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放射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8365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隔离放射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放射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放射科一直以来都是综合医院的传统必备科室,为医院的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物理学、电子学与传统放射学的有机结合,使现代放射医学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放射科在医疗领域显示出了新的活力,在诊治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不可代替。比如在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比中,心内科必备心血管造影,脑外科必备脑血管造影及栓塞,消内科必备肝动脉造影,呼内科必备支气管动脉造影,普外科 必备ERCP,肿瘤科必备介入治疗,泌外科必备C臂下经皮肾穿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这些项目都需要放射科医生直接完成或参与实施,如果没有这些项目,在省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该项不得分,除检验科之外没有哪个科室在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放射科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然而,放射线对于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的辐射是众所周知的,目前这一难题始终难以克服,给医务人员增大了工作难度。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患者在做放射检查时,放射线同时会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带来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放射治疗仪。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隔离放射治疗仪,包括治疗头,其特别之处在于,所述治疗头外罩有一个铅制隔离罩;所述隔离罩由罩体和连接在罩体和治疗头之间的连接筒组成;罩体与连接筒之间相通。上述的隔离放射治疗仪,所述罩体优选设计为不设下表面的中空六面体,即罩体由上表面和四个侧面组成,且上表面设有孔,通过该孔罩体与连接筒连接并相通;罩体两个相对的侧面的下边缘设计为与人体相适应的弧形,另外连个相对的侧面的下边缘则为普通六面体的直线型设计。将其中的两个侧面的下边缘设计为弧形的目的是为了与人体弧度相吻合,更好的起到隔离作用。上述的隔离放射治疗仪,所述的连接筒优选设计为相套接的上筒和下筒,且套接长度可以调节,进而使连接筒的长度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高度的放射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铅制隔尚罩套在治疗头的外侧,使从治疗头发射出来的射线被束缚在隔尚罩内,射线只能直接照射在需要照射的部位,从而使患者的正常组织器官免受射线的直接照射。

图I为隔离放射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治疗头,2.隔离罩,3.罩体,4.连接筒,5.上筒体,6.下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离放射治疗仪,其治疗头I的外侧罩有一个铅制的隔离罩2,隔离罩2将治疗头I的射线发射装置完全包裹内。隔离罩2由罩体3和连接筒4组成;连接筒4和罩体3相通。设计连接筒4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隔离罩2与治疗头I之间的连接,连接筒4套在治疗头I上。罩体3和连接筒4可以由整体铸造而成;也可以分别制造而成,然后通过法兰、螺纹或其他方式密封连接。 对罩体3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满足能将射线束缚在罩体3内的要求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将罩体3设计为简单的、没有底面的、中空的六面体形状;即,罩体3由一个上表面和四个侧面组成。为了使罩体3的下边缘能够更好的与人体贴合,将罩体3的两个相对的侧面的下边缘设计为向上凹陷的弧形;该弧形的弧度与人体的弧度相一致。使用时,下边缘设计为弧形的侧面与放射床的短边平行,横向卡在躺在放射床上的患者的身体上。为了满足放射头I与患者之间不同的距离要求,将连接筒4设计为筒长可以调节的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简单套接结构,将连接筒4分为上筒5和下筒6 ;上筒5和下筒6套接在一起,通过调节上筒5和下筒6之间的套接长度来调节连接筒4的长度。
权利要求1.一种隔离放射治疗仪,包括治疗头(I),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头(I)外罩有一个铅制隔尚罩(2);所述隔尚罩(2)由罩体(3)和连接在罩体(3)和治疗头(I)之间的连接筒(4)组成;罩体(3)与连接筒(4)之间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隔离放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3)由一个上表面和四个侧面组成;上表面设有孔;相对的两个侧面的下边缘设计为与人体相适应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隔离放射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筒(4)分为上筒(5)和下筒(6),上筒(5)和下筒(6)之间为套接长度能调节的套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离放射治疗仪,属于医疗器械领域。为了解决患者在做放射检查时,放射线同时会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带来损伤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离放射治疗仪。其优点在于,治疗头外罩有一个铅制隔离罩;所述隔离罩由罩体和连接在罩体和治疗头之间的连接筒组成;罩体与连接筒之间相通。铅制隔离罩套在治疗头的外侧,使从治疗头发射出来的射线被束缚在隔离罩内,使射线只能直接照射在需要照射的部位,从而使患者的正常组织器官免受射线的直接照射。
文档编号A61B6/00GK202654150SQ20122028017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4日
发明者王玉梅 申请人:王玉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