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上激光溶脂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551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皮上激光溶脂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激光溶脂带,尤指一种在皮上投射激光束而在皮下溶脂的带状激光溶脂装置。
背景技术
时下医学美容盛行,使注重本身仪表者有改头换面的机会,除脸部美容外,减重塑身也是医学美容相当热门的一个项目,尽管如此,被用来减重塑身的技术及方法不一而足,有的根据营养学,利用饮食的控制,减少热量吸收,配合运动加速热量消耗,以达成减重的目的;有的则采用外科手术,例如抽脂等,而近代的抽脂手术则引进激光溶脂后再以负压吸 出液体状脂肪。最早发现激光可溶出脂肪者为Dr. Rodrigo Neira (Columbian surgeon),其利用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进行疼痛舒缓和伤口愈合的术后治疗时,发现脂肪可为激光所溶出。而Dr. Rodrigo Neira的学生Dr. Dedo于2001年一月公开发表并教授此项技术,于是低能量激光疗法被大量应用于激光抽脂的医美应用。在已经公开的技术中是在一个细长导管上设有一激光探头,进行激光抽脂时,是在预定抽脂人体部位上局部麻醉并形成一个小切口,让导管伸入至皮下,利用激光探头产生低能量激光束将皮下的脂肪分解并抽出(相关技术参http://WWW.Iasertreatmentclinics. co. uk/Laser_Lipolysis. html)。但上述激光抽脂术必须局部麻醉、形成切口、导管侵入,其过程形同外科手术,又因其属于侵入性疗程,故大多数人仍裹足不前。由上述可知,激光抽脂有助于人体特定部位的脂肪消除,从而利于塑身,但既有激光抽脂属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因此接受度不高。故如何善用低能量激光的溶脂效果,且能免除一般人对于侵入性疗程的疑虑,实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主要仍利用低能量激光对皮下脂肪进行溶解,但是令低能量激光由皮上投射,免除一般人对侵入性程序的疑虑;再者,利用特殊的绑带设计,可方便地固定在人体的手臂、腿、臀、腹部等部位,进而对所述等部位进行激光溶脂,其使用方式不仅便利且安全无负担。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皮上激光溶脂带包括一载带,呈狭长片状,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主要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挠性,所述载带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一固定件;二个以上的激光模块,是分设在前述载带上,且在载带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各激光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所述载体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激光二极管及一连接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激光二极管产生低能量激光,所称低能量为小于等于30Joule/cm2,光波长 640 680nm ;[0010]上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主要是在一长度方向可挠的载带上设有二个以上可以产生低能量激光的激光模块,当使用者利用载带的挠性而缠绕在身体的特定部位,并利用载带一端的固定件予以固定,则可令激光模块接触所述身体部位的皮肤表层,当激光模块的驱动电路驱动激光二极管时,激光二极管将产生低能量的激光并投射在皮肤表层,进而对所述部位的皮下脂肪进行溶解,以达到溶脂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中频电刺激功能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利用产生中频干扰电流以刺激神经,并使肌肉交替地收缩与放松,以提升溶脂效果。为达成上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手段令前述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成对的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两中频电刺激模块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前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在激光模块进行溶脂的同时,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将分别 产生不同中频的调制干扰电流,使与中频电刺激模块接触部位的肌肉交替地收缩放松,由此可提升所述部位脂肪的分解速度。本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具有推拿按摩效果的皮上激光溶脂带,主要是利用可伸缩的气囊对溶脂部位进行按摩,以提升溶脂效果。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技术手段是令前述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前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在激光模块进行溶脂的同时,按摩气囊亦在连接充放气机的状态下执行充放气,通过按摩气囊的膨胀与收缩,由此对身体上的溶脂部位进行按摩,由此有助于促进肌肉的放松与脂肪的分解。