]20、罐体;21、温控阀进气口 ;22、温控阀出气口 ;23、第一气室;24、第二气室;25、罐体第一端;26、罐体第二端;27、第一壁面;28、第二壁面;29、限位槽;30、盖板;31、第一垫板;32、第二垫板;33、第一螺钉;34、连接弹簧片;35、第三垫板;36、活动板;37、第一侧面;38、第二侧面;39、活动板第一端;40、活动板第二端;41、温控阀弹簧;42、温控阀螺钉;43、热感应片;44、调节螺钉;45、密封槽;46、第二螺钉;47、限位螺钉;48、第三螺钉;49、热感应垫片;50、转动盘;
[0043]100、阀座;101、第一气孔;102、第二气孔;103、第三气孔;104、第四气孔;105、第五气孔;106、第六气孔;107、第七气孔;108、调节阀进气口 ;109、调节阀出气口 ;110、阀座侧面;111、第一环形区域;112、第二环形区域;113、第三环形区域;114、第四环形区域;
[0044]200、阀片;201、第一气槽;202、第二气槽;203、第三气槽;204、第四气槽;205、排气孔;206、第五环形区域;207、第六环形区域;208、第七环形区域;209、第八环形区域;210、刻度盘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0046]如图2所示,一种麻醉蒸发器,包括蒸发室1、刻度盘3、温控阀2和三工位切换装置,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具有运输位4、零位5、浓度位6,蒸发室I具有新鲜气体进口 7、麻醉蒸汽出口 8,蒸发室I内设置与新鲜气体进口 7相连的第一气路9和与麻醉蒸汽出口 8相连的第二气路10,第一气路9在蒸发室I内分支为第一支气路11和第二支气路12,在蒸发室I内还设置第三支气路13和第四支气路14,且两支气路汇集形成第二气路10,所述三工位切换装置包括浓度调节阀15,浓度调节阀15设置第一切换部16、第二切换部17和大气连通部18,第一切换部16对第一支气路11的开合进行控制,即实现对进气路进行控制,第二切换部17对第三支气路13的开合进行控制,即实现对出气路进行控制,大气连通部18对蒸发室是否与大气连通进行控制,通过第一切换部16、第二切换部17和大气连通部18的配合对运输位4、零位5、浓度位6的切换进行控制。
[0047]如图3-6所示,浓度调节阀15包括阀座100和与其接触设置的阀片200,阀片200可相对于阀座100同轴转动,在阀座100上开设调节阀进气口 108和调节阀出气口 109,调节阀进气口 108与第一支气路11相连通,调节阀出气口 109与第三支气路13相连通;阀座100具有与阀片连接的阀座侧面110,该阀座侧面110具有以其中心为圆心的同心设置的四个环形区域,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环形区域111、第二环形区域112、第三环形区域113、第四环形区域114,在第一环形区域111开设与蒸发室相连的第三气孔103,用以在释放蒸发压力;在第二环形区域112开设第四气孔104和与蒸发室相连的第一气孔101 ;在第三环形区域113开设第六气孔106和第七气孔107,第六气孔106通过气体通道与调节阀进气口108相连通,第七气孔107通过 气体通道与第四气孔104相连通;在第四环形区域开设第五气孔105和与蒸发室相连的第二气孔102,第五气孔105通过气体通道与调节阀出气口 109相连通。
[0048]第一气孔101、第二气孔102、第三气孔103、第四气孔104、第五气孔105、第六气孔106、第七气孔107、调节阀进气口 108、调节阀出气口 109均可采用圆形孔、方形孔或异形孔,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101、第三气孔103、第四气孔104、第六气孔106、第七气孔107以及调节阀进气口 108、调节阀出气口 109优选采用圆形孔,第二气孔102、第五气孔105优选采用槽型孔。
[0049]阀片200具有与阀座连接的阀片侧面,在阀片侧面具有以其中心为圆心的同心设置的四个环形区域,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五环形区域206、第六环形区域207、第七环形区域208、第八环形区域209。
[0050]第五环形区域206与阀座的第一环形区域111对应,在第五环形区域206开设第三气槽203,第三气槽203采用直线槽型,沿第五环形区域的径向开设,在第三气槽203靠近阀片中心的一端内部开设连通大气的排气孔205,第三气槽203与排气孔205组成了大气连通部18,当第三气孔103处于第三气槽203内时,可使第三气孔103与排气孔206相连通,使得大气连通部18与第三气孔103连通,由于第三气孔103与蒸发室I连通,进而实现蒸发室与大气连通,以对蒸发室释放蒸发压力,当第三气孔103未处于第三气槽203内时,使得第三气孔103与排气 孔206未连通,从而使得大气连通部18与第三气孔103未连通,该第三气孔103处于被封堵状态。
[0051]第六环形区域207与阀座的第二环形区域112对应,在第六环形区域207开设第一气槽201,第一气槽201采用弧形槽型,第一气槽201组成第一切换部16,当第一气孔101、第四气孔104均位于第一气槽201内时,第一气槽201使第一气孔101与第四气孔104相连通,由于第四气孔104与调节阀进气口相连,从而使第一气孔101与调节阀进气口之间呈导通状态,当第一气孔101、第四气孔104未同时位于第一气槽201内时,第一气槽201使第一气孔101与第四气孔104断开连通,从而使第一气孔101与调节阀进气口之间呈断开导通状态,此时,第一气孔101处于被封堵状态。
