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50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白芍12-14克,生黄茋14-18克,白术10-14克,防风14-18克,当归10-14克,辛夷子10-14克,五味子16-18克,石菖蒲8-10克,蝉蜕10-14克,甘草10-12克,细辛8-12克。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一种中药,涉及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
【背景技术】
[0002]过敏性鼻窦炎,是由于过敏变态反应因素引发的鼻窦炎,发病因素以过敏因素为主,为鼻窦粘膜的非特异性变态反应,为一种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病,临床上多由过敏性鼻炎发展而来,临床上主要症状为:鼻塞、打喷嚏、流脓涕、头疼等,过敏性鼻炎合并鼻窦炎的症状。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方便、效果明显的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白芍12-14克,生黄芪14-18克,白术10-14克,防风14-18克,当归10-14克,辛夷子10-14克,五味子16-18克,石菖蒲8-10克,蝉蜕10-14克,甘草10-12克,细辛8-12克。
[0005]优选地,所述的治疗鼻息肉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要配比的物质制成:白芍13克,生黄芪16克,白术12克,防风16克,当归12克,辛夷子12克,五味子17克,石菖蒲9克,蝉蜕12克,甘草10克,细辛10克。
[0006]本发明中药配制简单,成本低、药源广,使用方便,疗效快,治愈率高,无任何副作用。
[0007]发明中各原料本药的药性如下:
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0008]生黄芪: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
[0009]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0010]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0011]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0012]辛夷子:性温味辛,归肺,胃径,因它辛散温通,芳香走窜,上行头面,善通鼻窍,因治鼻渊头痛要药,同时只要适当配伍它偏寒内服外用都有较好的疗效。
[0013]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用于久嗽虚喘,梦遗滑精,遗尿尿频,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短气脉虚,内热消渴,心悸失眠。
[0014] 石菖蒲: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理气,活血,散风,去湿。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0015]蝉蜕:散风除热,利咽,透疫,退醫,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0016]甘草:生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0017]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解热、利尿、镇痛、镇静药。治头痛,有发汗、祛痰之效。
[0018]中医类证鉴别1.鼻腔乳头状瘤或内翻性乳头状瘤:肿物色红,表面较粗糙,质韧。活检可确诊。
[0019]2.鼻腔恶性肿瘤:表面粗糙不平,或有坏死,易出血,可伴有骨质破坏或邻近器官侵犯。活检可确诊。
[0020]3.鼻腔异物:有异物误入鼻腔史,检查发现异物。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用,每日一剂。每服药煎两遍,共煎出200ml,早晚各服100ml。经过多年临床应用验证,能够有效的治疗鼻息肉,有效率为100%,治愈率92%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实施例1、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白芍12-14克,生黄芪14-18克,白术10-14克,防风14-18克,当归10-14克,辛夷子10-14克,五味子16-18克,石菖蒲8-10克,蝉蜕10-14克,甘草10-12克,细辛8-12克。
[0023]实施例2、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白芍13克,生黄芪16克,白术12克,防风16克,当归12克,辛夷子12克,五味子17克,石菖蒲9克,蝉蜕12克,甘草10克,细辛10克。
[0024]临床疗效总结
一般资料:
本发明的中药,多年来临床上应用,治疗病人上百例。
[0025]诊断标准:鼻息肉诊断标准:
(一)鼻中隔粘膜肥厚或中鼻甲肥大:呈息肉样变者均可被误诊为鼻息肉。前者表面颜色较红,基底较宽而不易活动,触诊时较硬。
[0026](二)脑膜-脑膨出:可做颅骨侧位或颅基位X线摄片,亦可做X线额部断层摄片,可见颅骨缺损。
[0027](三)内翻性乳头状瘤:外形如多发性息肉,表面粗糙,色灰白或淡红。病理组织学上特点是上皮向基底方向呈内翻性生长。手术时易出血,术后易复发,并可恶变。
[0028](四)鼻咽纤维血管瘤:常发生于男性青年鼻腔后段及鼻咽部,基底广,色深红或灰色,呈圆形或结节状或分叶状,并向四周扩散,可反复鼻衄,甚至大量出血。
[0029](五)鼻部恶性肿瘤:凡单侧进行性鼻塞、鼻涕带血并伴有剧烈头痛、面部麻木者,均应考虑鼻部恶性肿瘤的可能,须施行活检明确诊断。
[0030]服药方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副药煎2遍,每遍煎30分钟,过滤,取出滤液,两次共煎出200ml,早晚各服100ml。
[0031]治愈:症状消失,鼻息肉症状减轻。
[0032]好转:息肉消失,临床症状解除。
[0033]治疗效果:轻症服药8-10天为一个疗程,重症患者4个疗程,轻症2个疗程症状消失,重症者一般一个月内症状消失。禁忌:月经期妇女及孕妇忌用。
[0034]结果:10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为痊愈。
[0035]不良反应
对于100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跟踪观察,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鼻息肉的中药汤剂,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数的原料制成:白芍12-14克,生黄芪14-18克,白术10-14克,防风14-18克,当归10-14克,辛夷子10-14克,五味子16-18克,石菖蒲8-10克,蝉蜕10-14克,甘草10-12克,细辛8-12克。
2.优选地,所述的治疗鼻息肉的中药组合物是由下述重要配比的物质制成:白芍13克,生黄芪16克,白术12克,防风16克,当归12克,辛夷子12克,五味子17克,石菖蒲9克,蝉蜕12克,甘草10克,细辛10克。
【文档编号】A61K35/64GK103893438SQ201210588114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9日
【发明者】张涛 申请人:张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