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软瓶隔膜接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688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液软瓶隔膜接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接口,尤其涉及一种输液软瓶接口。
背景技术
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常给病人输液或者通过静脉滴注直接将药物注入体内,药物常存储在输液瓶内,而输液瓶内的药液注入或输出常常通过接口实现。现有技术中,常将输液软瓶的瓶口作为接口,输液软瓶的瓶口与输液软瓶内形成直通,无任何密封部件。要实现该输液软瓶混药和/或输液,通常将输液软瓶的瓶口与双阀盖焊合使用;如要配合其他辅助器械实现更安全的混药和/或输液功能,则需要对传统双阀盖进行专门的改进,才能使之能与加药器等辅助器械连接,如此不仅增加了双阀盖的制 作成本,也限制了双阀盖的使用范围,极不利于先进辅助器械的推广和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可与其他配件焊合使用,又可单独使用以实现混药和/或输液的输液软瓶隔膜接口。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输液软瓶隔膜接口,包括接口本体,所述接口本体的内孔的横截面上设有一隔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口本体的一端口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一环形焊合平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接口本体的另一端口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二环形焊合平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接口本体的内孔的横截面上设有一隔膜,焊合在输液软瓶的瓶口上后,可使隔膜下方的通道和输液软瓶内在使用之前具有良好的清洁度;使用时,首先将该接口的一端焊合在输液软瓶的瓶口上,该接口的另一端单独使用时,只需将加药针和输液针刺破隔膜便可实现混药和/或输液,接口本体的内壁还可限制加药针的刺穿位置,单独使用可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当然,该接口的另一端也可与其他配件直接焊合使用(只需将双阀盖、加药器等与该接口的另一端焊合),普遍适用于任何可焊接连接的输液配件,提升了输液软袋的功能性选择面,也可实现更安全更快捷的混药和/或输液流程。

图I为输液软瓶隔膜接口的剖面图;图2为输液软瓶隔膜接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 一接口本体;2—隔膜;3—第一环形焊合平台;4一第二环形焊合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如图I、2所示,输液软瓶隔膜接口,包括接口本体I,接口本体I的内孔的横截面上设有一隔膜2,该接口焊合在输液软瓶上后,可使隔膜2下方的通道和输液软瓶内在使用之前具有良好的清洁度。接口本体I的一端口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一环形焊合平台3,接口本体I的另一端口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二环形焊合平台4。接口本体I的两端分别与输液软瓶的瓶口和其他配件焊合时,第一环形焊合平台3和第二环形焊合平台4可增大焊合面积,进而增加与输液软瓶的瓶口和其他配件的焊合强度。该输液软瓶隔膜接口主要适用于多通道的输液软瓶,使用时,首先将该接口的一端焊合在输液软瓶的瓶口上,该接口的另一端单独使用时,只需将加药针和输液针刺破隔膜便可实现混药和/或输液,接口本体的内壁还可限制加药针的刺穿位置,单独使用可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当然,该接口的另一端也可与其他配件焊合使用(只需将双阀盖、加药器等与该接口的另一端焊合),便可实现混药和/或输液。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输液软瓶隔膜接ロ,其特征在于包括接ロ本体(1),所述接ロ本体(I)的内孔的横截面上设有ー隔膜(2)。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输液软瓶隔膜接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ロ本体(I)的一端ロ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一环形焊合平台(3)。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输液软瓶隔膜接ロ,其特征在于所述接ロ本体(I)的另一端ロ的外圆上向外凸起形成第二环形焊合平台(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软瓶隔膜接口,包括接口本体,接口本体的内孔的横截面上设有一隔膜。因该接口本体的内孔上设有一隔膜,该接口焊合在输液软瓶的瓶口上后,可使隔膜下方的通道和输液软瓶内在使用之前具有良好的清洁度;使用时,首先将该接口的一端焊合在输液软瓶的瓶口上,该接口的另一端单独使用时,只需将加药针和输液针刺破隔膜便可实现混药和∕或输液,单独使用可简化工艺,降低成本;当然,该接口的另一端还可与其他配件焊合使用(只需将双阀盖、加药器等与该接口的另一端焊合),普遍适用于任何可焊接连接的输液配件,提升了输液软袋的功能性选择面,也可实现更安全更快捷的混药和∕或输液流程。
文档编号A61J1/05GK202459319SQ20122006804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8日
发明者李科, 邱宇 申请人: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