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及包括其的微创手术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26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及包括其的微创手术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及包括其的微创手术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以及包括该切口保护器的微创手术用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医学、电子、光学以及材料等方面技术的不断发 展,微创技术自从其诞生以来业已在医学临床上获得了大量应用。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较,微创手术具备创伤小、组织损伤轻、手术时间短、康复快等优点,它降低了手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极大地减少了疾病给患者给来的不便和痛苦,因而受到了需要手术治疗的病患人员的广泛欢迎。然而,自法国医生Mouret于1987年完成世界上第一例LC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以来至今,尽管基于微创手术领域中各类医学专家、学者及相关人士的不断实践探索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就现有的微创手术而言,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例如,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术后美观的强烈要求,尽可能消除微创手术术后瘢痕的视觉影响,目前通常采用经过腹壁的入路和不经过腹部入路这两种微创手术方式,前一种方式包括经脐入路内镜手术(TUES)、单切口腹腔镜手术(SILS)、腹腔镜内镜单部位入路手术(LESS)、单孔入路手术(SPA)、胚胎性自然腔道手术(E-NOTES)等,而后一种方式被称为经自然腔道手术(NOTES)。但是,即便采用以上这些手术方式,它们在一方面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更高的现实需求,而且在另一方面也都还普遍存在着相同的缺陷,即它们均是以牺牲手术安全性来实现术后美观效果的,其手术流程相对复杂、存在着一定难度,特别是对手术操作者的技能要求高,其学习曲线相当长,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大量临床实践之后才能基本上掌握。此外,虽然目前在微创手术中所用的医用器械是相对成熟、安全可靠的,但是它们在临床使用时也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例如,这些器械由于在手术操作空间内常相互碰撞干涉、无法灵活使用而形成所谓的“筷子效应”,这将会增加手术操作难度、影响手术安全性,而且也不必要地延长了手术时间、占用了医疗资源。又如,微创手术中现用的套管针器具(trocar)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便之处。而诸如以上这些问题也构成了一个微创手术操作者需要花费相当多的努力和实践才能达到一定技术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微创手术更广泛地应用,阻碍了其造福于急需这种手术的病患人员。另外,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于美的追求和要求也日益提高,病患人员迫切期望在充分保证微创手术安全性、彻底解除病患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手术切口创伤的最小化,然而现有的微创手术尚难以达到这一目标,因此也有必要对现有的微创手术器械进行优化改进以满足病患人员的这种更高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0007]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从而能够有效地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括有上述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的微创手术用组件,通过这样的微创手术用组件来进一步解决以上问题,以便能够更方便、安全、快速地实施微创手术来满足人们的现实需求。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所述切口保护器包括第一部分,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至少一个排气通道和至少两个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器械通道,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以及第二部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在使用时被翻折置入切口内的第一区段和置于切口外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卡置在所述切口外的第二配合部。在上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中,优选地,所述切口保护器还包括在使用被置入所述切口内的收置部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收置微创手术切除物的容纳部。在上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提拉其的提拉部件。在上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从其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接一端至其另一端呈截面渐大的结构。在上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壁呈内凹的圆弧形状。在上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最大直径尺寸为20cm,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直径尺寸分别为5cm和IOcm的两个器械通道。