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力夹以及所组成的活动式假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ー种用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以及结合此弾力夹的活动式假牙。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当牙齿蛀牙状况较严重或是受到外力而崩裂或撞断吋,为维持咀嚼能力及美观,遂制作牙套黏套在治疗修补后的真牙上。此种方式的缺点在于食物的碎屑及黏腐容易堆积在牙龈与牙套周缘之间的牙龈沟,一般日常清洁无法完全剔除碎屑,导致 碎屑及腐黏在牙龈沟内腐败,所产生的细菌、毒素将会侵袭牙根或牙龈及牙周骨等邻近组织,使得患者日后需再次进行更深的治疗。早期德国有一种由内、外冠组合而成的可拆卸的假牙,内冠套设于真牙外,而外冠套设于内冠上,藉此可将外冠拆卸下来清洁,同时可清洁内冠与牙龈之间的食物残渣以及腐黏,避免上述牙周腐炎问题的产生。此种可拆卸的假牙是利用内外冠表面间的磨擦阻力作套合固持,可直接取下外冠作整体彻底清洁。当外冠磨损或意外损坏时,可直接送修外冠。但其缺点在于外冠套合稳定度不佳,外冠与内冠之间是利用套合磨擦力来固定,当磨擦カ小时,外冠容易在咀嚼时,被较黏的食物黏起而脱落,尤其是黏食;反之,当内、外冠间的磨擦力太大时,外冠会卡死而无法取下。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内外冠结合的问题,提供一种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弾力夹以及所组成的活动式假牙,该弹カ夹便于使用者穿脱假牙(外冠),尤其在将外冠套设于预定位置时,具有协助对位的功效,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ー种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用以夹持位于ー内冠或是位于一相邻牙上的凸块,其特点是其包括第一弹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一外冠;以及,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外冠向下套设于预定位置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之间。所述第一固定端与该第一活动端之间进ー步设有第一颈部,而于该第二固定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间设有第二颈部,且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的位置相対,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使凸块无法撑开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藉由第一颈部与第二颈部的设置,使凸块与弹カ夹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固。所述第一活动端由该第一弾性夹臂往内侧卷曲后形成,该第二活动端由该第二弹性夹臂往内侧卷曲后形成,使弹カ夹在与凸块的相互位移时,更加顺畅。所述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一颈部之间弯曲成弧形,该第二活动端与该第二颈部之间弯曲成弧形,且此ニ弧形的缺ロ彼此相对,使该凸块通过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后进入此ニ弧形相对所形成的一空间。所述第一固定端与该第二固定端连接,而有更佳的弾性。所述第一弾性夹臂呈直线,又,进ー步于该第二固定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间设有第二颈部,该第二颈部与该第一弾性夹臂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使该凸块无法通过该第二颈部,且该第二活动端与该第二颈部之间弯曲成弧形,该弧形的缺ロ面对该第一弾性夹臂,该第二活动端由该第二弾性夹臂往内侧卷曲后形成。所述第一活动端由该 第一弾性夹臂往内侧弯折二次后形成,且每次弯折角度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又,该第二活动端对应该第一活动端,由该第二弾性夹臂往内侧弯折ニ次后形成,且每次弯折角度为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并使该第一弾性夹臂上的任一弯折处与该第二弾性夹臂上的任一弯折处相互抵靠。所述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分别向外延伸ー辅助脚。所述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为镍钛记忆合金或澳洲钢丝构成,使使用年限增加。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活动式假牙,包括内冠及外冠,该内冠用以套设于真牙,表面设有凸块;该外冠于内固设有弹カ夹,并对应于该凸块的位置,其特点是所述弹カ夹包括第一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内;以及,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内;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外冠向下套设于该内冠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之间;当该外冠由上往下套住该内冠时,该弹カ夹将被该凸块撑开,待该凸块通过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间后,该弹カ夹将限制该凸块的位置。