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138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是一套手术中使用的,特别涉及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骨盆具有较复杂的三维解剖结构,一旦发生骨折,进行手术复位和固定的难度较大,往往需要行大手术切口,通过广泛的软组织暴露才难满足治疗需要。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进步,采用经皮置钉微创固定骨盆骨折已成为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新的发展趋势。该技术在手术操作时,多通过昂贵的三维影像学导航装置结合透视设备对置钉位置和方向进行预判和监控,以实现准确置钉。目前该 技术的缺陷包括①对三维影像学导航装置的依赖度高,该装置的价格通常超过200万元,因此阻碍了其在绝大多数医院中的推广;②该技术在手术时,需费时将影像学资料与导航装置内置计算机内的三维空间信息进行同步,即通常所说的“影像学注册”,其平均注册时间超过30分钟,增加了手术时间;③由于手术中需要进行骨折复位,复位后骨骼的空间位置一旦改变,其在计算机中注册的信息就会发生误差,从而降低了置钉的精确性影像学资料的图像分辨率制约了导航装置的精确性,从而降低了经皮置钉的精确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U型标定透光框架的左上端是出钉点瞄准器,中间是水平的左导针通道,U型标定透光框架的右上端是进钉点瞄准器,中间是水平的内套管通道,U型标定透光框架左侧壁、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标定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与目前常用的三维影像学导航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①不依赖于昂贵的三维影像学导航装置,价格低廉,方便在绝大多数医院中推广操作过程简便,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操作时,可快速便捷地调节进钉点、出钉点及置钉轴线,即骨折复位后骨折块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也可运用本实用新型来获得精确的置钉;④精确性不依赖于影像学资料的分辨率。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还在于操作简便、精确,体积小、成本低,维修方便。

图I——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俯视剖视图。图2——本实用新型在确定进钉点和出钉点时的操作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在置入固定导针时的操作示意图。图4——本实用新型在置入固定导针后的操作示意图。图5——本实用新型中经固定导针置入空心内固定螺钉的操作示意图。[0014]图中各符号表示部件如下出钉点瞄准器I、(U型标定透光框架4上的)标定孔2、(出钉点瞄准器I上的)左导针通道3、U型标定透光框架4、(进钉点瞄准器I上的)内套管通道5、进钉点瞄准器
6、骨盆骨骼模型7、标定杆8、(进钉点瞄准器6的内套管10上的)右导针通道9、内套管
10、左固定导针11、右固定导针12、空心螺钉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结构 出钉点瞄准器I和进钉点瞄准器6分别链接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的两端上部,包括左上端和右上端,左上端的出钉点瞄准器I截面呈锥台形,左宽右窄,右窄的部分称尖端,中间是水平的左导针通道3,右上端的进钉点瞄准器6截面是圆柱形,中间是水平的内套管通道5,左导针通道3与内套管通道5在同一个水平面上;U型标定透光框架4左上端从出钉点瞄准器I向下依次有二个标定孔2,均设置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的左侧壁上,与此对应的是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右上端从进钉点瞄准器6向下依次也是二个标定孔2,设置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的右侧壁上,每排的左、右标定孔2均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形成上、下二排对应的标定孔2 ;标定杆8可经U型标定透光框架4上的标定孔2固定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上,是从右向左插入,或在上排或在下排的一对标定孔2上;进钉点瞄准器6的内套管10可经内套管通道5从右向左插入进钉点瞄准器6,左固定导针11插入出钉点瞄准器I的左导针通道3中,右固定导针12经右导针通道9插入进钉点瞄准器6的内套管10中,右导针通道9设置在内套管10中。