一种微创手术用组件,所述微创手术用组件包括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并且还包括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所述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包括穿刺套管,其具有在使用时至少一部分置于尺寸不大于5mm的微创手术切口内的管体部和置于该微创手术切口外的导向部,所述管体部与导向部彼此连通形成开放通道;以及穿刺针,其具有本体部、用于穿刺操作的穿刺部和用于握持操作的手持部,其中所述穿刺部和手持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并且所述本体部和穿刺部被构造成适于插入所述开放通道中。在上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微创手术用组件还包括第一容器或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用于容置至少一个所述切口保护器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所述第二容器用于容置至少一个所述切口保护器、至少一个所述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和至少一个手术器械。在上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导向部从与所述管体部连接处开始呈截面渐大的漏斗形状。在上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管体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在上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管体部的长度范围为130_170mm。[0025]在上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优选地,所述穿刺针的长度范围为180_220mm。更优选地,所述本体部的直径范围为2-3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手持部的长度范围为30_70mm且厚度范围为20-30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应用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和微创手术用组件,能够更加安全可靠、快速地实施微创手术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实现微创手术切口创伤最小化,最大程度地消除术后瘢痕的视觉影响而实现微创手术“隐瘢痕”的目的,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保证并提升了微创手术质量,达到甚至超过了病患人员对于术后美观要求的心理预期,从而有利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康复,尽快回归手术前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微创手术领域长时间期望解决但未能成功解决的技术难题,即借助于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和微创手术用组件,能够有效降低微创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实施难度,显著缩减手术操作者的手术学习曲线,从而非常有助于他们能更加快速、安全、可靠地掌握并成功实施微创手术。 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实用、易于制造且成本低等特点,它对于在更广泛范围内进一步推广并实施各类微创手术以满足病患人员的急迫需求、促进医疗技术水平进步、创造更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一实施例的一端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实施例在微创手术过程中的布置示意图,该图中同时示意性地显示出了第一部分和切口的剖视结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四实施例的一端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五实施例的一端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六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七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的穿刺套管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的穿刺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以及微创手术用组件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和优点,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的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的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以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请结合参考图I-图3,通过这些附图示意性地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一实施例的基本构造情况。在该实施例中,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 护器I主要包括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收置部件13和提拉部件14。如图I所示,第一部分11是构成该切口保护器I的主体部分,它通常采用弹性材料(如医用橡胶等)或者适用于微创手术的其他材料制成。在该第一部分11上设置有一个进气通道113、一个排气通道114、两个器械通道111和112,其中的进气通道113和排气通道114提供了微创手术所用气体的流动通道,在图3中分别以箭头A和箭头B更详细地标示出了该气体的流动路径。