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5815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牵引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康复器械,特别是一种牵引床。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造成的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现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越来越多。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手术或者外敷药膏治疗后一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物理治疗、牵引治疗。牵引治疗使用的设备是牵引床,牵引床主要包括床架、床面和牵引装置,其中床面通常由前床面和后床面组成,在牵引时,在牵引装置的作用下,前床面与后床面分开,患者的腰部产生一定张力,实现牵引治疗的目的。前床面与后床面分开时,在中间会形成一个比较大的空隙,而这个空隙正好是患者腰椎病变部位。目前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改进的牵引床,其中最多的改进在于牵引装置,使得牵引床的牵引装 置结构更加简单、使用更加方便,但是牵引床的治疗效果并未得到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牵引效果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牵引效果的牵引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牵引床,包括前床面、后床面、床架和牵引装置,所述床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套接在一起并可相互纵向滑动,所述前床面、后床面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床架下方,牵引床还包括设置于牵弓I装置上的电磁式振动电机。进一步的,所述电磁式振动电机包括铁心、线圈、振动头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振动头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床架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连接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下方均设置有挂板,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所述挂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牵引装置包括螺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两个转动轮、螺栓、第一连杆和三根第二连杆,所述螺杆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下方,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设置于螺杆上,所述两个转动轮分别设置于螺杆的两端且位于第一支架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杆和三根第二连杆均通过螺栓与挂板连接,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上均设置有支撑杆,第一连杆和三根第二连杆还通过螺栓与支撑杆连接,所述电磁式振动电机设置于第一连杆上。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牵引床设置有电磁式振动电机,在牵弓I治疗的同时通过电磁式振动电机产生振动对患者腰椎部位肌肉进行振动刺激,可以放松肌肉、激活中枢神经,提高牵引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2是实施例中牵引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3_床架,4-牵引装置,5-电磁式振动电机,31-第一支架,32-第二支架,33-横梁,34-挂板,41-螺杆,42-第一螺母,43-第二螺母,44转动轮,45-螺栓,46-第一连杆,47-第二连杆,51-固定板,52-振动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牵引床包括前床面、后床面、床架3和牵引装置4,所述床架 3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一端横截面大于第二支架32的一端横截面,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套接在一起,并可相互纵向滑动,所述前床面I、后床面2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上,所述牵引装置4设置于床架3的下方,牵引床还包括电磁式振动电机5,所述电磁式振动电机5设置于牵引装置4上,所述电磁式振动电机5包括铁心、线圈、振动头52和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设置于振动头52的上方。使用本实用新型牵引床,启动牵引装置4后,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相互滑动,前床面I、后床面2随着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的移动而分开,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隙,牵引装置4的启动使得电磁式振动电机5刚好升到空隙处,同时带动电磁式振动电机5工作,电磁式振动电机5中流过线圈的电流变化弓I起振动头52振动,再通过固定板51作用于人体腰椎病变部位,通过振动对腰椎病痛部位进行按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牵引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例参考图2,本实施例列举的一种牵引床包括前床面、后床面、床架3和牵引装置,所述床架3包括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所述第一支架31的一端横截面大于第二支架32的一端横截面,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套接在一起,并可相互纵向滑动;所述床架3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连接的三根横梁33,其中靠近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套接处的两根横梁33 (对应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下方均设置有挂板34,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挂板34上;牵引装置包括螺杆41、第一螺母42、第二螺母43、转动轮44 (转动轮44为两个)、螺栓45、第一连杆46和三根第二连杆47,所述螺杆41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31的下方,所述第一螺母42、第二螺母43设置于螺杆41上,所述两个转动轮44分别设置于螺杆41的两端,且位于第一支架31的外侧,所述第一连杆46和三根第二连杆47均通过螺栓45与挂板34连接,第一螺母42和第二螺母43上均设置有支撑杆(图中未标示),第一连杆46的一端通过螺栓45与第一螺母42的支撑杆连接,三根第二连杆47中的一根第二连杆47 —端通过螺栓45与第一螺母42的支撑杆连接,在竖直方向上,第一连杆46与第一螺母42的支撑杆连接的一端低于第一连杆46与挂板连接的一端,另外两根第二连杆47通过螺栓45与第二螺母43的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46上设置有电磁式振动电机5,所述电磁式振动电机5包括铁心、线圈、振动头52和固定板51,所述固定板51设置于振动头52的上方。使用本实施例牵引床,转动转动轮44,带动第一螺母42和第二螺母43在螺杆41上相对运动,进而带动第一连杆46和三根第二连杆47伸缩。做牵引时,第一连杆46和三根第二连杆47向前拉伸,使得第一支架31与第二支架32相互滑动,前床面I、后床面2随着第一支架31、第二支架32的移动而分开,形成一个较大的空隙,电磁式振动电机5随着第一连杆46的拉伸而向前移动,由于第一连杆46与第一螺母42的支撑杆连接的一端低于第一连杆46与挂板连接的一端,电磁式振动电机5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升高,刚好升到空隙处,同时电磁式振动电机5开始工作,电磁式振动电机5中流过线圈的电流变化弓I起振动头52振动,再通过固定板51作用于人体腰椎病变部位,通过振动对腰椎病痛部位进行按摩治疗,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牵引治疗效果。通过设定线圈的匝数、通过线圈的电流强度实现振动幅度调整,调整通过线圈的电流频率实现电磁式振动电机5的振动频率的调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牵引床,包括前床面、后床面、床架和牵引装置,所述床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套接在一起并可相互纵向滑动,所述前床面、后床面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床架下方,其特征在于,该牵引床还包括设置于牵引装置上的电磁式振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牵引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式振动电机包括铁心、线圈、振动头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振动头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床,包括前床面、后床面、床架和牵引装置,所述床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套接在一起并可相互纵向滑动,所述前床面、后床面分别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上,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床架下方,该牵引床还包括设置于牵引装置上的电磁式振动电机。本实用新型牵引床设置有电磁式振动电机,在牵引治疗的同时通过电磁式振动电机产生振动对患者腰椎部位肌肉进行振动刺激,可以放松肌肉、激活中枢神经,提高牵引效果。
文档编号A61H23/02GK202554180SQ20122022831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1日
发明者陈斌, 林高龙, 张引斌, 廖有良 申请人:成都华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