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负压置换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4897阅读:14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鼻负压置换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鼻负压置换仪。
背景技术
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或经常性鼻塞、黏液或黏脓性鼻涕,头部钝痛或者闷胀,严重时甚至有嗅觉减退或消失,并伴有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该疾病由于鼻窦炎脓液刺激,还容易引发咽鼓管炎性水肿,继而引发耳鸣、听力下降等并发症。针对此类疾病,鼻窦负压置换疗法因其疗效可靠、操作简便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的常规方法。鼻窦负压置换疗法是通过间歇吸引法抽出鼻窦内的空气,从而在窦腔内形成负压,当停止吸引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滴入鼻腔的药液可以经窦口流入窦腔,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先让病人擤去鼻涕,用鼻甲粘膜收缩剂喷滴鼻腔,使两侧鼻腔粘膜收缩,窦口开放,使患者取仰卧垂头位,肩下垫枕,伸颈垂头使所有鼻窦窦口均位于下方,然后使患者张口呼吸,将药物徐徐滴入患者一侧前鼻孔,使药液能够淹没所有的鼻窦窦口后,进行负压吸引,同时嘱患者连续均匀发出“开”的声音,间断的进行多次负压吸引,使鼻腔和鼻窦腔在正负压力交替作用下,药液进入鼻窦内,并吸出脓性分泌物,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鼻窦负压置换治疗利用吸引器使鼻腔和鼻窦腔产生间断性负压,在“开”音终端的时刻,软腭复位而鼻腔和鼻咽腔与外界开放,此时鼻腔压力与外界大气压压力相等,而鼻窦内是负压,通过鼻腔内药液和鼻窦内正负压交替改变,达到治疗目的,还可以借助负压作用将药液灌入鼻窦内,反复清除各鼻窦腔内的分泌物,但如果治疗期间吸引时间过长,或者吸引压力过大,会引起患者头痛或鼻内出血等不良后果,因此治疗时吸引器的压力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严格控制抽吸次数以及每次抽吸时间。目前鼻窦置换疗法的医疗器械结构简单,其实施主要依赖于医护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无法保证治疗的高效可靠实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结构合理、安全可靠,能够精确控制负压吸引压力、抽吸时间,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缓解患者痛苦的鼻负压置换仪。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种鼻负压置换仪,设有电磁阀、真空泵、医用橄榄头、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密封缓冲腔以及用于盛放吸出脓液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医用橄榄头、密封容器、密封缓冲腔、电磁阀、真空泵经导气管依次相连,密封缓冲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经继电器与电磁阀和真空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器设有控制芯片、按键以及数码管,其中控制芯片分别与按键、数码管相连接,按键用于设定工作气压值、抽吸次数等工作参数,数码管用于显示相关参数,以使使用者直观的了解装置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器内的控制芯片可以由STC单片机实现,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向患者鼻腔内滴入药液,使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后,将医用橄榄头插入鼻腔,通过控制器上的按键,开启装置电源,通过按键以及数码管的显示,设定治疗的工作气压值、抽吸次数,设定完毕后,进行负压置换操作,此时控制器控制真空泵排气,鼻窦腔内的气体经医用橄榄头沿导气管被排出,使鼻窦腔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比为负,此时滴入鼻腔内的药液在气压作用下,进入鼻窦腔内,进行黏液冲洗和炎症治疗,清洗出的脓液经医用橄榄头排入与医用橄榄头经导气管相连接的密封容器内,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装置重复进行多次抽吸后,完成鼻负压置换治疗,在此过程中,密封缓冲腔内的压力传感器实时采集密封缓冲腔内的气压值,并将其送入控制器内进行处理,当所采集气压值低于报警阈值,控制器控制电磁阀、真空泵迅速关断,停止排气,从而有效防止因吸引过度造成患者不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精确控制吸引气压值以及吸引时间,与传统的纯人工操作相比,显著的提高了可靠性,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附图标记电磁阀I、真空泵2、医用橄榄头3、控制器4、压力传感器5、密封缓冲腔6、密封容器7、控制芯片8、按键9、数码管10、导气管11、继电器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鼻负压置换仪,设有电磁阀I、真空泵2、医用橄榄头3、控制器4、压力传感器5、密封缓冲腔6以及用于盛放吸出脓液的密封容器7,其特征在于医用橄榄头3、密封容器7、密封缓冲腔6、电磁阀I、真空泵2经导气管11依次相连,密封缓冲腔6内设有压力传感器5,压力传感器5的输出端与控制器4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4的输出端分别经继电器12与电磁阀I和真空泵2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器4设有控制芯片8、按键9以及数码管10,其中控制芯片8分别与按键9、数码管10相连接,按键9用于设定工作气压值、抽吸次数等工作参数,数码管10用于显示相关参数,以使使用者直观的了解装置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控制器4内的控制芯片8可以由STC单片机实现,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向患者鼻腔内滴入药液,使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后,将医用橄榄头3插入鼻腔,通过控制器4上的按键9,开启装置电源,通过按键9以及数码管10的显示,设定治疗的工作气压值、抽吸次数,设定完毕后,进行负压置换操作,此时控制器4控制真空泵2排气,鼻窦腔内的气体经医用橄榄头3沿导气管被排出,使鼻窦腔内气压与外界气压相比为负,此时滴入鼻腔内的药液在气压作用下,进入鼻窦腔内,进行黏液冲洗和炎症治疗,清洗出的脓液经医用橄榄头3沿导气管11排入与医用橄榄头3经导气管11相连接的密封容器7内,在控制器4的控制下,装置重复进行多次抽吸后,完成鼻负压置换治疗,在此过程中,密封缓冲腔6内的压力传感器5实时采集密封缓冲腔内的气压值,并将其送入控制器4内进行处理,当所采集气压值低于报警阈值,控制器4控制电磁阀I、真空泵2迅速关断,停止排气,从而有效防止因吸引过度造成患者不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精确控制吸引气压值以及吸引时间,与传统的纯人工操作相比,显著的提高了可靠性,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权利要求1.ー种鼻负压置换仪,设有电磁阀、真空泵、医用橄榄头、控制器、压カ传感器、密封缓冲腔以及用于盛放吸出脓液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医用橄榄头、密封容器、密封缓冲腔、电磁阀、真空泵经导气管依次相连,密封缓冲腔内设有压カ传感器,压カ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经继电器与电磁阀和真空泵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鼻负压置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有控制芯片、按键以及数码管,其中控制芯片分别与按键、数码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ー种鼻负压置换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内的控制芯片由STC单片机实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鼻负压置换仪,设有电磁阀、真空泵、医用橄榄头、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密封缓冲腔以及用于盛放吸出脓液的密封容器,其特征在于医用橄榄头、密封容器、密封缓冲腔、电磁阀、真空泵经导气管依次相连,密封缓冲腔内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经继电器与电磁阀和真空泵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精确控制吸引气压值以及吸引时间,与传统的纯人工操作相比,显著的提高了可靠性,具有结构合理、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H35/04GK202554426SQ20122021236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4日
发明者谢富臻 申请人:威海东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