[0052]第七环形区域208与阀座的第三环形区域113对应,在第七环形区域208开设第四气槽204,第四气槽204采用弧形槽型,当第六气孔106、第七气孔107均位于第四气槽204内时,第四气槽204使第六气孔106与第七气孔107相连通,当第六气孔106、第七气孔107未同时位于第四气槽204内时,第四气槽204使第六气孔106与第七气孔107断开连通。
[0053]第八环形区域209与阀座的第四环形区域114对应,在第八环形区域209开设第二气槽202,第二气槽202具有弧形截面,采用螺旋形槽型,第二气槽202组成第二切换部17,当第二气孔102、第五气孔105均位于第二气槽202内时,第二气槽202使第二气孔102与第五气孔105相连通,由于第五气孔105与调节阀出气口相连,从而使第二气孔102与调节阀出气口之间呈导通状态,当第二气孔102、第五气孔105未同时位于第二气槽202内时,第二气槽202使第二气孔102与第五气孔105断开连通,从而使第二气孔102与调节阀出气口之间呈断开导通状态,此时,第二气孔102处于被封堵状态。
[0054]如图7所示,旋转阀片200,其与阀座100呈现图示位置,以使麻醉蒸发器处于运输位,此时,第一气孔101处于第一气槽201内,第四气孔104未处于第一气槽内,第一气槽使第一气孔101与第四气孔104呈断开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一气孔101与蒸发室I相连通,故蒸发室I未通过第一气孔101与外界连通,第一气孔101处于被封堵状态;第二气孔102未处于第二气槽202内,第五气孔105处于第二气槽202内,第二气槽202使第二气孔102与第五气孔105呈断开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二气孔102与蒸发室I相连通,故蒸发室I未通过第二气孔102与外界连通,第二气孔102处于被封堵状态;第三气孔103未处于第三气槽203内,使第三气孔103与外界呈断开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三气孔103与蒸发室I相连通,故蒸发室I未通过第三气孔103与外界连通,第三气孔103处于被封堵状态;综上所述,与蒸发室相连通的第一气孔101、第二气孔102、第三气孔103均处于被封堵状态,使得蒸发室形成密闭空间,故在运输位时,蒸发室内的麻醉剂不会发生泄漏。
[0055]如图8所示,继续旋转阀片200,其与阀座100呈现图示位置,以使麻醉蒸发器处于零位,此时,第一气孔101处于第一气槽201内,第四气孔104未处于第一气槽内,第一气槽使第一气孔101与第四气孔104呈断开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一气孔101与蒸发室I相连通,故蒸发室I未通过第一气孔101与外界连通,第一气孔101处于被封堵状态;第二气孔102未处于第二气槽202内,第五气孔105处于第二气槽202内,第二气槽202使第二气孔102与第五气孔105呈断开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二气孔102与蒸发室I相连通,故蒸发室I未通过第二气孔102与外界连通,第二气孔102处于被封堵状态;第三气孔103处于第三气槽203内,使第三气孔103、第三气槽203、排气孔205形成通路,由于第三气孔103与蒸发室I相连通,排气孔205与大气相通,故蒸发室I通过第三气孔103与外界大气连通;综上所述,与蒸发室相连通的第一气孔101、第二气孔102处于被封堵状态,只有第三气孔103与外界大气形成通路,使得蒸发室通过第三气孔103向外界释放蒸发压力,故在零位时,蒸发室内的蒸发压力得以有效释放,消除了对后续使用的输出浓度的影响。
[0056]如图9所示,继续旋转阀片200,其与阀座100呈现图示位置,以使麻醉蒸发器处于浓度位,此时,第一气孔101、第四气孔104均处于第一气槽201内,第一气槽201使第一气孔101与第四气孔104呈连通的状态,第六气孔106与第七气孔107均处于第四气槽204内,第四气槽204使第六气孔106与第七气孔107呈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一气孔101与蒸发室I相连通,第六气孔106通过气体通道与调节阀进气口 108相连通,第七气孔107通过气体通道与第四气孔104相连通,使得调节阀进气口 108、第六气孔106、第七气孔107、第四气孔104、第一气孔101、蒸发室I形成通路;
[0057]第二气孔102和第五气孔105均位于第二气槽202内,第二气槽202使第二气孔102与第五气孔105呈连通的状态,由于第二气孔102与蒸发室I相连通,第五气孔105通过气体通道与调节阀出气口 109相连通,使得蒸发室1、第二气孔102、第五气孔105、调节阀出气口 109形成通路。当气体由调节阀进气口 108进入,依次经过第六气孔106、第七气孔107、第四气孔104、第一气孔101,进入蒸发室I内,携带有麻醉剂的气体由蒸发室I输出,依次经过第二气孔102、第五气孔105,并由调节阀出气口 109输出。由于第二气槽202采用螺旋槽,继续旋转阀片200,可以改变第二气孔102与第五气孔105连通程度,以达到改变气体流量目的,从而实现浓度的改变,本实施中,继续旋转阀片可使气体流量增大。综上所述,在浓度位时,可实现气体进入蒸发室,并携带麻醉剂后输出,以及可以实现调节输出气体的浓度。
[0058]阀片200相对于阀座100的旋转,主要通过刻度盘3的旋转实现,如图5、图14所示,在阀片200上设置刻度盘连接部210,刻度盘3包括转动盘50,在转动盘50内设置与刻度盘连接部210相匹配的阀片连接部19,使得刻度盘3可与阀片200同轴转动,通过转动刻度盘,即可实现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