所述外冠内侧设有沟槽,用以置放该弹カ夹,且该沟槽的宽度小于该内冠相邻面的宽度。所述内冠利用该凸块与另ー内冠连接。本实用新型再提供另ー种活动式假牙,用以与相邻牙表面上的凸块相互配合,包括外冠,该外冠相邻于该相邻牙,并于相邻面设有弾力夹,且该弹力夹对应于该凸块的位置,其特点是所述弹カ夹包括第一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以及,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外冠向下置于预定位置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弾性夹臂之间。本实用新型再提供又ー种活动式假牙,用以与ー相邻牙表面上的ー凸块相互配合,其包括ー假牙,相邻于该相邻牙,并于相邻面设有一弾力夹,且该弹カ夹对应于该凸块的位置,其特点是所述弹カ夹包括第一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以及,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弹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假牙置于预定位置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弾性夹臂之间。所述外冠外侧设有用以置放该弹カ夹的沟槽,且该沟槽的宽度小于该内冠相邻面的宽度,又,于该沟槽顶端连接ー凹槽,供该弹カ夹的顶端置入。所述外冠预定套设的ー内冠上设有卡合块,并于外冠内对应该卡合块的位置设有弹性套,当该外冠套设于该内冠时,该弹性套将会弾性地包覆该卡合块。所述外冠邻近相邻牙的一侧设有一延伸臂,用以靠抵于该相邻牙。所述延伸臂至少接触该相邻牙的顶面、前面与后面。如此,藉由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可夹持ー对应的内冠或是相邻牙上的凸块,使外冠可直接施力将外冠取下,便于使用者穿脱假牙(外冠)进行清洁维护,尤其在将外冠套设于预定位置时,具有协助对位的功效,提升使用的便利性。以下兹举ー实施例,配合图式、图号,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成内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外冠组合方式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内、外冠组合后的剖面示意图;图3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动示意图;图6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弹カ夹的实施例示意图;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施于数个内冠的立体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施于数个内冠的其中一内冠的剖面示意图;图19为本实用新型另ー实施例的位置立体示意图;图20为本实用新型另ー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21为本实用新型另ー实施例的前视示意图;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冠设卡合块和外冠设弹性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冠设卡合块和外冠设弹性套的组合示意图;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冠设卡合块和外冠设弹性套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相邻牙设凸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6为本实用新型相邻牙设凸块的组合示意图;图27为本实用新型于内冠上设置ニ凸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8为本实用新型于内冠上设置ニ凸块的组合示意图;图29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牙黏贴片体的立体示意图;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相邻牙黏贴片体的组合示意图;图31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假牙与延伸臂的立体示意图;图32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假牙与延伸臂的组合示意图;图33为本实用新型设置假牙与延伸臂的组合剖面图;标号说明I……弹カ夹11……第一弹性夹臂111......第一固定端112......第一活动端113......第一颈部12......第二弹性夹臂121......第二固定端122......第二活动端[0050]123......第二颈部A......内冠Al......凸块A2......卡合块B......外冠BI......沟槽B2......沟槽B3......凹槽B4……弹性套C……相邻牙Cl......凸块T......真牙S......片体Y......假牙Yl......延伸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快速了解本实施例,故先将以弹カ夹I结合于一可撤性假牙的外冠B上,以及与内冠A之间的作动关系进行解说,另外,图式上凸块Al、外冠B与弹カ夹I的比例,非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可依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于此一井先行叙明。