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460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柴胡10-14克,黄岑12-14克,枳壳14-18克,生地黄10-14克,栀子12-14克,延胡索10-14克,川楝子8-12克,金银花10-16克,连翘14-18克,败酱草12-14克,赤芍16-20克,白芍14-18克,生甘草12-14克。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祖国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中药组方。
【背景技术】
[0002]急性腹膜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其病理基础是腹膜壁层和(或)脏层因各种原因受到刺激或损害发生急性炎性反应,多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物理损伤所引起。大多数为继发性腹膜炎,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腹膜炎三联征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以及腹痛、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等,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柴胡10-14克,黄岑12-14克,枳壳14-18克,生地黄10-14克,桅子12-14克,延胡索10-14克,川楝子8-12克,金银花10-16克,连翘14-18克,败酱草12-14克,赤芍16-20克,白芍14-18克,生甘草12-14克。
[0005]进一步,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如下:柴胡12克,黄岑13克,枳壳16克,生地黄12克,桅子13克,延胡索12克 ,川楝子10克,金银花14克,连翘16克,败酱草13克,赤芍18克,白芍16克,生甘草13克。
[0006]本发明将各原料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6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
[0007]发明中各原料本药的药性如下:
柴胡: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
[0008]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川楝子: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樟脑:杀虫止痒,消肿止痛,辟秽开窍。
[0009]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官脱垂。
[0010]生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发斑发疫。
[0011]桅子: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花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杰肿痛、火毒疮疡、扭伤。
[0012]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0013]川楝子:疏肝泄热,入肝经,主要用于肝经火盛。[0014]金银花:抗菌及抗病毒。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痢疾,伤寒,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以及流感病毒等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0015]连翘:中药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蒙药味苦,性凉。
[0016]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0017]赤芍:瘀,止痛,凉血,消肿。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
[0018]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0019]生甘草: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20]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有效率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柴胡14克,黄岑14克,枳壳18克,生地黄14克,桅子14克,延胡索14克,川楝子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8克,败酱草14克,赤芍20克,白芍18克,生甘草14克。
[0022]实施例2
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柴胡14克,黄岑14克,枳壳18克,生地黄14克,桅子14克,延胡索14克,川楝子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8克,败酱草14克,赤芍20克,白芍18克,生甘草14克。
[0023]实施例3
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柴胡10克,黄岑12克,枳壳14克,生地黄14克,桅子14克,延胡索14克,川楝子12克,金银花16克,连翘14克,败酱草14克,赤芍20克,白芍14克,生甘草14克。
[0024]实施例1-3的中药在制备是将各原料混合,粉碎成末,直接服用,每日三次,一次6克左右,用温开水送服。
[0025]效果例
重症急性腹膜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会超出原发病变的范围而进而向腹部其他区域进行扩散,如果蔓延到全腹即成为全腹膜炎,死亡率高达20%~40%[1]。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引起伤口感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
[0026]诊断依据
(O感染性腹膜炎:具有下列三条中两条可确诊:①急性腹膜炎诊断标准有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急性腹膜炎诊断标准②透出液(宜选用每日首次2000mL进液,经腹腔内停留3小时透析后透出液丢弃1OmL后的标本)混浊;或其白细胞计数超过0.1X109/L,其中多核白细胞>50% (按腹水常规检查)。急性腹膜炎诊断标准③微生物学检查(包括霉菌、需氧、厌氧和微嗜氧培养)阳性。若诊断霉菌性或结核性腹膜炎,则必须具有微生物学的证据。具有上述三条中的任何一条者为疑诊。f#rh,百拇医药(2)寻找到化学性或内毒素污染等原因并经更换适合的透析液在两月内缓解或痊愈者,可分别诊断为化学性或内毒素性腹膜炎。f#rh,百拇医药(3)透出液白细胞瑞氏染色后,中性粒细胞少于50%,嗜酸性粒细胞多于15%,不经治疗可自行缓解或痊愈者,可诊为腹腔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w
临床表现: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0027]实验结果
100例急性腹膜炎患者,按照本发明所述方法服用本发明中药,以半年为期,治愈者90个,有效者6个,无效者4个,总有效率96%。
[0028]典型病例
病例1:庄某,湖南市人,29岁,被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服药5个月治愈,4年过去未复发。
[0029]病例2:王某,栖霞市人,44岁,被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服药5个月治愈,至今未复发。
[0030]病例3:谭某,绍兴市人,60岁,被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服药7个月治愈。
[0031]病例4:炳某,乳山市人,54岁,被医院诊断为急性腹膜炎,服药6个月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急性腹膜炎的中药组方,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柴胡10-14克,黄岑12-14克,枳壳14-18克,生地黄10-14克,桅子12-14克,延胡索10-14克,川楝子8_12克,金银花10-16克,连翅14-18克,败酱草12-14克,赤芍16-20克,白芍14-18克,生甘草12-14 克。
2.进一步,所述原料药的重量份如下:柴胡12克,黄岑13克,枳壳16克,生地黄12克,桅子13克,延胡索12克,川楝子10克,金银 花14克,连翘16克,败酱草13克,赤芍18克,白芍16克,生甘草13克。
【文档编号】A61K36/804GK103893360SQ201210585912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0日
【发明者】戴绍波 申请人:戴绍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