[0059]为了防止携带有麻醉剂的气体回流的问题,本发明优选的在第七气孔107与第四气孔104之间设置压力补偿装置,使第七气孔107与第四气孔104通过压力补偿连通,本实施中该压力补偿装置优选采用迂曲通道。
[0060]如图10-13所示,蒸发室I的底部安装温控阀2,温控阀2包括罐体20和盖板30,罐体20与盖板30之间具有容纳气体的并可供气体通过的温控阀气体通道,此温控阀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室23和第二气室24,罐体20包括封口的罐体第一端25和开口的罐体第二端26,罐体第一端25具有靠近罐体第二端26的第一壁面27和远离罐体第二端26的第二壁面28,第一壁面27向第二壁面28凹陷形成上述第一气室23,罐体20与盖板30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上述第二气室24,在罐体20上设置供新鲜气体输入的温控阀进气口 21和供新鲜气体输出的温控阀出气口 22,温控阀进气口 21与第二支气路12相连通,温控阀出气口22与第四支气路14相连通,第一气室23与温控阀进气口 21接通,第二气室24与温控阀出气口 22接通,且第一气室23与第二气室24相互连通,在第一气室23与第二气室24连接处设置温度控制组件。
[0061]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活动板36和热感应片43,活动板36设置于第二气室24内,并通过能调节的温控阀螺钉42活动设置于第一壁面27上,活动板36具有第一侧面37和第二侧面38,第一侧面37靠近于第一壁面27设置,第二侧面38远离于第一壁面27设置,在第二侧面38与温控阀螺钉42之间设置温控阀弹簧41,第一壁面27与第一侧面37之间具有能调节的缝隙。
[0062]活动板36还包括活动板第一端39和活动板第二端40,活动板第二端40的一侧层叠设置两个热感应垫片49,两个热感应垫片49通过两个第三螺钉48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上,热感应片43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44固定在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上,另一端延伸至两个热感应垫片49之间,被两个热感应垫片49夹持,通过在活动板第二端40设置热感应片43,可以利用热感应片43感应温度变化而产生形变的特点,来使活动板36实现靠近或者远离第一气室23的目的,即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与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之间的缝隙发生变化,因此从 温控阀进气口 21进入第一气室23的新鲜气体被活动板36限制,使由第一气室23进入第二气室24的新鲜气体的气体量发生变化,从而使从温控阀出气口22输出的新鲜气体的气体量发生变化,最终防止蒸发室输出的混合麻醉蒸汽的浓度发生变化。将温度控制组件中的活动板36用带有温控阀弹簧41的温控阀螺钉42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上,使得活动板36在调节温度过程中的阻抗能长时间保持一致,避免蒸发室输出的混合蒸汽的浓度发生变化。而将热感应片43的一端利用两块热感应垫片49夹持,使热感应片43在温度变化时,形变更加准确,并带动活动板36移动距离更加准确,达到最终调节气体流量准确的目的。
[0063]活动板第一端39的一侧设置第一垫板31,第一垫板31远离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的一侧设置第二垫板32,第一垫板31与第二垫板32之间设置连接弹簧片34,第二垫板32、连接弹簧片34以及第一垫板31通过两个第一螺钉33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连接弹簧片34从第一垫板31与第二垫板32之间延伸至活动板36的第二侧面38上,在连接弹簧片34远离第二侧面38的一侧设置第三垫板35,并且第三垫板35、连接弹簧片34与活动板36通过两个第二螺钉46固定连接为一体,在第一垫板31与活动板第一端39之间呈间隔设置,并形成限位槽29。
[0064]调节螺钉44的一侧并位于活动板36上设置用于防止温度控制组件失效的限位螺钉47,限位螺钉47将活动板36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热感应片43、调节螺钉44、温控阀弹簧41或者温控阀螺钉42任意一个或者全部失效,限位螺钉47对活动板36进行支撑,能确保活动板36不将第一气室23完全封闭。
[0065]罐体20通过四个均匀分布的螺钉固定在盖板30上,并且罐体20与盖板30的连接处设置一圈环形密封槽45,密封槽45内设置密封圈。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为O型硅橡胶密封圈。此处密封圈和密封槽45的设置能有效的防止进入到第一气室23和第二气室24内的新鲜气体泄漏,或者是麻醉剂进入第一气室23和第二气室24内,影响最终蒸发室输出的混合麻醉蒸汽的浓度。
[0066]在本实施例中,热感应片43采用热感应灵敏的铜片制成,而活动板36则采用热感应不灵敏的不锈钢制成。
[0067]此温控阀的组装工序如下:
[0068]第一步:在两块热感应垫片49之间夹持热感应片43的一端,然后利用两个第三螺钉将热感应垫片49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上;