即,在实施微创手术时,通过外界气源提供的气体流先是沿着箭头A所示方向经由进气通道113被输送进微创手术对象体内,以便形成供微创手术操作所需的气道空间,然后根据手术操作需要来调节部分气体流沿着箭头B所示方向经由排气通道114被排出该微创手术对象的体外。此外,器械通道111、器械通道112是供微创手术所用器械通过进入微创手术对象体内的通道,这些器械可以是电子腹腔镜、内窥镜、分离钳、抓钳、超声刀、电凝勾、圈套器等各种类型的医用手术器械,它们在图3中总体上以数字5进行标示。在具体应用时,器械通道111和器械通道112的通道尺寸大小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在一个优选情形下,可以将第一部分11构造成其截面的最大直径尺寸为20cm,而器械通道111和器械通道112的直径尺寸则分别为IOcm和5cm,以便通过这种配置来使得具有不同尺寸的手术器械可以经相应的器械通道进入病患人员的体内。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部分12是切口保护器I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端被连接到第一部分11上,在使用时(即,在将切口保护器I放置入微创手术切口 3的过程中)是将第二部分12翻折后先使其一部分放置入微创手术切口 3内,这一部分在本文中被称为第一区段,而第二部分12上在使用时处于微创手术切口 3外的那些部分则被称为第二区段;然后,通过推动第一部分11将其一部分推置入切口 3中,当设置于第一部分11上的第一配合部116与设置于第二区段上的第二配合部121相互接触时就会阻止第一部分11进一步运动,从而将第一部分11的一部分卡置在切口 3外面,如此就使得切口保护器I构成了适于完成微创手术的操作平台,同时由于上述的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接触配合也保证手术时的可靠气密性。如上所述,因为第二部分12具有适于翻折的特性,所以可以使用柔性材料(如硅胶等)来进行制造。对于第一部分11的外壁115上的第一配合部116,可以将其构造成若干个点状凸起,也可以将其设置成环绕外壁115的环形凸起,还可以将其设置成与第二部分12上的第二配合部121相适配的其他适宜构造,以便通过这些形状或构造能够使得第一配合部116和第二配合部121相互接触配合而实现上述功能。就第二配合部121而言,它可以采用与上述第一配合部116上的点状凸起或环形凸起相适配的凹进构造,也可以采用与该第一配合部116的其他构造形式对应适配的构造形式,关于这些构造形式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了解并加以实现,所以在此不做过多描述。当然,为了简便起见,第二配合部121可以就是第二部分12上与第一配合部116相接触的相应部位,或者进一步地是将该相应部位处理成相对于其他部位能提供较大摩擦力的非光滑面。请参阅图3,由于在该第一实施例中采用了以上构造配置形式,在进行微创手术时,就可以先将切口保护器I的第二部分12按照手术操作者的操作要求或操作习惯进行翻置、折叠并将其一部分非常方便地塞入开口尺寸有限的切口 3中,然后推置第一部分11沿着第二部分12而不是摩擦阻力大的微创手术对象的机体滑入,随后由于发生第一配合部·116和第二配合部121的接触配合而促使切口保护器I停止在实施微创手术的适宜位置中,从而通过该切口保护器I在手术过程中对微创手术切口形成了可靠保护。通过采用以上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在微创手术领域中长期存在并期望解决的一个技术难题,即现有的微创手术确实缺乏如上述切口保护器I那样可以非常方便、安全、快捷地置入微创手术切口并且在手术过程中保证其所处位置持续稳定的器具。如图2所示,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还同时设置有收置部件13和提拉部件14。为了方便理解起见,在图2以及其他附图的图面中针对收置部件13和提拉部件14都进行的示意性地简化或夸大显示。对于收置部件13,它的一端连接到第一部分11上,而在其另一端上设置有用来收置微创手术切除物的容纳部131。该容纳部131可以采用柔性薄膜材料(如天然胶乳橡胶、聚亚安酯等)制成,如图2中所示,因此它在没有收置微创手术切除物的未使用状态下是处于收缩状态的,从而适于在手术一开始时就随同切口保护器I被置入微创手术对象体内,而在手术完毕后就可以如图3中所示那样,将此时已收集放入微创手术切除物4而处于膨胀状态的容纳部131单独地或随同切口保护器I 一起从微创手术切口 3中取出。如此,完全不同于业界关于微创手术的固有认识——即认为必须在手术完毕后才能置入相应器具来收集微创手术切除物,本实用新型由此进一步提高了微创手术的可操作性和时效性,尤其能够相当程度地降低微创手术操作复杂性,缩短手术操作耗时以提高医用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提拉部件14,它是被设置第二部分12上用来提拉第二部分12的部件(例如,采用绳索、拉环等形式),通过该提拉部件14就可以在手术完成后或者任何需要时刻非常方便、快捷地将第二部分12 (或者说整个切口保护器I)提拉脱离切口 3,然后再由微创手术操作者对该切口 3实施缝合操作。在图4、图5中还分别图示出了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的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结构。总体而言,这些实施例具有与图2中示例基本类似的结构,但是它们在部分构造上存在着区别。例如,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部分11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并且它的外壁115被构造为内凹的圆弧形状;然而,在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中,它的第一部分11如图面中所示从与第二部分12相连接一端开始到第一部分11的另一端,第一部分11的截面面积呈现出不断增大状态。采用以上这种构造的目的在于,由此能够有助于进一步减轻将第一部分11沿着第二部分12推置入微创手术切口 3内的阻力。此外,还将收置部件13的一端改为连接到第二部分12上。在图5所示第三实施例中,尽管它的第一部分11也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但是它的外壁115并不具有内凹的圆弧形状,而是呈直线状。同时,也将收置部件13的一端改为连接到第二部分12上。另外,第二部分12上的第二配合部121也没有采用凹进结构,而是采用如前所示的相对于第二部分12上的其他部位能提供较大摩擦力的非光滑面形式。