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层流床及其围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种层流床及其围帘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流床及其围帘。
背景技术:
[0002]大剂量强化治疗是急性白血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化疗后的患者以及严重烧伤患者极易受到外界感染,受到感染后不仅不能为患者进行下一步诱导、强化治疗提供保障,还增加了经济负担。层流床具有高效率的空气过滤,对> O. 3μπι的尘埃以及细菌的过滤效率 ^ 99. 99%,有效达到了物理隔离的效果,为各种免疫功能下降的患者提供了 “层流百级”的无菌环境,有效降低病人的感染发生机率。[0003]层流床是一种单向流局部空气净化设备,其构造了一个有效的可移动的洁净空间,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目前,层流床由空气净化系统、风机动力系统、照明灭菌系统、操作控制系统等组成,其整体结构为金属框架,顶部为空气净化系统,四周以塑料垂帘围护。工作时层流床顶部的风机吸入环境空气,经空气净化系统过滤成为洁净空气,再以层流的方式将洁净空气送入工作区域,同时使工作区域内保持正压,以阻止外部空间的尘埃粒子进入工作区域。[0004]因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各项治疗和生活均需在层流罩内完成。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虽可严格 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入层流床为患者执行各项操作,但因治疗所需如PICC穿刺点处观察、更换敷料、更换补液、为患者翻身等,每天仍需进出层流罩多次;且难免存在带菌及尘埃的因素,这无疑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机会。[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层流床的围帘,以减少进入层流床的次数,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层流床的围帘,以减少进入层流床的次数,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围帘的层流床。[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0008]一种层流床的围帘,包括围帘主体,还包括[0009]开设在所述围帘主体上的工作窗口 ;和[0010]设置在所述工作窗口处且与所述围帘主体通过具有密封作用的连接件可拆卸相连的窗口围帘,所述窗口围帘的尺寸与所述工作窗口的尺寸相匹配。[0011]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所述工作窗口为拱形窗。[0012]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所述拱形窗的底为50cm、高为80cm。[0013]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所述连接件为拉链。[0014]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所述拉链为两个,且沿相反方向锁合。[0015]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所述窗口围帘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围帘主体为一体式结构。[0016]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所述工作窗口为两个,且每个所述工作窗口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窗口围帘。[0017]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围帘主体上的收纳袋。[0018]优选的,上述的围帘中,所述收纳袋的材质与所述围帘主体的材质相同。[0019]一种层流床,包括围帘,其中,所述围帘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围帘。[0020]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层流床的围帘,包括围帘主体,还包括开设在围帘主体上的工作窗口 ;和设置在工作窗口处且与围帘主体通过具有密封作用的连接件可拆卸相连的窗口围帘,窗口围帘的尺寸与工作窗口的尺寸相匹配。在使用时,操作者打开连接件,从而在围帘主体上形成工作窗口,以便于操作者进行更换敷料、 更换补液等一系列操作;操作完成后通过连接件实现围帘主体和窗口围帘的密封,以保证该围帘的密封性。通过该工作窗口的打开可使某些操作不必进入层流床内进行操作,即减少了进入层流床的次数,因此,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00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层流床,且其具有上述任一项的围帘。由于上述围帘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围帘的层流床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
[0022]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层流床的围帘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种层流床的围帘,以减少进入层流床的次数,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围帘的层流床。[00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0025]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层流床的围帘,包括围帘主体1,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围帘主体I上的工作窗口 ;和设置在工作窗口处且与围帘主体I通过具有密封作用的连接件3可拆卸相连的窗口围帘2,窗口围帘2的尺寸与工作窗口的尺寸相匹配。