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操作时,如图2所示,首先通过微创有限切开的方式暴露骨盆上进钉点和出钉点的解剖位置,切口大小仅需允许出钉点瞄准器I和进钉点瞄准器6通过即可,通常不超过2cm ;将出钉点瞄准器I的尖端置于出钉点处的骨面上(以耻骨结节为例);将进钉点瞄准器6的内套管10插入进钉点瞄准器6后,使进钉点瞄准器6的内套管10的尖端置于进钉点处的骨面上(以髋白顶上方骨面为例),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的作用下,左导针通道3的轴线与右导针通道9的轴线是一致的,而该轴线也与进钉点和出钉点的连线一致,即为置钉的轴线;将标定杆8经标定孔2 (下排的左、右一对标定孔2)固定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上,此时标定杆8的轴线与置钉的轴线平行;根据手术需要,也可将标定杆8经上排的左、右一对标定孔2固定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4上,此时标定杆8的轴线与置钉的轴线平行,并且更加靠近置钉轴线;由于标定杆8的轴线与置钉的轴线平行,因此标定杆8可在体外为置钉轴线提供参照,另一方面,在行X线透视时,以进钉点和出钉点的连线为轴旋转U型标定透光框架4,使标定杆8在透视影像中与进钉点和出钉点的连线重叠,此时即可准确地判断进钉点、出钉点、以及置钉轴线是否满足手术要求,无需借助复杂的导航操作,亦或是高分辨率的影像学资料。若进钉点、出钉点、以及置钉轴线的位置满意,则继续下面的步骤,否则可重复上述程序进行微调。如图3所示,用电钻将左固定导针11、右固定导针12分别通过左导针通道3和右导针通道9固定到骨盆上,然后再次在X线透视下确定进钉点、出钉点、置钉轴线是否满意,若不满意,则调整进钉点和出钉点的位置并重复本步骤,若满意,则继续下面的步骤。由于本发明的组装和操作非常方便,即使骨折复位过程中骨折块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也可以便捷地调节进钉点和出钉点的位置,从而快速、精确地找到理想的置钉轴线,利于随后的置钉操作。如图4所示,将右固定导针12钻入骨质达到出钉点骨面下,依次去除内套管10、左固定导针11、以 及U型标定透光框架4,再在X线透视下确定右固定导针12的位置是否满意,若满意,则继续下面的步骤。如图5所示,测量右固定导针12尾部至骨面的长度,以确定其在骨内的长度,并选择相应长度的空心螺钉13。以右固定导针12为引导,用电钻连接空心钻头自进钉点向出钉点方向钻穿一侧骨皮质后,沿着右固定导针12自进钉点向出钉点方向拧入空心螺钉13,直至螺钉尾部抵达进钉点处的骨面,然后再用电钻去除右固定导针12,逐层缝合伤口后完成整个操作过程。
权利要求1.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特征在于U型标定透光框架的左上端是出钉点瞄准器,中间是水平的左导针通道,U型标定透光框架的右上端是进钉点瞄准器,中间是水平的内套管通道,U型标定透光框架左侧壁、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标定孔。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标定杆经标定孔固定在U型标定透光框架上,内套管经内套管通道插入进钉点瞄准器中。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固定导针插入左导针通道中,右固定导针经右导针通道插入内套管中,右导针通道设置在内套管中。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导针通道与内套管通道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特征在于U型标定透光框架左侧壁、右侧壁上分别设置二个标定孔,左侧壁、右侧壁上的上、下标定孔分别在同一个水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出钉点瞄准器截面呈锥台形。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其特征在于进钉点瞄准器截面是圆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骨盆骨折经皮置钉体外瞄准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为U型标定透光框架的左上端是出钉点瞄准器,中间是水平的左导针通道,U型标定透光框架的右上端是进钉点瞄准器,中间是水平的内套管通道,U型标定透光框架左侧壁、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标定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三维影像学导航装置存在的成本高、手术时间长、精确性低等缺陷。本实用新型可在大多数医院中推广使用、操作过程简便、缩短手术时间、可快速便捷地调节进钉点、出钉点及置钉轴线、精确性高、体积小、维修方便。
文档编号A61B19/00GK202497248SQ20122014360
公开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施鸿飞, 熊进 申请人: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