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鼻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6036阅读:1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人工鼻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鼻骨结构,尤其是具有侧边宽度较小的人工鼻梁腰部以及具有直径小于所连接的人工鼻头部的人工鼻小柱部。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整形美容手术的进步,各种新式的整形技术不断的被开发出来,并成功应用于美容手术中,尤其是隆鼻整形。由于东方人的鼻子较为塌陷,因此常需要加高鼻梁,或修饰鼻头,以改善鼻形的外观美感。此外,因受伤而使鼻梁受损的情形,比如车祸或运动伤害,也需要隆鼻整形手术以进行重建或塑型。一般的隆鼻整形主要是利用硅胶材质所做成的人工鼻骨,藉外科手术方式,对麻醉后的患者,由在单侧鼻孔内所划开的一道伤口而直接植入鼻梁内,以垫高鼻梁的高度,而表现出较为高挺的鼻形,改善原有塌鼻子的外观。
·[0004]如图I至图3,分别为现有技术人工鼻骨的立体示意图、侧视图以及正视图。如图I至图3所示,现有技术的人工鼻骨具有人工鼻梁I以及人工鼻小柱2而构成L型构造,其中人工鼻梁I与人工鼻小柱2的夹角为90°,且人工鼻梁I的侧边为弯曲状的弧形,而人工鼻梁I在与人工鼻小柱2相连接的连接部分3是具有圆弧状。此外,人工鼻小柱2的横向尺寸等于人工鼻梁I在连接部分3的大小。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鼻头容易变形,因为传统隆鼻是将硅胶植入物直接垫在鼻上,但由于鼻头软骨的支撑力不够,所以鼻头容易被长期挤压而下降,导致从侧面看如同“鸟嘴”形状的鼻头变形。另一缺点是,硅胶鼻骨有可能从鼻头穿出,因为运用传统隆鼻方式,若勉强将鼻头撑得过高或过长,很容易让所有压力前倾,导致硅胶鼻骨穿出皮肤。因此,需要一种重量较轻且具有足够支撑力以防止硅胶鼻骨穿出的人工鼻骨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人工鼻骨结构,用以提供隆鼻,且包括人工鼻梁部以及人工鼻小柱部,其中人工鼻小柱部与人工鼻梁部连接成类似L形结构,且人工鼻小柱部与人工鼻梁部的夹角小于90°,此外,人工鼻梁部进一步包括依序连接的人工鼻梁主体部、人工鼻梁腰部以及人工鼻头部,且人工鼻头部连接人工鼻小柱部。人工鼻梁主体部的侧边为中间凸出的弧状,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为中间凹下的弧状,且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宽度小于人工鼻梁主体部的侧边宽度。此外,人工鼻梁主体部的前缘为弧形,且人工鼻梁主体部厚度是朝前缘缩小而逐渐变薄,藉以方便植入鼻中,而人工鼻头部的下缘为向下凸起而非圆弧状的弧形。人工鼻小柱部为类似圆柱体,其中人工鼻小柱部的直径可为固定或由连接部开始逐渐减小,且人工鼻小柱部在连接部的直径小于人工鼻头部的览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鼻骨结构具有较轻的重量以及具有足够的支撑力,可防止硅胶鼻骨穿出,非常适合应用于隆鼻。

图I显示现有技术人工鼻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现有技术人工鼻骨的侧视图。图3显示现有技术人工鼻骨的正视图。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5显示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中人工鼻梁部的横截面图。图6显示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的侧视图。图7显示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的正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I人工鼻梁2人工鼻小柱3连接部分10人工鼻梁部11人工鼻梁主体部Ila 前缘13人工鼻梁腰部15人工鼻头部20人工鼻小柱部C 切割线D 方向P 连接部SI 正面S2 背面Θ 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习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鼻骨结构由可挠性材料构成,比如硅胶,且主要包括人工鼻梁部10以及人工鼻小柱部20。进一步参考图5,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中人工鼻梁部的横截面图,其中人工鼻梁部10的正面SI为一弧形,而人工鼻梁部10的背面S2为另一弧形,且正面SI的弧形的曲度可相同或不同于背面S2的弧形的曲度,使得人工鼻梁部10的厚度是由中间朝二侧边缘而逐渐变薄,亦即中间较厚,边缘较薄。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的侧视图,其中人工鼻小柱部20与人工鼻梁部10的夹角Θ小于90°,比如可为87°至75°之间,进而连接成类似L形结构。人工鼻梁部10进一步包括人工鼻梁主体部11、人工鼻梁腰部13以及人工鼻头部15,其中人工鼻梁主体部11位于人工鼻梁部10的上端,人工鼻头部15位于人工鼻梁部10的下端,并连接人工鼻小柱部20,而人工鼻梁腰部13连接人工鼻梁主体部11以及人工鼻头部15。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的正视图,其中人工鼻梁主体部11的侧边为中间凸出的弧状,人工鼻梁腰部13的侧边为中间凹下的弧状,且人工鼻梁腰部13的侧边的宽度小于人工鼻梁主体部11的侧边的宽度。