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按摩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130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子按摩器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按摩器电路。
技术背景现有的按摩器有多种多样,它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刺激神经纤维以解除人体疲劳,治疗软组织损伤有一定的作用。而传统的按摩器电路通常由继电器控制电路的通断,从而控制马达,最终带动按摩头的动作。这种电路模块体积大、布线多且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按摩器电路,它布线结构简单、频率范围宽、输 出脉冲强度适宜,对人体无任何伤害,且体积小,成本低。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电源E、电阻R1-R2、可调电阻器RP1-RP2、电容C1-C2、开关S、二极管VD、三极管VT、变压器T和金属板电极XS,电源E的正极与开关S的一端连接,开关S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VD的正极、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电容Cl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分别与可调电阻器RP2的一端和变压器T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2的另一端与金属板电极XS的一端连接,金属板电极XS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连接,变压器T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电容Cl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和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器RPl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l的另一端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VD为发光二极管,且采用红色作为信号指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开关S闭合,金属板电极XS接触人体穴位时,三极管VT、变压器T而已及外围元件振荡工作,两电极将会感应出弱信号电流,从而达到按摩振动的效果。其中,调节可调电阻器RPl可以改变信号强弱,调节可调电阻器RP2可以改变电路的振荡频率。本实用新型布线结构简单、频率范围宽、输出脉冲强度适宜,对人体无任何伤害,且体积小,成本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电源E、电阻R1-R2、可调电阻器RP1-RP2、电容C1-C2、开关S、二极管VD、三极管VT、变压器T和金属板电极XS,电源E的正极与开关S的一端连接,开关S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VD的正极、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电容Cl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分别与可调电阻器RP2的一端和变压器T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2的另一端与金属板电极XS的一端连接,金属板电极XS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连接,变压器T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电容Cl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和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器RPl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l的另一端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所述的二极管VD为发光二极管,且采用红色作为信号指示。本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原理将开关S闭合,金属板电极XS接触人体穴位时,三极管VT、变压器T而已及外围元件振荡工作,两电极将会感应出弱信号电流,从而达到按摩振动的效果。其中,调节可调电阻器RPl可以改变信号强弱,调节可调电阻器RP2可以改变电路的振荡频率。本具体实施方式
布线结构简单、频率范围宽、输出脉冲强度适宜,对人体无任何伤 害,且体积小,成本低。
权利要求1.一种电子按摩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电源(E)、电阻(R1-R2)、可调电阻器(RP1-RP2)、电容(C1-C2)、开关(S)、二极管(VD)、三极管(VT)、变压器(T)和金属板电极(XS),电源(E)的正极与开关⑶的一端连接,开关⑶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2)的正极、二极管(VD)的正极、三极管(VT)的集电极和电容(Cl)的正极连接,电容(C2)的负极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分别与可调电阻器(RP2)的一端和变压器⑴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2)的另一端与金属板电极(XS)的一端连接,金属板电极(XS)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连接,变压器(T)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电容(Cl)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和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阻(Rl)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器(RPl)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l)的另一端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电子按摩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极管(VD)为发光二极管,且采用红色作为信号指示。
专利摘要一种电子按摩器电路,它涉及按摩器领域。电容(C2)的负极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二极管(VD)的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负极连接,三极管(VT)的基极分别与可调电阻器(RP2)的一端和变压器(T)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2)的另一端与金属板电极(XS)的一端连接,金属板电极(XS)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连接,三极管(VT)的发射极与变压器(T)连接,变压器(T)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和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可调电阻器(RP1)的一端连接,可调电阻器(RP1)的另一端与电源(E)的负极连接。它布线结构简单、频率范围宽、输出脉冲强度适宜,对人体无任何伤害,且体积小,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N1/08GK202490327SQ20122012071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1日
发明者周堃 申请人:周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