[0026]在使用时,操作者打开连接件3,从而在围帘主体I上形成工作窗口,以便于操作者进行更换敷料、更换补液等一系列操作;操作完成后通过连接件3实现围帘主体I和窗口围帘2的密封,以保证该围帘的密封性。通过该工作窗口的打开可使某些操作不必进入层流床内进行操作,即减少了进入层流床的次数,因此,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0027]具体的实施例中,将工作窗口设置为拱形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可根据不同的需要将工作窗口设置为方形或圆形,且均在保护范围内。[0028]本实施例中将拱形窗的底设置为50cm,高设置为80cm。本实施例不对工作窗口的具体尺寸做限定,只要能实现操作者进行操作即可。[0029]优选的实施例中,将连接件3设置为拉链。操作者通过对拉链的锁合和脱开从而实现对工作窗口的密封和打开。具体的,在需要对病人进行医疗操作,比如上肢PICC导管处输液、穿刺点处更换辅料、更换补液、口腔护理等操作时,医护人员首选将拉链脱开,使得在围帘主体I上形成工作窗口,医务人员在帘外,仅双上肢进入工作窗口,为患者执行操作,还可根据操作时所需高度水平,通过调节拉链来灵活调节操作视野,即通过该工作窗口可完成对病人的上述操作;治疗结束后,医护人员及时拉起拉链,以保证围帘的完整性和密4闭性。通过上述方式,有效减少了进入层流床的次数,从而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本领域技术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还可将连接件3设置为魔术贴,即在围帘主体I的工作窗口处的周围布置一圈魔术贴的公面,相应的,在窗口围帘2的周围布置一圈魔术贴的母面,从而实现两者的密封贴合。[00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围帘中窗口围帘2的一个侧边与围帘主体I为一体式结构,即具体的实施例中窗口围帘2是围帘主体I的一部分,且通过连接件3实现密封。通过上述设置方式可便于操作者快速的实现窗口围帘2和围帘主体I的连接,从而进一步降低交叉感染的机率。[003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工作窗口,相应的,每个工作窗口处均设置有一个窗口围帘2。本实施例不对工作窗口的位置做限定,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设置。[003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该围帘还包括设置在围帘主体I上的收纳袋4,患者可将需要用的生活小物件预先高压消毒后放置在该收纳袋4内。通过上述设置一方面可避免患者因入住层流床不适应,而习惯随时出来取用未经消毒的物品招致感染的危险或方便病情严重患者取物;另一方面,降低了患者因隔离带来的孤独感同时给其单一的生活节奏带来了温暖和便利。[0033]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收纳袋4的材质设置为与围帘主体I的材质相同。本实施例中不对收纳袋的具体形状、尺寸、位置以及个数进行限制。[00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层流床,其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的围帘,因此具有上述围帘的层流床兼具上述围帘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0035]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003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层流床的围帘,包括围帘主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设在所述围帘主体(I)上的工作窗口 ;和设置在所述工作窗口处且与所述围帘主体(I)通过具有密封作用的连接件(3 )可拆卸相连的窗口围帘(2),所述窗口围帘(2)的尺寸与所述工作窗口的尺寸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窗口为拱形窗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窗的底为50cm、高为80cm。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拉链。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链为两个,且沿相反方向锁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口围帘(2)的一个侧边与所述围帘主体(I)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窗口为两个,且每个所述工作窗口处均设置有一个所述窗口围帘(2 )。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围帘主体(I)上的收纳袋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袋(4)的材质与所述围帘主体 (O的材质相同。
10.一种层流床,包括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帘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围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层流床的围帘,包括围帘主体,还包括开设在围帘主体上的工作窗口;和设置在工作窗口处且与围帘主体通过具有密封作用的连接件可拆卸相连的窗口围帘,窗口围帘的尺寸与工作窗口的尺寸相匹配。在使用时,操作者打开连接件,从而在围帘主体上形成工作窗口,以便于操作者进行更换敷料、更换补液等一系列操作;操作完成后通过连接件实现围帘主体和窗口围帘的密封,以保证该围帘的密封性。通过该工作窗口的打开可使某些操作不必进入层流床内进行操作,即减少了进入层流床的次数,因此,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的机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围帘的层流床。
文档编号A61G10/00GK202740265SQ20122044438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3日
发明者许义, 邹晶莹, 汪小华, 朱霞明, 葛永琴, 刘明红 申请人:苏州大学