请參阅图I所示,其为ー种活动式假牙的组装示意图,其是将ー内冠A装设在一真牙T上,再将一外冠B套设在该内冠A上,而外冠B内的弹カ夹I将卡持住该凸块Al。其结合后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藉此可使外冠B稳固结合,亦可将外冠B取下清洗。以下,将对其结构进行解说。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动式假牙,包括内冠A与外冠B。内冠A用以套设于真牙T,表面设有凸块Al ;外冠B于内固设有弹カ夹1,并对应于该凸块Al的位置。弹カ夹I包括第一弹性夹臂11与第二弹性夹臂12。定义第一弹性夹臂11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111,另端为第一活动端112,其中,该第一固定端111固定于外冠B内;再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12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121,另端为第二活动端122,其中,该第二固定端121固定于该外冠B内。再者,该第一活动端112与该第二活动端122的间距略小于该凸块Al的宽度,又,当该外冠B向下套设于该内冠A吋,该第一活动端112与该第二活动端122将被该凸块Al撑开,使该凸块Al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11与该第二弹性夹臂12之间,待该凸块Al通过第一活动端112与该第二活动端122后,该弹カ夹I将限制该凸块Al的位置。如图4所示,藉由上述的弹カ夹I与凸块Al的配合,当外冠B套上内冠A后,弹カ夹I将夹持住该凸块Al,使得外冠B与内冠A的相对位置固定,当要取下外冠B吋,即可直接施力拉起外冠B,如图5所示,使得凸块Al再从第一活动端112与第二活动端122之间出来,形成图3所示的状态,使弹カ夹I不再夹住凸块Al即可取下外冠B。在使用上来说,可便于使用者观察外冠B应插入的方向,具有类似防呆的设计。另外,于本实施例中,仅绘制一弹カ夹I于外冠上,然在实施处理时,可依个案需求,采用数个弹カ夹I对应数个凸块Al的方式,由于此为简易的延伸实施,故于此不再加以赘述。请參阅图6至图7所示,其中该第一固定端111与该第一活动端112之间进一歩设有第一颈部113,而于该第二固定端121与该第二活动端122之间设有第二颈部123,且该第一颈部113与该第二颈部123的位置相对,该第一颈部113与该第二颈部123的间距小于该凸块Al的宽度,使凸块Al无法撑开该第一颈部113与该第二颈部123。图8即为此类形的另一形态。再继续如图6至图7所示,该第一活动端112由该第一弾性夹臂11往内侧卷曲后形成,而第二活动端122亦由该第二弾性夹臂12往内侧卷曲后形成。藉由其所形成的圆滑角度,可便于凸块Al相对于该第一活动端112与该第二活动端122的滑动。再者,该第一固定端111与该第二固定端121可直接连接,藉此使得该弹カ夹I的弾性カ更佳,并易于安装。请參阅图9所示,该第一活动端112与该第一颈部113之间系弯曲成一弧形,该第ニ活动端122与该第二颈部123之间亦弯曲成一弧形,且此ニ弧形的缺ロ彼此相对,使该凸块Al通过该第一活动端112与该第二活动端122之后进入此ニ弧形相对所形成的空间,亦可限制凸块Al的位置,达到内冠A与外冠B组合之的目的,并且此弧形区域亦可增加弹性恢复力,让第一活动端112与第二活动端122的弹性增加。又,如图10至图12所示,该第一活动端112与第二活动端122可向内卷曲形成,利用其圆滑的外型,可作为导引凸块Al进入第一活动端112与第二活动端122的用途。如图13所示,亦可使该第一活动端112与该第二活动端122分别向外延伸ー辅助 脚1121、1221,作为辅助导引凸点Cl进入第一活动端112与第二活动端122。如图14所示的另ー形式的弹カ夹1,该第一弾性夹臂11呈直线,并于该第一活动端112微向外折,又,进ー步于该第二固定端121与该第二活动端122之间设有第二颈部123,该第二颈部123与该第一弹性夹臂11的间距小于该凸块Al的宽度,使该凸块Al无法通过该第二颈部123,且该第二活动端122与该第二颈部123之间弯曲成弧形,该弧形的缺ロ面对该第一弾性夹臂11,藉由此弧形可増加第二活动端122的弾性恢复力,再者,该第二活动端122由该第二弾性夹臂12往内侧卷曲后形成。此种形式的弹カ夹可适用于真牙较瘦的情况,藉此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优点。再如图15与图16所示,其中该第一活动端112由该第一弾性夹臂11往内侧弯折二次后形成,且每次弯折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又,该第二活动端122对应该第一活动端112,由该第二弾性夹臂12往内侧弯折二次后形成,且每次弯折角度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并使该第一弾性夹臂11上的任ー弯折处与该第二弾性夹臂12上的任一弯折处相互抵靠。藉此,当将外冠套于内冠时,可更快速地导引凸块Al通过第一活动端112与第二活动端122之间。又如图3所示,外冠B内侧设有沟槽BI,用以置放该弹カ夹1,且该沟槽BI的间距小于该内冠A相邻面宽度,藉此,可使得外冠B与内冠A仍保有在该面的接触面,除可保护弹カ夹Iタト,亦可維持与接触面接触,让外冠B与内冠A的受カ能力不会受到影响。请參阅图17与图18所不,其中该内冠A利用该凸块Al与另一内冠A连接,(此ニ内冠亦可为同一颗真牙所切成的数个真牙,再分别套上内冠A,利用凸块彼此连接),故可对应该些凸块Al的位置设置在外冠B内部,亦可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另外,第一弹性夹臂11与第二弹性夹臂12可为澳洲钢丝(Australia wire)或镍钛记忆合金(NiTi Memory Metal),可长时间维持其弹性恢复力。