此外,在图6、图7中分别图示出了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的第四和第五实施例一端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而言,根据微创手术需要或者为了充分适应于不同微创手术操作者的操作习惯,可以将进气通道113和/或排气通道114的布置位置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在图6所示第四实施例中就将进气通道113改设到第一部分11的侧壁上, 而在图中所示的该端部上保留器械通道111、器械通道112和排气通道114。再如,在图7所示第五实施例中同时将进气通道113和排气通道114设置到第一部分11的侧壁上,而在该端部上仅保留器械通道111和112。另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文中所提及的“器械通道”、“排气通道”、“进气通道”都应当做广义理解。这些通道可以是如以上图I至图5所示出的彼此独立的通道,但是也可以采用下面将予以说明的进入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的第一部分11之后即融
合在一起的统一通道。首先参阅图8,该图示意性地显示出了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六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结构。即在该第六实施例中,它是在第一部分11的端部上设置器械通道接口1111和1121、进气通道接口 1131和排气通道接口 1141,并将这些接口都构造成部分地延伸进入第一部分11的中空内部,从而使得器械通道、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在手术时被融合成
一个统一通道。然后,请再参阅图9,它以简化方式图示出了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第七实施例的局部侧视结构,其中关于设置在第一部分11端部上的进气通道接口 1131、排气通道接口 1141以及包括器械通道在内的所有通道进入第一部分11后融合成一个统一通道的情况,请参照以上第六实施例的相应说明,在此不多赘述。在该第七实施例中,特别设置了用于引导微创手术用器械插入其器械通道中的器械通道接插件。为了简化图面起见,在图9中仅图示出了一个器械通道接插件117,它在手术时被插设到第一部分11端部上的相应接口内,然后由微创手术操作者将手术器械通过该器械通道接插件117伸入第一部分11的内部,通过采用这种方式来更好地满足某些微创手术需要。可以理解,通过图8和图9的两个示例也表明了在本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中,完全能够将其中的第一部分11进一步构造成具有两个或更多个适于彼此接合安装形成一体的结构。例如,将该第一部分11设计并制造成两个区段,将如前所述的器械通道接口、进气通道接口和排气通道接口设置在其中一个区段上,而另一个区段则具有中空构造用来提供如前所述的统一通道。在使用时,将上述两个区段接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第一部分。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是可以具有上述这种结构的。[0059]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可以形成微创手术用组件,以便进一步改进目前的微创手术,尤其能够实现“隐瘢痕”的技术效果,以下将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在图10中以示意方式图示出了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2的整体结构,该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2主要包括穿刺套管21、穿刺针22这两个组成部分,它们的基本结构通过图11和图12分别进行了展示。请参考图11,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2中的穿刺套管21尤其适用于尺寸不大于5_的微创手术切口,它具有管体部211和导向部212,二者相互连通形成了开放通道213。在使用时,管体部211的至少一部分被置于微创手术切口内,而导向部212则被置于该微创手术切口外用来引导微创手术器械通过开放通道213进入微创手术对象体内,从而能够与通过前述的切口保护器I的器械通道111和/或器械通道112进入微创手术对象体内的微创手术器械相互配合来实施手术,由于通过上述开放通道、器械通道的不同手术器械彼此交叉操作并且开阔了手术视野、形成了非常理想的手术操作立体空间,从而完全杜绝了现有技术中出现“筷子效应”所导致的器械干涉危害到手术安全的不利现象,这也在相当程度上 降低了手术难度、风险以及对微创手术操作者实施复杂微创手术的技能要求,扩大了应用微创手术的可能性及其受众人群。在优选情形下,可以将导向部212设置成漏斗形,即它从与管体部211连接处开始呈截面渐大形状。同时,还可以在管体部211的外表面设置润滑层214,以进一步降低将其置入微创手术切口内的阻力。再请参考图12,穿刺针22具有本体部221、用于进行穿刺操作的穿刺部222和用于进行握持操作的手持部223。其中,穿刺部222和手持部223分别设置在本体部221的两端,在使用时本体部221和穿刺部222被插入开放通道213中。为了尽可能地实现手术切口创伤的最小化,达到“隐瘢痕”的手术效果,可以将尺寸不大于5_的微创手术切口直接设置在微创手术对象的体毛、自然胎记、旧有瘢痕或者其它适宜处,然后通过在该切口置入上述的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2就可以非常方便、安全、快捷地实施微创手术,由于该切口小,所以其不仅术后愈合快、创口相当小,而且愈合后的创口被隐形在微创手术对象的上述自然构造中,从而最终达到了消隐瘢痕的良好效果。作为举例,在优选情形下可以将穿刺套管21的管体部211的长度设置在130-170mm之间。再举例而言,可以将上述穿刺针22的长度设置在180_220mm之间。此外,可以将穿刺针22的本体部221的直径设置在2-3_之间。另外,可以将手持部223的长度设置在30-70mm之间,将它的厚度设置在20_30mm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用组件中,还包括进一步设置这样的容器,通过它来装入至少一个切口保护器I和/或至少一个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2,或者通过这样的容器来装入至少一个切口保护器I、至少一个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2和至少一个手术器械,从而方便于微创手术的实施。