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417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
>J-U ρ α装直。
技术背景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匿,持续进展,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过程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临床上患者多中晚期才发现该病,即使手术干预,术后往往仍遗留较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预后不佳。因此,对于临床医师来说,如何通过构建理想的动物模型,来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国内外对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研究较少,缺乏理想的造模方式,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慢性颈脊髓压迫装置,对于模型的建立,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脊髓型颈椎病模型造模方式大多存在急性或亚急性损伤,且需要反复开放手术,对实验动物造成二次打击,建模效果欠佳,普遍存在造模方式复杂,可重复性差,可控性不佳等问题,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它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固定住装置位置,不易发生松动凸入椎管内造成畸形脊髓损伤,且可事先根据椎体不同尺寸选定螺钉长度,可以反复经皮下注射,无需再次开放手术,对动物损伤小,使用方便,实用性强。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空心螺钉I、球囊2、球囊连接管3、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 ;空心螺钉I的内部设置有球囊连接管3,球囊2连接于球囊连接管3的前端,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连接于球囊连接管3的后端。所述的空心螺钉I为内六角空心医用尼龙螺钉。所述的球囊2前端与空心螺钉I前端之间的距离为2_,球囊2未充盈状态下不超过空心螺钉I前端。所述的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尾端与空心螺钉I尾端之间的距离为5mm,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可供反复穿刺注射。工作原理为选取长度合适的压迫装置拧入椎体,用内六角扳手将空心螺钉I置入椎体,由于内六角螺钉没有螺帽,不会造成椎体前方的压迫,避免了气管食管刺激,前缘与椎体后壁齐平,缝合切口,以后每次将助注射针插入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通过球囊连接管3向球囊2内微量注射造影剂,使其缓慢膨胀,造成脊髓慢性压迫。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固定压迫装置,不易发生松动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现象,且可事先选定好螺钉的长度,避免反复开放手术,加重动物二次损伤,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
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空心螺钉I、球囊2、球囊连接管3、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 ;空心螺钉I的内部设置有球囊连接管3,球囊2连接于球囊连接管3的前端,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连接于球囊连接管3的后端。
所述的空心螺钉I为内六角空心医用尼龙螺钉。所述的球囊2前端与空心螺钉I前端之间的距离为2mm,球囊2未充盈状态下不超过空心螺钉I前端。所述的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尾端与空心螺钉I尾端之间的距离为5mm,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可供反复穿刺注射。工作原理为选取长度合适的压迫装置拧入椎体,用内六角扳手将空心螺钉I置入椎体,由于内六角螺钉没有螺帽,不会造成椎体前方的压迫,避免了气管食管刺激,前缘与椎体后壁齐平,缝合切口,以后每次将助注射针插入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通过球囊连接管3向球囊2内微量注射造影剂,使其缓慢膨胀,造成脊髓慢性压迫。本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固定压迫装置,不易发生松动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现象,且可事先选定好螺钉的长度,避免反复开放手术,加重动物二次损伤,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空心螺钉(I)、球囊(2)、球囊连接管(3)、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空心螺钉(I)的内部设置有球囊连接管(3),球囊(2)连接于球囊连接管(3)的前端,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连接于球囊连接管(3)的后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螺钉(I)为内六角空心医用尼龙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囊⑵前端与空心螺钉⑴前端之间的距离为2m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注射用橡胶卡紧头(4)尾端与空心螺钉(I)尾端之间的距离为5mm。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的颈椎前路脊髓慢性压迫装置,它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包含空心螺钉、球囊、球囊连接管、注射用橡胶卡紧头;空心螺钉的内部设置有球囊连接管,球囊连接于球囊连接管的前端,注射用橡胶卡紧头连接于球囊连接管的后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固定压迫装置,不易发生松动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现象,且可事先选定好螺钉的长度,避免反复开放手术,加重动物二次损伤,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文档编号A61B17/56GK202761409SQ20122041323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沈洪兴, 陈智, 黄轩, 张帆, 李凤宁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