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596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髓内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髓内针。
背景技术
髓内针是在骨科手术中用于对管状骨骨折部分进行内固定的专用医疗器械,现有的髓内针多用医用不锈钢材料或医用钛合金制成。目前,用于内固定的髓内针主要有克氏针和斯氏针,其针头大多为锥三角刃、扁刃等直头型针头,这些直头型针头的髓内针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当意外穿透髓腔内的骨皮质时,因为该针头设置在髓内针的轴线上,故而在近端旋转髓内针时,针头依然在固定位置,而无法通过调整针头的方向使得针头脱离骨皮质,从而造成针头卡死在骨皮质中,无法到达正确的位置。当发生这种髓内针卡死在骨皮质中的情况时,医生只能通过医疗工具将进入髓腔的髓内针拔出,调整髓内针进入髓腔的方向后,再次将髓内针打入髓腔中,显然, 这对骨折患者来说是相当痛苦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髓内针,能够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适时调整髓内针针头的方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髓内针,包括针体,其形状为柱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针体的轴线的方向弯曲的针头;该针头沿着弯曲的方向形成针尖。进一步地,所述针尖位于所述针头弯曲形成的弧面上,且该弧面沿着所述针头弯曲的方向平滑延伸至所述针体的外壁。进一步地,所述弧面包括两个弧度不同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且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针头的外壁还具有两个侧磨面,且该两个侧磨面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侧磨面以及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沿着所述针头的弯曲方向相交,形成所述针尖。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磨面均为平面,其中,两个所述平面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倾斜相交。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轴向上的长度为8-10毫米,且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径向上的长度为5-8毫米。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轴向上的长度为8. 5-9. 5毫米,且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径向上的长度为6-7毫米。进一步地,所述针体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梅花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髓内针,通过将髓内针的针头部分设置成弯曲的形状,使得髓内针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当髓内针的针头意外穿透髓腔的骨皮质而卡在骨皮质中时,医疗人员可以在近端适当地旋转髓内针,进而调整远端的针头进入髓腔的方向,从而可以继续推进该髓内针,使得该髓内针到达髓腔内正确的位置。此外,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髓内针,还能够达到以下积极效果I、由于髓内针的针头部分设置成弯曲的形状,则当将髓内针打入髓腔中时,外皮肤的开口处只需开一个较小的口,使得该弯曲的针头沿着开口以较小的角度进入髓腔中,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直头型髓内针,需要在皮肤的开口处开一个较大的口,进而将针头以九十度角推入髓腔中,这样本实用新型则有效减小了针头的进入角度,从而减轻了对患者的伤害;2、由于髓内针的针头部分形成了针尖,使得髓内针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当针尖意外穿透骨皮质时,由于针尖与骨皮质的接触面非常小,则医疗人员在近端旋转髓内针时,骨皮质与针尖之间产生的阻力较小,进而有利于髓内针旋转,从而有效提高了髓内针的灵活性,同时也减少了对骨皮质的破坏; 3、由于髓内针的针尖位于针头弯曲形成的弧面上,且该弧面沿着针头弯曲的方向平滑延伸至针体的外壁。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医疗人员更加灵活地调整针尖在髓腔中的前进方向,增大了髓内针在骨科手术中的适应性;4、由于所述针头的外壁上形成了磨面,从而使得针头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容易滑动,易于所述针头到达髓腔内正确的位置。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以下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所示实施例得到其它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髓内针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髓内针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髓内针的针体的径向截面图。附图标记I-针体,2-针头,3-针尖,4-侧磨面,5-顶弧面,6_底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髓内针,包括针体,其形状为柱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针体的轴线的方向弯曲的针头;该针头沿着弯曲的方向形成针尖。具体实施时,所述针头沿着所述针体的轴向上的长度为8-10毫米,且所述针头沿着所述针体的径向上的长度为5-8毫米。所述针体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梅花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髓内针,通过将髓内针的针头部分设置成弯曲的形状,使得髓内针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当髓内针的针头意外穿透髓腔的骨皮质而卡在骨皮质中时,医疗人员可以在近端适当地旋转髓内针,进而调整远端的针头进入髓腔的方向,从而可以继续推进该髓内针,使得该髓内针到达髓腔内正确的位置。