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了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载带,呈狭长片状,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主要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挠性,所述载带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一固定件;二个以上的激光模块,是分设在前述载带上,且在载带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各激光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所述载体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激光二极管及一连接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激光二极管产生低能量激光,所称低能量为小于等于30Joule/cm2,光波长640 680nm。优选地,所述激光模块的载体包含相对结合的一前盖、一后盖及一结合在前盖外的罩盖;所述前盖与罩盖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二极管及驱动电路是设在一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是设在前述载体的前盖、后盖间,电路板上的激光二极管且分别对应于前盖及罩盖上的通孔;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个散热环,各散热环分设在前盖内并与前盖接触,且位于各激光二极管的周围;所述罩盖表面形成有多数凸粒。优选地,所述载带在相对固定件的另端上设有一扣环;所述固定件是由载带一端延伸或连接的长条带状物所构成,所述固定件在一表面上是分设一公扣带及一母扣带;又固定件在邻近载带的一端设有一勾扣件,所述勾扣件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两并排且紧邻的长孔,勾扣件的一侧边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扣勾,所述扣勾是对应于载带另端的扣环。优选地,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成对的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两中频电刺激模块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优选地,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优选地,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是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优选地,所述激光模块上的驱动电路包括一开关电路,主要是由一开关晶体管与一功率晶体管组成,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基极是作为控制端,其集电极是和功率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则分别与一直流电源及前述相互串接的激光二极管连接;一限流定电流电路,是和前述各串接的激光二极管及开关电路连接,所述限流定电流电路包括一定电流单元、一分压电路及一比较器U2B ;其中,定电流单元具有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是以漏极连接在激光二极管的电源回路上,其栅极、源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连接有一电阻;所述比较器具有一输入端、一参考电压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端是通过分压电路与开关 电路的功率晶体管漏极连接,其输出端则同时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是由两电阻所组成,两电阻的分压节点是和比较器U2B的参考电压端连接;一重置电路,主要是由一差分放大器构成,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负端输入是作为控制端,以接受外部的重置信号;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则与前述比较器U2B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一过热保护电路,所述过热保护电路主要是由一比较器U2C、一 D触发器、一或门及一非门组成,其中比较器U2C的输入端是和一负温度系数感测器连接,比较器U2C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的时脉端连接,D触发器U15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其输出端与或门的输入端连接,或门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是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激光模块上的驱动电路包括一开关电路,主要是由一开关晶体管与一功率晶体管组成,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基极是作为控制端,其集电极是和功率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则分别与一直流电源及前述相互串接的激光二极管连接;一限流定电流电路,是和前述各串接的激光二极管、及开关电路连接,所述限流定电流电路包括一定电流单元、一分压电路及一比较器U2B;其中,定电流单元具有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是以漏极连接在激光二极管的电源回路上,其栅极、源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连接有一电阻;所述比较器具有一输入端、一参考电压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端是通过分压电路与开关电路的功率晶体管漏极连接,其输出端则同时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是由两电阻所组成,两电阻的分压节点是和比较器U2B的参考电压端连接;一重置电路,主要是由一差分放大器构成,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负端输入是作为控制端,以接受外部的重置信号;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则与前述比较器U2B的输入端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一过热保护电路,所述过热保护电路主要是由一比较器U2C、一 