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083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鼾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健型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治疗鼾症的器械。
背景技术
鼾症患者有可能由于舌后坠,或软腭下垂单独造成,而以后者的症状更严重,也有可能二者都有,在现有技术中,对鼾症的治疗手段有两种一 种是腕带式的阻鼾器,另一种是固定在牙齿上的阻鼾器,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相似的技术为后一种,如专利号为CN03250620. 1,专利名称为阻鼾器的实用新型创造,该阻鼾器由上齿固定器、下齿固定器,多组连杆组成,通过这三部分的连接在口腔中造成一个气流通畅的空间,以达到阻鼾的效果,然而该阻鼾器的不足之处是明显的组件过多、操作繁琐、戴入口腔异物感强、戴入口腔中不够舒适,而且该实用新型创造也没有针对鼾症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设计。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引发鼾症的根本原因进行理疗的止鼾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止鼾器,包括连接板和支撑器,在所述连接板中央位置设置有气道,所述支撑器为锥筒结构,所述支撑器固定在所述气道外围。上述的止鼾器,所述连接板上设有气孔。上述的止鼾器,所述连接板为矩形。上述的止鼾器,还包括后齿固定托,所述后齿固定托设置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上述的止鼾器,所述连接板下边沿到所述后齿固定托的下边沿之间的竖直距离为Icm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体积小,减少了口腔异物感,由全齿固定改为后齿固定,解决了长期佩戴的卫生隐患,减少了牙周病等并发症的产生,以物理方法治疗鼾症,避免了手术治疗及对呼吸机产生的依赖性,长期使用有可能达到功能恢复的效果,通过连接板使得睡眠中舌后坠现象得以避免,消除了舌后坠造成的鼾音及其他并发症,同时又不影响睡眠质量,通过支撑器扩张口腔空间,并同时支撑软腭,消除软腭下垂造成的鼾音及其他并发症,连接板上的气孔可以起到通气,液体流通,并可增加连接板与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止鼾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止鼾器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连接板,2-支撑器,3-气道,4-后齿固定托,5-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所示,止鼾器,包括连接板I和支撑器2,在所述连接板I中央位置设置有气道3,所述支撑器2为锥筒结构,所述支撑器2固定在所述气道3外围,睡觉时,将止鼾器放入口中,气道3保证内呼吸道和口腔之间连通,使得空气能正常流通,支撑器2套在气道的外侧不仅可以起到扩张口腔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其能有效的防止软腭下垂,所述连接板I矩形,在所述连接板I上设有气孔5,连接板I用以阻止舌头下垂,连接板I上的气孔5辅助气道3通气而且还可供口腔内的唾液流通。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还设置有后齿固定托4,后齿固定托4具有与后齿相应的结构,将止鼾器放入口中合适位置后咬合牙齿,后齿固定托4正好固定在后齿上。所述连接板I下边沿到所述后齿固定托4的下边沿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cm,Icm的 间隙可以使得连接板I可以保证舌头不下垂又不至于卡紧舌头,给身体造成不适。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创造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创造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引伸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止鼾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I)和支撑器(2),在所述连接板(I)中央位置设置有气道(3),所述支撑器(2)为锥筒结构,所述支撑器(2)固定在所述气道(3)外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I)上设有气孔(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I)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齿固定托(4),所述后齿固定托(4)设置在所述连接板(I)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I)下边沿到所述后齿固定托(4)的下边沿之间的竖直距离为1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止鼾器,包括连接板和支撑器,在连接板中央位置设置有气道,支撑器为锥筒结构,支撑器固定在气道外围。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减少了口腔异物感,由全齿固定改为后齿固定,解决了长期佩戴的卫生隐患,减少了牙周病等并发症的产生,以物理方法治疗鼾症,避免了手术治疗及对呼吸机产生的依赖性,长期使用有可能达到功能恢复的效果,通过连接板使得睡眠中舌后坠现象得以避免,消除了舌后坠造成的鼾音及其他并发症,同时又不影响睡眠中的质量,通过支撑器扩张口腔空间,并同时支撑软腭,消除软腭下垂造成的鼾音及其他并发症,连接板上的气孔可以起到通气,液体流通,并可增加连接板与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
文档编号A61F5/56GK202505554SQ20122013632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1日
发明者张瑜 申请人:张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