请參阅图19至图2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式假牙的另ー实施例。其是将弹カ夹I装设于外冠B的外面,用以与相邻牙C上的凸块Cl相互卡合。另外,由于弹カ夹I的结构与上一实施例相同,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上一实施例之后,皆可直接无异议地了解本实施例,故于此对于该弹カ夹I以及该弹カ夹I的变化不再赘述,合先叙明。再者,相邻牙C上的凸块Cl可透过表面加工或是黏贴在表面或是穿入一柱体的方式形成。[0075]又,如图20与图21所示,可直接于外冠B与相邻牙C的相邻面上开设ー沟槽B2,藉此可減少外冠B与相邻牙C之间的缝隙,并使得弹カ夹I与凸块Cl在结合时,可避免弹カ夹I受外力撞击而掉落或歪斜。再者,进ー步于该沟槽B2顶端凹设ー凹槽B3,让弹カ夹I的顶端固定于凹槽B3内。利用此凹槽B3可提升固定弹カ夹I的便利性以及稳定性,例如,将黏胶灌入该凹槽B3内,使得黏胶布满于凹槽B3与弹カ夹I顶端之间,藉此可使弾力夹I顶端更加稳定地结合在凹槽B3内。请參阅图22至图24所示,其进ー步在内冠A上再设ー卡合块A2,并于外冠B内对应该卡合块A2的位置设有ー弹性套B4,当该外冠B套设于该内冠A吋,该弹性套B4将会弹性地包覆该卡合块A2,而可与弹カ夹I 一同使外冠B与内冠A的相对位置更加稳定。又,可如图25和图26所示,可于外冠B在二相邻的相邻牙C之间分别设ー弹カ夹1,及在相邻牙上设置凸块Cl,藉此可提供更佳的力量来咀嚼咬食。再如图27与图28所示,亦可在内冠A上设有ニ个凸块Al,配合ニ个弹カ夹I的设置,可提升所能承受的力量。另,如图29与图30所示,当邻牙底部凹陷或是较细,造成凸块Cl无法经由上述方式建立吋,即可如此ニ图所示,黏贴较厚的片体S,而凸块Cl即直接建立在此片体上,即可解决此ー问题。再如图31至图33所示,本实用新型可运用于无内冠配合的假牙Y,其是在假牙Y上且邻近相邻牙之侧设有延伸臂Y1,利用延伸臂Yl靠抵于该相邻牙的前面、后面与上面,由相邻牙补助此假牙承载分担受力。又于假牙上与二相邻邻牙之间分别设ー弹カ夹1,及在邻牙上设置凸块Cl,藉此可提供更佳的力量来咀嚼咬食。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具有产业利用性、新颖性与进步性的专利要件,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皆于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用以夹持位于ー内冠或是位于一相邻牙上的凸块,其特征在干其包括 第一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一外冠;以及, 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 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外冠向下套设于预定位置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之间。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与该第一活动端之间进ー步设有第一颈部,而于该第二固定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间设有第二颈部,且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的位置相对,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使凸块无法撑开该第一颈部与该第二颈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由该第一弾性夹臂往内侧卷曲后形成,该第二活动端由该第二弾性夹臂往内侧卷曲后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一颈部之间弯曲成弧形,该第二活动端与该第二颈部之间弯曲成弧形,且此ニ弧形的缺ロ彼此相对,使该凸块通过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后进入此ニ弧形相对所形成的一空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与该第二固定端连接。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弾性夹臂呈直线,又,进ー步于该第二固定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间设有第二颈部,该第二颈部与该第一弾性夹臂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使该凸块无法通过该第二颈部,且该第二活动端与该第二颈部之间弯曲成弧形,该弧形的缺ロ面对该第一弾性夹臂,该第二活动端由该第二弹性夹臂往内侧卷曲后形成。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由该第一弾性夹臂往内侧弯折二次后形成,且每次弯折角度为大于O度且小于90度,又,该第ニ活动端对应该第一活动端,由该第二弾性夹臂往内侧弯折二次后形成,且每次弯折角度为大于O度且小于90度,并使该第一弾性夹臂上的任ー弯折处与该第二弾性夹臂上的任一弯折处相互抵靠。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分别向外延伸ー辅助脚。
9.如权利要求I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カ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为镍钛记忆合金或澳洲钢丝构成。