D触发器、一或门及一非门组成,其中比较器U2C的输入端是和一负温度系数感测器连接,比较器U2C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的时脉端连接,D触发器U15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其输出端与或门的输入端连接,或门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是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0029]图I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激光模块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中激光模块的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中驱动电路的线路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扩充后的立体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扩充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加设延伸带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优选实施例,请参考图I所示,主要是在一载带10上设有两个以上的激光模块20,载带10的一端设有一固定件30,用以固定挠卷之后的载带10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带10是呈狭长片状,其具有一长度及一宽度,由于要求所述载带10具有挠性,因此可采用弹性或挠性材料构成所述载带10,例如橡胶、皮革等,由在本实用新型要求载带10可以挠卷在身体的手臂、腹、臀及大腿等部位,因此载带10至少在长度方向上具备挠性,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直接无歧义地理解的是当载带10整体为弹性或挠性材料构成时,其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均具备挠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带10上形成有二个以上的安装孔11 (请配合参考图2所示),用以在每一安装孔11内设置一激光模块20,本实施例中,载带10上计有五个安装孔11,供设置五个激光模块20,前述安装孔11及激光模块20仅为示例而已,并非限制其数量,合先陈明。又前述位于载带10 —端的固定件30是由载带10 —端延伸或连接的长条带状物所构成,所述固定件30的一表面上设有一个以上的粘扣带,以便通过粘扣方式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载带10在相对固定件30的另端上设有一扣环12,而固定件30在一表面上是分设一公扣带31及一母扣带32,当固定件30以自由端穿过扣环12再绕回时,可使其上的公扣带31与母扣带32相互粘扣,由此使载带10构成一环状。再者,固定件30在邻近载带10的一端设有一勾扣件40,所述勾扣件40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两并排且紧邻的长孔,供固定件30依序穿过,进而固定在固定件30的一端上,又勾扣件40的一侧边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扣勾41,所述扣勾41是对应于载带10另端的扣环12,更进一步的说,所述勾扣件40可与另一个载带10上的扣环12扣接,由此可将二个以上的皮上激光溶脂带相互串接,以满足不同体型或不同部位的需要。关于前述激光模块20的具体构造请配合参考图2、图3所示,所述激光模块20具有一载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载体包含相对结合的一前盖21、一后盖22及一结合在前盖21外的罩盖23 ;所述前盖21与后盖22主要是由散热特性良好的金属所构成,例如铝材,所述罩盖23则不导热;所述前盖21与后盖22相互结合后并构成热接触;又前盖21与罩盖23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通孔210、230,供激光向外投射;而罩盖23表面形成有多数凸粒231,所述凸粒231将与使用者的皮肤直接接触,并具有穴位按摩的效果。又激光模块20进一步具有一个以上的激光二极管24及一与激光二极管24连接的驱动电路(图中未示),本实施例中计有三个激光二极管24,所述激光二极管24及驱动电路是设在一电路板25上,所述电路板25上是设在前述载体的前盖21、后盖22间,电路板25上的激光二极管24且分别对应于前盖21及罩盖23上的通孔210、2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激光模块20进一步包含三个散热环26,各散热环26分设在前盖21内且构成热接触,且位于电路板25上各激光二极管24的周围(请参考图4所示),由此将激光二极管24工作时产生的热能经散热环26传导至前盖21及后盖22上以资散热。关于激光模块20上的驱动电路,其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电路是如图5所示,其包括—开关电路51,主要是由一开关晶体管Q5与一功率晶体管Q4组成,所述开关晶体管Q5的基极是作为控制端,接受外部信号的控制,其集电极是和功率晶体管Q4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Q4的源极及漏极则分别与一直流电源+12V及数个串接的激光二极管D9、D7、Dl连接,意即由开关电路51控制是否对各激光二极管D9、D7、Dl供电;一限流定电流电路52,是和前述各串接的激光二极管D9、D7、D1及开关电路51连接,所述限流定电流电路52包括一定电流单元、一分压电路及一比较器U2B;其中,定电流单元具有一第一晶体管Ql及一第二晶体管Q2,所述第一晶体管Ql是以漏极连接在激光二极管D9、D7、D1的电源回路上,其栅极、源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Q2的基极、发射极间连接有一电阻R7 ;所述比较器U2B具有一输入端、一参考电压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端是通过分压电路与开关电路51的功率晶体管Q4漏极连接,其输出端则同时与第一晶体管Ql的栅极及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是由电阻R4、R13所组成,其分压节点是和比较器U2B的参考电压端连接;一重置电路53,主要是由一 I: I的差分放大器U2A构成,所述差分放大器U2A的负端输入是作为控制端,以接受外部的重置信号;其输出端则与前述比较器U2B的输入端连接。