此外,由于髓内针的针头部分设置成弯曲的形状,则当将髓内针打入髓腔中时,夕卜皮肤的开口处只需开一个较小的口,使得该弯曲的针头沿着开口以较小的角度进入髓腔中,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直头型髓内针,需要在皮肤的开口处开一个较大的口,进而将针头以九十度角推入髓腔中,这样本实用新型则有效减小了针头的进入角度,从而减轻了对患者的伤害。进一步地,由于髓内针的针头部分通过打磨等方式形成了针尖,使得髓内针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当针尖意外穿透骨皮质时,由于针尖与骨皮质的接触面非常小,则医疗人员在近端旋转髓内针时,骨皮质与针尖之间产生的阻力较小,进而有利于髓内针旋转,从而有效提高了髓内针的灵活性,同时也减少了对骨皮质的破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针尖位于针头弯曲形成的弧面上,且该弧面沿着针头弯曲的方向平滑延伸至针体的外壁。具体实施时,所述弧面包括两个弧度不同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且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对设置;所述针头的外壁还具有两个侧磨面,且该两个侧磨面相对设置;所述两个侧磨面以及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沿着所述针头弯曲的方向相交,形成所述针尖。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磨面均为平面,其中,两个所述平面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倾斜相交。由于髓内针的针尖位于针头弯曲形成的弧面上,且该弧面沿着针头弯曲的方向平滑延伸至针体的外壁。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医疗人员更加灵活地调整针尖在髓腔中的前进方向,增大了髓内针在骨科手术中的适应性。此外,由于所述针头的外壁上形成了磨面,从而使得针头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容易滑动,易于所述针头到达髓腔内正确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各种实施方式可根据需要以任意方式相互组合,通过这种组合得到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为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下面提供实施例二进行说明。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髓内针,参见图I、图2和图3,包括针体1,针头2,针尖3,侧磨面4,顶弧面5,底弧面6。其中,针体I的形状为圆柱体;针体I的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针体I轴线的方向弯曲的针头2 ;该针头2沿着所述弯曲方向形成针尖3。该针尖3位于所述针头2弯曲形成的顶弧面5和底弧面6上,且该顶弧面5和底弧面6沿着所述针头2弯曲的方向平滑过渡至所述针体I的外壁。所述顶弧面5的弧度较底弧面6的弧度大,且该顶弧面5和底弧面6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针头2的外壁还具有两个侧磨面4,且该两个侧磨面4相对设置;该两个侧磨面4均为平面,且两个所述平面均分别与所述顶弧面5及底弧面6倾斜相交;两个所述平面以及顶弧面5、底弧面6沿着所述针头2的弯曲方向相交,形成所述针尖3。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二中,所述针头2沿着所述针体I的轴向上的长度为9毫米,且所述针头2沿着所述针体I的径向上的长度为6毫米。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权利要求1.髓内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体,其形状为柱体; 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针体的轴线的方向弯曲的针头;该针头沿着弯曲的方向形成针尖。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位于所述针头弯曲形成的弧面上,且该弧面沿着所述针头弯曲的方向平滑延伸至所述针体的外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弧面包括两个弧度不同的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且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相对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的外壁还具有两个侧磨面,且该两个侧磨面相对设置; 所述两个侧磨面与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沿着所述针头弯曲的方向相交,形成所述针尖。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侧磨面均为平面,其中,两个所述平面均分别与所述第一弧面及第二弧面倾斜相交。
6.如权利要求I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轴向上的长度为8-10毫米,且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径向上的长度为5-8毫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轴向上的长度为8.5-9. 5毫米,且所述针头在所述针体的径向上的长度为6-7毫米。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髓内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体的径向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梅花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髓内针,能够在穿入髓腔的过程中适时调整髓内针针头的方向。所述髓内针,包括针体,其形状为柱体;所述针体的一端设置有向远离所述针体的轴线的方向弯曲的针头;该针头沿着弯曲的方向形成针尖。
文档编号A61B17/72GK202554093SQ201220223809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7日
发明者孟和, 李洪德 申请人:北京奇凯华克科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