10.ー种活动式假牙,包括内冠及外冠,该内冠用以套设于真牙,表面设有凸块;该外冠于内固设有弹カ夹,并对应于该凸块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カ夹包括 第一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内;以及,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内; 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外冠向下套设于该内冠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弾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之间; 当该外冠由上往下套住该内冠时,该弹カ夹将被该凸块撑开,待该凸块通过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之间后,该弹カ夹将限制该凸块的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冠内侧设有沟槽,用以置放该弹カ夹,且该沟槽的宽度小于该内冠相邻面的宽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冠利用该凸块与另ー内冠连接。
13.ー种活动式假牙,用以与相邻牙表面上的凸块相互配合,包括外冠,该外冠相邻于该相邻牙,并于相邻面设有弹カ夹,且该弹カ夹对应于该凸块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カ夹包括 第一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以及, 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 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外冠向下置于预定位置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弾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冠外侧设有用以置放该弹カ夹的沟槽,且该沟槽的宽度小于该内冠相邻面的宽度,又,于该沟槽顶端连接ー凹槽,供该弹カ夹的顶端置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冠预定套设的ー内冠上设有卡合块,并于外冠内对应该卡合块的位置设有弹性套,当该外冠套设于该内冠时,该弹性套将会弾性地包覆该卡合块。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冠邻近相邻牙的一侧设有延伸臂,用以靠抵于该相邻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至少接触该相邻牙的顶面、前面与后面。
18.ー种活动式假牙,用以与ー相邻牙表面上的ー凸块相互配合,其包括ー假牙,相邻于该相邻牙,并于相邻面设有一弹カ夹,且该弹カ夹对应于该凸块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カ夹包括 第一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一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以及, 第二弾性夹臂,定义该第二弾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 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又,当该假牙置于预定位置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弾性夹臂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冠外侧设有用以置放该弹カ夹的沟槽,且该沟槽的宽度小于该内冠相邻面的宽度,又,于该沟槽顶端连接ー凹槽,供该弹カ夹的顶端置入。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冠预定套设的ー内冠上设有卡合块,并于外冠内对应该卡合块的位置设有弹性套,当该外冠套设于该内冠时,该弹性套将会弾性地包覆该卡合块。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冠邻近相邻牙的一侧设有一延伸臂,用以靠抵于该相邻牙。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活动式假牙,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至少接触该相邻牙的 顶面、前面与后面。
专利摘要一种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力夹以及所组成的活动式假牙,该弹力夹具有第一弹性夹臂和第二弹性夹臂,该第一弹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一固定端,另端为第一活动端,该第一固定端固定于一外冠;该第二弹性夹臂的一端为第二固定端,另端为第二活动端,该第二固定端固定于该外冠;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的间距小于该凸块的宽度,当该外冠向下套设于预定位置时,该第一活动端与该第二活动端将被该凸块撑开,使该凸块可进入该第一弹性夹臂与该第二弹性夹臂之间。藉由装设于可撤性假牙的弹力夹,可夹持一对应的内冠或是相邻牙上的凸块,使外冠可直接施力将外冠取下,便于使用者穿脱假牙(外冠)进行清洁维护。
文档编号A61C5/11GK202637150SQ20122029683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林泰武, 林晏霆 申请人:林泰武, 林晏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