以上列举了若干具体实施例来详细阐明本实用新型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以及包括有该切口保护器的微创手术用组件,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应当理解,例如在相关附图中仅图示出了切口保护器具有一个进气通道、一个排气通道和两个器械通道,然而根据实际手术需要是可以设置更多个进气通道、排气通道和器械通道的。又如,出于节省制造成本的考虑或者在某些临床应用情况下,可以采用不设置收置部件和/或提拉部件的切口保护器,也可以采用外表面没有设置润滑层的穿刺套管。再如,针对切口保护器的整体外形形状、前述各器械通道以及文中其他各处提及的具体尺寸都可以根据需要而加以灵活调整和变化。此外,在本文中所列出的任何确定性具体数值显然也应当包括对其的任何非实质性偏差。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并为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保护器包括 第一部分,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至少一个排气通道和至少两个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器械通道,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以及 第二部分,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在使用时被翻折置入切口内的第一区段和置于切口外的第二区段,所述第二区段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适配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的一部分卡置在所述切口外的第二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口保护器还包括在使用被置入所述切口内的收置部件,其一端与所述第一部分或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收置微创手术切除物的容纳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用于提拉其的提拉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从其与所述第二部分相连接一端至其另一端呈截面渐大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壁呈内凹的圆弧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的截面最大直径尺寸为20cm,并且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直径尺寸分别为5cm和IOcm的两个器械通道。
7.一种微创手术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手术用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并且还包括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所述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包括 穿刺套管,其具有在使用时至少一部分置于尺寸不大于5mm的微创手术切口内的管体部和置于该微创手术切口外的导向部,所述管体部与导向部彼此连通形成开放通道;以及 穿刺针,其具有本体部、用于穿刺操作的穿刺部和用于握持操作的手持部,其中所述穿刺部和手持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两端,并且所述本体部和穿刺部被构造成适于插入所述开放通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创手术用组件还包括第一容器或第二容器,所述第一容器用于容置至少一个所述切口保护器和/或至少一个所述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所述第二容器用于容置至少一个所述切口保护器、至少一个所述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和至少一个手术器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从与所述管体部连接处开始呈截面渐大的漏斗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的外表面设置有润滑层。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部的长度范围为 130-170mmo
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微创手术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剌针的长度范围为180-220mm,所述本体部的直径范围为2_3mm,所述手持部的长度范围为30_70mm且厚度范围为20_3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手术隐瘢痕用切口保护器,包括第一部分,其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通道、至少一个排气通道和至少两个供手术器械通过的器械通道,且第一部分的外壁上设有第一配合部;第二部分,其一端与第一部分相连接,第二部分具有在使用时被翻折置入切口内的第一区段和置于切口外的第二区段,第二区段上设置有与第一配合部相适配以使第一部分的一部分卡置在切口外的第二配合部。它还涉及包括该切口保护器和单通道式器械导入器的微创手术用组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构造简单实用、易于制造且成本低等特点,对于在更广范围内推广并实施各类微创手术以满足病患人员急迫需求、促进医疗技术水平进步、创造更佳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2619844SQ201220073898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胡海, 黄安华 申请人:上海市东方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