上述的驱动电路,主要是由开关电路51接受外部的驱动信号后通过开关晶体管Q5导通功率晶体管Q4,使激光二极管D9、D7、D1取得工作电源而产生低能量激光,其剂量小于等于30Joule/cm2,光波长为640 680nm,功率则为10 IOOmW ;为确保工作正常,限流定电流电路52提供激光二极管D9、D7、Dl的特定输出功率(10 IOOmW)所需的定电流保护,若工作电流超过所需驱动电流,将使第二晶体管Q2的集电极和发射极间短路造成第一晶体管Ql的源极和漏极间断路而切断激光二极管D9、D7、D1的工作电源,而停止工作。为确保使用安全,前述驱动电路进一步提供一过热保护电路54,以便在激光二极管D9、D7、D1温度过高时,通过前述开关电路51切断激光二极管D9、D7、D1的工作电源。所述过热保护电路54主要是由一比较器U2C、一 D触发器U15及两逻辑门U7、U9组成,其中比较器U2C的输入端是和一负温度系数感测器(图中未示)连接,比较器U2C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U15的时脉端CLK连接,D触发器U15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其输出端与逻辑门U7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门U7为或门,其输出端与逻辑门U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逻辑门U9为非门,逻辑门U9的输出端是和开关电路51的输入端连接,当负温度系数感测器测得温度过高,将使比较器U2C的输入端产生低电位,比较器U2C输出高电位,经逻辑门U7、U9作逻辑运算后,在开关电路51的开关晶体管Q5基极上形成低电位而关闭激光二极管D9、D7、D1的工作电源,由此提供过热保护。关于前述实施例的其中一种使用方式,请参考图6所示,是以单片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卷绕在手臂上,利用载带10的可挠特性在手臂上卷绕,并使载带10—端的固定件30穿过载带10另端的扣环12后绕回令其上的公、母扣带相互扣合。由于载带10至少在长度方向上为可挠,而各个激光模块20是载带10的长度方向上并排且保持间距,因此各个激光模块20可以随着载带10的挠曲而确实地与载带10固定部位的皮肤接触,而在驱动电路启动激光二极管后即开始对相对位置的皮肤投射低能量激光,进而对皮下的脂肪产生溶解效果。利用相同的方式可以使用在大腿上,以溶解大腿特定部位的脂肪。
当使用者欲对腹部或臀部,单片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可能不够覆盖溶脂的范围,故可如图7所示,将两片或更多的皮上激光溶脂带相互连结以扩充至所需的长度,连结的方式是以一皮上激光溶脂带的载带10 —端所设勾扣件40勾扣在另一载带10另端上的扣环12,使用时将连结后的两片或多片皮上激光溶脂带卷绕在腹部或臀部上(如图8所示),并使载带10上的激光模块20分别对应接触到具有多余脂肪组织的表皮上,再利用固定件30穿过扣环12,而以公、母扣带相互扣合,即可确实地固定在腹部或臀部上,并对激光模块20相对的部位进行激光溶脂。当溶脂范围不大,但皮上激光溶脂带的载带10与固定件30长度仍不足固定在身体的特定部位时,贝1J可如图9所示,在载带10的一端加装一延伸带13,所述延伸带13同样具有挠性,其一端设有一如前揭所述的勾扣件40,以勾扣在原载带10的扣环12上,延伸带13的另端则设有一扣环14,以便配合原载带10 —端所设的固定件30作结合。关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优选实施例,请参考图10所示,其基本构造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本实施例在载带10上进一步设有成对的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60及/或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70 ;在本实施例中,两中频电刺激模块60是分设在载带10的左右两端且和激光模块20相邻,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60主要是在提供中频电刺激功能(IFC),其分别产生一组中频的调制干扰电流,当中频电刺激模块60与皮肤接触,即会造成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60之间的肌肉交替地收缩放松,由于电刺激的部位邻近溶脂部位,故可促进所述部位皮下脂肪的分解速度。再者,前述按摩气囊70是呈条状,其可与外部的充放气机(图中未示)连接,利用按摩气囊70的膨胀收缩,以产生推拿指压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在载带10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按摩气囊70,两按摩气囊70分别位于各激光模块20的上下端,由此可在溶脂时同步进行按摩,除按摩本身可提供纾压效果外,也可促进溶脂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载带,呈狭长片状,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主要在长度方向上具有挠性,所述载带在长度方向上的一端设有一固定件; 二个以上的激光模块,分设在前述载带上,且在载带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各激光模块分别具有一载体,所述载体上分别设有一个以上的激光二极管及一连接激光二极管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用以驱动激光二极管产生低能量激光,所称低能量为小于等于30Joule/cm2,光波长 640 680nm。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块的载体包含相对结合的一前盖、一后盖及一结合在前盖外的罩盖;所述前盖与罩盖上分别形成相对应的通孔; 所述激光模块的激光二极管及驱动电路设在一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上设在前述载体的前盖、后盖间,电路板上的激光二极管且分别对应于前盖及罩盖上的通孔; 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数个散热环,各散热环分设在前盖内并与前盖接触,且位于各激光二极管的周围; 所述罩盖表面形成有多数凸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带在相对固定件的另端上设有一扣环; 所述固定件是由载带一端延伸或连接的长条带状物所构成,所述固定件在一表面上分设一公扣带及一母扣带;又固定件在邻近载带的一端设有一勾扣件,所述勾扣件上下端分别形成有两并排且紧邻的长孔,勾扣件的一侧边上形成一个以上的扣勾,所述扣勾对应于载带另端的扣环。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成对的两个中频电刺激模块; 两中频电刺激模块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
