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31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发生器,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都是通过药物作用于人体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消除疲劳,食用药物即促进了人体的新陈代谢,增进了食欲,消除了疲劳,但是也对人体产生负作用;很多人经常食用药物,人体对药物产生了免疫的现象,从而使用药物也不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进食欲,消除疲劳。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电路、风扇电动机、多谐振荡器和高压放电电路,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高压放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风扇电动机的电源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和所述高压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具体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电池、整流二极管、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一电阻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开关串联后在于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所述多谐振荡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第五电阻器、第六电阻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五电容器、第六电容器、第七电容器、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脉冲变压器的第一一次绕组和脉冲变压器的第二一次绕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和所述第四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正极与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二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二一次绕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一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一一次绕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依次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晶体管串联后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远离第二稳压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器串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高压放电电路包括脉冲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八电容器、第九电容器、第七电阻器、第八电阻器、第九电阻器、第十电阻器、放电电极a和电极b,所述脉冲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八电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器与所述第八电阻器串联后与所述放电电极a连接,所述第八电容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脉冲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另一端和所述第九电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依次与所述第九电阻器和所述第十电阻器串联后与所述电极b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呼吸、神经核血液系统作用于人体,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激发内分泌腺功能,增进食欲,消除疲劳。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源电路、风扇电动机M、多谐振荡器和高压放电电路,多谐振荡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高压放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风扇电动机M的电源输入端均与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和高压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如图I所示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开关S、电池GB、整流二极管VD1、第一电容器Cp第二电容器C2、第一电阻器R1和发光二极管VL,电池GB的正极与开关S串联后在于整流二极管VDl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VDl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容器C1的第一端、第二电容器(2的第一端、第一电阻器R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器R1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VL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VL的负极分别与第一电容器C1的第二端、第二电容器C2的第二端和电池GB的负极连接。如图I所示多谐振荡器包括第一晶体管VT1、第二晶体管VT2、第三电阻器R3、第四电阻器R4、第五电阻器R5、第六电阻器R6、第三电容器C3、第四电容器C4、第五电容器C5、第六电容器C6、第七电容器C7、第一稳压二极管VS1、第二稳压二极管VS2、脉冲变压器T的第一一次绕组Wl和脉冲变压器T的第二一次绕组W2,第一晶体管VTl的发射极与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一晶体管VTl的基极分别与第三电阻器R3的一端、第四电阻器R4的一端、第三电容器C3的负极和第四电容器C4的正极连接,第四电阻器R4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晶体管VTl的发射极和第四电容器C4的负极连接,第三电阻器R3的另一端与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三电容器C3的正极与脉冲变压器T的第二一次绕组W2的一端连接,脉冲变压器T的第二一次绕组W2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脉冲变压器T的第一一次绕组Wl的一端连接,脉冲变压器T的第一一次绕组Wl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稳压二极管VSl的一端和第七电容器C7的一端连接,第七电容器C7的另一端与第三电容器C3的正极连接,第一稳压二极管VSl依次与第二稳压二极管VS2和第二晶体管VT2串联后与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器R5的一端与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五电阻器R5的另一端分别与第六电阻器R6的一端和第二晶体管VT2的基极连接,第六电阻器R6的另一端与第二晶体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容器C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晶体管VTl的集电极和第一稳压二极管VSl远离第二稳压二极管VS2的一端连接,第五电容器C5的另一端与第六电容器C6串联后分别与第一晶体管VTl的发射极和第二晶体管VT2的发射极连接,第一晶体管VTl的发射极与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如图I所示高压放电电路包括脉冲变压器的二次绕组W3、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八电容器C8、第九电容器C9、第七电阻器R7、第八电阻器R8、第九电阻器R9、第十电阻器R1(l、放电电极a和电极b,脉冲变压器T的二次绕组W3的一端分别与第二二极 管VD2的正极和第三二极管VD3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VD2的负极分别与第七电阻器R7的一端和第八电容器C8的一端连接,第七电阻器R7与第八电阻器R8串联后与放电电极a连接,第八电容器C8的另一端分别与脉冲变压器T的二次绕组W3另一端和第九电容器C9的一端连接,第九电容器C9的另一端与第三二极管VD3的正极连接,第三二极管VD3的正极依次与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电阻器Rltl串联后与电极b连接。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接通电源开关S后,多谐振荡器震荡工作,产生频率为50Hz的振荡信号加在由第七电容器C7和脉冲变压器T的第一一次绕组Wl和第二一次绕组W2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上,在脉冲变压器T的二次绕组W3上产生I. 5KV的脉冲电压,此脉冲电压经第二二极管VD2、第三二极管VD3、第八电容器C8和第九电容器C9倍压整流后,产生近3KV的直流高压,通过第七电阻器&、第八电阻器R8、第九电阻器R9和第十电阻器Rltl限流后加在放电电极上,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负氧离子。
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路、风扇电动机、多谐振荡器和高压放电电路,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高压放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风扇电动机的电源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和所述高压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源开关、电池、整流二极管、第一电容器、第二电容器、第一电阻器和发光二极管,所述电池的正极与所述开关串联后在于所述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整流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电容器的第二端和所述电池的负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谐振荡器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电阻器、第四电阻器、第五电阻器、第六电阻器、第三电容器、第四电容器、第五电容器、第六电容器、第七电容器、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脉冲变压器的第一一次绕组和脉冲变压器的第二一次绕组,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器的一端、所述第三电容器的负极和所述第四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四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四电容器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电容器的正极与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二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二一次绕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和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一一次绕组的一端连接,所述脉冲变压器的第一一次绕组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七电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电容器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依次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第二晶体管串联后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的一端与所述电源电路的正极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六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和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远离第二稳压二极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六电容器串联后分别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负极输出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放电电路包括脉冲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八电容器、第九电容器、第七电阻器、第八电阻器、第九电阻器、第十电阻器、放电电极a和电极b,所述脉冲变压器的二次绕组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器的一端和所述第八电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阻器与所述第八电阻器串联后与所述放电电极a连接,所述第八电容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脉冲变压器的二次绕组另一端和所述第九电容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容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依次与所述第九电阻器和所述第十电阻器串联后与所述电极b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晶体管的负氧离子发生器,包括电源电路、风扇电动机、多谐振荡器和高压放电电路,所述多谐振荡器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所述高压放电电路的电源输入端和所述风扇电动机的电源输入端均与所述电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多谐振荡器的输出端和所述高压放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呼吸、神经核血液系统作用于人体,促进体内各系统的新陈代谢,激发内分泌腺功能,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具有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与调试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N1/44GK202654550SQ20122007473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日
发明者叶春, 高潮彬, 龚福智 申请人:成都掌握移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