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29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创可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创可贴,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创可贴存在如下缺陷1.抗菌性能不是很强。2.伤口需消毒处理,否则伤口易感染化脓。3.常因血液凝固而附着于伤口面上,换药物时,伤口新生肉芽反复受损坏,延长了伤口愈合时间。4.创可贴的胶布和皮肤接触面积大,撕下创可贴时比较费力,同时给患者也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加速伤口愈合,并且容易撕下,节约材料的新型创可贴。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新型创可贴,在基体上涂覆一层医用胶,在基体中央部位设置垫层,在基体上粘贴保护膜,保护膜将垫层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层上设有一层药膜,所述的基体两侧呈45飞0°的尖角。所述的基体为菱形。所述的基体为不等边六边形。所述的药膜是由羧甲基壳聚糖和云南白药混合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新型创可贴以医用防水透气的材料为基体,在创可贴基体中央部位设置垫层,垫层上方覆盖一层药膜,药膜是由羧甲基壳聚糖和云南白药组成。其中羧甲基壳聚糖具有很好的成膜性,生物降解性,抗菌性;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之功效,能发挥羧甲基壳聚糖和云南白药的双重功效,使伤口能及时得到药物的治疗,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而且具有生物活性,可以生物降解,由于羧甲基壳聚糖形成的凝胶粘度和弹性大于血浆,可阻止血液在组织表面凝结从而阻止粘结。药膜贴敷创面可逐渐被组织吸收,其中所含药物不断释放出来,加速创口愈合,并可减少疤痕。基体设置成两侧尖角状,即菱形或不等边六边形,在不影响粘贴效果的情况下,减少胶布和身体接触面积,撕下创可贴时更容易,使人的疼痛感减轻,尤其适合儿童,同时减少了胶布的使用量,节约成本。本新型创可贴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生产。

图I是新型创可贴的侧视图。图2是基体为菱形的创可贴结构图。图3是基体为不等边六边形的创可贴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新型创可贴,在基体I上涂覆一层医用胶2,在基体I中央部位设置垫层3,在垫层3上设有一层药膜4,在基体I上粘贴保护膜5,保护膜5将垫层3及药膜4覆盖,为了方便撕开,将基体I的制成从中间逐渐向两侧变窄直至两侧45飞0°的尖角,具体制作时,可将基体I制成菱形或不等边六边形。其中药膜4由羧甲基壳聚糖和云南白药混合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制备方法首先称取适量的羧甲基壳聚糖粉末溶于纯水中,配成适宜浓度(1%_3%)的铸膜液,过滤,备用,云南白药溶于水中制成悬浊液,然后根据上述铸膜液中羧甲基壳聚糖的用量加入云南白药悬浊液并充分搅拌,静置脱泡,待上述混合液脱泡完毕,在铸模机上制膜,干燥,起膜,规格裁切,按质检标准抽检后包装。铸模时可以铸成纯膜或在支撑体上成膜,支撑体可以选对人体无不良影响的无纺布,织物等。干燥时可以在室温下干燥,也可以用冷冻干燥机干燥。药膜制备完毕后,以医用防水透气的材料为基体,在创可贴基体上涂有医用胶粘齐U,在创可贴基体中央部位设置垫层(也可不用垫层),垫层上方覆盖一层药膜,创 可贴基体两端的胶粘剂及药膜上设置保护膜。创可贴的形状是菱形或不等边六边形。
权利要求1.新型创可贴,在基体上涂覆ー层医用胶,在基体中央部位设置垫层,在基体上粘贴保护膜,保护膜将垫层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层上设有ー层药膜,所述的基体两侧呈45 60。的尖角。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为菱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体为不等边六边形。
专利摘要新型创可贴,属于医用敷料技术领域。在基体上涂覆一层医用胶,在基体中央部位设置垫层,在基体上粘贴保护膜,保护膜将垫层覆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垫层上设有一层药膜,所述的基体两侧呈45~60°的尖角。所述的基体为菱形或不等边六边形。药膜是由羧甲基壳聚糖和云南白药混合组成。本新型创可贴垫层上方覆盖一层药膜,药膜是由羧甲基壳聚糖和云南白药组成。能发挥羧甲基壳聚糖和云南白药的双重功效,使伤口能及时得到药物的治疗,抑制致病微生物生长,而且具有生物活性,可以生物降解,加速创口愈合,并可减少疤痕。基体两侧设置成尖角状,减少胶布和身体接触面积,撕下创可贴时更容易,使人的疼痛感减轻。
文档编号A61M35/00GK202458908SQ20122005831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迟田昊 申请人:迟田昊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