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个以上的按摩气囊,所述按摩气囊设在载带上且和激光模块相邻。
7.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块上的驱动电路包括 一开关电路,主要是由一开关晶体管与一功率晶体管组成,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基极作为控制端,其集电极和功率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则分别与一直流电源及前述相互串接的激光二极管连接; 一限流定电流电路,和前述各串接的激光二极管及开关电路连接,所述限流定电流电路包括一定电流单元、一分压电路及一比较器U2B;其中,定电流单元具有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以漏极连接在激光二极管的电源回路上,其栅极、源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连接有一电阻;所述比较器具有一输入端、一参考电压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端通过分压电路与开关电路的功率晶体管漏极连接,其输出端则同时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是由两电阻所组成,两电阻的分压节点和比较器U2B的参考电压端连接; 一重置电路,主要是由一差分放大器构成,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负端输入作为控制端,以接受外部的重置信号;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则与前述比较器U2B的输入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一过热保护电路,所述过热保护电路主要是由一比较器U2C、一 D触发器、一或门及一非门组成,其中比较器U2C的输入端和一负温度系数感测器连接,比较器U2C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的时脉端连接,D触发器U15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其输出端与或门的输入端连接,或门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模块上的驱动电路包括 一开关电路,主要是由一开关晶体管与一功率晶体管组成,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基极作为控制端,其集电极和功率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功率晶体管的源极及漏极则分别与一直流电源及前述相互串接的激光二极管连接; 一限流定电流电路,和前述各串接的激光二极管、及开关电路连接,所述限流定电流电路包括一定电流单元、一分压电路及一比较器U2B ;其中,定电流单元具有一第一晶体管及一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以漏极连接在激光二极管的电源回路上,其栅极、源极分别与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基极连接,第二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间连接有一电阻;所述比较器具有一输入端、一参考电压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参考电压端通过分压电路与开关电路的功率晶体管漏极连接,其输出端则同时与第一晶体管的栅极及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分压电路是由两电阻所组成,两电阻的分压节点和比较器U2B的参考电压端连接; 一重置电路,主要是由一差分放大器构成,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负端输入作为控制端,以接受外部的重置信号;所述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则与前述比较器U2B的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皮上激光溶脂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进一步包括一过热保护电路,所述过热保护电路主要是由一比较器U2C、一 D触发器、一或门及一非门组成,其中比较器U2C的输入端和一负温度系数感测器连接,比较器U2C的输出端与D触发器的时脉端连接,D触发器U15的输入端连接电源,其输出端与或门的输入端连接,或门的输出端与非门的输入端连接,非门的输出端和开关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皮上激光溶脂带,包括一载带、二个以上设在载带上的激光模块;所述载带具有一宽度及一长度,其至少在长度方向上具挠性,以便可挠曲地围绕在人体的手臂及腰、腿、臀等部位;又激光模块位于载带的内侧面上,并与载带所在的人体部位皮肤接触,所述激光模块可发射特定波长且低能量的激光束,而投射在人体皮肤上,以溶解皮下多余的脂肪;利用前述激光溶脂带可方便对人体手臂及腰、腿、臀等部位进行溶脂塑身,由于前述溶脂机制是在皮上进行,无侵入性且安全性高。
文档编号A61N5/067GK202516179SQ2012200053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张欧, 林伯威 申请人:林伯威, 汉唐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