[0069]第二步:在第一垫板31和第二垫板32之间夹持连接弹簧片34的一端,然后利用两个第一螺钉将第一垫板31、第二垫板32以及两者之间的连接弹簧片34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上;
[0070]第三步:在第一垫板31的一侧用温控阀螺钉42将活动板36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上,并且在固定之前将温控阀弹簧41套在温控阀螺钉42的外围;
[0071]第四步:将连接弹簧片34远离第一垫片3的一端安放到活动板的第二侧面38上,然后再在连接弹簧片34安装第三垫板35,并利用两个第二螺钉46将活动板36、连接弹簧片34和第三垫板35固定为一体;
[0072]第五步:将热感应片43远离热感应垫片49的一端安装到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上,并利用调节螺钉44将活动板36和热感应片43连接为一体;
[0073]第六步:将限位螺钉47旋拧在活动板36上,并将活动板36固定在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上;[0074]第七步:调节调节螺钉44,以使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与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之间的缝隙为规定的距离;
[0075]第八步:在密封槽45内安放密封圈,然后将盖板30通过螺钉固定在罐体20上,完成温控阀的组装。
[0076]将此温控阀固定安装在蒸发器的蒸发室底部,并使蒸发室内的麻醉剂液面位于温控阀上方,即温控阀完全浸在麻醉剂中。
[0077]在蒸发室中此温控阀控制气体流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78]步骤一、使新鲜气体从第二支气路12进入温控阀进气口 21,再进入第一气室23,通过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与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之间的缝隙进入第二气室24,最后由与第二气室24接通的温控阀出气口 22排出,进入第四支气路14,并与经过浓度调节阀调节后的携带有麻醉剂的气体混合;
[0079]步骤二、当蒸发器工作一段时间后,蒸发室内的温度降低,蒸发室的挥发能力降低,蒸发室内的麻醉蒸汽的浓度下降,此时温控阀的热感应片43感应温度降低向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弯曲,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向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靠近,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与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之间的缝隙变小,使第一气室23进入第二气室24的新鲜气体减少,从温控阀出气口 22输出的新鲜气体也减少,以使与蒸发室输出的麻醉蒸汽混合的新鲜气体减少,根据蒸发器原理,最终由医用蒸发器输出的混合麻醉气体浓度不变。
[0080]步骤三、当使用蒸发器过程中,外界的温度过高,蒸发室内的温度升高,蒸发室的挥发能力提高,蒸发室内的麻醉蒸汽的浓度升高,此时温控阀的热感应片43感应温度升高向盖板30弯曲,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远离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罐体20的第一壁面27与活动板36的第一侧面37之间的缝隙变大,使第一气室23进入第二气室24的新鲜气体增多,从温控阀出气口 22输出的新鲜气体也增多,以使与蒸发室输出的麻醉蒸汽混合的新鲜气体增多,根据蒸发器原理,最终由医用蒸发器输出的混合麻醉气体浓度不变。
[0081]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 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麻醉蒸发器,包括蒸发室,其特征在于,该麻醉蒸发器具有三工位,分别为:浓度位,用于调节麻醉蒸发器输出的麻醉蒸汽的浓度; 零位,用于在麻醉蒸发器处于非工作状态时,使蒸发室与外部环境导通; 运输位,用于使蒸发室形成密闭空间; 该麻醉蒸发器还包括三工位切换装置,用于使麻醉蒸发器由运输位至浓度位经过零位的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室具有新鲜气体进口、麻醉蒸汽出口,所述蒸发室内设置与新鲜气体进口相连的第一气路和与所述麻醉蒸汽出口相连的第二气路,所述第一气路在所述蒸发室内分支为第一支气路和第二支气路,在所述蒸发室内还设置第三支气路和第四支气路,且两支气路汇集形成所述第二气路,所述三工位切换装置包括浓度调节阀,所述浓度调节阀具有调节阀进气口和调节阀出气口,所述调节阀进气口与所述第一支气路相连通,所述调节阀出气口与所述第三支气路相连通,所述蒸发室内设置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具有温控阀进气口和温控阀出气口,所述温控阀进气口与所述第二支气路相连通,所述温控阀出气口与所述第四支气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