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伤整形用术后肢体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488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烧伤整形用术后肢体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架体,特别涉及一种烧伤整形用术后肢体支撑架。
技术背景众所周知,烧伤,特别是大面积的深度烧伤,外观 和功能畸形同时存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形态和功能的关系,兼顾功能和外观两个方面,对于四肢关节功能部位,主要的治疗目的是为了使患者拥有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治疗中,患者上下肢完成手术后,由于不能够自由活动,而且多数烧伤部位需裸露治疗,肢体直接放在被褥及衣物上面,达不到暴露创面、抬高患肢、减轻水肿的目的, 同时又容易引起感染,不利于病人创面恢复,影响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治疗效果好的烧伤整形用术后肢体支撑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烧伤整形用术后肢体支撑架,其中,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腿由内杆和外筒套接而成,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紧固螺栓,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滑动套接有肢体支撑座,所述肢体支撑座的上侧设置有肢体限位凹槽,所述肢体限位凹槽上方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所述肢体支撑座上的弹性固定带,所述肢体支撑座的下侧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紧固螺栓。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时,将患者的患肢端部放入肢体限位凹槽内,用弹性固定带固定即可,使用方便;通过调节支撑腿的高度能够调节肢体支撑座的高度,从而调节患肢的支撑高度;患肢支撑高度的不同,将导致患肢垂直方向上的角度不同, 通过肢体支撑座以支撑杆为轴转动,调节肢体支撑座的角度,能够保证患肢的端部始终处于肢体限位凹槽内;能够根据需要方便的调节肢体支撑座的高度和角度,很好的暴露创面, 预防水肿及感染,加快创面愈合,治疗效果好。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时设计主体机构包括支撑杆I、肢体支撑座2、肢体限位凹槽3、弹性固定带4、内杆5、外筒6、角度调节紧固螺栓7、高度调节紧固螺栓8和底座9。 支撑杆I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9,支撑腿由内杆5和外筒6套接而成,外筒6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紧固螺栓8,支撑杆I的外侧滑动套接有肢体支撑座2, 肢体支撑座2的上侧设置有肢体限位凹槽3,肢体限位凹槽3上方设置有两端固定在肢体支撑座2上的弹性固定带4,肢体支撑座2的下侧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紧固螺栓权利要求1.一种烧伤整形用术后肢体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所述支撑腿由内杆和外筒套接而成,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紧固螺栓,所述支撑杆的外侧滑动套接有肢体支撑座,所述肢体支撑座的上侧设置有肢体限位凹槽,所述肢体限位凹槽上方设置有两端固定在所述肢体支撑座上的弹性固定带,所述肢体支撑座的下侧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紧固螺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伤整形用术后肢体支撑架,其中,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设置有支撑腿,支撑腿的下方设置有底座,支撑腿由内杆和外筒套接而成,外筒的上端设置有高度调节紧固螺栓,支撑杆的外侧滑动套接有肢体支撑座,肢体支撑座的上侧设置有肢体限位凹槽,肢体限位凹槽上方设置有两端固定在肢体支撑座上的弹性固定带,肢体支撑座的下侧两端设置有角度调节紧固螺栓。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时,将患者的患肢端部放入肢体限位凹槽内,用弹性固定带固定即可,使用方便;能够根据需要方便的调节肢体支撑座的高度和角度,很好的暴露创面,预防水肿及感染,加快创面愈合,治疗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G7/075GK202446405SQ20122003873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李超 申请人:李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