此外,人工鼻梁主体部11的前缘Ila为弧形,且人工鼻梁主体部11厚度是朝前缘Ila缩小而逐渐变薄,以方便植入鼻中,而人工鼻头部15的下缘为向下凸起而非圆弧状的弧形。人工鼻梁部10主要是要植入鼻梁中贴附到鼻骨上,可增加鼻子的高度,显示较为高挺的鼻形,而人工鼻小柱部20是植入鼻尖下的二鼻孔之间,用以形成人工鼻小柱,增加鼻尖的支撑力,以防止人工鼻梁部10向下滑动而穿破鼻头的皮肤。人工鼻小柱部20为类似圆柱体,亦即人工鼻小柱部20的截面可为弧形或圆形,且人工鼻小柱部20的直径可为固定或是由连接部P开始逐渐减小,且人工鼻小柱部20在连接部P的直径小于人工鼻头部15的宽度。人工鼻小柱部20可依据所需的鼻尖高度而截取至最佳长度,比如图中的切割线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人工鼻骨结构可由比如整形医师的操作者,裁切掉人工鼻小柱部20中多余的部分,并依据第四图所示的方向D经鼻小柱而植入鼻梁中,藉达到隆鼻以改善整体鼻形外观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人工鼻骨结构可由硅胶做成。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人工鼻小柱部与人工鼻梁部的夹角小于90°,可增加支撑力,防止人工鼻骨向下滑落而变形,甚至穿破皮肤而曝露在外,尤其是,人工鼻头部的下缘并非圆弧状,因此可改善鼻头的曲线而更加柔和,以避免产生令人过于生硬的感觉。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点在于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为凹下弧状,且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宽度小于人工鼻梁主体部的侧边宽度,因此可减轻整体人工鼻骨重量,进一步改善人工鼻骨向下滑落的现象。此外,人工鼻小柱部的直径小于人工鼻头部的宽度,可适度修饰鼻头的外形,进而增加美观。以上所述内容仅为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因此,凡有在相同的创作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实用新型的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人工鼻骨结构,由可挠性材料构成,用以植入人体的鼻中以达到隆鼻效果,其特征在于,该人工鼻骨结构包括 一人工鼻梁部,包括一人工鼻梁主体部、一人工鼻梁腰部以及一人工鼻头部,其中该人工鼻梁部的正面为一弧形,而该人工鼻梁部的背面为一另一弧形,且该正面的弧形的曲度可相同或不同于该背面的弧形的曲度,而人工鼻梁部的厚度是由中间朝二侧边缘而逐渐变薄,该人工鼻梁主体部位于该人工鼻梁部的上端,该人工鼻头部位于该人工鼻梁部的下端,而该人工鼻梁主体部以及该人工鼻头部由该人工鼻梁腰部而连接,该人工鼻梁主体部的前缘为一弧形,且该人工鼻梁主体部的厚度是朝该前缘缩小而逐渐变薄,而该人工鼻头部的下缘为向下凸起而非圆弧状的一弧形;以及 一人工鼻小柱部,为类似圆柱体,连接该人工鼻头部,并与该人工鼻梁部夹一夹角,进而连接成类似L形结构,且该人工鼻小柱部与该人工鼻头部的连接部分为一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鼻骨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人工鼻梁主体部的侧边为中间凸出的弧状,该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为中间凹下的弧状,且该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的宽度小于该人工鼻梁主体部的侧边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鼻骨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夹角为87°至75°之间。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鼻骨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人工鼻小柱部的截面为弧形或圆形,且该人工鼻小柱部的直径是由该连接部开始逐渐减小,而该人工鼻小柱部在该连接部的直径小于该人工鼻头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人工鼻骨结构,其特征在于, 该可挠性材料包括硅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人工鼻骨结构,包括人工鼻梁部以及人工鼻小柱部,人工鼻小柱部与人工鼻梁部连接成类似L形结构,人工鼻小柱部与人工鼻梁部的夹角小于90°,人工鼻梁部包括人工鼻梁主体部、人工鼻梁腰部以及人工鼻头部,人工鼻头部连接人工鼻小柱部。人工鼻梁主体部的侧边为凸出弧状,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为凹下弧状,人工鼻梁腰部的侧边宽度小于人工鼻梁主体部的侧边宽度。人工鼻梁主体部的前缘为弧形,人工鼻梁主体部厚度是朝前缘缩小而逐渐变薄,而人工鼻头部的下缘为向下凸起而非圆弧状的弧形,因此本实用新型可改善隆鼻的效果以增进美感。
文档编号A61F2/18GK202665750SQ2012202332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3日
发明者陈杰峰, 陈依凡 申请人:橡王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医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