调节阀包括阀座和与其接触设置的阀片,所述阀片可相对于所述阀座转动,所述调节阀进气口和所述调节阀出气口均开设于所述阀座上,所述阀座上至少设置与蒸发室相连通的第一气孔和第二气孔,对应的在所述阀片上设置第一切换部和第二切换部,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所述第一切换部使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调节阀进气口之间导通或断开导通,所述第二切换部使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调节阀出气口之间导通或断开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还设置与蒸发室相连通的第三气孔,对应的在所述阀片上设置大气连通部,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所述大气连通部与所述第三气孔之间选择性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上还开设第四气孔和第五气孔,所述第四气孔与所述调节阀进气口相连,所述第五气孔与所述调节阀出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切换部和所述第二切换部采用在所述阀片上开设的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所述第二气槽适于采用螺旋形槽型,通过阀片相对于阀座转动,所述第一气槽择一的使所述第一气孔与所述第四气孔之间连通或断开连通,所述第二气槽择一的使所述第二气孔与所述第五气孔之间连通或断开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安装于所述蒸发室的底部,所述温控阀包括罐体和盖板,所述罐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容纳气体的并可供气体通过的温控阀气体通道,所述温控阀气体通道内设置能感应温度变化而调节所述气体通道开合度的温度控制组件,以调节通过该温控阀气体通道的气体流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阀气体通道包括第一气室和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开设于所述罐体的内壁,所述罐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第二气室,所述温控阀进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气室,所述温控阀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第二气室,且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二气室相互连通,在所述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连接处设置所述温度控制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包括封口的罐体第一端和开口的罐体第二端,所述罐体第一端具有靠近所述罐体第二端的第一壁面和远离所述罐体第二端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向所述第二壁面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气室,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活动板和热感应片,所述活动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气室内,并通过能调节的温控阀螺钉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壁面上,所述活动板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在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温控阀螺钉之间设置温控阀弹簧,所述第一壁面与第一侧面之间具有能调节的缝隙,所述热感应片固定设置于所述活动板的第一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第二端的一侧层叠设置两个热感应垫片,两个所述热感应垫片拆卸式设置在所述罐体的第一壁面上,所述热感应片的一端通过调节螺钉固定在所述活动板的第一侧面上,另一端延伸至两个热感应垫片之间,被两个所述热感应垫片夹持。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任一项所述的麻醉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工位切换装置还包括刻度盘,所述刻度盘包括转动盘,所述转动盘内设置阀片连接部,所述转动盘通过所述阀片连接 部与所述阀片连接,以实现阀片与转动盘能同轴转动。
【文档编号】A61M16/18GK103893890SQ201210581493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郑殿会, 韩果正 申请人: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